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魔都被溫比亞颱風驚醒,霎時間整座城市暴雨如瀑,仿佛蒙上了一層細密的白紗,颱風和暴雨打破了今夏沉悶許久的燥熱,增添了幾許久違的涼意。不適宜出門的天氣不僅打消了許多市民出門的念頭,也讓今早第一場講座的主講人張瑞田先生昨晚的飛機延誤了幾個小時,直到凌晨三點才到達上海。
雖然張瑞田先生的休息時間極其有限,但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帶來了講座「名人手札讀想記」。開篇直奔主題解釋了何為手札以及手札的特點是什麼。所謂手札也就是指親筆書寫的書信,古人的手札注重文學特點與審美,而今人則更看重書法,忽略了文辭上的美感。後來說更是因為現在的社會節奏變快,通訊的形式變得更加簡便,手札就漸漸退出了時代的舞臺。
△張瑞田
張瑞田先生認為手札的審美一在書法,二在文學。之後以自己的《百札館三記》中的傅雷家書為重點,解讀了傅雷與黃賓虹來往的手札。傅、黃兩人相差四十五歲,是難得的忘年之交,兩人情誼自不必多說。他們互相聯繫的書信不僅是兩人情感的聯繫,對於專業問題的探討甚至可以說是美術界的論文也不為過。手札的價值是作者創造的,而我們對作者的人事思想又可以通過手札這個載體加以了解,進而賦予手札更高的價值,在張瑞田先生的講述過程中,聽眾們仿佛經歷了一段以手札為載體的文化之旅。
△張瑞田最新著作《百札館三記》
下午2:00著名作家雪漠先生蒞臨上圖講座,在眾多聽眾和粉絲的翹首以盼下,雪漠開始了講座「《道德經》的經世致用」。值得一提的是,他並沒有選擇概述的方法,而是選取了道德經第五十七章進行解讀,詳細到具體字詞和白話翻譯。
△作家雪漠
而在整個五十七章中,雪漠先生以「正」字為切口,著重對「正」進行剖析和解讀。何謂正?正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圍繞這個字,雪漠先生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從並兵法談到家庭文化再到四大名著,最後上升至國家和中華文化的高度,讓聽眾欲罷不能。雪漠先生最後解釋道,今天說「正」是因為以前的研究過於重視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卻忽略了清靜無為的前提,也就是「正」,這裡的「正」表達的是在已有的、較完善的規則之下的清靜無為,如果忽略了這個大前提,那麼勢必對老子的思想會產生消極的誤解。
釐清這個問題之後,整篇《道德經》乃至於老子的思想才有了真正的依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老子思想的根基,老子的清靜無為其實並不含有消極的意味,沒有了這樣的誤讀,老子無疑是一位了不起的謀略大師,無怪道家與儒家並稱中華文明兩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晚上,由中科院院士嚴加安和同濟大學教授梁進主講的「藝術與生活中的數學密碼」準時於6:30在上圖二樓報告廳開講。講座上半場由嚴加安院士主講,下半場則由梁進教授主講,兩位主講人的選材互相補充,使得講座內容完整而詳細。嚴院士開始便指出自己心目中的科學與藝術應該是「大道至簡,大美天成」的狀態和關係,他從繪畫、文學、書法、數學的角度分門別類例舉了有這樣審美意趣的內容,之後又從科學和藝術的共性和交融詳細進行了分析。
△中科院院士嚴加安
梁進教授主要從中西方的名畫當中去尋找解密數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詳述了數學和藝術的思維共性和差異,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交織前行,在多幅國內外的名畫中我們都能看到數學的影子,如果缺少了黃金比例分割和對數螺旋線,蒙娜麗莎的微笑就不再那麼神秘而迷人。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和藝術也都不斷發展前行,兩者對彼此的影響也愈加深刻,它們在哲學層面上殊途同歸,實可說是藝術和科學中兩朵花開各異的並蒂雙生蓮。
△同濟大學教授梁進
今天上圖的書展講座排滿了一整天的日程,讓不畏風雨慕名前來的市民聽眾們著實大飽耳福,科學和藝術的交融、現實與哲學的碰撞,三場講座滿足了不同聽眾的口味,如同一場豐富的知識盛宴讓觀眾大呼過癮。
2018「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講座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圖書館、新民晚報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