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正式啟動,這次連帶中秋一共8天,很早之前就估算過光是境內旅遊人數將達7.1億次,接近全球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不是瞎說,絕對有圖有真相。
可以說,光從人次看,預計黃金周期間,吃住行遊購娛樂等各產業,都在搶5900億人民幣的大餅。尤其是現在老百姓條件好了,出境遊更成了很多人的選擇,許多國家也開始重視起大陸的黃金周旅遊市場潛力,可以說全世界都在過國慶節。
沒錯,就大陸老百姓的購買能力,去哪個國家旅遊,就是赤果果地給哪個國家送錢啊!
那麼,想問一下,您還打算在國慶節期間給臺灣送錢嗎?
隨著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惡化,陸客赴臺遊呈雪崩式下降的趨勢,的確讓臺灣人開始緊張了。為彌補陸客來臺旅遊業務緊縮,蔡政府大力推廣新南向政策,對新馬泰柬等國開放免籤證措施,最新加上菲律賓,也是免籤證。除了免籤外,蔡政府還奉送旅遊補助金,結果就看到來臺旅客增加。但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消費力又怎麼能和大陸遊客比呢?
據臺「觀光局」2016年統計,陸客每人每天平均消費198美金(約臺幣5940元),東南亞以馬來西亞旅客為例,每人每天平均消費142美金(約臺幣4260元),相差近三成。2017年,陸客衰退90萬人次,等於失去427.2億元經濟效益;東南亞旅客整體成長36萬人次,帶來61.2億元效益,一來一往之間,足足短少了366億元。
(圖左,今日墾丁大街。圖右,昔日墾丁大街。)
大家知道了吧,馬英九時期,兩岸空前和諧,每年有那麼多大陸遊客前赴後繼到臺灣給他們「送錢」,結果,我們還被譏笑成「吃不起茶葉蛋」的窮人!
(圖左,今日日月潭阿嫲賣茶葉蛋。圖右,昔日日月潭阿嫲賣茶葉蛋。)
不過暑假期間,陸客赴臺自由行的數量還是增加了不少,當時數據出來後,島內媒體一直歡呼,蔡政府終於迎來了陸客遊正比率增長。他們也幻想著臺灣旅遊業的春天終於到了。
但是,島內的觀光業者期盼旅遊業的春天,島內的政客們卻還在為「臺獨」發聲。連一場普普通通的大陸音樂會,都能被那些「臺獨」分子看成是統戰毒藥,那憑什麼又希望陸客還不計前嫌跑去給他們「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