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以詩書禮樂教人,六藝是貴族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是為什麼呢?

2020-12-25 最苦澀的等

本文系作者最苦澀的等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儒學的建立,經歷了一個長而複雜的形成過程。漢人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術士之稱。」說明在一開始,儒是所有學術之人的總稱。春秋末年,百家興起後,孔子建立了自己的儒學學派,開始以詩書禮樂教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其中的六藝,是周朝貴族教育中必須掌握的六門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周禮·保氏》)說明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初還是基本延續了周朝的貴族教育內容,只不過是把這些教學內容從官府之中搬到了私人教學中而已。

孔子畫像

通過孔子的私學教育,這些原本是貴族教育的內容得以流布民間,使得民間的英才之士能夠掌握貴族專有的知識,有機會崛起於草莽田畝之中,遊走於諸侯之間,談說於廟堂之上,孔子在教育普及方面的功績,堪稱無與倫比。在講學的同時,孔子的儒學學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以仁學為核心的學術體系。為了實行自己的理想觀念,孔子不辭鞍馬勞頓,與自己的學生一起,周遊列國,到處推廣宣講自己的學說希望自己的仁學能夠治理天下的混亂,挽救民眾於火。

孔子課堂小學生在學習孔子文化

直到晚年,孔子眼看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只好回到魯國。在魯國,他一邊與弟子們講求學問,一邊整理了魯國和周朝散落於民間的史書、禮儀、佔等典籍。這些典籍,就構成了儒家學派後來奉,為教科書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儒學分為不同的學派,孔子的弟子和後代繼續在各地傳承和宣講學學說。在這個過程中,儒學逐漸形成了以孔子為精神導師、以仁學為思想體系、以六經為學派教科書的學派,直到在漢朝被定為獨尊的國家學說。

詩歌照片

並在後來的歷朝歷代,逐漸獲得越來越尊崇的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孔子的形象有被「神化」的傾向。孔子的門人弟子、公羊學派、今文學派和歷代統治者在這個「神化」的過程中都起到了添油加醋的作用。但是,這個被「神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儒學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的過程。儒學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統治者所接納的。孔子一生棲惶惶,顛沛流離,幾乎被所有權勢者拒之門外,受到無數人的嘲弄,遭到各種暴民和武人的欺凌,受到其他學派的術士的排擠和陷害,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孔子劇照

他接受過許多權勢者的捐贈和贊助,也和很多權勢者合作過,但他是為了推廣自己的觀念和理想,而不是為了富貴。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時,他會拂袖而去,視富貴如浮雲,棄之如敞展。他的理想主義,他的仁學理念,他的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永遠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尊崇的對象。在一個以暴力為原則的社會裡,能提出仁愛為核心的學說,並不懈地推行,是需要勇氣的。

禮、射、御、書、數表演

從儒學發展形成的過程還可以看出,儒學的形成還是一個不斷吸收和融合的過程。所以,在儒學形成的過程中已經兼有了諸子百家的特長,這裡所說的儒學,也已經不是單純的儒學而是一個吸收了各家學派所長的一個綜合的儒學概念了。從這個角度講,儒學是繼承了整個中華文化精華的學說。

