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丁玲最後一任秘書講述丁玲與上海

2020-12-14 澎湃新聞
北京∣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的隨筆寫作

時間:

11月7日(周六)13:00-15:00

地點: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二樓

嘉賓:

止庵(學者、書評人)、史航(編劇)

隨筆,是一種文體。而選擇一種文體作為自己的表達方式,則可能潛藏著作者對文字乃至生活的一種態度。在完成最深沉真摯的私人寫作《惜別》的同一時段,止庵先生也沒有停止隨筆的書寫。兩位嘉賓將在此次對談中,以止庵新書《風月好談》為切入點,討論隨筆寫作及其所映射的生活態度與方式。關於寫作,如何與文學,閱讀,旅行彼此生發;關於生活,如何盡興又隨性,執著又淡泊。

北京∣建築和記憶:不復存在的成都大亨裡老房

時間:

11月7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馬巖松(建築師)、馬清運(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在「刁德謙回顧展」的展場中央部分,陳列著對藝術家各個時期具有重要個人意義的自傳性作品。1979年,藝術家時隔三十餘年才返回成都,又過了近30年後,刁德謙於2007年應邀來中國舉辦他在大陸的首個個展。為了促成觀念性語言與本地觀眾經驗的銜接,他選用童年居所——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大亨裡舊宅——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為此他採訪了許多曾在成都生活的親人與舊識,將儲存在不同個體腦海中的多重記憶,與刁德謙搜集到的、與家庭記憶有關信息進行描繪,匯聚成「大亨裡」系列作品。本次講座UCCA邀請到建築師馬清運、馬巖松共同來聊聊建築、記憶、繪畫、城市與現實之間的聯繫。

北京∣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

時間:

11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東城區東直門外香河園路1號北區當代MoMA內T2座一層庫布裡克書店

嘉賓:

吳巖(科幻作家)、麥田(編劇)、老邱(編劇)、董璦琿(電影製片人)

在好萊塢最賣座的電影中,科幻大片絕對可以列一個長長的清單。而這個清單中的任何一個名字,都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類型的地方僅僅是世界觀設定和外太空元素嗎?如何藉助科幻電影獨有的特質為故事加分?如何在狂放的假想、幻想、妄想中植入最真實可信的情節?如何用低成本將高高在上的科幻文學拍成令人尖叫的科幻電影?或許你還想知道科幻電影從故事到劇本如何高效通過好萊塢和其他國家的審批?編劇又是如何將劇本賣給國際影業公司的?本次活動嘉賓將結合好萊塢合拍題材科幻大片操作實例,現身說法,為大家剖析如何扎紮實實努力,拍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

北京∣如何對孩子進行文學藝術啟蒙

時間:

11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西壩河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伊萬·波墨(童書作家)、熊亮(繪本作家)

伊萬·波墨生於1946年,是龔古爾兒童獎、巴黎市政廳獎獲得者,法國有三所學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繪畫以精細著稱,並將傳統的繪本形式與漫畫、連環畫的手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11月7日,伊萬·波墨先生將和中國廣大讀者面對面交流。與他對談的,是中國最出色的繪本作者之一熊亮先生,他將會以專業的視角為我們分析波墨先生創作的獨特之處。此外,兩位藝術家還將以他們豐富的童書創作經驗,與大家分享交流中西方不同的視角之下,對孩子進行文學藝術啟蒙的最好方法。

北京∣樂樂之本事

時間:

11月8日(周日)10:30-12:00

地點:

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

主講人:

焦元溥(樂評家)

《樂之本事》是臺灣著名古典樂評家焦元溥寫給普通大眾的古典音樂入門書,在這本書裡,你看到的內容親切也實用得多:每個人都可以聽古典音樂?為什麼要聽現場演出?一定要「學音樂」才能欣賞古典音樂麼?音樂會有禮儀要遵守麼?如何挑選座位?聽音樂會怎麼穿衣著裝?「聽不懂」很可怕麼?聽音樂會前需要「預習」麼?11月8日,焦元溥帶領大家打開古典音樂的大門,走進五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北京∣帶你看到世界的另一個樣子——《阿爾薩斯的一年》新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9號華貿中心19號會所三層字裡行間書店

主講人:

申賦漁(作家、記者)

2012年,申賦漁作為《南京日報》派駐法國的記者,與赴法做訪問學者的妻子、12歲的女兒旅法一年,歸國後父女合作出版了新書《阿爾薩斯的一年》,一年的時間,一個家庭的國外「慢遊」記錄,沒有走馬觀花的倉促,沒有離國去鄉的隔膜,不疾不徐,潺潺訴說,悄然進入了「他社會」的日常,跨過私體驗界限,帶給我們不一樣視角的法國乃至歐洲大陸。11月8日,來字裡行間華貿店,與申賦漁一同領略法國阿爾薩斯的風情。

北京∣如何聽懂古典音樂?

