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與國之間由於文化的差異往往會鬧出一些笑話,就比如日本有個姓氏叫我孫子,看到的中國人很多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其實在日本不僅有姓氏叫我孫子,甚至還有個城市叫我孫子市,而我孫子作為姓氏在日本使用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
「我孫子」的日語是あびこ,日語發音讀「阿比古」,但它的中文發音卻是「我孫子」,至於為什麼寫成我孫子則屬於一個巧合。古代日本並沒有文字,記錄一般都是用的漢字,然而很多人對漢字又是一知半解,並不知道具體意思,所以在記錄あびこ時寫成了我孫子,久而久之形成定式,也就被通用了。
至於「我孫子」(あびこ)的起源說法有很多,一個說法是日本古代宮廷內的一個官職,後來被當成姓使用;另一個說法是起源於古代日本的一個漁村,由於打魚拉網日語發音和あびこ非常相近,而日本人有用村落和職業作姓的習慣,所以我孫子被用作姓氏;還有一個說法是日本人中有一支來源於印度支那,當地土語火神的讀音也和あびこ非常像,為了紀念火神,所以用我孫子作姓氏。
從我孫子的起源上看,大家就明白了在日文裡它的意思應該是打魚拉網或火神的意思。然而尷尬的是,在中國「我孫子」是一句赤裸裸罵人的話,尤其是加在名字前面,當我們喊某人「我孫子xx」時肯定是要挨打的。當日本一個叫我孫子智美的運動員被國人熟知後,這個姓氏立即在網上引起了中國人的調侃。面對中國人先入為主的嘲諷,日本媒體和網友明顯有些尷尬地坐不住了,紛紛發聲:我孫子在日本不是你們想的那樣,並不是中文表達的意思,請尊重我們日本的文化。
在以前由於信息不發達以及我孫子姓氏使用範圍並不是特別大的原因,日本人根本就沒有在意它的中文意思,字典裡也沒有關於我孫子中文意思的註解。然而現在隨著信息的發展,面對潮水般的熱議,日本人明顯有些尷尬不已,卻也沒有辦法,只能在日本多個版本的字典裡加上了它的中文註解,註明我孫子在中文裡是一句罵語,帶有侮辱的意思,提醒日本人謹慎使用!
其實,很多中國人即使是不知道我孫子在日文的含義,心裡至少也明白它在日文裡和中文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除了語言習慣,對於日本這個曾對我們犯下累累惡行的國家,不管他們再怎麼解釋,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選擇「裝瘋賣傻」——「我孫子」就是我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