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巖、艾爾斯巖石和大堡礁被稱為澳大利亞三大自然景觀,波浪巖又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珀斯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城市之一,以「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旅遊度假地」、「黑天鵝之城」而聞名。
波浪巖位珀斯的海登小鎮城附近,這裡是沙漠而不是海洋,這裡的「波浪」當然不是實際的波浪,而是沙漠的波浪巖石,被稱為波浪巖。
從遠處看,像平地上升起的巨浪一樣氣勢洶洶。靠近的時候,原來是倒立的巨大怪巖,顏色華麗耀眼。它的形狀像凍結的巨浪,像要融化的波濤。
波浪巖比平地高15米,長約100米,形成凍結的波浪。如果人們站在波濤巖的波濤山谷裡,感覺就像追逐海浪的健兒。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看海浪巖獨特的景觀。
據悉,早在歐洲移民到達之前,原住民就已經在斯旺河兩岸定居很久了。1697年,荷蘭探險家威廉烏拉明到達印度洋東海岸時,沿著河往上爬,發現河上有很多不在河面上的黑天鵝,於是把這條河命名為天鵝河。
直到1829年,英國人詹姆斯斯特林帶領的移民在不遠處砍倒了一顆名叫珀斯市的樹。
1885年,斯旺河上遊的卡爾古裡發現了黃金,吸引了許多新移民。隨著鐵路的建設和農業技術的發展,珀斯逐漸擴大。1960年以後,珀斯開始大規模開採鐵、鎳、鋁、金等礦山,城市發展速度加快。珀斯現在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
也許有些人為什麼叫巴姆呢?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巖層向外擴張,不像其他巖層那麼陡峭。同時,它仍然很像靜止的波浪。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叫海浪。
在數億年的變遷中,自然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誕生了驚人的地形,這些地區往往可以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這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看到的浪花。特別是在海裡衝浪的時候,波濤洶湧,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大海中的浪花也很雄偉,但始終由柔軟的海水組成,給人們帶來的衝擊只有一瞬間。有些人認為,如果能阻止正面面對海浪的感覺就好了。海浪不能違反物理規則,所以不能一直存在,但大自然用其他方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澳大利亞珀斯的海浪巖也是人們稱為自然奇蹟之一的「波浪」。波濤巖默默埋在西澳西南部的沙漠中,直到1963年,一位攝影師在一次旅行中拍攝了波濤巖的彩色照片,並在美國紐約的國際攝影比賽中獲得了大獎。自以來,照片成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一會兒就名聲大噪,帕巖成了攝影師爭先恐後地外景的地方。海浪和巖石也為世界各地的遊客所熟知。
波濤巖聳立在禿頭和乾燥的土地上,但它是大約27億年前埋在地下的巨大巖石。含有各種化學成分的水慢慢滲透到地下,慢慢侵蝕巖石底部,使巖石周圍的土壤被衝刷,被侵蝕的巖石底部露出地面。強勁的沙漠風帶著沙粒和灰塵的侵蝕,挖出巖石的下層外觀,留在蜷縮的頂端。
長期以來,大自然精心雕刻波浪巖表面,雕刻成凹陷形狀,隨著長年風雨的侵蝕和早晚溫差的急劇侵蝕,逐漸侵蝕成波浪巖的形狀。
由於經過雨水的衝刷,將波巖表面的化學物質帶走並產生化學作用,因此波巖表面有黑色、灰色、紅色、棕色、土黃條紋。這些不同深度的線就像滾滾波濤一樣,使海浪巖看起來更加生動。
在西北的陽光照射下,線條顏色最鮮明的時候,波巖造型更加鮮明。想要捕捉波濤巖多種顏色的線的秘訣是選擇下午的外景。因為這是一天中顏色最鮮明的時期。
這些深淺不同的線條使波浪巖看起來非常生動。就像滾滾波濤一樣,瞬間形成凍結的波濤。如果人們站在波濤巖的波濤山谷裡,感覺就像追逐海浪的健兒。
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為了看到波濤巖獨特的景色而模擬名字。更令人驚訝的是,波巖是絢麗的顏色,根據陽光照射的強弱,顏色會有所不同。就像「波光」一樣,非常像實際的海平面。
這是因為雨水將礦物質和化學物沿著巖石表面衝洗掉,留下紅棕色、黑色、黃色和灰色條紋。這些條紋在不同的光線下光澤的亮度也不同。大自然的力量創造了很多人力無法接近的奇妙景觀。
慕名而來的遊客都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些遊客在巖石表面呈現各種形狀,在洶湧的波濤中衝浪,或沿著懸崖下周圍或頂部的步道從不同角度觀看。
而且珀斯附近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可以與澳大利亞東部的黃金海岸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