時間:

11月8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西壩河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主講人:

焦元溥(樂評家)

本次活動,臺灣最專業的古典音樂推廣人焦元溥將以有趣的故事和豐富的聆聽經驗講述古典樂的聆聽之道,澄清各種聽音樂的誤區,提醒觀看音樂演出的必要準備,幫助大家找到每個人貼近、理解古典音樂的方式。

北京∣早期美國總統:合作與競爭

時間:

11月10日(周二)18:30-20:30

地點:

朝陽區呼家樓京廣中心2801室北京美國中心

是政治家還是人民選擇喬治·華盛頓成為了美國總統?如今的美國總統大選過程仍然是一樣的嗎?喬治·華盛頓總統真的有木牙嗎?此次講座將探索早期美國總統的歷史以及他們如何創造一個新的國家政治。嘉賓還會討論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建立新政治體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現代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在這個動蕩時期的根源。

北京∣匠人精神與心性育成——《匠人精神》新書發布會

時間:

11月14日(周六)13:20-17:30

地點:

海澱區中關村北大街127號北大博雅國際酒店

嘉賓:

秋山利輝(秋山木工有限公司創始人)、杜維明(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這幾年,出於對現代化大工業生產及其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的反思,在中國乃至世界,關於「匠人」的討論都非常之多。國內眾多相似題材的出版物中,秋山利輝先生所著的《匠人精神》的特別之處在於,其他關於「匠人」的書,基本都是在講故事,而《匠人精神》則是講述樸素的道理,集中、明白地道出了「精神」所在。如果你對「匠人精神」感興趣,歡迎來到發布會活動現場。同時,嘉賓杜維明先生將解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與育人。

參與方式:寫明「姓名+手機號」發至info@mtype.cn(因坐席及禮物有限,請務必及早報名並以報名成功的確認郵件為準前來參加活動。)

報名截止時間:11月11日12:00

上海∣一天中的108分鐘(從尤裡·加加林的108分鐘談起)——關於我們的經驗與想像

時間:

11月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黃浦區南京西路231號人民公園7號門內上海當代藝術館

主講人:

Vittorio Santoro(藝術家)、Betty Liu(跨文化傳播及策略顧問)

尤裡·加加林,第一個從太空看地球的人。對於這個蘇聯人來說,這108分鐘成就了他一生最為輝煌的時刻,藝術家Vittorio Santoro便以這108分鐘作為他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項目的開端,開啟了他對於普通人「108分鐘時刻」的探索。本次講座,Vittorio將首先介紹一下自己近幾年的藝術實踐,以及藝術亭臺目前展覽「一天中的108分鐘」的創作過程和理念。隨後,他會和對談嘉賓Betty一起向觀眾分享他在中國採訪到的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對於他們人生重要時刻的回顧,也會從藝術家的角度去分享他自己對於「藝術」這個概念的解讀——我們在談論藝術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些什麼。

上海∣打造一座中世紀歐洲藝術館

時間:

11月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娜奧米·斯皮克曼(大英博物館研究員)

2009年,大英博物館開設了新的中世紀歐洲藝術館。講座將通過博物館的重要中世紀藏品——包括14世紀金匠製作的皇家金杯、西塔琴上充滿世間之樂且與皇室相稱的木質雕刻,以及威斯敏斯宮(議會大廈)聖史蒂芬教堂內殘存的中世紀壁畫來探索藝術館的設計、創意,並加深我們對中世紀這一段特殊時期的文化的理解。

上海∣同濟·海德格爾論壇2015

時間:

11月7-8日每天9:00-17:30

地點:

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多功能廳(綜合樓1004)

主講人:

John Sallis(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Günter Figal(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張祥龍(山東大學教授)、張志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本次論壇包含四場報告,分別為「聚集的語言」、「論居住:有關人類生活、建築與空間的思考」、「『家』的歧義——海德格爾家哲理的闡發和評析」,以及「此在之迷途——關於《存在與時間》的得與失」。

