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喜歡博物學的康熙

2020-12-17 澎湃新聞
北京∣幾暇格物:康熙與博物學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A座一層多功能廳

嘉賓:

王釗(八零後博物達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中國園藝學會會員)

本期講座將從康熙對物候的觀察、塞外植物的關注、他的博物學實踐與現存清宮《鳥譜》的聯繫,以及他組織編修博物學書籍等幾方面入手,講述康熙參與博物學實踐的活動細節。他的博物學思想既具有對自然世界的純粹熱愛又具有強烈的實用精神,他對博物學的關注既是對傳統儒學思想的一種繼承和發展,也是對當時盛行的實學思潮的一種應答。


北京∣UCCA讀書系列——先鋒的時態:格特魯德·斯泰因《論畢卡索》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 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大客廳

嘉賓:

王咪(編輯)、劉索拉(作家)

格特魯德·斯泰因的《論畢卡索》向讀者描述1900年至1937年間的畢卡索。在形式上,這本書可被歸為長篇散文的範疇,囊括了畢卡索的部分生平、作者與畢卡索的交往經歷 、對畢卡索作品的分析及感受等內容。由於其豐富性與多樣性,這部作品既不能被劃定為體例嚴謹的學術著作,也不能被視為斯泰因對畢卡索的私人回憶錄。《論畢卡索》文本的先鋒性是顯而易見的。借《論畢卡索》中文版發行之際,UCCA「讀書系列」邀請本書的譯者王咪,以及作家、音樂家劉索拉展開對話,討論有關「先鋒」的問題。

北京∣中西之間的中國當代寫作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5號一層東側(塞拉姆咖啡旁)皓空間

嘉賓:

張拓宇(詩歌、小說創作者,獨立電影工作者)、朱嶽(新生代小說作家)、Eric Abrahamsen(雜誌編輯)

文學是人類時代處境最直觀的反應,中國當代小說家的創作是中國當代生活、中國傳統文化與國際文化融合之後的產物。這批創作者所經歷的生活對他們的小說創作有什麼影響,為何他們的書寫能夠激發我們的情感共鳴?9月3日,當代最有想像力的小說家朱嶽、電影《路邊野餐》的執行製片人與非虛構作家張拓宇、譯者Eric Abrahamsen將作客啟皓北京,一起聊聊中國當代小說家的生活世界與創作世界,聊聊我們如何在中西之間通過小說了解對方的世界。

北京∣詳解溥儀人生之謎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東裡23號院A棟

嘉賓:

賈英華(《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晚清研究學者)

溥儀這位傳奇歷史人物,一生三次稱「帝」,最終被改造成了普通公民。他一生還有多少未曾披露的隱秘?溥儀生母自殺之謎,哪些故事才更接近歷史真相?還有哪些聞所未聞的歷史細節?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晚清研究學者、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賈英華攜其新書《你所不知道的溥儀》,將以全新視角及新穎史料,解讀這一段眾說紛紜的歷史真相。

北京∣古典音樂與文學的對話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5:00-19: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尚8人文創意園 D座2層

嘉賓:

焦元溥(古典音樂推廣人)

焦元溥是臺灣最專業的古典音樂推廣人,自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古典音樂與文學,連結向來千絲萬縷。在本次活動中,焦元溥將和我們從詩歌讀到小說,從寫作筆法到互文結構,其中囊括了中外各家作品,包括張愛玲、福樓拜、村上春樹、波德萊爾與蕭邦、莫扎特、舒曼、德彪西、拉威爾、多尼採蒂,導覽古典音樂與文學的往來互動,使人觸類旁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北京∣閱讀的盡頭,寫作的開端——《愛欲與哀矜》新書分享會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6:00-18: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悅界新區)

嘉賓:

張定浩(雜誌編輯)、李敬澤(評論家,散文家)、任曉雯(作家)

