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無伴奏合唱團在倫敦演繹草原天籟
2008年11月09日 10: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倫敦十一月八日電(記者 李鵬)「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八日晚的倫敦卡杜甘音樂廳(Cadogan Hall)內迴蕩起天籟般的蒙古族歌聲——來自中國內蒙古的無伴奏合唱團首次在英國演出。
作為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內蒙古文化周」的一部分,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為倫敦的觀眾演繹了十幾首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族音樂家婭倫·格日勒的指揮下,無伴奏合唱《蒙古靴》、《敖包相會》、《歡樂那達慕》、《八駿贊》等精彩曲目在高超的演唱技巧中展現了濃鬱的民族特色,使人仿佛置身廣闊遼遠的大草原。
除了蒙古族傳統民歌,八日晚的演出還展示了「呼麥、長調和馬頭琴」三種蒙古族人獨特的音樂形式和樂器。呼麥是一個人同時發出高音部和低音部兩個音,模仿大自然聲音的同時,又有優美的旋律;長調是蒙古人盛典和節日禮讚中常見曲種,旋律悠長,音域寬廣;馬頭琴則是蒙古人獨有的樂器,常用於獨奏慶典。
表演長調的其其格瑪對記者說,長調「是歌者和大自然對話,是上天賜給蒙古族人民的一種獨特演唱方式」,並且「蒙古人從小時候就知道,遇到狼群時,如果你唱長調,狼都會被你的歌聲感動。」
八日晚的演出對中國駐英大使傅瑩來說,也是個「特別時刻」,因為她是蒙古族人。傅瑩特意穿上蒙古族服裝來欣賞「來自家鄉的合唱團的演出」。傅瑩說,蒙古民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當中的一員,內蒙古近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有力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宣傳部長烏蘭說,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傳唱了千百年的蒙古族民歌近來也逐步走向國際舞臺。內蒙古自治區新聞辦主任畢力夫也表示,英國文化底蘊豐厚,希望來自內蒙古的草原之歌,成為溝通中英的「文化使者」。
除了無伴奏合唱團在八日和九日的兩場演出,中國「內蒙古文化周」還將在滙豐銀行總部舉行內蒙油畫展,展出「內蒙古草原畫派」數十位畫家的作品。(完)
【編輯:唐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