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夏,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王贏政逝世。
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開始修建,前後共花了39年時間,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0多萬人,佔到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10!
2000多年過去了,顯赫一時的秦始皇陵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聳立在陝西省臨潼縣的驪山腳下。它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據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修築陵墓,陵墓挖到一定深度,就再也挖不動了。李斯於是奏表請示,秦始皇回答說:「其旁行三百丈乃至。」
這個記載引出了人們的種種猜測。地宮,這個用來存放秦始皇棺槨和隨葬物品的宮殿,究竟建在哪裡?是在封土堆下,還是在它周圍「三百丈」遠的某個地方?
從1962年起,考古工作者開始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勘察。經探測,陵園範圍達56.25平方公裡,相當於近78個故宮的面積,這麼大面積的陵園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1974年,秦始皇陵再一次震驚了世界。人們在它的東側挖出了一個巨大的兵馬俑坑,成百上千個比真人還要高大的陶俑出土,轟動了整個世界。第一個被發現的兵馬俑坑被命名為1號坑,它的面積達到14000多平方米。
然而,10個兵馬俑1號坑的面積才相當於一個地宮的面積。
考古學家預言,地宮作為秦始皇陵的核心宮殿,它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幾十年來,地宮之迷一直困繞著考古學界,人們始終沒有探明它的準確方位。去年11月,一項名為「考古遙感與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的「863計劃」正式啟動,這是我國第一次把考古工作納入到「863計劃」。考古界和科學界聯手,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針對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
一年後,謎底終於被揭開了。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墓室只有東西兩墓道
以前曾有媒體報導稱,考古人員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了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在昨日的驗收會上,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說,根據這次探測結果,除了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應為4條,但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這一發現在昨日會上引起專家的極大關注。
「意料之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來就是個怪人!」段清波說,秦始皇在位期間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像:統一中國,統一貨幣,建造近60平方公裡的陵園和龐大的兵馬俑陪葬坑……「秦始皇腦子裡在想些什麼,誰都說不清楚。這位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後留下的陵墓必然會撲朔迷離。」段清波說。
據悉,此次探測一期工程完成後,二期工程還將對陵墓深入研究。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