這個時代,我們被無數碎片化文字裹挾,還需要閱讀「厚的、重的」經典嗎?什麼是好的閱讀和好的寫作?如何通過閱讀滋養、擴充自身,和那些擺脫時間獨裁的人分享一種卓越的天性,然後慢慢形成更完善的自我?格雷厄姆·格林說,寫作是「一種治療方式」,今天我們怎樣通過寫作逃脫癲狂、憂鬱、恐慌的時代病?……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主辦方請到三位兼具海量閱讀與優秀漢語書寫於一身的嘉賓,一起分享閱讀、寫作的心得和奧秘,同時,暢談閱讀、寫作的根本動力——人類愛欲與哀矜的永恆激情。

北京∣吳亮、陳丹青、格非對談《朝霞》——少年與天光

時間:

09月04日 (周日)14:00-16: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4號路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吳亮(著名評論家、作家)、陳丹青(著名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格非(著名作家,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慶祥(文學評論家,詩人)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吳亮的長篇小說《朝霞》是關於往昔的成長小說。它用形式打破「形式」,用內容抵抗「內容」,以一種近乎莽撞的觀念,不受小說手法的「歸化」,以片段互換、鑲嵌、「互文性」、「元敘述」等手法,將世俗記錄、日常情景、言情碎片、童年創作、少年曆險、青春憧憬和壓抑、成長煩惱、夢的羅列、常態與變態的情慾、讀書筆記與摘錄、信件談話甚至編年式的時政新聞、 哲理議論、神學思辨、科技進步、歷史啟迪和靠譜與不靠譜的傳聞流言都雜揉在一起。本次對談的主題包括:成年人的失樂園、少年人的理想國與自我的教育與救贖。

北京∣《巴州往事》小橋老樹新書分享會

時間:

09月04日 (周日)15:00-16:30

地點:

北京市海澱區西大街中國海澱圖書城35號3棟 言幾又書店

嘉賓:

小橋老樹(暢銷書作家)

超級暢銷書作家小橋老樹繼《侯衛東官場筆記》筆記之後再推新作《巴州往事》,聽小橋老樹來講述這本書的故事:書裡為什麼會有侯衛東和他自己的影子? 是什麼樣的親身經歷讓作者寫出了這本可以當作「袍哥往事」來讀的新作?

北京∣一部銀熊電影的誕生——《長江圖》導演分享會

時間:

09月04日 (周日)15:00-17:00

地點:

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29號 孔子學院總部1層

嘉賓:

楊超(導演)、王彧(製片人)、沙丹(電影策展人、電影史研究者、影評人)

作為2016年華語電影至今為止,在國際三大節展的唯一獲獎獨苗,《長江圖》歷經十餘載坎坷,從楊超導演最初的創作起意,到期間憑藉前期籌備資料,包括尤 為重要的《信使四章》等,相繼獲得包括坎城電影節「工作室」,鹿特丹電影節HBF、法國南方基金、香港國際電影節HAF、臺灣金馬影展五大創投支持,以及其後邀請到李屏賓掌鏡等。在本期的「一部銀熊獎作品的誕生」主題分享會上,導演楊超及製片人王彧,以及特約嘉賓沙丹將會為大家解析作品的光榮之路,與大家一起進行一場深度對談。

北京∣沈從文與丁玲的恩怨新解

時間:

09月04日 (周日)15:00-17: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東裡23號院A棟

嘉賓:

李輝(傳記作家)

她曾給魯迅寫信,卻為什麼石沉大海,久無回復?又如何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右派」變為八十年代的「左派」?她為何晚年放過與自己有過歷史糾結的人,卻轉身將批評的矛頭指向舊友沈從文?她是丁玲,她與沈從文有著怎樣的恩怨滄桑? 9月4日,著名傳記作家李輝將攜新書《穿越洞庭 翻閱大書》作客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講述現代文學中「那些人,那些事如同一朵又一朵雲彩在流動裝點著歷史與文化的天空幸或不幸,均在其中」。

上海∣如何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

時間:

