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第二次信長包圍網的前途,我是持悲觀態度的,認為其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持久。所以,這次討論的,是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在分析之前,先看一下兩邊的實力織田方面:尾張、美濃、三河、遠江全境,伊勢除長島外全境,近江南部,攝津除石山外全境,河內、和泉包括堺港在內的部分領地,從屬的丹波、大和、山城。大約390萬石。反織田方面:越前、甲斐、信濃、駿河全境,近江北部,攝津石山本願寺,伊勢長島,四國之阿波、讃岐全境,和泉、飛tuo、上野部分領地。大約270萬石。接下來,分析一下軍力按照金崎、姊川時織田軍的兵力,以及三方原之後信長回防濃尾時的兵力,大概可以推斷出,織田軍有約20000的機動兵力,而在某個戰略方向集合當地守軍以後,則可以達到30000;而三河、遠江的德川軍,其理論軍力當在15000左右,去除各地守軍,其機動部隊大約8000,與三方原時出動兵力相符。而反信長方面,按照淺井朝倉、武田的石高,以及最大出陣兵力推斷,他們的30000人馬應該是其全部力量了;三好三人眾按野田福島時的兵力,大約10000不到;松永、本願寺、長島一向等,資料暫缺,難以計算。
所以,單論總體實力,雖然反織田聯盟和織田德川聯盟相比,仍然有不可逾越的差距,但還沒有達到後來讓人絕望的地步。而論軍力,淺井朝倉聯軍面對織田軍並不是處於兵力劣勢,而武田軍對德川軍卻有絕對兵力優勢,而三好三人眾、松永久秀等人,則更是少有與織田軍正面作戰的需要。所以,一次信長包圍網,理論上說還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但是實際上是那麼回事嗎?先回顧一下歷史:「元龜元年(公元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朝倉義景,與盟友德川家康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和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城時,信長在北近江的盟友兼妹婿淺井長政突然撕毀了和信長的盟約,轉而守護淺井與朝倉家長久的友好關係。淺井於背後突擊織德聯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木下秀吉(日後的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奮戰殿後之下終得以逃回京都,此為金崎之戰。同年6月,信長於野洲河原之戰擊退了從甲賀北上試圖重新奪回南近江的六角義賢和六角義治父子。6月末,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聯軍在姊川之戰中大破淺井與朝倉聯軍的主力,成功掌握了整個南近江的霸權地位,並開始覬覦淺井家的大本營北近江。姊川之戰後,織田家佔領了戰略要衝橫山城,從此朝倉和淺井勢力想要沿著琵琶湖東岸南下就變得十分困難。同年6月19日,三好三人眾當中的三好長逸串通攝津的荒木村重,將池田城城主池田勝正驅逐。接著在7月21日,三好三人眾再度從攝津登陸,捲土重來的他們佔領了野田城和福島城,再度對織田信長形成對峙。8月,織田信長率軍攻擊野田和福島二城,野田城、福島城之戰爆發。戰事持續到9月13日時,石山本願寺的法主顯如突然發兵馳援三好三人眾,對織田軍宣戰,使得本來已經倒向織田的戰局走向變得撲朔迷離。與此同時,淺井和朝倉聯軍再度從琵琶湖西岸南下進攻織田領地,信長的重臣森可成的弟弟森信治陣亡。由於擔心淺井和朝倉聯軍可能會攻入京都,織田信長於9月23日停止了和三好三人眾以及本願寺的戰鬥,下令從攝津撤軍。9月27日,支持三好勢力的篠原長房率領阿波、讃岐的軍隊從兵庫浦登陸,開始向山城國進軍。