上海∣丁玲與上海——《丁玲傳》讀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7日(周六)14:00

地點:

黃浦區重慶南路256號思南宴會廳二樓

嘉賓:

李向東(丁玲研究者)、王增如(丁玲研究者、丁玲生前最後一任秘書)、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22年丁玲跟隨好友王劍虹從湖南來到上海,進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學,成為中共早期領導人李達、瞿秋白、茅盾等人的學生。1928年她以《莎菲女士的日記》成名,再次來到上海,五年間,加入左聯,加入中共,主編《北鬥》,發表了50多篇作品,成為知名的作家和革命者。1936年夏天,她在南京被幽囚三年後,經馮雪峰安排悄悄來到上海,喬裝改扮,飛往陝北蘇區。上海,是丁玲離開家鄉探求人生的第一站,是她初登文壇名聲大噪的地方,也是她投身革命的起點,這裡有她的卿卿我我,有她的撕心裂肺,也有她的刻骨銘心。11月7日下午2點,《丁玲傳》作者李向東、王增如夫婦將做客思南讀書會,講述丁玲與上海的點點滴滴。

上海∣「後期文本」與中國美術史研究

時間:

11月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毫無疑問,圖像與文獻是美術史研究的起點。文獻,包括文本文獻,也包括圖像文獻。然而,一個客觀的、穩定的「起點」究竟是否存在?那些相關的時間、地點、文化環境究竟是否可以還原?還是「起點」作為美術史著述者單方面假設,並不存在一種固定的形態?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上海∣從平面到立體,從劇本到舞臺——文學語言的舞臺呈現

時間:

11月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廳層)

嘉賓:

王歡(導演)、徐漫蔓(演員)、趙磊(演員)

當擁有一個成熟的劇本,該如何將平面的文字立體化,如何將其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呈現?11月8日,百老匯經典名劇《情書》的導演王歡、主演徐漫蔓、趙磊將做客季風書園,與你一起進行戲劇創作:以《情書》劇本為例,分析劇本塑造角色,切身感受創作中那些更有趣、更熱烈也更深刻的事。

上海∣坂本一成展覽研討會:建築詩學的內在尺度

時間:

11月8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嘉賓:

坂本一成(建築設計師)、妹島和世(建築設計師)

坂本一成與妹島和世兩位主講人曾經於2002年在東京「間畫廊」(Gallery Ma)主辦的「日常的詩學坂本一成建築展」的系列對話中進行過公開的對談。自從那次對談的10多年間,不論坂本一成還是妹島和世,都活躍在日本及海外,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建築設計活動。在此,我們也希望在經歷了時間與項目的轉變,再次邀請兩人就「建築內在尺度」進行對話,並可能以「獨立住宅設計」這一日本獨特的建築文化作為前提來展開。我們希望從這一地域性的主題設定為契機,能夠獲得意想之外的,在建築學方面更豐富的延伸。

廣州∣地域文化:當西部遇上嶺南——作家雪漠與熊育群對談

時間:

11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海珠區新港西路93號學而優書店4樓多功能廳

嘉賓:

雪漠(作家)、熊育群(作家)

何為西部文化?何為涼州文化?何為嶺南文化?何為湖湘文化?文化的源頭和支點在哪?文化與土地、文化與命運、文化與靈魂有著怎樣的聯繫?雪漠,出生於西部涼州,被稱為「西部文化的集大成者」,至今,從西部來到嶺南,一棵大樹,枝葉正迎風而舞……熊育群,出生於湖南岳陽,對楚文化、嶺南文化深深挖掘和研究,曾多次從嶺南奔赴西部,歷經生死磨難之後,精神終於有了皈依……他們「不期而遇」,他們在路上,書寫著、尋覓著遠方的祖先……

廣州∣你需要一個腦洞挖掘機——Tango《別做夢了》新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商場地鐵上層MU35號方所

主講人:

Tango(漫畫家)

2015年,Tango邀請設計師楊林青和他一起,從Tango近5年來積累的所有漫畫中,精挑了124幅;並用獨特的視覺編輯手法和巧妙的編輯思路,將這一張張思想的「碎片」,組成了五個獨立而又連續的碎夢。Tango將其重新取名為《別做夢了》,他希望該書的讀者能在「夢醒時分」,發現自己真正收穫了散落在滿世界的歡樂。11月8日,Tango將來到方所廣州店,分享他奇思妙想的創作過程,並將他用腦洞挖掘機所挖到的最珍貴的寶藏送給大家。