09月02日(周五)18:30-20:30

地點:

上海市靜安區威海路870號 靜安書友匯

嘉賓:

朱高正(博士、前立委、民進黨創黨元老)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等而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本次講座中朱高正博士將向我們闡述傳統文化的價值。

上海∣上海種子暨國際雙年展協會論壇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0:00-18:00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嘉賓:

佳亞特裡·斯皮瓦克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卡羅琳·克裡斯託夫-巴卡基耶夫 (都靈凱斯泰勒美術館館長、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主策展人)

以「轉型中的雙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戰」為議題,國際雙年展協會論壇將首次進入中國。本次論壇由「上海種子」聯合「國際雙年展協會」主辦,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專家匯聚上海。論壇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由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以及伊斯坦堡雙年展總監比格·歐列主持,分別以「多學科的新典範」和「雙年展形式的危機」為主要內容。

上海∣城市何以「環境友好」—— 從個體踐行到公眾參與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廳內 季風書園活動室

嘉賓:高琪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講師), 袁清華 (創智農園運營總監)等

城裡的人們習慣建造堡壘,以為劃定了邊界,就有與眾不同的世界。然而空氣汙染、水汙染、 毒跑道等等環境危機帶來的整體傷害,將各種獨善其身的企圖都置於險境。身處困局,我們應該學會與鄰人結伴,承擔起作為自然一分子最初的,也是不可分割的責任。本次論壇將邀請環境法專家、環保組織負責人、社區媽媽,以及都市環境營造者, 一起來分享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支持與實踐經驗。

上海∣丁小真——帶你向遠山看去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

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681號 海上藝術館

嘉賓:

丁小真(畫家)

丁小真憑水墨畫《在另一個季節》斬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 成為上海畫界歷史上獲得此獎最年輕的畫家。 她的骨子裡有童真, 也許畫家和詩人的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 她熱愛「遠方」, 喜歡各種新鮮和不同。 喜歡義無反顧的冒險, 在路上,或者在紙面上。 她願意聽從內心不羈的召喚, 喜歡畫面的不可控效果, 由適當的陌生感產生的那種興奮和緊張, 可以產生加倍的快樂和焦慮, 帶來很多不期而遇的驚喜。

上海∣他在真誠中感到自在——從《加繆手記》看加繆的思考與創作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 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袁筱一(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系教授),章樂天(獨立記者、書評人、譯者)

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加繆,青少年時期正逢經濟大危機,希特勒篡權時正好二十來歲。他們那一代人經歷了西班牙戰爭,慕尼黑事件,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四年被佔時期和地下鬥爭。面對焦灼的時勢,加繆在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於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獨、個體的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因此而絕望和頹喪,而是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在其《手記》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加繆的思考與創作的準備、成形到完成的過程,正如本次活動標題所言「他在真誠中感到自在」。 9月3日,華東師大法語系教授袁筱一與獨立記者、書評人、譯者雲也退將做客第137期思南讀書會,圍繞《加繆筆記》,與讀者分享加繆的思考與創作。

上海∣路內小說改編電影《少年巴比倫》賞析會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16:30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 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路內(作家)、魏頔(電影人)

電影《少年巴比倫》由路內同名小說改編,曾獲得:第52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提名)、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提名)。9月3日,思南文學之家將放映電影《少年巴比倫》,屆時原著作家路內、電影人魏頔將出席賞析會,與讀者交流小說創作與電影改編的感受。

上海∣先鋒的若干因素:中國當代攝影的一個側面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9:00-20:30

地點:

上海市長寧區淮海西路570號F座 民生現代美術館

嘉賓:

楊小彥(藝術評論家、視覺研究學者和城市學專家)

