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草學、西方博物學,在江戶時代的日本發生交匯

2020-12-14 騰訊網

6月6日(本周六)14:00,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系列直播第十二期,我們邀請到王釗、蔣澈兩位嘉賓,與你共談日本江戶時期的博物畫與博物學,從博物畫中感知日本江戶歷史。

嘉賓發來預告

江戶時代,是日本武家封建時代最後一個時期,這一時期最出名的歷史人物,是國內暢銷書中常見的德川家康;這一時期最知名的藝術形式,是取材生動的「浮世繪」。但真實的江戶時代,不止於此。

浮世繪名作《神奈川沖浪裏》

江戶時代歷時200多年,大致相當於中國清代的前期和中期。此時的東亞社會,正蘊育著從中古到近代的轉型。江戶時期的日本還處於封閉保守的「鎖國時代」,但近代化的浪潮已悄然靠近。「蘭學」的傳入,町人(城市居民)群體壯大,共同刺激了日本的文化發展。

在這個躁動和新生的時代裡,中國本草學和西方博物學在日本發生了交匯。形形色色的人群和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也開始用筆墨描繪自然中的草木蟲魚鳥獸。江戶時代的日本人,擁有著一個生機勃勃的博物學世界。

《江戶時期的動植物圖譜》插圖

6月6日14:00,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第12期,我們邀請到王釗、蔣澈兩位嘉賓,與你共談日本江戶時期的博物畫與博物學,從博物畫中感知日本江戶歷史。

| 嘉賓簡介 |

蔣澈

博物學愛好者和博物學史研究者,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王釗

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博物學史、博物學圖像研究。

| 活動主持 |

楊園

東方出版社編輯

| 你將聽到 |

1. 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相當於中國清朝的前期和中期。這一期間,東亞社會孕育著中古到近代的轉型。彼時的日本,中國本草學和西方博物學發生了怎樣的交匯?

2. 江戶時期的博物畫有哪些流派?這些流派體現了哪些群體的自然觀和審美觀?貴族審美與平民審美有哪些區別?

3. 博物畫與市民園藝、本草學有哪些聯繫?博物圖像在中日之間如何傳播?

4. 中國清代沒(mò)骨畫、中國畫家沈銓對日本博物畫產生了哪些影響?

5. 如何欣賞江戶時期的博物畫?外國珍禽異鳥圖、不忍禽譜、本草圖譜、蝦夷草木圖……欣賞這些博物畫作品,觸摸江戶時代博物學脈絡。

6. 博物畫與博物學,與日本近代化有哪些聯繫?