廣州∣階級,性別與種族:揭開女權主義的蓋頭來

時間:

11月8日(周日)19:00-21:30

地點:

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南校區中文堂

主講人:

JM(美國華裔)、Henry(藝術家)

女權主義是什麼?男女絕對平等?還是女性取代男性?女權主義都是極端分子嗎?希拉蕊是女權主義者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女權主義,但女權主義到底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交叉性的視角。此次活動,邀請到了兩位出生於美國的華裔,她們將使用交叉性的視角,帶我們一窺女權主義的不同側面。

深圳∣長安和月亮:大唐王朝的背影

時間:

11月8日(周日)9:30-12:00

地點:

南山區學府路軟體產業基地4棟A座1層3W咖啡

主講人:

鳳超(程式設計師、歷史愛好者)

大唐帝國,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本周墨門書院讀書會將帶您梳理和回味大唐王朝289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並勾勒唐朝對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刻骨銘心的印記。

杭州∣全民娛樂的時代:只有大眾,沒有文化?

時間:

11月8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下沙區金沙大道560號龍湖金沙天街4F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王小峰(記者)

王小峰是中國最具爭議的文化記者,在文化一線穿行15年,2015年8月,理想國出版他迄今為止最厚的一本文集《只有大眾,沒有文化》,記錄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中國大眾文化已經越來越直接、簡單、粗暴地成為一個變現的工具」,閱讀、音樂、電影、真人秀……一切都被高度娛樂化了。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全娛樂時代?身處其中的各路明星、文化人,是怎樣用他們的作品反射、反思這樣的時代?

南京∣《北大南門朝西開》與新時代語境下的意識形態重建

時間:

11月7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玄武區中山陵3號行健亭南先鋒書店·永豐詩舍

主講人:

李北方(記者)

作為《南風窗》雜誌的主筆,李北方多年以來一直在南方媒體的圈子裡堅守,並持續發出跟自由主義截然不同的聲音。他的新書《北大南門朝西開》,正是匯集了他媒體從業多年以來的諸多思想和時事評論。本次沙龍將以李北方先生的這本新書為主題,暢談新時代語境下的媒體生態、思想紛爭與意識形態重建。

南京∣非裔美國人的逾越之路

時間:

11月8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馮品佳(臺灣交通大學外文系特聘講座教授)

何為逾越?為何美國出現非裔總統會成為一種現象,成為這個世界上廣受矚目的重大事件?面對不公不義或者充滿歧視與偏見的現狀,逾越意味跨過廣被接受的疆界,挑戰既有規範,改變現存秩序。它也意味著否定現狀,並因此可能招致壓制與反擊。然而如若不勇敢挑戰,便永遠無法越過那條人為劃定的線。非裔美國人試圖逾越的不僅是美國文學與文化的霸權典律,同時有意借其文學與文化實踐,逾越美國社會中由種族或族群所蠻橫界定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疆界。他們前僕後繼,不斷衝撞與逾越,希望最終改變這些不公不義。如今,非裔總統的出現或許可以說他們收到了成果,或許也可以說前面的路依然遙遠。

鄭州∣「刀刀狗」——慕容引刀《幸福是一隻溫暖的小狗》讀者見面會

時間:

11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西元國際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主講人:

慕容引刀(漫畫家)

