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
這是一個櫻花綻放的季節。這是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
這一晚,記者在現場驚訝地發現,還沒到預定演出時間,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行知中學禮堂就已座無虛席,而且禮堂的中間及兩側走道上都站滿了觀眾。
這是一場不同以往又備受關注的演出。
由昆明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主辦,富民縣委宣傳部與富民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承辦,出自本縣小水井村的苗族農民合唱團從美國、英國巡演歸來,日前攜手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做匯報演出,受到昆明市各界人士及富民縣各族幹部群眾的熱烈歡迎。
1、「他們可都是沒有受過音樂專業教育的農民呀!」
合唱團的50名成員全部身著苗族服裝,錯落有致地站在舞臺上。隨著苗族農民指揮龍光遠的手向上一揮,反映雲南哈尼族民俗的無伴奏合唱《長街宴》在大廳裡悠揚地迴響。
從中國的民歌《小河淌水》《彩雲追月》《我和我的祖國》《同一首歌》,到外國名曲《哈裡路亞》《德裡小調》《戀故鄉》等,天籟般的歌聲讓全場上千名觀眾如痴如醉,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你知道嗎?他們可都是沒有受過音樂專業教育的農民呀!」富民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李媛珏告訴我,小水井苗族合唱團的成員全都是富民縣大營街道同一個村子小水井的苗族農民,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在沒有樂譜、沒有伴奏、沒有文獻記載的情況下,一代代人把這樣精湛的演唱技能口口相傳至今。
小水井苗族合唱團在英國演出。 資料照片
他們的發聲方法屬於傳統美聲唱法,與現代美聲、民族唱法有所區別,音樂界稱這是一種保留了17世紀西方「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演唱技法,被譽為這一演唱技法的「音樂活化石」。更特別的是,用苗文填寫的歌詞和融入了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歌聲,讓這支合唱團具備了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而巴洛克音樂起源於義大利,其特點是節奏強烈、跳躍,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很重視力度、速度的變化,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華麗複雜。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旋律一樣,曲調的進行常常帶有形象化、象徵性特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第和亨德爾。
難能可貴而且令人欽佩的是,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自2002年成立以來,這一群平時在山間地頭辛勤勞動的農民,竟然逐漸唱出了山村,唱出了高原。
這些年來,他們先後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青歌賽、聶耳音樂節、第二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廣州新年音樂會等重大比賽和活動,表現搶眼。去年,「小水井合唱團」又在全國的重大音樂活動中接連出彩:10月29日,第二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上,他們壓軸出場,由中國愛樂樂團伴奏,演唱了世界名曲和雲南民歌;12月31日至2018年1月1日,他們受邀參加了廣州新年音樂會演出;在電影《無問西東》中,他們參演了電影並為電影演唱了歌曲《茨崗》。
最讓合唱團全體及他們的父老鄉親興奮的是,小水井合唱團今年春節竟然能遠赴英美,在世界颳起了來自昆明的「最炫民族風」。
小水井苗族合唱團在演出中。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由於小水井合唱團的精彩演唱及其獨特風格引起了北京國際音樂節基金會總監、世界著名指揮家餘隆的關注和幫助,在富民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們與北京國際音樂節基金會合作,應美國紐約愛樂樂團、英國倫敦愛樂管弦樂團邀請,在今年新春佳節期間前往美國、英國參加中國新年音樂會。這是「小水井合唱團」自2002年成立以來第一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進行巡迴演出。
2、「在這裡聽到中國的民歌,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的家鄉」
合唱團團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曉明清楚地記得,他們是大年除夕前告別家人踏上徵程的。2月14日合唱團全體從昆明飛赴廣州,15日又從廣州飛赴美國紐約,開始了美國、英國的巡演之旅。
可容納2700人的世界著名音樂殿堂「林肯中心」,20日座無虛席。紐約中國新春音樂會在此隆重舉行,來自紐約的各界名流和來賓觀看了音樂會。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著名音樂家徐沛東、譚盾、莫華倫等也出席了音樂會,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還是那身他們穿慣了的傳統苗族服裝,帶著首登世界音樂舞臺的激動和興奮,沒有緊張和怯場,「小水井合唱團」壓軸登場亮相。
隨著世界著名指揮家餘隆的指揮棒,中心頓時迴響起一群中國少數民族農民的美妙歌聲。他們用英語演唱了貝多芬《C小調藍色幻想》、博恩思坦《Make Our Garden Grow》及雲南著名民歌《小河淌水》等曲子。每首曲子結束時,雷鳴般的掌聲便響起在整個演出現場。特別是當被譽為「東方小夜曲」的雲南著名民歌《小河淌水》歌聲響起時,觀眾們被婉轉優美而清亮的曲調深深地打動,掌聲熱烈而長久。
在世界名校牛津大學,24日,其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薛多年」音樂廳同樣是首次迎來了這支來自中國西南邊疆的苗族農民合唱團。合唱團成員在23日飛行了6000多公裡,從美國紐約橫跨大西洋來到了英國倫敦。這是他們在英國演出的第一站。當聽到合唱團優美動人的歌聲時,英國觀眾非常驚奇來自中國少數民族的業餘團隊能唱出如此精妙的歌曲,現場響起了持續不斷的掌聲。
25日,「小水井合唱團」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英國巡演的第二站倫敦唐人街。當地華人華僑為迎接他們到來,早早就在當地貼出了海報,把合唱團演出的消息傳遍了這裡的大街小巷。下午5∶00,設有200個座位的「中國站」座無虛席,又臨時加座。當帶有濃鬱中國民歌特色的《小河淌水》《彩雲追月》等歌聲響起的時候,觀眾席裡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呼和讚嘆,經久不息的掌聲讓合唱團指揮龍光元不得不兩次謝幕。