| 參考書目 |

《江戶時期的動植物圖譜》

作者: [日] 狩野博幸 監修

譯者:邢鑫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2019年4月30日

| 參與方式 |

相關焦點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武家時代,即武士家族統治的時代。江戶時代的幕府叫江戶幕府,江戶氏族是十二世紀日本豪族,所以建築的城池叫做江戶城。江戶幕府又被稱為德川幕府。因1615年德川家康滅掉了豐臣秀吉家族,統一全國,在江戶建立幕府而得名。統一日本後,德川家康發展農業、改革經濟、穩定政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民分為了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日本的封建制度氏歐洲式的封建制,各個地域被分割稱之為藩,每一個藩都有自己的領主,稱之為大名。
  • 江戶時代與日本近代化的起源
    在日本歷史上,江戶時代不但見證了近代化以前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與農業擴張,也經歷了識字率和商業流通的快速增長,還孕育了喧囂躁動的大眾文化,只要看到光琳的屏風、芭蕉的贈答與北齋的錦繪,現代人便能感受到江戶時代鮮活的脈搏。雖然沒能憑內在演化突破自身作為傳統社會的壁壘,但江戶時代的諸多要素仍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並在明治維新以後自然地接續到了近代日本的社會與國家形態當中。
  • 首博·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生活(上)
    清朝政府限定中國對日本的單向性貿易,並且嚴格禁止日本來華經商,雙方始終保持著防範和警惕,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近代。當然17世紀中期以後,中國和日本都不約而同地進入了閉關鎖國的時代。也許日本人的這種態度也和日本列島位於 「環太平洋火山帶」 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係,環太平洋火山帶處於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匯處,狀態極不穩定,世界上約有90%的地震都發生在該處。浮世繪一直被認為是彩色印刷的木版畫,但事實上也有部分是手繪的作品。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在江戶時代,因為德川家康將政府設立在江戶,這裡逐漸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時此刻,武士階級在政治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經濟上仍有盈餘,足以讓他們吃喝不愁。所以這些武士們有閒暇的時間,也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便帶動了當地人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引領者文化的潮流。浮世繪的最初形態其實是肉筆繪,肉筆繪顧名思義就是畫師直接用手畫出來的畫作。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而《江戶時代》則是北島正元提綱挈領,並用幽默的語言所描繪的關於江戶時代的通俗讀物。該書出版至今六十餘年暢銷,被譽為「一本關於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最近,新經典出版公司從日本巖波書店已出版的3200多種「巖波新書」中,挑選出13冊中國讀者最感興趣的書目在中國出版,《江戶時代》就在其列。
  • 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為什麼多在戶外洗澡?
    文|東南海上一尾魚日本人愛洗澡愛清潔是出了名的。現在到日本旅遊,泡澡也是一項流行的休閒方式。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江戶時代的很多日本人都習慣在戶外洗澡,他們稱這種洗澡為「行水」。日本的洗澡分兩種,一種被稱為「風呂」的熱水浴,一種則是名為「行水」的冷水浴。露天風呂圖。
  • 勤勉革命,江戶時代的日本為後世的工業革命做了哪些準備?
    西方社會正是因為搶佔了工業革命的先機,才取得了巨大的先發優勢,至今大部分西方國家仍然屬於發達國家,而次於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的,則是東亞國家日本,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掃除封建制度後,為工業經濟的發展傳統了社會條件,明治政府建立起來後,也大力發展工業,為日本的崛起奠定經濟基礎,2015年7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了日本申報的「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日本江戶時代的交通工具,在當時一點不比勞斯萊斯差
    早在江戶時代的日本,貴族們出行都會選擇一種名為「駕籠」的人力交通工具,說它像中國古代的轎子,還不太確切。其實,它的樣子更像是我國西南地區一種名為「滑竿」的人力座椅。圖為兩種樣式的「駕籠」,後面女子乘坐的四人抬的和前面兩人抬的,很顯然四人抬得更費力。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日前,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透過這個展覽,觀者增進對日本文化、風情、藝術了解的同時,也可以從浮世繪的傳播途徑中直觀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奇妙效應。
  • 他是日本江戶時代少見的技術人才,因為一場誤會,讓自己命喪黃泉
    摘要:他是日本江戶時代少見的技術人才,因為一場誤會,讓自己命喪黃泉日本告別戰國時代進入江戶時代後,大規模戰爭已經消失,雖然農民起義事件偶有發生,但並未動搖這個時代的和平氣氛。正是因為進入安穩的江戶時代,日本的各項事業開始蓬勃發展。
  • 日本江戶時代識字率超50%,同期英國20-25%
    大量研究表明,日本的現代化之所以比中國等周邊國家發展得更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人才儲備,為吸收西方先進科技文化夯實了基礎。日本的教育熱潮興起於江戶時代。有學者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與西方文明的順利接軌比喻成雜樹生花,江戶時代的教育則是這棵現代文明樹的砧木。
  • 日本大屋書房 紙上的江戶時代
    大屋書房外觀 李沐航攝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的神保町,自日本明治時代以來設立了多所學校,學術氣氛十分濃厚。據說神田周邊分布著近200家舊書店,擁有書籍超過1000萬冊。從日本文學、外文書到專業書,涵蓋範圍廣泛,每天吸引眾多學者、古書愛好者在此「淘寶」,大屋書房就「藏身其中」。
  • 走進神奇日本,探索日本古都江戶城的起源
    原本有一座五重六層的天守閣,1657年發生「明歷大火」時遭燒毀,之後一直沒有擴建。話雖如此,江戶城依舊是日本規模最大的近代城郭,東西約5.5公裡,南北約4公裡,周長含外廓約15.7公裡。某些作家或專家指稱,江戶城及江戶市鎮是基於古代中國風水思想的「四神相應」格局而建。
  • 中心的轉移——淺析江戶時代日本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
    實際上,在日本的歷史中,東京和京都也一直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這兩個城市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微妙的。之所以說這兩個城市之間的關係微妙,是因為在江戶時代,天皇是居住於京都的,而德川幕府的將軍則居住在江戶,也就是今天的東京。京都與江戶這兩個城市之間的關係,與天皇和幕府將軍之間的關係一樣,是十分之微妙的。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這種藝術形式興起並興盛於日本的江戶時期,江戶時期大約相當於中國明末到清末這一時期,從德川幕府開設的1603年到明治維新的1868年,約270年。江戶之前不存在所謂浮世繪,進入明治以後浮世繪也漸漸式微,不再能代表文化形式的主流。那麼是怎樣的土壤孕育了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呢?1865年的日本老照片: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 日本江戶時代,參勤交代發生衝突如何處理?松平齊宣是樣本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參勤交代發生衝突如何處理?松平齊宣是樣本江戶時代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參勤交代,當時全日本的大名輪流前往江戶侍奉德川將軍,一路上都能看到風塵僕僕的大名隊伍,但在即將進入江戶時,就會重新整理儀容,隨後在江戶家臣的迎接下,邁著緩慢的步伐進入,以此展示自家的威儀。
  • 日本江戶時代,江戶人敬老尊賢的精神,在公共澡堂如何體現?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江戶人敬老尊賢的精神,在公共澡堂如何體現?日本江戶時代,水資源極其珍貴,燃料的薪柴支出金額也不小,所以一般平民或下級武士家裡並沒有澡盆。就算是富商,江戶嚴格管控以避免發生火災,所以有起火之憂的澡盆並不怎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