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門東在南京城南,主要指中華門以東的區域,這裡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傳統民居聚集地,聽人說要了解南京的歷史就要到這一帶。
尋常百姓人家
在許多南京人眼中,這裡是最南京的南京,當地住民也認為自己是最正宗的南京人,他們土生土長,念茲在茲,對南京也確實最有發言權,就連地道的土話方言,在這裡也保存得非常純正,一絲不苟,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南京「標準音」,更重要的是,他們樂此不疲,在強化無障礙交流的當下語境中,他們也好像並不急於將自己的語言與現代表達方式完全接軌,仍不容置喙地把行腔語調停留在祖先的聲韻裡。
當年這裡到處都是尋常百姓人家,積攢著許許多多的小平房,一家接著一家,基本連成一片,青磚白瓦,雕花門窗,綠苔石板,雨打瓦當,因為經年曆久,滄桑之感一目了然,有的院落甚至還殘存著石鼓、條石和字碑等,呼應著水到渠成的歷史底蘊,但鄰裡之間和睦相處,走門串戶,來往頻繁,異常親切。當年走在細窄蜿蜒的小巷裡,還可以看到諸如箍桶、做花燈、做空竹、修鞋、修傘、修種表等老行當,許多人家把竹竿往窗外一撐就可以晾曬衣服,仿佛天然的衣架,儼然成為城南一景。這裡民風質樸,民情純真,一點一滴、一草一木、一舉一動之中,都透露著源遠流長的味道。
所有的風景都是心靈的風景
忽然有人來告訴我,說老門東被開發出來了。因為當年印象較深,看的次數也比較多,去的地方也不少,不知不覺中已沉澱為潛在的心理文本,「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聽說有了變化,立等興奮異常,馬上行動,故地重遊。東從江寧路,西到中華門城堡段內秦淮河,北到馬道街,南到明城牆,在歷史的年輪中痛痛快快地走了一趟。仿佛從遙遠的春秋時代,經過漢唐,走到明清,又走到了現實,沿著青青石板地面,順著一排排粉牆黛瓦,細數著層層疊疊城磚上留下的斑斕歲月,看流水的曼妙,聽花開的聲音,在一眼看不到盡頭小巷裡,發現左邊似夢,右邊如詩,突然一曲琵琶清唱從遠處飄來,餘音嫋嫋。應該說,穿過「老門東」的牌坊,就恍若隔世,也恍然大悟,一派鬱鬱蔥蔥的老城南風貌,竟如此真切地浮現在了眼前。
遠遠望去,我們會看到「老門東」有一個四柱三門兩層的牌坊,仿佛就是從這裡打開了時光之門,白色的梁柱坊額,盡顯精美石雕,琴棋書畫,梅蘭竹菊,應有盡有,栩栩如生,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好像沒有簡而單之,而是通過細刻雲紋,波湧浪疊,躍躍欲試地探訪著古典神韻。
一眼泉水,一條壕溝,一對門當,一方庭院,一片掛落,一把桌椅,一壺茶水,場景化,生活化,日常化,傳遞出鮮活靈動的城南之美。其實走進這個裡面,時間都仿佛停止了,穿越城南記憶,總會讓人遐思無限,浮想聯翩,與當年的情形相比,味道是一模一樣的,氣質也是如出一轍,則不過現在更整飭,更端莊,更大氣,顏值也更高,好像收集起人們對老門東許多零散的、片斷的、個別的印象,並創造性地轉化為整體意象,經過統一的規劃安排,進行全面而集中的修復和保護。有的地方大刀闊斧,有的地方心細如髮,有的地方按部就班,有的地方出神入化。總之,出來的總體效果出人意表,令人驚嘆,在看透了世間人生百味之後,我們忽然發現這個老門東依然溫潤如玉,完美如初。
所有的風景,都是心靈的風景,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最重要也許不是在這裡看到了什麼,而是這裡曾經烙印過自己怎樣的軌跡。記得當年這裡還有許多錄像室和小茶館,穿插在街頭巷尾。靜靜的小弄裡,老式建築裡的小店,瀰漫著咖啡豆的香氣,在碎花沙發上,手捧一杯,品茗甘甜,這時,好像已將爭分奪秒的高速節奏交給了溫柔的微風,用心平氣和的態度來享受溫軟如醉的瞬間,希望通過感受和體驗老門東的歷史變遷,來慢慢品味和找回自己曾經的記憶!
舌尖上的城南記憶
舌尖上的城南記憶最為深刻,琳琅滿目的小吃也被爆炒得最為直接。這裡匯聚著蔣有記、雞鳴湯包等老字號,還有藍老大糖藕粥、徐家鴨子、司記豆腐腦等,當年讓南京人魂牽夢繞的辣油小餛飩也是從這裡起步的。此外還有臺灣名點的高潮迭起,夫子廟式小吃的目不暇接。如此美食一條街,抓住了人們的胃,盯著了人們的口,把人們的舌尖滋潤得笑逐顏開,刻骨銘心。
我忽然發現沈記臭豆腐,這裡排隊的人超多,但還是值得去排。記得小的時候,父親帶我到夫子廟玩,第一個推薦給我的就是臭豆腐,當時我很拒絕,但父親說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好香,果不其然,味口鮮美,正中下懷,直到今天,這種感覺還緊鎖在心。但不知為什麼,後來在許多小攤點上,都吃過臭豆腐,當然許多味道也不差,但好像不是原來的味道,這一次在這裡與久違的臭豆腐深情相遇,就好像與故人相逢,因此我一下子點了三份,就是想一次吃個夠。
在許多人看來,歷史文化街區就應該凝固在歷史時刻,但我們看到老門東時常會有解凍的時候,這裡不僅沒有對現代感悟進行格式化,反而對現代技術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和迅疾的連結。徜徉在歷史的視野和深度中,確實不只是要回到博物館時代,還要在尋找記憶的腳步聲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煉精髓,寫實神韻。老門東對此心領神會,大膽嘗試,積極與許多新技術和新應用實現無縫銜接,我看到它們利用3D技術進行建築立體投影,把煙雨秦淮的城南記憶視像化,由此及彼地開拓出更加深遠的歷史空間,通過這種巧妙的嫁接,非但沒有違和感,反而與老宅舊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與今天的老門東相遇實在是一件很美的事情,猶如一樹花開,處處瀰漫著花香的味道,所到之處有時美得讓人窒息,以至於自己久久不願從夢幻中醒來,哪怕是走出了「老門東」牌坊,好像還不能抽身脫離。留住城南氣質,留住城南味道,留住城南感覺,老門東確實功不可沒,也因此脫穎而出,如絲如綿,如火如荼,讓人如痴如醉,如切如磋。
(作者系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中國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