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正式開講。人民網 孟竹 攝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孟竹) 知名專家紛紛登場,娓娓講述南海子的歷史功能與現實意義;珍貴圖片、精緻微雕模型,再現南海子的古苑盛景……6月15日,首圖講壇·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在首都圖書館正式開講,「古苑宸跡」特展同步啟動。釋放南海子魅力,展示新國門風採,南海子文化將於大興再度起飛,成為傳承古都風韻的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據悉,活動將持續到7月21日,期間,每周六上午將進行一場講座。
活動以展覽環繞講座的形式,動靜結合,為市民感受南海子文化營造一體化環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南海子文化首次亮相市級專業機構,面向首都市民進行普及傳播。「南海子歷史文化的大眾化傳播突破大興區域的區隔,在北京全市乃至全國百姓中擴散。我們期待,伴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成通航,厚重的南海子文化底蘊將同『新國門·新大興』的嶄新形象一同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大興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南海子位於永定河衝積扇前緣,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獵場,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承擔著生態保障、遊幸狩獵、大閱演武、政務活動等功能。作為明清皇家園林理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海子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地位特殊。
鑑於南海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巨大的現實意義,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明確提出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的要求。近年來,大興緊抓「城南行動計劃」歷史機遇,啟動了南海子公園的建設,公園一期於200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公園二期也即將開園迎客。公園重現了碧水環繞、綠蔭環抱、芳草萋萋的優美景觀,為南海子歷史文化傳承傳播構建了良好的具象空間。南海子麋鹿得到繁衍生息,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本。
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同步開幕
南海子歷史文化資源將被永久收藏
據悉,講座邀請到天津大學「網紅」教授王其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劉文鵬、北京史研究會會長李建平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加盟,結合相關歷史文獻、樣式雷圖檔,分別從南海子生態環境、政治功能、園林行宮建築、與北京城關係、當代價值以及麋鹿文化等角度對南海子文化進行解讀和闡釋。
「古苑宸跡」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同期舉辦。人民網 孟竹 攝
伴隨著南海子歷史文化講座的開幕,「古苑宸跡」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在首都圖書館同期舉辦。展覽首次貫穿起南海子的「前世今生」,按照時間順序分為遼、金、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共七大板塊,通過豐富的圖文、精緻的微雕、生動的造景等形式,結合南海子歷史研究階段性成果,既展示了昔日皇家苑囿南海子的遊幸狩獵、大閱演武、政務活動、生態保障等功能,又體現了南海子地區被打造成今朝百姓樂園,帶給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其中,清晚期《南苑全圖》、清同治年間的《鳳泉涼水河圖》、康熙年間《京杭道裡圖》將在展覽中亮相。《南苑全圖》具象展示了南海子鼎盛時期的地域四至、規模構成,《鳳泉涼水河圖》形象說明了南海子的溼地水系與運河的關係,《京杭道裡圖》充分說明了歷史上南海子與北京城、永定河、運河之間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手工藝術微雕模型「德壽寺」、「舊衙門行宮」、「南紅門行宮」,「元靈宮」和「新衙門行宮」古建微雕模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配合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樣式雷」建築圖,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生動再現了南海子的古苑盛景。
記者了解到,講座視頻資源將收入北京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視頻光碟還將收藏在首都圖書館視聽中心,供到館讀者借閱;音頻將同步到首都圖書館「北京記憶」網站。展覽也將進行數位化處理,製作成電子展覽上線開放,市民可通過首都圖書館官網和「閱讀之城」網站進行瀏覽。南海子文化研究成果、相關史料都將入藏首都圖書館北京地方文獻書庫。
(責編:孟竹、鮑聰穎)
北京世園會迎中國館日 山水意境展錦繡中華 以「錦繡如意」為名的中國館,在建築設計上借鑑了中國傳統鬥栱、榫卯工法,使用傳統工藝,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金頂。室外景觀設計也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梯田從廣西龍脊梯田、雲南哈尼梯田汲取設計靈感,創造出返璞歸真的田園畫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