近年來,在廣泛的攝影運動中產生了一些「異類」。其中相當一部分在發生時並不為人所知,或者不為攝影界乃至藝術界所重視及關注,但經過時間淘洗後,卻發出與眾不同的光彩。本次講座將帶我們檢索從1985年以來發生在中國當代攝影中的若干先鋒因素及其發展脈絡,尋找一些不為人知的通過鏡頭表達自我的人們,並讓我們看到:正是在這些日常的探索中,累積著造成今天成果的動力。

上海∣民主論戰2500年:從柏拉圖、託克維爾到當代論爭

時間:

09月03日 (周六) 19:00-21:00

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廳內 季風書園活動室

嘉賓:

包剛升(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副教授)

人類進入19世紀以後,民主的觀念史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轉向。先是貢獻了名著《論美國的民主》的法國思想家託克維爾開始大張旗鼓地為民主正名,後是美國總統林肯公開宣稱人類的政治理想乃是「民治民有民享」的政府。特別是,進入20世紀後半葉以來,幾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公開聲稱自己是民主的朋友,而非民主的敵人。但是,關於民主的論戰並未真正終結。民主給一些社會帶來自由、善治與繁榮的同時,卻並沒有緩解另一些社會的停滯、衝突與苦難。身處21世紀的今天,我們如何認知民主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如何完整而非偏狹地理解這場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持續2500年之久的民主大論戰?復旦大學比較政治學者、民主問題的前沿研究者包剛升副教授將為您帶來一場跨越古今的學術講座——《民主論戰2500年:從柏拉圖、託克維爾到當代論爭》。

上海∣時空的不確定性:陳劭雄的影像藝術

時間:

09月04日 (周日) 14:00-16:00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嘉賓:

姚嘉善(策展人、作家)

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廣州,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並帶來了政治經濟領域和城市環境的巨大變革,陳劭雄是少數親歷這些變化的藝術家之一。種種不確定性和前所未有的變化激發了陳劭雄等藝術家積極運用新的表現手法創作藝術作品,並策劃展覽。 陳劭雄在影像藝術上的創作範圍很大,從基於時間設定的表演,到敘事性的短視頻,再到多媒體裝置。 在本場講座中,知名策展人姚嘉善將回顧在二十世紀的末期,陳劭雄的藝術作品是如何與時間、多變性及城市生活等主題有機結合的過程。

廣州∣博爾赫斯·中國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廣州市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fangsuo commune

嘉賓:

滕威(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偉劼(西語文學翻譯家)

博爾赫斯似乎說過,「我感覺,我一直在中國」。他的全集中據說37次提到了中國,博爾赫斯的「中國情結」不僅是中國學者,也是國外的博爾赫斯研究專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雖然,終其一生,博爾赫斯也未曾踏上中國的土地;但早在1960年代,漢語裡就出現了他的名字。半個世紀以來,博爾赫斯的作品被不斷的譯介、出版、閱讀、批評、借鑑……如果說他是在中國最經久不衰的拉美作家,也一點不為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到底在怎樣的意義上閱讀與理解著博爾赫斯?9月3日,拉美文學漢譯史研究專家滕威與年輕的西語文學翻譯家張偉劼將蒞臨方所廣州店,對談「博爾赫斯與中國」。

廣州∣《嶺南花木鏡》分享會

時間:

09月04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廣州市天河區 廣州市圖書館

嘉賓:

彭焰(作家,詞人)、謝韓(文學碩士)

《嶺南花木鏡》是一本與廣州密切相關的花木散文集,書中很自然地融入了文學典籍中的草木掌故,與作者細膩敏感的人生情思。故對自然花木的描摹之中頗見人文修養,行文的清新流麗裡多了詩書的溫潤氣質,可謂詩意與學識兼備。廣州人文館「花城人文薈」系列活動本期邀請到作者彭焰女士以及謝韓女士一起來暢談創作心得體會。兩位女作家將通過對話的形式,給讀者呈現嶺南花木的花開花落之景,跟讀者一起分享自己點點滴滴的美好感悟。講座還將展示彭焰女士歷年拍攝的嶺南花木照片。


廣州∣抵抗與堅持:對話肖恩·斯庫利

時間:

