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寒江垂釣,又爐火溫酒:原來古代的人,都這樣過冬天!

2020-12-18 瀟湘晨報

12月的第一天

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地

迎來降雪

「初雪」

再一次登上熱搜

下雪時總會想,

古代的雪是什麼樣?

古人冬天都幹啥呢?

把古畫放大後,我找到了答案。

古代畫家的筆下

冬天是這樣表現

留白畫出雪的厚度和鬆軟

再用山澗泉水增加寒冷的動感

△四季山水屏-清(僧)明儉

用一群烏鴉可以增加陰鬱的氣氛

△冬鴉禿木圖 元 佚名

文人進山踏雪尋梅

枝頭的白色是堆積的白雪

△峨嵋雪圖 明 謝時臣

樹看起來很有特點:

枯,但帶著剛勁

而鳥看起來要軟,毛茸茸的

△雪樹寒禽圖 南宋 李迪

一剛一柔烘託出冬季特有的意境

再加上點湍急的河流

看得不冷都不行

△霜柯竹澗圖 南宋 佚名

在冬天該幹點啥呢?

不妨走入冬雪盛景

看一場精彩的日出

在墨色的天空裡

只需黃公望的一筆硃砂

△快雪時晴圖 元 黃公望

或者開一扇小窗

獨自慢慢欣賞

△雪嶽讀書圖 清 蕭雲從

也可以在寒江中划船

從水中觀看岸上的景色

△澄江寒月圖 元 趙雍

雪景雖美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消受

漁夫忍著寒冷

站在刺骨的水中艱苦勞作

△漁村小雪圖 北宋 王詵

趕路的行人和我們一樣

冷得「揣手手」

△雪漁圖 南宋 佚名

大人們似乎比較怕冷

可是孩子們就活潑多了

可以玩雪玩冰

好像完全不怕嚴寒

冰面上一群小夥伴正在開心

已經有人滑倒了

△冰戲圖 清 金廷標

仔細看孩子們戴著厚實的帽子

難怪不怕冷

衣服看起來也裹了好幾層

看來也是不怕摔

就是不知道晚上回家挨打疼不疼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大雪過後

孩子們更開心了

△高宗御筆甲午雪後即事成詠詩 清 董誥

玩花燈,點炮仗

在雪地裡盡情地玩耍

大人們也是會享受

爐火溫酒,有吃有喝

就差一口火鍋了

現在很多人愛美

冬季不喜歡穿厚的衣服

怕看起來臃腫

古代的美女怕不怕呢?

我覺得人家不怕

這看著就很華麗

雪中都有人給打著傘

仔細看,這頭上戴的是臥兔兒

這可是奢侈品啊

是用貂鼠、水獺的皮毛做的額巾

用來裝飾和保暖

相當於給頭上戴個皮草

看著她比較瘦,還在擔心她冷不冷

但一看她衣服翻出來的這一部分

我驚了

原來身上也穿著皮草啊!

我開始擔心她會不會上火了

△雪豔圖 清 冷枚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看了很多幅冬天的古畫後

我發現古人真的蠻喜歡在冬天垂釣的

哪怕渾身都凍僵了

△雪漁圖 五代十國 佚名

不得不說太拼了

笠帽蓑衣都積雪了

但還是非常的有耐心

忍不住想給他添上幾筆

感覺他冷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古人到底為啥喜歡釣魚呢?

△雪堂客話圖 南宋 夏圭

釣完就去「送外賣」

現打現撈絕對新鮮

△雪江賣魚圖 明 朱邦

開個玩笑,古人喜歡釣魚

除了樂趣所在之外

還和自身的抱負、精神追求有關

有人是抱著「姜太公釣魚」一樣的政治理想

等待時機,尋覓明主

△渭濱垂釣圖 明 戴進

有人是想像東漢的嚴子陵一樣

顯示「不吞榮華富貴之鉤」的精神

保持自己的高風亮節

△漁樂圖 明 吳偉

還有人和詩人一樣

無論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還是「煙波釣徒」張志和的「樂是風波釣是閒」

或者是孟浩然的「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

他們都追求淡泊寧靜、閒適自由

這是東方人垂釣的精神支柱

△漁父圖 元 (傳)吳鎮

當然了,除了修身養性,興趣愛好之外

古人喜歡釣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吃

比如大吃貨蘇東坡

他在《春江晚景》裡寫到: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厲害了,吃的還是我們到現在都不敢吃的劇毒河豚

