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8日訊位於青島東部,嶗山北麓,黃海之濱、鰲山灣畔的藍谷,陸域面積218平方公裡、海域面積225平方公裡,在這片蔚藍色國土中,蘊藏著經略海洋的強國夢想。作為青島「三灣三城」中重要的一個發展級,藍谷打造全國經略海洋高地、爭創以海洋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建設世界藍谷的動力和活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青島藍谷乘風破浪,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構築起「6+8+3+N」的雙招雙引立體作戰體系,在「管委會+公司」模式以及功能區、屬地政府和運營公司三方職責的完善下,青島藍谷還在演繹著與功能區與屬地即墨的融合共進篇章,聯合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新興產業園區。
近年來,藍谷的城市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一個個高聳的吊塔丈量著這片年輕城區崛起的高度,穿梭而過的輕軌線則勾畫出一片新城的現代氣象,一個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智慧型城市新區正在拔地而起......
在此背景下,藍谷的文旅產業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而其中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國際)礦晶科技博物館將乘勢青島國家戰略,坐享青島藍谷區域利好,建構集教育、科普、研學、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文旅新標杆。
中國(國際)礦晶科技博物館位於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在優美的鰲山灣畔臨海而立,毗鄰山東大學,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國際建築師設計協會亞洲分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惟敏先生擔任主創設計師,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研發中心、中國礦物寶石科普基地、國際礦物寶石交流中心、北京大學鑑定中心、礦物寶石拍賣中心等。博物館將以建設礦物寶石收藏品類最全、亞洲最大、世界一流的礦物寶石博物館為目標,以展示礦物寶石收藏品為核心,通過運用機械、聲光電等的現代互動體驗手段,進行相關自然科學的宣傳和礦石的交流品鑑,打造成為世界綠色環保的樣板建築,更是全國第一個以礦物文化為主導,涵蓋文化產業,教育,科技,旅遊等業態,集科普、文化、旅遊、收藏、拍賣、研發多功能於一體礦物文化主題公園。
在文化與旅遊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博物館將會是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框架博物館內設有一個平臺、二個基地、三個集散地、四個板塊、五個中心。其中一個平臺是國際礦晶寶石交流平臺;二個基地是北大礦物寶石教學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三個集散地是國際礦晶寶石人才集散地、資源集散地、交易集散地;四個板塊是文化、教育、科技、旅遊板塊;五個中心是礦晶寶石研發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鑑定中心、拍賣中心,具備世界一流礦晶博物館的全部條件。館藏珍石價值近30億,其中有18件收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博物館建成後還將定期舉辦中國(國際)礦物寶石交流節,進行相關自然科學宣傳和學術交流,為廣大礦物寶石收藏者提供交流平臺。
礦晶博物館不僅是一座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消費新場景,更將作為世界級的交流平臺,以礦物連接世界,有效填補國內礦物寶石專業博物館的空白,進一步提升青島文化旅遊產業內涵,並以巨大的市場和客流拉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帶動藍谷區域的經濟增長,實現板塊價值的攀升,為青島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藍谷力量。(本網記者)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