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2020-12-19 凌檬梓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地主少爺福貴愛嫖更喜歡賭,終於敗光了家業,老父親散盡家財讓福貴挑著銅錢去還賭債,妻子家珍離去,戒賭后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去給母親抓藥途中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往往都是禍不單行,真正的悲劇才剛開始。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給縣長媳婦獻血被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因難產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苦根發燒,由於吃多了豆子被撐死,從此生命裡唯一與他有血親的人也分開……一個孤苦的福貴,一頭老黃牛是最後的陪伴。

書中感觸最多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死的時候,在醫院裡醫生為了給正在生孩子的縣長的老婆輸血,才上小學的有慶那麼小就被抽血,直到血被抽乾,醫生才知道停下來,福貴聞訊趕來的時候醫生第一聲問的是福貴有幾個兒子,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有其他的兒子趕緊讓他來給縣長的媳婦繼續輸血,視人命如草芥,拿尋常老百姓的命不當回事,縣長的媳婦活下來了,可是有慶卻獻出了生命,縣長春生還說了一句:福貴,怎麼會是你的兒子

如果是別人的孩子就賠點錢草草了事,畢竟對於一個官員來說影響不好,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大煉鋼鐵上級的話就是一切,上級說算了就是算了,生前的有慶一天好日子也沒有過,生下來半歲就跟著大人開始過苦日子,天天割草餵羊,三年災害期間根本沒吃飽過,為了省鞋子下著大雪也要光著腳著去上學。

作者餘華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出福貴的故事,通篇沒有煽情,沒有同情,娓娓道來,那種可憐悲涼讓讀者都來真是心痛到了骨子裡。

《活著》正如書名那樣,直白如話,通俗易懂,餘華自己也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在自序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本書中福貴不能承受生命之輕,買下了一頭瀕臨死亡的老黃牛陪著他,並且取名福貴,雖然親人都已經去世,可是福貴沒有忘了他們,老黃牛耕地的時候為了不讓"福貴"寂寞,他還喲呵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一起耕地,福貴一天天老去,他不想自己慢慢的忘了曾經的親人,於是把他們天天掛在嘴邊,福貴的枕頭底下壓著十塊錢,無論自己有多窮,都不會動這十塊錢,他希望有人用這十塊錢把他跟家珍有慶苦根葬在一起。

電影跟小說相比,沒有小說中那麼悲,電影中儘管也是逝去了很多人,可最終還是一家人陪伴在一起,電影中苦根還留著,讓我們看到活著的希望,小說只留下一頭老黃牛。

人為了什麼而活著?如果沒有希望的活著又該怎麼辦?