△寒江釣艇圖 明 陸治

在寒冷的冬季也堅持垂釣

相信除了濃厚的興趣之外

更是對自身性情的磨鍊

本文來源丨中國氣象報社官方媒體號

(編輯 翟晨金)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華名貓大全——踏雪尋梅——古代名貓花名冊
    今天介紹一種許多人家裡都有的一種貓色——踏雪尋梅烏雲蓋雪,必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方是,若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尋梅,其純黃白爪者同《相貓經》烏雲蓋雪是雙色最頂級的存在踏雪尋梅是烏雲蓋雪裡面淘汰下來的一種,烏雲蓋雪只有黑白,而踏雪尋梅對身體毛色沒有要求。但是儘管如此,品相好的踏雪尋梅依然難求。
  • 古人十首詠梅的小詩,為你踏雪尋梅助興
    當然冬天是有著它的威嚴的,它用寒冷包圍我們,妄想摧毀我們的意志。但更有它的溫馨。那些雪,那些梅花,都是冬天的結晶,都是上天的恩賜,它們都是來到人間的神品。除了冬天,我們還能夠從哪裡得到這些聖潔的清香,去哪裡找到這麼廣闊這麼晶瑩的白。
  • 深冬,踏雪尋梅去
    冬日之雅趣, 踏雪尋梅最得其樂。 冬溪寒釣, 千鳥飛絕。 唯有雪中梅香。
  • 踏雪尋梅、天女散花,翡翠飾品的名字充滿意境,只是為了好聽?
    - 張玉堂已為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在玉石市場上有很多翡翠飾品的名稱都很好聽,如踏雪尋梅、天女散花等等,這些翡翠飾品有什麼寓意?原來,不少的翡翠飾品背後都藏著一個富含哲理的典故。踏 雪 尋 梅滿頭風雪路欹斜,杖屨行尋賣酒家。萬裡溪山同一色,不知何處是梅花。
  • 踏雪尋梅
    點擊上方關注「米U美文」詩歌 | 散文  |  情感  |  生活  |  音樂      踏雪尋梅     踏雪尋梅,雪是潔白的未知路,梅是詩意的遠方香魂,擁有玫瑰色的希冀,希望就那嚮往命中的摯愛,最終生命的追尋能成真,圓夢靜心安我魂。     總是那麼的不死心,無數次的死恢復原,重整旗鼓,滿懷信心,抖擻精神,推開季節之門,打好行囊,竭力前行:不管前方泥濘路,荊棘叢生,心中鎖定目標,豪邁倘佯而行,彳亍步履前進,都是為了心中的那一縷梅香的吸引。
  • 煮雪烹茶,踏雪尋梅,湖心看雪……古人的「玩」雪指南
    【編者按:小雪節氣已過,多地已經降下初雪。除了堆雪人,還有這些玩法要不要試試?】春觀夜櫻,夏望繁星,秋賞滿月,冬會初雪,歷來是古人四時賞心樂事所在。無論是對窗觀雪,還是踏雪尋梅,亦或是煮雪烹茶,都給尋常生活平添了無盡風雅趣味。
  • 溪山雪霽,寒江獨釣:溥儒雪景山水欣賞
    1957年作 寒江獨釣圖 踏雪尋梅 .............................................................
  • 踏雪尋梅—蘇州拙政園
    由於昨晚的一場降雪,整個拙政園都被皚皚白雪籠罩著,有點北國風光的壯觀景致。 走進拙政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東花圓的蘭雪堂,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堂前擺著梅花的盆景,大門一側是一棵含苞待放的梅花,雪花落在梅花上,顯得晶瑩剔透,格外耀眼,引來好多遊客駐足拍照。
  • 詩詞:老漢尋梅踏雪歸,馨香盈室春回前
    老漢尋梅踏雪歸,馨香盈室春回前。七絕·破老頭採梅文/項冰(安徽宿松)朔雪紛紛過雁哀,前溪後嶺古梅開。山中歲月渾閒事,一束春風採摘回。踏雪尋梅(平水韻)文/郭金海滿山遍野滿林梅,踏雪尋蹤曲徑飛。抱得大枝回望轉,花斑喜鵲緊隨歸。
