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
鵝鑾鼻公園位於臺灣最南端,前身為海底礁巖,故園內珊瑚礁、石灰巖地形遍布,因受海浪、強風及雨水侵蝕,造成巨礁林立、奇峰、洞穴等奇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有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迎賓亭等景點。
公園內有豐富的動植物,植物約240種如象牙樹、黃槿、海檸檬等熱帶海岸樹種、還有那蔓性灌木、藤本如山豬枷、柃樹藤、三葉崖爬藤等種類。更可見到烏頭翁、樹鵲及那美麗的黃裳鳳蝶、黑點大白斑蝶迎風飛舞。另外,每年9月(農曆白露前後)都有大批來自西伯利亞、中國大陸的紅尾伯勞鳥過境,其場面壯觀值得守候觀賞。
園內的鵝鑾燈塔為鵝鑾鼻公園的標誌,為全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跡保存區。被稱為「東亞之光」。此外在塔旁還有巨像,供遊人瞻仰。巨像前有「臺灣八景」紀念石碑一座,供旅客照相留念。
貓鼻頭公園
來到貓鼻頭公園走走,一定要先來遊客中心看看,在這裡能夠很詳細的了解這邊的特色。遊客中心裡有許多關於墾丁風景區及貓鼻頭公園的介紹,有不懂的也可以詢問服務員。遊客中心裡還有蓋紀念章的,可以在景點旁邊的禮品店購買一張喜歡的明信片,然後在這裡蓋章,喜歡收集戳章的朋友可千萬不要錯過。
出了遊客中心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個觀景臺。登上之後,既可俯瞰崖下海岸邊的海蝕景致,更可遠眺茫茫蔚藍大海,湛藍的大海讓人心曠神怡,是看海觀石的好去處。如果是傍晚時刻來到這裡,你還可以看到夕陽染紅了整個海面,景致十分狀麗。很多遊客會在觀景臺上拍照留念,但需注意因為靠海,這裡的風很大,觀景臺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注意安全,不要攀爬的告示牌,同時,因為這裡的團隊遊客很多,多數人都會聚集在觀景臺上合照留念。因此在拍照時一定要注意秩序,等空了再拍,這樣拍攝的效果也會好很多。
船帆石
位於墾丁與鵝鑾鼻之間,為附近臺地所滾落下來的巨型珊瑚礁巖。由於它遠看似揚帆進港的船帆,因而得名。石頭上長滿了野草花卉與灌木,成為鳥群棲息的窩巢。另有一說其像美國前總頭尼克森人頭像。
由船帆石處往南步行約10分鐘,即抵熱帶海洋林;據說在古世紀,這批熱帶林的樹苗從南洋一帶順著海流飄抵南臺灣,在恆春的土地上生長繁衍,而漸漸成為茂密的森林,種類達兩百多種。可是後來由於當地居民為了種植瓊麻而砍伐樹林,以及城鎮、交通的開發,使得海岸林遭到嚴重破壞,「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逐將此地劃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一般遊客禁止進入。這塊保護區佔地約2公頃,擁有各類珍貴的熱帶樹種,如蠟樹、棋盤腳樹、白水木、銀樹、瓊崖海棠等,學術研究價值頗高。
墾丁大街
位於墾丁路夜市附近,從墾丁國家公園牌樓到墾丁凱撒大飯店之間,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熱鬧的商店街,遊客必去之地。在高雄火車站旁的高雄轉運站搭乘中南客運或高雄客運或者墾丁快線的巴士,平均每半小時一班,直接可到達墾丁大街,非常的方便。這一帶分布著較為密集的各色名宿,選擇在墾丁過一兩夜,更加從容地享受小鎮之美,一定不會後悔。
在這不到2公裡的街區,白天很安靜,看上去就是普通的海邊城鎮小街。但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沿街會擺出很多小攤,飯點酒吧的霓虹燈開始閃耀,整條大街仿佛一瞬間沸騰起來。你大可以在白天前往附近的墾丁海水浴場享受海岸美景,晚上就回到墾丁大街吧,逛一逛夜市,體驗人聲鼎沸的市井生活。傍晚的墾丁大街非常美麗,斜陽西下的閒適小街泛著橙色金光,三三兩兩從海邊歸來的行人另白日沉睡的街道甦醒過來。夜幕低垂,一路上看到數量眾多的酒吧、舞場和小吃攤,停在路邊的小卡車,隨意把車廂板一翻,儼然就是一家路邊小酒吧,你可以站在路邊小酌一杯,肆意隨性。街上還有許多間PUB,有時表演者還會來到街上來一段秀,每次都會引起路人騷動,相當特別。
