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房產網 近日,小編從淮南市規劃局網站了解到,淮南市八個園區總體規劃予以批前公示,徵求市民意見。公示時間:2016年6月8日-2016年7月20日。
一、《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15-2020年)》
1.規劃範圍本次規劃區範圍:南至合阜鐵路-合徐高速連接線、西至田大路、東至淮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允許建設用地北面界限、北至國慶路-淮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允許建設用地北面界限。規劃範圍:13平方公裡,其中建設用地約為12.18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15—2020年。遠景展望至2030年。
3.總體定位提出四大目標定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徽產業集群示範區、淮南產城一體典範區、淮南低碳發展模範區。
4.規劃結構規劃區分為東西兩大片區,即西部片區(中興路以東經開區一期控規範圍)和東區片區(中興路以東區域),以此形成「一核、兩片、三軸、四廊、四組團」的空間結構。5.製造業布局結構三個製造業板塊分別為:現代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板塊、裝備製造產業板塊、輕紡服裝產業。
二、《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2015-2020)》
1.規劃範圍本次規劃總用地面積8.4平方公裡。其中東部片區(原高新區)面積7.6平方公裡,東到淮河大道、南到泰豐大街、西到高壓走廊、北到春申大街;西部片區(淮南工業園區)面積0.8平方公裡,北起規劃的緯一路,南至102省道,西臨新河排洪渠,東到李園路。
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15-2020年
3.規劃目標和定位目標: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成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示範區。定位: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端產業發展的示範區;淮南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城區。
三、《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總體規劃(2015-2020年)》
1.規劃範圍本次規劃確定規劃區範圍為:東至大圩自然莊,西至西圩自然莊,南至姚鳳路,北至淮阜鐵路和平圩電廠鐵路專用線。規劃範圍:12.7平方公裡,其中建設用地約為12.53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15—2020年。
3.總體定位提出四大目標定位: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園區、沿淮經濟帶煤化工產業集群園區、安徽現代煤化工產業核心園區、以煤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4.規劃結構規劃區空間結構為 「兩帶三區」的空間結構。 兩 帶—南部淮河生態防護帶 ,北部鐵路專用線防護帶; 三 區—東部綜合服務區 ,中部煤化工綜合生產區, 西部煤制天然氣產業區。
5.主導產業煤化工園區主要發展「四大產業板塊」:煤基石化板塊;替代燃料板塊;基礎化工板塊;精細化工、新材料板塊。
四、《淮南平圩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6--2030)》
1.規劃區範圍規劃確定規劃區範圍為:南至合淮阜鐵路、東臨淮潘公路、西至電廠三期高壓走廊、北至500kv袁淮高壓線。規劃至2030年面積約1.89平方公裡;遠景展望規劃規模7.91平方公裡。
2.發展目標:(1)多元化、複合化的產業集聚區;(2)生態型、園林化的產業風貌區。
3.功能定位將平圩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兩淮一蚌」區域新興增長極,以煤電化工業的下遊產業、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生態型、複合型、多元化的現代開發區。
4.功能結構可以概括為「1122」:一個標誌性的綜合服務中心;一條交通性的聯繫通道;兩條明快的景觀軸線:西連煤化工基地與淮潘公路的生態大道景觀軸線;南連淮南市區與經濟開發區的淮潘公路綠化軸線;二大主導功能區:北部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製造工業片區,南部煤化工循環經濟和電子科技產業片區。
5.產業定位煤電化及其下遊循環產業、機械製造業、電子科技、農副產品加工 。
五《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總體規劃(2016--2030)
1.規劃範圍規劃範圍東至科技大道、廣炎路、炎劉鎮界,南至陽光大道、幸福大道、新橋大道,西至共建路、黃樓路,北至創業大道、健康路,規劃總面積25.82平方公裡。其中,省級特別政策區(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為12.82平方公裡。
2.規劃規模至2020年,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城市人口規模為13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6平方公裡;至2030年,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城市人口規模為2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4.3平方公裡。