有時候幸福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複雜,也許它只是一點像螢火蟲般的燈光,卻能點亮彷徨中回家的路,溫暖我們失落的心。也許它只是一隻像刀刀一樣的小狗,它是我們自己的影子,住在我們的心裡,在每個寂然的夜晚陪伴我們,聽我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讀我們臉上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講一些點醒我們的有著小哲理意味的句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丁玲曾對沈從文《記丁玲》一書非常不滿(圖)
    丁玲1936年9月從南京逃出,先後到達上海、西安、保安、延安等地,之後她成為解放區文學創作中重要的女作家,毛澤東稱她為「昔日文將軍,今日武小姐」。1957年「丁陳反黨集團」定案後,丁玲下放北大荒勞動改造,成為被打擊與排擠的重點作家。「文革」結束後,1978年丁玲很快復出。復出之後的丁玲成為研究者們青睞的對象,海外漢學界研究者也特別關注到有關丁玲的傳記文字《記丁玲》。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古籍出版的往事與前瞻
    該社以出版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語言、科學技術、醫學、軍事、工具書、畫冊、大專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學術研究著作為主,兼及普及傳統文化的讀物。本周六的思南讀書會,專門邀請到了古籍社前任老社長李國章先生和現任社長高克勤先生,來聊一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往事與前瞻。
  • 一周文化講座︱喜歡博物學的康熙
    、塞外植物的關注、他的博物學實踐與現存清宮《鳥譜》的聯繫,以及他組織編修博物學書籍等幾方面入手,講述康熙參與博物學實踐的活動細節。她是丁玲,她與沈從文有著怎樣的恩怨滄桑? 9月4日,著名傳記作家李輝將攜新書《穿越洞庭 翻閱大書》作客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講述現代文學中「那些人,那些事如同一朵又一朵雲彩在流動裝點著歷史與文化的天空幸或不幸,均在其中」。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話的前世今生
    《胡同範兒》一書收入了著名京味兒文學作家劉一達的二十餘篇散文作品。11月25日,作者將以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為我們講述一幅上世紀中後期老北京胡同大院裡的百姓世俗畫卷。日本的考古工作起步較早,田野調查較為充分,考古發掘量較大,積累了豐富的遺存資料,對日本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起到重要作用。本場講座將講述日本考古簡史、史前時代考古學,深入介紹日本古代都城(以奈良的藤原京、平城京和京都的平安京為中心)、古代建築(以法隆寺為重點)、古典庭園。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
    >一西平措(中國西藏文化博物館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本次講座以佛像的發展歷程和種類為線索,系統地為大家介紹中國歷代佛像的藝術特點、種類和藝術價值、漢傳佛像鑑賞與藏傳佛像鑑賞等知識。有趣的是,20世紀西方三位最重要的美術史家李格爾、潘諾夫斯基和貢布裡希,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理論闡釋。本講座試圖通過對這段學術史片斷的追溯,分析三位美術史家的理論起點與得失,探討美術史理論對圖像媒介進行理解、闡釋與重構的種種可能性。
  • 前衛女性丁玲的一生,不只有才女八卦和浪漫傳奇
    丁玲與胡也頻的結合也促成了二人在文學與思想道路上的共同轉向,他們一同加入了左翼文化陣營。 1930年11月,他們的兒子出生。而就在兩個月後,胡也頻被當局逮捕殺害,在留給丁玲的最後一封信裡,他親暱地稱呼她「年輕的媽媽」,署名「年輕的爸爸」。 胡也頻的犧牲給丁玲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也促使她追隨愛人的志向繼續投身革命。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6月9日,本次活動將會講解木匠技術之後的一套體系化的工作模式與特殊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深入的思考與認識傳統建築體系,一窺傳統社會的組織形式及文化精神。本次講座,鄧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我們講述洪昇《長生殿》的微言:董小宛入清宮。
  • 一周文化講座│副刊,上海報紙的重鎮
    建築美學又怎樣成為文化再生產的一份子?它又是如何成為影像的媒介與符號?本期活動,我們將探討建築與空間的美學在資本的驅動下會走向何種未來,期待您的加入。在本次對談中,UCCA邀請藝術家穆裡略講述個人求學與全球飛行經歷、他對不同城市和文化的考察,以及作為新一代的創作者對現今創作身份和媒體的理解。
  • 一周文化講座│東西方視角下的《西遊記》
    我想,自己也許正如玄奘西遊一般,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沙漠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探尋人生和藝術真經。」六小齡童老師將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他對西遊文化的理解,講述自己的八十一難。但是,法國首先是「西方」的法國,在中世紀之前,所謂的法國文化是「西方文化」,或者說歐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次講座,華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袁筱一將為我們詳解法國文化的形成與變遷。上海│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 一周文化講座∣阿斯曼來了,談文化記憶、遺忘的形式與一神論