  • 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 廊坊三河冬季一日遊精品線路發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很多小夥伴們兒都覺得冬天太冷,只適合在家裡待著,這個冬天不如換個新玩法,來三河——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一個遨遊太空的夢,位於燕郊的「夢東方未來世界」就是一個孩子圓夢的地方,這裡既是一個航天體驗主題樂園,又是一個航天知識博物館。位於燕郊永旺附近的「青少年冰雪體驗基地」,是今年新開的一個雪場,擁有三河雪地面積最大,唯一擁有專業雪道的冰雪場地,來到這裡,可以滿足你對雪的一切幻想哦。
  • 來北京植物園「踏雪尋梅」
    在園區臥佛寺內,幾株早花蠟梅正值花期,不少遊客專門前來「踏雪尋梅」。臥佛寺內,一朵朵圓潤飽滿的黃色早花蠟梅傲雪而開,雨雪覆蓋其上更顯晶瑩剔透,搭配紅牆綠瓦的古樸建築,別具一番風味,不少遊客來到這裡「踏雪尋梅」,欣賞久違的美景。工作人員特別提醒市民遊客,多數蠟梅花期在早春之際,目前盛開的為早花品種「十月梅」,數量較少,建議斟酌前往。
  • 「詩詞原創」古詩中的漫天白雪,好想和你一起去踏雪尋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從古至今,有多少愛梅之人,詠梅,頌梅,為梅花揮毫灑墨寫下過無數壯麗旖旎的詩篇。不如迎著寒風,踏雪尋梅而去,尋找雪中寒梅!踏雪尋梅。 雪,漫天飛舞。 梅,傲然獨立。踏雪尋梅宋-王鎡探春繞遍玉闌幹,香暗冰痕屐齒寒。怕有花頭遭凍損,枝枝呵手掐來看。
  • 河南洛陽:伏牛山滑雪場上,繪畫愛好者雪地繪出《踏雪尋梅》
    2020年1月17日,河南洛陽,一場雪後的伏牛山滑雪場,有市民繪畫愛好者在雪地繪出一幅《踏雪尋梅》,令人驚羨!1月17日,河南洛陽,一場雪後的伏牛山滑雪場,有市民繪畫愛好者在雪地繪出一幅《踏雪尋梅》,令人驚羨!
  •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12 月 18 日,"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 " 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 蒼山負雪 " 單元展出的書畫作品涵蓋了明清及近現代名家,如明代文徵明的《設色雪景山水圖》、藍瑛的《設色斷橋殘雪圖》、清代張宗蒼的《設色寒江釣雪圖》等,或景色壯麗,或氣象清幽,或肅穆凝寒。其中尤以清代張鵬翀 50 歲時所作《墨筆古木寒山圖》為精品,畫家用簡率疏淡的筆法,描繪出曲岸雜樹,一水橫亙,禿峰荒嶺的蕭瑟景象。
  • 冬天只下雨,不下雪,看範成大怎麼感慨
    古代的文人墨客寫詩詞,下雨下雪都能入詩。春天寫喜雨,冬天寫飛雪,都有不計其數的作品,也有被人讚不絕口的名篇佳作。當然雪花瀟瀟灑灑,寫起來更有韻味。所以古代的文人們盼望下雪,他們好去冰天雪地裡踏雪尋梅吟詩。
  • 踏雪尋梅,裁一幅淡雅
    誰的柔情執著在萬朵芬芳,撒不盡一天惆悵;誰的蓑衣釣竿守一份思念,點染了淡墨畫香;誰的一襲紅衣,天涯綻放,痛徹了我的掛牽;誰鋪開千裡素箋,莽莽蒼蒼,卻寫不盡我渴盼的柔腸……踏雪尋梅,在雪地走出心路一行,只為那一樹千年的情殤。裁一幅淡雅的風景,讓一山素心,把此生的情愫珍藏。
  • 立冬將至,送上溫暖的問候,邂逅一個充滿詩意的冬天
    一場場淅淅瀝瀝的秋雨,將時間的腳步緩緩帶入冬天的節奏。蔥綠的百草漸漸枯黃,濃密的樹木也在秋風中無奈瘦身,剩下乾枯的枝椏準備迎接冬天的風雪。春秋代序,冬夏輪迴,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個性,各有各的美,只是需要仔細品味才能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妙。如古詩中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沭河公園踏雪尋梅
    27號天氣不錯,帶著相機去此處逡巡了一圈,拍了一些發到朋友圈,好多人喜歡,這並不是說拍的有多好,而是在今年這個疫情特殊時期,突然看到這紅紅的紅梅花兒,感覺到原來生活依舊充滿著活力和希望: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