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朱曉娟 通訊員 劉淑媛 青島報導
協同創新,藍色夢想鋪就了發展基石。
近年來,青島藍谷加快推進海洋高科技研發、高科技人才引進、高科技產業匯聚和服務機構集聚,大幅提高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能力。作為青島藍谷核心區的溫泉街道,深度破解區域協同發展難題,在產業鏈條協同推進落地、網格化精細化運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助推藍谷打造世界藍谷、建設海洋創新高地。
「強攻山頭」 項目 「協同力量」強勁
2020年上半年,青島藍谷全力克服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2.6%。其中,民間投資持續放量增長,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7.6%。
如此增量的背後,來自於藍谷的穩步發展和「協同力量」的強勁。其中,溫泉街道的騰地工作不容小覷。北航科教新城項目騰地1038餘畝、海科智慧產業園項目騰地234餘畝、原泰康項目騰地257餘畝……在此過程中,溫泉街道堅持「社區建設、項目調地、社會治理」的三線發力模式,強攻騰地「山頭」。在青島藍谷管理局、即墨區派工作組、溫泉街道、村莊及社會各界的聚力攻堅下,解決了騰地過程中的多項問題。
「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項目推進小組,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最大化保證每一位村民的利益,確保項目的推進。」 溫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在項目騰地之餘,溫泉街道還緊抓科技轉化環節重大機遇,在轄區東南嶺海區域落地引進了智能製造產業項目,建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技術、海洋技術裝備等產業園區,聚力打造溫泉區域最具潛力的發展增長點。
創新管理體系 「網格化」解決實際問題
項目推進有序進行,基層社會管理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溫泉街道創新「1+N」基層社會管理體系,依託「1」套網格化工作機制,重點打造「N」條「網格+」管理工作體系,切實形成了「網格全覆蓋、工作無縫隙、服務零距離、管理無漏洞」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019年,溫泉街道成立了街道二級社會治理指揮中心、7個社區網格工作中心和53個村莊網格工作站,並迅速接入即墨區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形成了上下聯動、互聯互通、線上線下結合的網格工作機制,將違法建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事項全部納入管理網格,通過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一核統領、聯防聯控的基層管理工作體系。
截至目前,溫泉街道依託網格員上報各類問題線索6234件,辦結5423件,為溫泉發展打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秋日進入溫泉街道,綠意盎然外還可體會小而精緻的美景。這得益於溫泉街道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在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街道按照「連線、連片、成景、多樣化」的原則,投資3000餘萬元深度綠化了8條主幹道路,完成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並穿插組合10餘種花草樹木,全面綠化灘涂溼地,給海岸灘涂增添了色彩。
轉型升級提速發展 康養藍圖目標顯現
溫泉街道結合區域定位、前期規劃及資源優勢,堅持以產業振興為核心,創建了「1+3」產業發展模式,康養休閒產業靠前引領,助力實現青島藍谷核心區一點突破、多點開花的全域振興效應。
近年來,溫泉街道依託海溫泉陸續建成了天泰峪尚湯泉等8家溫泉主題酒店,建成即墨區首個山地單車賽事營地-青島藍谷山地自行車運動公園,奠定了康養休閒產業基礎。此外,溫泉街道爭取山東總工會投資8億元盤活了青島工人溫泉療養院,海爾集團投資6.8億元盤活了芭東小鎮溫泉中心,推進維普養老公司投入1000萬元將原溫泉養老院打造成了高端養老機構-維普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新老項目相得益彰,形成了帶動全域振興的主導產業。
與此同時,溫泉街道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也在逐年顯現。乘坐地鐵11號線抵達溫泉東站,翻修好的大海南村外通行道路寬闊平坦,為來往遊客提供了便利。在溫泉街道社生小學的建築工地內,工人們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這所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建設的小學,佔地面積50餘畝,可容納1350名學生。
下步,即墨區溫泉街道和青島藍谷將不斷優化協同發展機制,形成屬地與開發區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最優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