回軍的織田信長再度與朝倉和淺井聯軍以及支持他們的比睿山延曆寺的部隊對峙,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年末(志賀之戰)。再加上受到顯如的指示,北伊勢的一向宗信徒掀起了大規模的暴亂(伊勢長島一向一揆)並殺死了信長的弟弟織田信興以及重臣氏家卜全。第一次信長包圍網的格局已然形成,而信長也在此時陷入了困局之中。但與此同時,信長也開始尋求朝廷的介入以化解危機。10月30日,信長與本願寺達成和解。11月,與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達成和解。憑藉著松永久秀的介入,與篠原長房在11月21日也成功和談。12月,由於朝廷和幕府的介入,再加上北國風雪妨礙行軍,信長也和朝倉和淺井暫時停戰。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就此被織田信長成功化解。」
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略突襲(金崎之戰)失敗以後,淺井朝倉不得不以織田軍展開正面作戰,然而,此時朝倉尚未動員完畢,因此,後來的作戰(姊川之戰),淺井朝倉聯軍不得不以寡擊眾,雖然淺井軍一度取得優勢,但由於朝倉軍表現不佳,戰事最終以淺倉聯軍戰敗告終,而織田軍乘勢攻取橫山,不僅在淺井的「小谷-橫山-佐和山」三角防禦體系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也意味著淺井對織田於山城-美濃的近畿通道的威脅能力大大降低。此後沿著這條通道,織田軍可以迅速往返於各個戰場,包圍網各方不得不隨時面對至少30000的防守力量。兩個月後,趁著織田軍主力雲集河內、和泉之時,淺井、朝倉聯軍發動了整個包圍網期間的第二次(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戰略進攻,意圖一舉攻取京都,攜足利將軍以號令天下。這次他們出動了30000人馬,以朝倉、淺井的石高計算,這已經是超額動員了。然而,狗血的是,本來織田軍一時已經難以及時回防,這樣的大好機會,卻讓這些**於宇佐山城下白白葬送!且不說30000打3000居然打了4天,既然最後還是要繞過去,那麼一開始留下一些人監視,其他人繞過去也行啊!總比在這浪費時間強呀!後面的結果就是信長以他與生俱來的強運,強行突破三好、本願寺和雜賀眾的重重包圍,終於回到了京都,迫使淺倉聯軍撤退到比睿山。當然,說他們的戰略進攻沒有取得任何戰略成果也是不客觀的。這期間,六角父子於南近江不斷襲擾,而長島一向則乘勢舉兵,殺死織田信興,逼退瀧川一益,從而讓信長亦焦頭爛額。只不過,遲延至年末的戰爭,讓信長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耗盡了淺井朝倉的最後一點戰力。本身他們這次就是超額動員,已經拉了不少壯丁,而且大雪還會封住越前至近畿的道路,一旦春季來臨,他們家裡只怕就無人耕地了。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到11月底,信長以出賣部分近畿為誘餌,誘使淺井、朝倉停戰,從而爭取到了喘息的時間。
客觀的說,淺井朝倉在金崎之後的一系列動作,其時機選擇的還是相當恰當的。例如野田福島志賀之陣,堪稱包圍網期間對信長最大的威脅。他們最終沒能成功,也是因為其實力不濟。而信長的一系列動作,也展現了其天下人的風採,無論是金崎之後的迅速反應,還是野田福島的及時回援,都是打破淺井朝倉戰略企圖的妙著,使得風雨飄搖的織田家,得以撐過最危險的半年,為後來打破包圍網、天下布武奠定基礎。