09月0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fangsuo commune

嘉賓:

肖恩·斯庫利(抽象藝術家)、菲利普·多德(策展人)

抵抗與堅持對於肖恩·斯庫利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他的個人作品於廣東美術館展覽期間,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我們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抽象藝術家之一和他的策展人菲利普·多德徳(Philip Dodd)9月4日將做客方所,展開關於他創作中那些「堅持與抵抗」的討論。

武漢∣黃陂木蘭傳說與風物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京韻花園隱形人咖啡館

嘉賓:

青青(大學教師,民俗學博士)

木蘭男扮女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可你知道中國有幾地宣稱是木蘭故裡嗎?你知道黃陂木蘭山和木蘭的關係嗎?在湖北黃陂的傳說中,木蘭生於大城潭,學藝木蘭山,葬於將軍墳。這些生平傳說與木蘭山、將軍廟、將軍墳、雙龍戲珠、朱家臺子等自然景觀和文化遺蹟相結合,形成了大量風物傳說。本書立足作者十年的調查研究,以傳說文本結合木蘭文化遺蹟的形式,向讀者展示豐富的木蘭傳說,以及它們與土生土長的民眾、山川風物之間的關係。

成都∣談文學,不止理想

時間:

09月02日(周五)16:00-18:00

地點:

成都市成華區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圖書館求實廳

嘉賓: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阿來(當代著名作家)

麥家是一個偏執狂,文學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他追求慢,用一種笨辦法,不斷地重寫。重寫是他寫作的一個特性,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重寫出來的。其中,作品 《解密》寫作11年,退稿17次,刪減近100萬字。他為何如此孜孜不倦地重寫?於他而言,文學本身的品質與品味又是什麼? 《塵埃落定》讓阿來成為最年輕的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自然文學「山珍三部」系列,看似輕鬆,實則有淡淡的愁緒,需用心去體會,和書裡的人的命運一起感知。自然界的物質成了阿來很重要的表現對象,顯得很特別。對於文學,阿來又是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傾注深切的人文關懷? 9月2日,咪咕閱讀攜手麥家、阿來,走進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暢聊文學與理想。「談文學,不止理想」,兩位茅盾文學獎得主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與理想有著怎樣的看法?我們邀請熱愛文學,心懷理想的你到現場,一聽究竟。

深圳∣語言歷險與精神戲劇

時間:

09月03日(周六)20:00-21:30

地點:

深圳市福田區八卦三路423棟6樓東1-12飛地書局

嘉賓:

楊小濱·法鐳(詩人)

當代詩寫作如何可能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語言創造?日常生活與社會現實如何進入詩歌表達?如何處理詩歌寫作中感性與理性的不同面向?詩人如何可能營造個人風格和聲音而又不陷入自戀的絕境?……詩人楊小濱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當代詩的書寫和閱讀帶來更深入的啟迪。

南京∣總有一盞書店的燈光,等待溫暖人心——吉井忍《東京本屋》作品籤售會

時間:

09月02日(周五)15:00-17:00

地點:

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173號 先鋒書店五臺山店

嘉賓:

吉井忍(日籍華語作家)

一家書店往往見證了這個地方的時代變遷和人情冷暖,吉井忍的《東京本屋》講述的是書店,也是關於人的那些堅持和溫暖。為此,她走訪了很多人,跟他 們聊天,聽他們的故事,被他們感動,第一家就是被日本人稱為「最會生活的日本人」的松浦彌太郎,他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也開著最有想法的書店。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或在你心上的某個地方,總有一家書店的燈光分外溫暖。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婦吉井忍,六年走訪東京的小書店,寫成一部《東京本屋》,渴望與你在「這裡的書店」,聊聊閱讀、聊聊人生。

南京∣「新國民」:一代知識分子的思考與選擇——傅國湧《問史哪得清如許》分享會

時間:

09月02日(周五)18:30-20:30

地點:

