6月5日,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印度官方發言人庫爾瑪(Raveesh Kumar)對媒體宣布:「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會讓步,巴基斯坦寄希望於美國與俄羅斯的調停希望已經破滅,印度將會拒絕第三方國家的任何建議,這是印度自己的事務。」
上述發言來自印度官方,雖然發言內容很多,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這仗老子我打定了!巴基斯坦接招吧」。而就在印度官方發言同時,印度120架蘇30MKI重型戰鬥機已經抵達前線機場,5000人先鋒部隊跨過控制線搶佔克什米爾山頭。看得出來,印度這次是志在必得。
和世界前三軍事大國不一樣,印度世界軍力雖然第四,但底蘊和內力恐怕連前20都排不到,一直以來,印度豪橫靠的就是買買買,因為有錢所以印度總是買完美國買俄羅斯。先進裝備囤了不少,就囤貨能力來說,印度遠超東地中海土豪土耳其。
不過能買東西不代表就是軍事強國,印度的後勤補給全在美國俄羅斯手中。如果這兩個國家一斷供印度軍火,印度的步槍就真成燒火棍了。因此一直以來印度都是小心伺候著不敢得罪,然而這一次,印度一反常態就是要打巴基斯坦,哪怕美俄斷供也在所不惜。之所以這麼一反常態,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自然是自大,140多萬常備軍是印度的底氣,軍隊人數上巴基斯坦只有60萬,平均2個打1個,用腳指頭算印度也能贏。而且在武器裝備方面,印度也有優勢,120架蘇30MKI別看打俄羅斯原版費勁,打巴基斯坦的F-16富富有餘。而這120架飛機也是印度能發動戰爭的底氣。
第二是美俄的態度,雖然美俄不同意印度惹事,但他們同樣也不會幫助巴基斯坦。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美俄在中間給兩國賣武器,靠印巴戰爭賺得盆滿缽滿。另外兩國嚴重的疫情讓他們分身乏術,尤其美國還有暴亂更才是有心無力。如果國際社會不管,巴基斯坦一對一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
第三就是印度的野心,說到印度的野心,很多人並不清楚,實際上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 印度就走上了吞併之路,吞併錫金,控制不丹,幹涉尼泊爾,甚至攛掇東巴基斯坦獨立(現在的孟加拉國)。
其終極目標就是吞併巴基斯坦獨霸南亞大陸,就野心程度來說還比不上亞洲狂徒日本,但就實施難度來說,印度版的「稱霸之路」顯然成本低收益高,而且大概率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抨擊。因此多年以來印度一直不要臉的實施自己的計劃,以至於尼泊爾忍無可忍反對,印度的陰謀才被公之於眾。
由以上三點好處,印度自然不甘心和巴基斯坦挺火,不過巴基斯坦也不會被動挨打,要知道巴基斯坦有核武器,如果逼急了大概率會和印度上演玉石俱焚。如果是這樣,那印度吞併了巴基斯坦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