歲月如梭,轉眼到了元龜二年。二月,被圍困半年多的磯野員昌終於舉佐和山城投降,至此,淺井領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織田軍可以任意到小谷城下燒殺搶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織田軍發動了其第二次戰略反攻(第一次為野田福島之戰)「5月,織田軍開始向北伊勢的一向一揆發動進攻。同年9月,織田軍攻克並放火燒毀了比睿山延曆寺。元龜二年5月,篠原長房再度率領阿波、讃岐的軍勢,應浦上宗景和宇喜多直家的請求,在備前國的兒島登陸,擊退了進攻此處的毛利家軍隊(本太城合戦)。接著在6月12日,足利義昭和織田信長將討伐篠原長房的諭令頒布給了毛利家的小早川隆景。至此,毛利家、織田家、將軍足利義昭和阿波三好家、浦上家的正式對峙也開始成型。6月11日,篠原長房率領阿波和讃岐的軍隊登陸畿內,開始攻打河內國高屋城的畠山昭高(信長的妹婿之一)。8月末,攝津的荒木村重聯合池田知正,與足利義昭陣營的茨木重朝、攝津三守護當中的伊丹親興及和田惟政開戰,並殺死了茨木重朝與和田惟政。乘勝追擊的池田軍又先後攻克了茨木城和郡山城,並包圍了和田惟政之子惟長所在的高槻城。得到了松永久秀和久通父子及三好義継和篠原長房的同盟之池田軍最終攻破了高槻城。根據弗洛伊斯的《日本史》記載,高槻城的城下町遭到了長達兩天兩夜的縱火破壞。面對這個形勢,織田信長於9月9日派遣佐久間信盛前往,而足利義昭也於9月24日派遣了明智光秀前往攝津和荒木村重交戰,並最終迫使荒木暫時撤兵。這整個一系列衝突是為白井河原之戰。」
在確定淺井的威脅暫時消除之後,信長轉而向宗教勢力開刀。既是為了報去年本願寺、延曆寺的一箭之仇,也是為了更加孤立淺井朝倉。此時,三好方面的舉動實在有些令人玩味。他們不知是閒得無聊還是怎麼回事,竟然在河內戰事尚未結束的當口,又去招惹毛利這樣的西國一霸,等於把毛利推向織田一邊。當然,他們在河內方向的戰事也非全無成就,並引起了攝津的混亂。荒木的崛起不但將信長在此設置的權力體系徹底打亂,還吸引了信長部分兵力。不過總的來說,元龜二年還是相對平靜的。信長和包圍網的主力淺井朝倉之間,並未發生大規模戰鬥。
當然,暴風雨的前夕一般都是這麼平靜的,只有這樣才能映襯暴風雨的激烈。暫時穩定了攝津的混亂之後,信長開始謀劃著對淺井的進一步的戰略進攻。"元亀3年(1572年)3月,織田信長開始向北近江進軍,得到此消息的淺井長政則開始鞏固其居城小谷城的防禦體系,採取被動的防禦態勢。而由於淺井勢力被封死在北近江無法施展手腳,從美濃國到京都的補給聯絡線得到了穩定安泰,而近江的戦況也開始慢慢朝著對信長有利的方向推移。同年5月,松永久秀和三好義継共同對畠山昭高領內的河內國交野城發動進攻,信長則派遣佐久間信盛與柴田勝家等組成的援軍趕赴馳援,並一度包圍了松永和三好勢力的重要城池大和信貴山城以及河內若江城,迫使二人撤兵。同年7月,信長再度出擊北近江,並修築了虎御前山砦,擊退了前來增援的朝倉軍,對於小谷城的包圍攻勢也慢慢增強。北近江戰線處於膠著狀態,朝倉義景的家臣前波吉繼和富田長繁在8月突然投降了織田軍。同年9月,信長利用足利義昭和武田信玄的關係試圖和石山本願寺再度講和,攝津一帶的戰事再度陷入對峙狀態。同年10月,信長向足利義昭送去了長達17條的質問文書,兩人終於徹底撕破臉形成對立。同月,淺井家的家臣宮部継潤在橫山城守將木下秀吉的策略下向織田信長投降,近江一帶的戰事至此已經完全由織田軍掌握主導權。"——維基百科 信長包圍網可以看出,信長自認已是勝券在握,因此,對淺井的攻勢以包圍戰為主,並採取圍點打援戰術,不但擊退了朝倉軍的援兵,還策反了朝倉家的兩員大將。而此時的淺井,已經只剩下挨打的能力了,不但不可能再發動兩年前那般的主動攻擊,甚至已經難以再團結自己的家臣。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就是足利將軍終於由幕後走向臺前。