3.發展定位規劃將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建設成安徽省合作共建產城融合示範園區、合肥經濟圈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合肥航空港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和先行區、合淮工業走廊的橋頭堡、壽縣「南工北旅」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南部現代化城區。
4.產業類型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將以電子電氣、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並逐漸引導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使其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
六、《安徽壽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6-2030)》。
1.規劃範圍工業園區位於壽縣新城區的西部。東至定湖路,西至靖淮路東邊150米處,南至明珠大道,北至躍進路。總用地約為1.3484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近期:2016-2020年;遠期:2016-2030年。
3.規劃定位總體定位:現代化和諧工業區 功能定位:以工業為主,商業、旅遊服務、居住、等與一體的城市經濟綜合體,打造成為城市西部區域新的經濟增長極核,帶動城市西部區域的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形象定位: 新貌彰顯、綠色空間。通過活力塑造和園區品質的提升,呈現與新老城區呼應的現代化工業新景觀;構築生態網絡,整合道路綠化和濱水空間,以綠、水塑造園區綠色新形象。
4.規劃結構「兩軸發展、三片聯動」,兩軸:定湖大道發展主軸、明珠大道發展主軸;三片:北部市場服務片區、中部工業生產片區、南部市場服務片區。
5.產業布局結構形成三個主導產業:農副產品及食品精深加工、服裝製衣加工、旅遊產品加工製造。
七、《安徽鳳臺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5-2030年)》
1.規劃範圍鳳臺經濟開發區(主區):西到一號路,東至鳳臺縣與淮南市八公山區交界處,南二號路,北至濱河大道、四號路,規劃區面積2.22平方公裡。鳳凰產業園面積約0.72 平方公裡,四至範圍為:東至500kv淮南開關站外圍地帶,南至 308 省道,西至203 省道,北至發展大道。桂集產業園面積約0.35平方公裡,四至範圍為:東至 308 省道,南至潘謝路,西至老鳳利路,北至王拐村。楊村煤制天然氣循環經濟園用地面積約3.79平方公裡,四至範圍為:東至進礦路,南至老鎮區,西至規劃煤礦運輸鐵路專用線,北至曾港路。
2.規劃期限近期:2015—2020年;遠期:2021—2030年。
3.總體定位形象功能:與城區聯動,參與區域競爭的產業新城。城市功能:服務鳳臺的開放性生產服務中心。環境功能:富有綠色人文關懷的健康型宜居新城。
4.規劃結構安徽鳳臺經濟開發區發展空間格局,整合區域功能,以產城互動發展為核心,形成「一軸、一區、三園」的空間結構:一軸——沿鳳利路(308省道)的城鎮發展主軸線;一區——即位於縣城東部的鳳臺經濟開發區主區;三園——分別是鳳凰產業園、桂集產業園和楊村煤制天然氣循環經濟園。
5.功能分區:鳳臺經開區(主區):現代工業區、商貿物流區。鳳凰產業園:農副產品產業加工區紡織服裝產業加工區。桂集產業園:礦山機械製造產業區、農副產品產業加工區。楊村煤制天然氣循環經濟園 :煤化工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區。
6.主導產業:安徽鳳臺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為機械製造業、商貿物流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其中:經濟開發區主區:機械製造業、商貿展示與物流業、專業商品展覽市場;鳳凰產業園: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製造業;桂集產業園:礦山機械製造、農副產品產業加工區;楊村產業園:煤化工、先進裝備製造業。
八、《淮南毛集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5-2030年)》
1.規劃範圍規劃區範圍為:南至焦崗湖大道,北延伸至淝河路兩側,東抵科技路,西以規劃的開源路為界,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為1.92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近期:2016~2020年;遠期:2021~2030年。
3.總體定位總體目標:逐步培育壯大農副產品加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業、倉儲物流四大產業基地,使毛集經濟開發區成為集研發、工貿、商務、物流於一體的產業主導型經濟開發區,毛集實驗區轄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功能定位:沿淮工業走廊的西部組團、合淮阜高速公路沿線重要的工業集聚區和物流園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輕工、機械電子為主導產業的綜合經濟開發區。
4.規劃結構規劃形成了「一心、一帶、二軸、四區」的空間布局結構。「一心」:中部的開發區配套服務中心;「一帶」:南部東西向形成的潁鳳河生態景觀帶;「兩軸」:以花家湖大道和文成大道為主形成的開發區十字發展軸線;「四區」:中部的農產品加工片區、西側輕工紡織片區、北部的機械電子片區和南部的倉儲物流市場片區。5.產業布局結構形成四個產業組團: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板塊、輕工紡織產業組團、機械電子產業組團和物流市場產業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