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173號 先鋒書店五臺山店

嘉賓:

傅國湧(學者,自由撰稿人)、邵建(學者,南京曉莊師範學院教授)

《問史哪得清如許》是著名歷史學者傅國湧的歷史散文隨筆集,該書以民國人物為主題,共分三部分,一是關於民國知識分子的軼事鉤沉,如魯迅為何不喜歡杭州, 陳寅恪、胡適等人的留學生活等;二是關於民國時期的社會公共生活,比如民國飯局、上海灘的社交活動等;三是側重於在遊記中暢想歷史,如在南通想張謇,在無錫想榮德生等。9月2日晚,傅國湧先生將攜《問史哪得清如許》一書在先鋒書店與讀者見面交流,並將與著名學者邵建先生就民國史、知識分子等相關話題進行對話。


南京∣成長,一場與童年的漫長道別——治癒系童書《蘇菲的煩惱》新書發布暨籤售會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189號 民防大廈1005室

嘉賓:

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王運來(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塞居爾伯爵夫人筆下的小蘇菲像所有四五歲的孩子一樣,古靈精怪、調皮搗蛋:她不是弄壞了蠟娃娃就是剪了自己的眉毛,不是偷吃蜜餞就是貪吃吃撐了肚子,不是 把小金魚切成段就是把蜜蜂大卸八塊……這樣的蘇菲或許缺點一籮筐,但她卻有一個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她能夠接受媽媽的批評,懂得反省和改正。遺憾的是,很多大人已失掉了這樣的勇氣與能力。 這個周末的午後,期待與你相遇在「老錢工作室」。泡一杯咖啡,聽一首好歌,和黃葒、文嵐、王運來一起聊聊蘇菲的煩惱、成長的煩惱,分享有關童年和教育的故事。

長沙∣大冰《好嗎好的》噹噹慶功暨長沙讀者見面會

時間:

09月03日(周六)14:00-18:00

地點:

長沙市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 梅溪書院L2講堂

嘉賓:

大冰(作家,主持人)

《好嗎好的》是百萬級銷量作家大冰2016年新書。在寒冷的地方,寫就暖心的、真實的、善意的、捨不得讀完的江湖故事。《好嗎好的》中的江湖故事,鋪滿牽引你踏上歸程的鄉愁、給你盔甲也給你軟肋的愛意,有回頭是岸的浪子,有深沉執著的兄弟,有既做事又做夢還做自己的男人和蘭之猗猗、幽幽其香、五「毒」俱全的美少女壯士。

福州∣文學閱讀與生命追求

時間:

09月04日(周日)09:30-11:30

地點:

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227號 福建省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嘉賓:

戴冠青(泉州師範學院教授)