墾丁大街夜市的各色美食當然是不得不提的重頭戲。沿街一路走來,也一路吃來:主打南洋料理的「迪迪小吃」據說非常紅火,不預約的話不一定有機會入店品嘗;去海邊一定要吃一頓海鮮BBQ才過癮,靠近海岸的一家「頂級私廚龍蝦海鮮BBQ」菜單上充滿了各種海貨鮮味;湄南海音樂餐廳經營泰餐和印尼料理,周末還有秀場表演。大街兩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各個攤頭前排隊,滿目都是各種美食,醬烤魷魚50元,墾丁牧場炸鮮奶20元,墾丁生豬石板烤肉加烤腸150元……烤大蝦、烤生蠔、炸雞排、新鮮南國水果,各種海鮮燒烤、美味滷味、鮮奶產品,真是有點難以抉擇該吃什麼。可能單價比其它夜市稍貴,但400-500臺幣也足夠讓你吃到爽吃到撐。
墾丁大街上還有幾十家售賣個性紀念品的小商店,從創意T恤、手鍊、貝殼飾品、手工藝品到海邊必須裝備比基尼、海灘短褲、遮陽帽、沙灘鞋你都能買到,無一不充滿了海洋風情。除了一般夜市也有的各式趣味遊戲,還流行一種彩繪紋身,利用藥水的效果讓「紋身」停留在身上約7-10天,喜歡新鮮、個性的朋友也可以去嘗試一下。
龍磐公園
位於恆春東南方,屬於一塊上升的石灰巖地形,因此區內溶蝕地形非常發達,可以瞧見石灰巖洞、滲穴、崩崖等地形,非常的新奇有趣。
風景區內草原植物遍布,放眼望去遼闊的綠色景觀,加上其旁湛藍的太平海洋風光,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此區皆為原始自然的景觀,沒有人為建設的光害影響,不論哪個季節,只要是在晴朗的夜晚,都可以在這瞧見最美麗的星空夜景,甚至每年的4月-6月的晚上,都可以瞧見難得一見的南十字星呢,也因此成為了追星族觀星賞月的好地方。
墾丁國家公園
一般以恆春古城為中心分為東線和西線,其中東西兩線還分別分為東上線和東下線,西上線和西下線。主要的景點基本處於東下線和西下線,但由於景點較為分開,要玩遍所有景點需要基本2天時間。東上線的景點有佳樂水風景區、七孔瀑布和出火風景區,東下線的景點有龍磐公園、鵝鑾鼻公園、船帆石、墾丁、南灣海灘。西上線的景點有海洋生物博物館、西下線的景點有貓鼻頭公園、後壁湖漁港(海鮮市場)。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簡稱海生館,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地處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臨海地區,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也是臺灣最大的海洋館。
海生館分臺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及世界水域館三個展示館。特展區也不定期會舉辦特展,並在入口迎賓廣場上設有兩座親水廣場,以提供遊客嬉戲及休憩之用。除此之外,不少遊客來這裡夜宿看動物,也非常的有趣。
入口處的鯨魚親子親水廣場,以實際比例鑄造的抹香鯨、座頭鯨會定時的噴出水柱,造型維妙維肖,讓你眼睛一亮。如果帶上小朋友一起前往,可以在這裡拍幾張生趣十足的合影。
進入宏偉的玻璃門,挑高達21米的大廳,天花板上懸吊著鯨鯊、大章魚、殺人鯨等逼真模型的布置,瞬間置身熱鬧的海底世界。5層樓高的人工瀑布,氣勢磅礡,為館內注入一股清涼的海底氣氛。大廳左右兩側,分別為臺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還有特展區、海景餐廳等。
臺灣水域館以實景方式模擬臺灣本島及附近水域之生態環境,從涓滴到海洋、淡水到大洋,包括:入口瀑布區、高山溪流、牡蠣養殖、巖岸潮間帶、觸摸池、南灣珊瑚礁、探索魚類等共15種展示主題。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大洋池,壓克力觀景窗有16.5米寬、4.85米高,池邊玻璃厚度約有33釐米厚,其內豢養三尾鯨鯊。
珊瑚王國館以南中國海絢麗色彩之海底熱帶珊瑚礁生態為展示主軸,展示臺灣海域各種石、軟珊瑚生態資源及孕育而生的熱帶魚生態。在這裡還能體驗以一艘沉船為主題的遊覽過程,長84米的海底隧道,宛如深潛入南中國海尋寶,觀賞沉船裡的事物,數十種活體珊瑚及200餘種彩魚,五顏六色的珊瑚礁魚類在你身旁穿梭。
龍坑生態保護區
位於鵝鑾鼻東面月1.5公裡,面積約61.67公頃,是東海岸最接近南面的一段,緊鄰鵝鑾鼻公園,全區地形皆由珊瑚礁所形成。龍坑生態保護區有多達215種珊瑚礁海岸植物,也是許多鳥類和爬行類生物的家園,不論是珊瑚礁地形還是動植物生態都具有研究價值,因此已被列為生態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