演出結束後,幾位年老的華人都說:「我們老了,好多年都沒有回祖國了。今天在這裡又再次聽到中國的民歌,非常激動,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的家鄉。」26日,「小水井合唱團」奔波320公裡,來到了英國的另一大城市利物浦。合唱團的歌聲在利物浦愛樂音樂廳響起,英國觀眾們聽得如痴如醉。觀眾對合唱團表現出非常的好奇和喜歡,演出結束後,一再追問他們為什麼會唱美聲、為什麼會唱世界古典音樂和巴洛克音樂以及他們是怎麼練習的。
在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27日,這些昆明地道的苗族農民第一次走進了世界著名的伯明罕音樂大廳。這是英國巡演的第四站,演出中,音樂廳的演唱迴響、混響都非常出色,合唱團的四聲部混聲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28日,應英國著名電視臺「ITV」的特邀,合唱團集體登上了當天的早新聞節目,他們用一曲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給英國人民帶去了熱情問候,主持人用熱烈的掌聲,祝「小水井合唱團」演出成功。
3月1日,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這裡的3000多個座位同樣座無虛席,無伴奏雲南民歌《長街宴》緩緩響起,「小水井合唱團」又一次壓軸演唱。他們演唱了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彩雲追月》、世界名曲《貝多芬C小調合唱幻想》等歌曲,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在觀眾的熱情要求下,「小水井合唱團」又加唱了英國民歌《德裡小調》。演唱結束時,全場觀眾的掌聲讓擔綱指揮的餘隆先生一次又一次地謝幕,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至此,「小水井合唱團」國際巡演活動圓滿成功。世界,在「小水井合唱團」的天籟之音中,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了解了昆明。
團長張曉明高興地說:「『小水井合唱團』赴美英巡演創下了『四個首次』。首次跨出國門登上世界舞臺;首次全程用英語演唱世界名曲;首次與愛樂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合作;同時,愛樂樂團也是首次與業餘農民合唱團合作演出。」
3、「音樂和舞蹈,是世界通用的語言」
「小水井合唱團」的英美兩地巡演受到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眾多外國著名媒體的高度關注,稱讚「小水井合唱團」的演唱是「來自中國最淳樸的天籟之音」。
巡演中,國際知名指揮家餘隆說:「請一個農民合唱團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我想讓世界更多層面地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讓他們了解中國也有一個農民合唱團唱著精美的合唱。」音樂家徐沛東在美國觀看了合唱團的演出後說:「你們能在紐約的林肯中心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絕無僅有,這裡是世界音樂的頂尖殿堂,你們是中國的驕傲,也是雲南的驕傲,是昆明富民的驕傲。」
合唱團全體清楚記得,2月19日,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章啟月在領事館專門舉行招待會,款待來自祖國的「小水井合唱團」並致熱情洋溢的歡迎辭。3月1日,英國「中國新年音樂會」結束後,我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偕夫人到後臺看望合唱團團員,他說:「你們的演唱非常棒,一支苗族農民合唱團能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的風採,我要謝謝你們,你們為國爭了光。」
合唱團團長張曉明說:「音樂和舞蹈,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我們深知,出國演出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來自中國的『文化使者』,來自昆明的『文化名片』。沒有長期量的積累、長期的打造是出不來的。對於文化,沒有靜下心來的定力和沉下去的毅力、十年磨一劍的持久堅持,也是無法輕易打造出『文化品牌』的。」
他認為,「小水井合唱團」在英美成功的巡迴演出,帶來了幾點啟示。這次走出來之後,在美、英多個城市的演出中,通過與外國觀眾的交流,體驗他們的感受,才知道他們對中國、對雲南的文化、對我們的城市的了解還不夠,才知道文化在對外交流交往中有多重要。因此,下一步,「小水井合唱團」要進一步提升品牌質量,要以鑄造「傳統文化品牌」的定力和毅力將品牌做深做厚,要在原有的世界經典古典音樂、巴洛克音樂作品精打細磨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發中國的代表作品,開發有著濃鬱雲南少數民族風格的民族音樂作品,形成有較強雲南辨識度、昆明辨識度的「音樂名片」,能代表雲南、昆明「走出去」,將五彩的雲南、美麗的昆明介紹給世界。
「小水井合唱團」能從一個遙遠的邊疆苗族山村走向北京、廣州,再走出國門到美國、英國巡演,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與雲南省、昆明市和富民縣相關政府部門的長期扶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分不開。小水井合唱團,在2013年就獲得了市財政和市文產辦30萬元的經費支持,近5年來,一共得到了省市縣三級經費扶持累計達230萬元。這個打造了多年的民族文化品牌,如今終於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和充分認可。
富民縣委書記李康說,植根於富民這方熱土的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自成立以來,就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關心幫助,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的廣泛宣傳推介,最終走出大山,走遍全國,走向世界,走進世界音樂的頂尖殿堂,用誠摯、純淨的天籟之音贏得國內國際廣泛讚譽。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李康熱切希望小水井合唱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當好文化使者和文化名片,為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促進文化合作交流作出富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