為什麼李白可以對月當歌與影共舞?為什麼《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沒打到魚卻依然是個硬漢子?文學文本是作家的生命創造,通過閱讀文本可以感受作家的生命價值取向,本次講座將與你一起把握作家的生命追求,領略文本背後的奧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歷盡艱辛的求生之路
    本講座以北京的國子監和順天府學為例,從布局形式、建築構成和文化象徵等方面進行介紹,與大家共同領略北京地區官學建築的魅力。本期講座,水果、蔬菜、海鮮、穀物、佐料將「登陸」首圖講壇,嘉賓大寶老師將攜手菜市場裡的多位主角,通過大屏幕和實際演示帶大家發現菜市場裡的奇妙。吃也是一門學問,生活的趣味盡在「菜市場裡的博物學」!
  • 中國本草學、西方博物學,在江戶時代的日本發生交匯
    6月6日(本周六)14:00,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系列直播第十二期,我們邀請到王釗、蔣澈兩位嘉賓,與你共談日本江戶時期的博物畫與博物學,從博物畫中感知日本江戶歷史。
  • 海錯圖:一本無意間走進紫禁城,深得乾隆喜愛的博物學畫冊
    這就意味著,曾經的廟堂文化,要走向民間了。2019年7月,他又聯合中信出版社,搗鼓著出了一套書,把乾隆爺最愛的枕邊書也給出賣了,要知道,它們的底本,可一直是故宮的珍藏典籍。01 乾隆愛不釋手的枕邊書這套書有三本,即《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 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一周文化講座|消費社會的景觀拜物教:逃離還是順從?
    想收穫意想不到的博物學知識?11月10日,建投書局攜手中信出版集團·中信童書將邀請科普達人、《故宮裡的博物學》作者小海老師做客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一起為你解答這些不可思議的秘密。產品包裝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更是文化的縮影。設計師在海派文化的土壤裡成長,講座中趙佐良將介紹各個不同時期著名設計作品,也將闡釋自己對海派文化與包裝設計的獨到理解。
  • 【藝術與人文修養系列講座】北大劉華傑教授:自然科學的博物傳統
    11月25日19時,藝術與人文修養系列講座第九講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階一6教室準時開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傑為同學們講述了博物的前世今生,人文學院陳碧荷老師主持講座。
  • 解讀彭緒洛:少年探險小說的博物學意義
    與此同時,這一探險筆記系列還針對性地提供了有關探險地域的歷史人文知識,將地理探險的深層文化意義和價值彰顯出來。作者在所到之處都進行了實地尋訪和考察,尤其結合其歷史、人文和自然地理特徵等進行考察和映證。書中500幅實景照片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那些崇山峻岭、古城古堡、原始密林、歷史遺址的風貌和魅力;從神農架的神秘野莽,野人谷的原始滄桑,三星堆的不解之謎,古蜀道上明月峽絕壁的險峻奇崛,劍門關的崢嶸崔嵬,哈巴雪山的險要奇峰,到具體的宿營之地、野炊細節,分別以宏大壯觀和細緻微妙的視覺畫面呈現了文化考察和野外探險的無窮魅力。
  •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榮獲大鵬自然童書獎、微博童書榜2019年度好書、央視、新華社重磅推薦 【 內容簡介 】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是專為孩子打造的中華文化通識讀本,以清代乾隆時期的皇家動物圖鑑《清宮海錯圖》為藍本,打破人文與科學的界限,從文學、藝術、動物、地理、自然、民俗、神話、志怪、典故、歷史等方面,以現代博物學的探究方式,把波瀾壯闊的中華文化與自然科學融會貫通,
  • 一周講座概覽12.5-12.11
    聽一次好的講座,不亞於讀一本好書。浙江大學擁有豐富的講座資源,面向在校師生及全社會開放。為了幫助大家更充分地使用校內講座資源,在此匯總新一周校內講座信息,以供參考選擇。「科學與中國」系列講座之楊文採院士報告會時間:2016年12月7日(周三)15:00-17:00地點:玉泉校區教六203主講人:楊文採13.
  • 一周文化講座|一份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他們的故事平靜而閃光
    康熙帝的景陵位於今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始建於康熙十五年,完工於康熙二十年,其建築規制雖然仿其父順治帝的孝陵,但也有許多的創新。本次講座,周乾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深入分析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思想與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本次講座嶽教授將從專業的角度解讀朝山:廟會的聚與散。本場講座將幫助您觸摸到不一樣的全球性視角中的文藝復興全景。本次講座,鄧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我們講述洪昇《長生殿》的微言:董小宛入清宮。)從晚清到民國,老上海毫無疑義是中國的文化重鎮,甚至是文化中心。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話的前世今生