相關焦點

  • 古代老司機技能——「君子六藝」中的「馭」有哪些形式
    古代有"君子六藝"的說法,是指古代士人需要學習的六種技能。"君子六藝"中包括禮、樂、射、馭、書、數六個課程,而在這六個課程中又分為各個小課程。比如射藝並不僅僅要求射的準,還摻雜一些禮儀方面的內容,兼顧實用性與儀式感。射藝之後的馭藝也是如此。那麼馭藝中有哪些形式,古代的老司機們需要怎樣的技能呢?
  • 「六藝」考點大梳理
    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樂是核心。西周不論是國學或是鄉學,不論是小學還是大學都是以六藝為基本學科,故六藝是我國最早的分科課程。六藝中有大藝和小藝之分,其中禮、樂、射、御是大藝,書和數是小藝,大藝小藝可是個易錯點,小夥伴們可要注意了~另外還會以客觀題形式考察各藝所指內容,具體如下:(一)禮樂禮樂貫穿整個奴隸主貴族生活活動,它體現了宗法等級制度,對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養有重大作用,是六藝教育的中心。
  • 王者榮耀: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有哪些掌握六藝的英雄
    而上官婉兒不僅是在政壇上叱吒風雲,在文壇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品在文人間備受好評,所以王者榮耀中的上官婉兒整體的氣質也是一個才女的形象,手執毛筆,就連技能都是通過手中的筆墨來施展。六藝是古代教育體系中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六種技能,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君子的必修課,而王者榮耀中的很多英雄,其原型都是古代的才子、才女,這些技能肯定是有所掌握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六種才藝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哪些英雄吧。禮-老夫子。
  • 趙法生:大眾儒學的鳳凰涅盤
    西周禮樂雖然文質彬彬,極一時之盛,同樣是「禮不下庶人」。儒學走向大眾的歷史轉折點是孔子在民間開創私學,在王官之學衰微的歷史背景下,孔子開始民間講學,首次將原先禁錮於廟堂之上、作為王官貴族文化特權的六藝之學傳播到民間。孔子的民間講學無疑是大眾儒學的歷史起點,它在儒學發展史上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孔子的私學拆除了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教育壁壘,開創了大眾儒學的先聲。
  • 走進曲阜孔子六藝城:孔老夫子不呆板,儒學世界也精彩
    1/什麼是「六藝」 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的貴族教育體系,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通禮儀、懂音樂、精射箭、會御車、善書寫、能算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 君子六藝都是啥,有多重要?形成於周朝,是古代貴族的必備技能
    在古代,對男子要求頗多,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君子六藝,要求一個男人都要會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通五經貫六藝,這樣,這個男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的身份和地位,不然你就是一個窩囊廢,沒人瞧得起你。
  • 傳統文化: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原文】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譯文】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在六藝中,只有書法學現在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後,就可以去研究《說文解字》,這樣對於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 「君子六藝」,古代成人禮之前必學的課程
    學什麼內容呢?首先是日常的灑掃應對之學。「灑掃應對」是小學的內容,小孩子從父母那裡出來上小學,首先就要學習打水、掃地、擦窗戶、做清潔等基本的勞動;應對,就是要禮貌待人,在班上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與人對答、面對尊長該怎麼辦、面對外人、陌生人又該怎樣應對,這就是「灑掃應對」的學習。在完成了這些學習後,跟著就是逐漸開始學習「六藝」,就是六種生存的基本技能。「六藝」包括哪些內容呢?
  • 曲阜印象記(2)之孔子六藝城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它是周朝較為系統的貴族教育體系,是官方要求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我們一行到曲阜,與同伴相約來到知名的"三孔一城"的孔子六藝城。讓人感到大周朝的威嚴和威儀、人們的臣服和禮拜。再往前走,中軸中心位置有個巨型大圓球,上書"數",導遊介紹說這是"數廳"。數,指算數。主要包括天文、曆法、算籌方面的知識技能。由於進入之後可順著樓梯走迷宮,走不好不容易走出來,我們害怕耽誤時間就沒進去。留下了些許遺憾。