看來形勢已經相當不利,以至於將軍都坐不住了。這時,再想像兩年前那樣打垮信長,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處置得當,自保還是有機會的。因為當年10月,發生了一件改變力量對比的重大事件。「10月的東海道方面,武田信玄集結了自方的大半軍隊,開始入侵德川家康的領地,信長留駐在美濃的別動隊則迅速趕往三河馳援德川軍。同年12月爆發了三方原合戰,織德聯軍大敗於武田信玄的軍隊,德川家康退守三河城,而武田軍則得以繼續西進,織田信長在東線戰場的形勢危險。」——維基百科信長包圍網雖然有說法是信玄意圖乘機吞併德川,然而,從信玄放過德川本據濱松於不顧,不惜一切向三河猛攻的情況來看,可能信玄真的意識到自己陽壽將盡,因此意圖作最後一搏!不過老實說,在前有織田數萬大軍,後有上杉、北條虎視眈眈,眼下德川尚有反抗餘力的情況下,我倒是認為,信玄的西上作戰,倒是更像以前的信濃攻略,說不定,就是純粹來搶地盤的。最後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隨著信玄的死,武田軍撤回本國,整個一次信長包圍網期間,反信長聯盟的最後一次戰略進攻宣告失敗。至此,信長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於近畿攻略了。
老實說,此時的淺井朝倉,也不是真的就想坐以待斃。然而,今非昔比,他們在秀吉把守的橫山城下,撞了個頭破血流,也沒能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元龜4年5~7月,筱原長房被三好長治和十河存保聯合進攻,被迫自殺,而後兩人宣布退出信長包圍網,織田在西線又少了一個敵人。這對淺井朝倉更加不利了。「同年7月,消停了三個月的足利義昭撕毀合約再度起兵,此時的他還不知信玄已病死的消息。織田軍隨機包圍了義昭所在的槙島城並迅速攻克。信長隨機下令將足利義昭流放,而室町幕府也被認為從此時起宣告滅亡(槙島城之戰)。織田軍接著又拿下澱城,並且殺死了三好三人眾中的巖成友通。同年8月,淺井長政屬下的阿閉貞徵也投降於織田家,信長正式開始了對小谷城的籠城戰。儘管朝倉義景的軍隊火速趕往小谷試圖增援淺井家,但見戰局不利後隨即開始撤回越前,追擊的信長軍在刀根坂之戰中全殲朝倉軍主力,並趁勢攻入越前。8月24日,知道大勢已去的義景在同族的眾人背叛下自殺身亡,織田軍隨後對淺井的小谷城進行總攻。9月1日,小谷城破,淺井長政在送妻子-信長的妹妹阿市及子女出城後,隨即切腹自殺,淺井家宣告滅亡。同年11月,三好義継在若江城之戰中失利後被迫自殺。12月,松永久秀也望風而降,第二次包圍網宣告瓦解。」——維基百科信長包圍網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毫無疑問了,他們這些人即使只是自保,都已經毫無可能了。朝倉對淺井的救援,本身只不過是想留著淺井繼續牽制織田,自己好留在越前,過著自己的安穩日子。沒成想,卻把自己給搭了進去。而本次包圍網的挑起者之一,北近江三代的淺井家,也即將在小谷城的烈焰中,迎來自己的最期。。。。。。總論這場包圍網行動,從一開始就希望渺茫。整個行動下來,真正賣力的只有淺井、朝倉兩家,而在近畿縱橫一時的三好和松永,他們的表現顯然讓人失望。東國霸者武田信玄的出擊,一度使包圍網各方大為振奮,但是,他死的確實有些不合時宜……至於除了搖旗吶喊,就沒採取過什麼像樣的軍事行動的本願寺,呵呵……相反,織田信長在破解包圍網的行動中,表現倒是頗為老練。無論是姊川,還是志賀,亦或是刀根坂,都及時抓住了戰機,給予淺井、朝倉以致命打擊;而對本願寺、三好等非主要參與者,則以撫為主,有效的安穩了西線的局勢。或許,這是他成為天下人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