    日本的考古工作起步較早,田野調查較為充分,考古發掘量較大,積累了豐富的遺存資料,對日本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起到重要作用。本場講座將講述日本考古簡史、史前時代考古學,深入介紹日本古代都城(以奈良的藤原京、平城京和京都的平安京為中心)、古代建築(以法隆寺為重點)、古典庭園。
  • 王者榮耀:莊周奇妙博物學,「鯨魚頭上長草」了
    本期小哈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資訊是即將出的莊周的奇妙博物學,的皮膚特效介紹,這款皮膚到底怎麼樣?我是小哈,小哈每日遊戲說,下面就讓小哈帶大家看看本期的遊戲資訊吧。為了迎接女神節,騰訊率先打開了莊周的新皮膚奇妙博物學來做「護花使者」迎接各位女神的到來。莊周是一位相對熱門的英雄,這條魚能打能抗,開團抗妲己二技能妲己傻了,抗後裔大鳥後裔懵了,抗鍾馗鉤子鍾馗「what?」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古籍出版的往事與前瞻
    天津楊柳青畫社的專業技師還特別為這次活動製作了木刻線版,現場鋪設有大幅畫布,讀者可通過體驗宣紙拓印和繪畫,感受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該社以出版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語言、科學技術、醫學、軍事、工具書、畫冊、大專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學術研究著作為主,兼及普及傳統文化的讀物。本周六的思南讀書會,專門邀請到了古籍社前任老社長李國章先生和現任社長高克勤先生,來聊一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往事與前瞻。
  • 南海子文化講座亮相"首圖講壇" 南海子歷史文化資源將永久收藏
    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正式開講。人民網 孟竹 攝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孟竹) 知名專家紛紛登場,娓娓講述南海子的歷史功能與現實意義;珍貴圖片、精緻微雕模型,再現南海子的古苑盛景……6月15日,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在首都圖書館正式開講,「古苑宸跡」特展同步啟動。釋放南海子魅力,展示新國門風採,南海子文化將於大興再度起飛,成為傳承古都風韻的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
  • 一周文化講座∣從《愛新覺羅宗譜》談清朝第一家族的故事
    作為中國新媒體藝術的領軍人物,藝術家馮夢波自2005年起,開始回歸繪畫這一媒介,思考中國當代藝術扮演的角色以及建構自身的文化主體性,並藉助數碼和網絡技術重新審視中國古典文化,完成了語言與修辭上的重建,形成了藝術家個人化的、獨立的表述。本次工作坊邀請到這位將遊戲和藝術結合的藝術家馮夢波,帶領參與者一起探討字的創作,以戲謔和變幻的方式體驗當代藝術與文字的結合,重新引發人們對書寫進而對書法的興趣。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童晏方老師與大家一同分享這場《石鼓文》拓本的「饕餮盛宴」,細說海派文化與金石文化的融會貫通。講座還將介紹當前中國部分地區的人們是如何幫助鳥類應對各種環境危機的案例,如果您正在思考當前的中國人該怎樣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將是不可錯過的一場講座。
  • 一周文化講座|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
    11月12日,張衛東先生將做客北京青年報·青睞講座現場,為大家再講述崑曲這一「百戲之祖,百戲之母」的格調,探尋這一古老的禮樂文明為何久衰不亡,重現古代文人藝術的意蘊之美。本次講座將聚焦爪哇島上的婆羅浮屠,帶大家認識這一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遺產。
  • 一周文化講座│《西遊記》中「情」到底是怎樣表現的
    本次講座,我們有請她從政治文化視角的考察來談談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了解釋美國政府這項設置重要性,上海美國中心邀請您參加關於美國總統內閣的講座。講座將討論總統內閣的歷史、它們在過去兩個半世紀中的變化和內閣對於美國政策的影響。
  • 一周文化講座|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華夏出版社舉辦的「語言與真理」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活動,特邀請到梅劍華教授對談葉峰教授,談談人工智慧研究近年來的成果,對我們認識自身有哪些啟發。在人工營造的建築空間、城市空間裡捕捉自然的勝景,李興鋼用當代建築的觀念、技術、方法體現中國文化精神,處理中國城市與建築問題,構成出今天人們的理想建築和生活世界。來講座,聽李興鋼分享近年來他主持完成的六個與自然交互的中國城市建築項目,及過程中如何實踐自己「勝景幾何」設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