    一本本小小的連環畫,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那精湛傳神、栩栩如生的畫工更是引人入勝。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中國著名工筆重彩畫家任率英之子任夢熊先生為我們勾勒一幅飽含真情的年代畫卷,還原一代連環畫大師們的德藝雙馨。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該書以小見大,將歷史、文化、商貿巧妙地融於一體,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講述出來且不乏顛覆以往傳統觀念的提問或論點。文景君相信只有讀懂過去,才能理解當下和未來。本周沙龍,我們邀請到本書譯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後、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吳莉葦和著名書評人維舟,與大家聊一聊世界貿易的過去,探討我們這個由貿易打造的世界的現狀。
  • 一周文化講座│人工智慧與巨型城市
    莎士比亞作品中豐富的詞彙、生動的比喻、一詞多義造成的幽默滑稽效果等,對現代文學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公曆新年的第一天,達特茅斯學院英語系英語文學教授Brett Gamboa將與你相聚單向空間,為你講述「莎士比亞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懷胎十月的辛苦,寓教於樂的啟蒙,良好習慣的培養,自我定位的確立……從孩子出生到踏入社會,他們一步一腳印地走來,有小確幸的快樂,也有揮不去的煩惱。長期從事兒童文學出版編輯工作的周晴女士,始終對兒童時代葆有一份甜美的回憶。在與長大成人的兒子的對話中,她自己也再次成長。本期活動中,周晴女士將談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講述一路前行的點點滴滴,關於成長,關於愛。
  • 【講座直擊】書香·上海之夏 | 書展講座:張瑞田講述名人手札、雪漠解讀《道德經》、嚴加安梁進剖析藝術中的數學
    不適宜出門的天氣不僅打消了許多市民出門的念頭,也讓今早第一場講座的主講人張瑞田先生昨晚的飛機延誤了幾個小時,直到凌晨三點才到達上海。雖然張瑞田先生的休息時間極其有限,但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帶來了講座「名人手札讀想記」。開篇直奔主題解釋了何為手札以及手札的特點是什麼。所謂手札也就是指親筆書寫的書信,古人的手札注重文學特點與審美,而今人則更看重書法,忽略了文辭上的美感。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系列講座,本期邀請三位研究者從各自不同的專業和興趣積累出發為觀眾呈現一幅幅不同尋常的城市地圖。同濟大學出版社行走系列之《上海教堂地圖》作者周進將通過分享歷時八年的上海近代教堂研究,講述上海變遷的歷史;上海風景工作室編輯周祺將講述她多年親身走訪採集上海非物質文化的經歷和做書的故事;咖啡師陳若怡講述她探訪東京十數家頂級咖啡店尋找隱匿高人的路程以及她在上海的努力嘗試。正是許許多多這樣饒有趣味、自下而上的「另類」研究,為城市的規劃、建築、政策法規等專業領域提供了具體、豐富、寶貴的範本研究資料。
  • 湖南日報:向心而行——丁玲文學獎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背後
    1987年3月,丁玲逝世一周年後,原常德地區文聯和丁玲的「第二故鄉」北大荒文聯共同發起、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設立的跨地區文學獎項——丁玲文學獎誕生。該獎旨在繼承和發揚丁玲矢志不渝為人民寫作的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獎勵和推出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 一周文化講座|尚愛蘭與女兒蔣方舟:作文的真相
    )、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練春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近年來,藝術考古似乎成了一個時尚,各種有關的書籍、會議、講座、論壇比比皆是,不論是社會熱點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是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藝術考古實際上是一個可以輻射多個文化領域的學術話題。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
    11月12日,張衛東先生將做客北京青年報·青睞講座現場,為大家再講述崑曲這一「百戲之祖,百戲之母」的格調,探尋這一古老的禮樂文明為何久衰不亡,重現古代文人藝術的意蘊之美。本次講座將聚焦爪哇島上的婆羅浮屠,帶大家認識這一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遺產。
  • 一周文化講座∣從《愛新覺羅宗譜》談清朝第一家族的故事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16年開年系列講座」將特邀上海戲劇學院重量級學者為觀眾帶來劇作巨匠莎士比亞作品詮釋系列講座。在這系列講座中,我們將莎士比亞悲劇、歷史劇、喜劇作品劃分成地獄、人間、天堂三大板塊內容進行講述。講座將以全新的角度、獨到的見解、清晰的語言為您剖析莎士比亞作品中對殘酷黑暗的封建制度的批判,對人性禁錮的至高無上的人文情懷。在地獄、人間、天堂中重新解讀莎翁戲劇作品,在他的悲喜絕唱中感悟人生縮影。
  • 一周文化講座|在鄉村自由成長
    只要你不停地講述,他們就還在;只要你不停地講述,他們就會從記憶中走出來;只要你不停地講述,你就會知道,你要怎樣做……12月21日,來SKP RENDEZ-VOUS尋找那個講述母親和家鄉故事的人——暨獻給母親的禮物——艾敬新書《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