書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苦難有時是命運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除了坦然接受,也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風採。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許多作家、哲學家都對生存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餘華《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已經是一件讓人幸福、讓人滿足的事情了!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讀完讓人熱淚盈眶?網友:寫的太真實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創作《活著》的靈感來源於美國的一首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贏了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這是一道人生哲理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活法,所以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帶大家一起走進餘華的《活著》這本書,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為什麼而活著?只是這次還債,他把所有家產換為了銅錢,並要求騎在長工脖子上長大的富貴,用肩膀一擔擔地挑著去還帳。富貴在挑著一擔擔銅錢奔波著還債的時候,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道要累死多少人,他要我知道這錢來得千難萬難。」
  •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活著》是一本讀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且深感悲痛的小說。猶記第一次讀《活著》時,很多地方都是哭著讀完的:慘,主人公福貴一家悲慘至極……主人公徐福貴是地主之子,年輕時好賭,被人設計輸光了所有家產。
  • 時隔一年再看《活著》,活著未必是為了活著,活著也不該只是忍受
    很多人都翻閱過這本書,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活著應該類似於餘華在作品的《序》中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因此,活著的力量也應該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曾經我也是如此認為,並以此為方向去尋獲生活的力量,慰藉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可直到去年的一次突發事件,讓我改變了以往對活著的理解。
  • 餘華的《活著》,到底表達什麼,是不是活著而活著
    小說《活著》是作者餘華成名作,這本書告訴一個老人富貴的一生,這本書讓感覺是沉重的,是那種看完書,還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感覺一絲的不快。其實全書是以一種滲透的表現的方式完成對生命的意義追問,其實對繁華後一種蕭瑟,是對生命的問候,把人比做牲口一般的活著,還是要繼續生活,暗示一些現實的問題, 其實是生命的一些存在的的意義,感受全書你會有一種生命的渺小。
  • 《活著》: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去接納現實給予我們的苦樂
    ——餘華《活著》《活著》:一個沒有反轉,悲傷到底的故事,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用樸素的語言描述了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的各個時期,內戰、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福貴還活著,陪他經歷這一切的人卻紛紛逝世,老的、少的,都頃刻湮沒在歷史中。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為了什麼?
    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活著只是為了生存,那是動物世界。人生在世,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哪怕是孤兒也是如此。為了家庭我們要活著。父母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我們要活著報答他們的生養之恩,使他們老有所依。贍養父母和長輩是我們活著的責任;養育後代是我們的義務。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生生不息。為了社會我們要活著。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生死存亡是由各行各業的人決定的。工農商學兵,缺一不可。各個領域是用活人來支撐的。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散文:人為什麼活著
    圖片來自網絡友人問我:人為什麼活著?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已過半生還不知道怎麼回答,我一直忙著生存,哪有時間考慮活著。他說那你空閒的時候做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買了本餘華的書「活著」看。大年初一看到淚流滿面。後來在一個平臺看到餘華的一句話: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在不得不的來去之間,人,又為什麼而活?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餘華的《活著》,透過福貴的一生,看到一個答案。01 《活著》,福貴餘華是一個很照顧讀者的作家。《活著》這本小說只有十二萬字,餘華覺得,長篇小說,十五萬字以內就夠了,這樣讀者讀的不累。《活著》讀起來不累,心,卻足夠累。
  • 人為什麼活著——是「為活著而活著」嗎
    有人說「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下面來分析一下這個說法。如果把這句話理解為「忍耐著活下去就是一切」,大概會得到不少人的共鳴:「對啊,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忍耐,最重要的是要活著。」「人生只有一次,活著本身就有價值。」包括那些懷疑人生是否有意義而情緒低落的人,聽到「活著,僅僅是活著本身就讓人生有了意義」,也許都會得到一些安慰。
  • 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為了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每個人都會想的問題。讓人困惑,讓人迷茫,尤其是遭遇挫折、打擊的時候,容易想不開。我是因為自己太平庸,總是懷疑生命的意義,想了很多年,也尋找了好多年。   先好好的活著,這個問題不用著急,想不明白,就過會再想。開心就笑,不開心就過會再笑。如果你是個胖子,不開心可以揉揉肚子。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活著》,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但卻始終堅信自己要活著
    每一個抒情的地方,都會遠近被人銘記。無盡的意義在這裡。它最生動地反映在一首歌中。傷心的時候,是極度的悽涼,而快樂的時候,也是微笑中的淚水,讓人感受到命運帶來的酸澀心情。從電影的主題來看,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說的主題。餘華活著寫作的初衷,不是為了讚美生命的堅韌,也不是為了鼓勵人們在文本中追求希望和信仰等美好事物。小說的結局是,除了富貴以外,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老牛在一起。
  • 《活著》:什麼叫活著?人為什麼要活著?
    電影講述了丈夫福貴與妻子家珍悲悽的大半生,一次次的生離死別是那麼真實,它真切地告訴我們什麼叫活著,什麼叫人生……命運如此對待,福貴有別的選擇嗎?人在龐大的命運面前是那麼渺小、脆弱!福貴少爺因為賭博,把家產全都輸光了,氣的父親離世,母親病重。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餘華《活著》隱藏的兩個真相:電影的皮影人,小說人本性的孤獨
    餘華,各處的文章都在寫他的棄醫從文,可我覺得他不是棄醫,因為他不全是為了醫學只能拯救人們的肉體而選擇文學來拯救心靈,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趣。他與莫言、馬原在一起的快樂是文學黃金一代純真的友誼,一起出差打牌。想到這,我也不禁會問自己:有些時候讀書是為了什麼?
  • 餘華《活著》中的一句話,短短二十幾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活著》中有這麼一句話,只有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每個人的生命啊,都只有一次,我們既來這世間一遭,必會經歷著各種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