  • 馬一浮以六藝統攝國學
    在《論六藝該攝一切學術》中,他分兩部分來論述:一、六藝統諸子;二、六藝統四部。關於六藝統經史子集四部,他指出可按宗經論、釋經論兩類來統經部之書,如《論語》《孝經》《孟子》等為宗經論,《春秋》三傳、《爾雅》《儀禮·喪服傳》等為釋經論;史部之書統於《書》《禮》《春秋》,如《史記》附於《春秋》,採用其編年法,記錄詔令奏議是《尚書》之遺意,而史書諸志記載典制則出於《禮》;集部之書統於《詩》《書》,「《詩》以道志」,「《書》以道事」,文章類型雖繁多,可用這兩種加以統攝。
  • 明蘭父親對衛小娘子說「君子六藝,射為其五」,其實這話說錯了
    其中,明蘭父親在和衛小娘子在一段對話中,就提到了一個始於周朝官家子弟需要掌握的技藝。當時明蘭父親正在與衛小娘子閒聊,對方笑稱投壺是鄉下人的把戲,不值得同人講,可他卻說:「君子六藝,射為其五,怎麼能是小把戲呢!」其實這話他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錯在哪兒呢?
  • 每天一點國學:四書五經六藝是什麼,古人死讀書嗎
    值得一說的是歷史上曾經有六經,名為《樂經》,遺憾的在這本書毀於漢初戰亂,只剩下五經。六藝是孔子對學生提出的六種才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也被稱為「君子六藝」。對應現在分別是禮儀,音樂,騎射(不要驚訝,孔子就是騎射高手),駕馭(相當於如今的開車),書法,算數。相當於如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聊一聊君子六藝中的射藝,一共五個小科目,難度有深有淺
    中國古代有一個概念——"六藝",是指古代士人需要學習的六種技藝。一般認為"六藝"是周朝貴族子弟才能學習的內容,不過這是不盡全面的,有學者認為士鄉之民也可以學習"六藝"。"六藝"中有禮、樂、射、馭、書、數,其中就包括射箭的技藝,屬於"六藝"當中比較實用的技能,但還是摻雜了一些禮儀性質。那麼在古代怎樣算是掌握射藝這項技能呢?
  • 專訪蔣慶:中國應主要通過禮樂解決社會問題,比完全靠法律好
    儒家的道理,除了賢人君子需要了解外,一般老百姓,即中才以下的人,也需要了解。但由於傳播目的不同,傳播方法也有異。對老百姓的傳播,我們需要尋求最好的傳播方法——即把高深的義理變成一般老百姓熱衷接受的方式——這就是「六藝」中的禮樂系統。
  • 孔子故裡曲阜在「騎摩拜、習六藝、遊三孔」中感受儒學
    孔子故裡曲阜在「騎摩拜、習六藝、遊三孔」中感受儒學 2017-11  當天,騎行隊伍從周公廟出發,途經北城門、鼓樓大街到象徵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萬仞宮牆,隨後步入孔廟、孔府景區進行「六藝」體驗。面向社會招募的36名騎士根據孔子六藝分為6組,沿途中參加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體驗活動。圖為,遊客參加「論語闖關」活動。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琴棋書畫」也被稱為「雅人四好」,這四種技能起源雖早,但並不是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起源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周朝要求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後來孔子繼承並發揚了「君子六藝」。那麼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呢?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 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如今,這句話恐怕會成為部分廈大學生的問候語。近日,廈大開設「爬樹課」,且報名火爆的新聞再度引發口水仗。質疑也好,追捧也罷,在這之外擋不住的是五花八門的各種「潮課」給人們帶來的新鮮感。其實,說「新鮮」也有點牽強,因為早在古代,國人就已尊「六藝」,八股文人也講究個琴棋書畫,從未徹頭徹尾一身書呆子氣。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卻讓課堂變得過於沉悶。
  • 大話西遊二:君子六藝
    本著國風文化的傳承,發布會上爆料的新神獸是和君子六藝相關。且不說新神獸具體會是什麼樣子,咱們先說一說君子六藝是什麼。君子六藝,指的是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中國周朝時期,貴族的教育體系。公元前1046年。
  • 你知道什麼是「君子六藝」嗎
    君子六藝,簡單地說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是周朝貴族的教育體系。用以教育培養貴族學子,即「養國子之道」。禮,即禮節,五禮,包括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制,教人如何祭祀祈福,喪葬弔唁,接待賓客,徵伐操練以及人際交往中的飲食、穿搭等細節。同時還包括忠、孝、仁、智、信等五種信念;樂,即音樂,包括《雲門大卷》、《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種古樂舞。又稱「六樂」。
  • 夢幻西遊:解析孩子的六藝修行,六藝技能的選擇攻略
    上期講了門派調整,這期談一談孩子的六藝修行,包括六藝技能的選擇,然後是六藝的具體攻略,屬於細講,這是前篇。在給孩子領完第二個師門技能以後,就可以進行六藝修行了,100級以上的玩家都可以跑,跟跑環一樣,一共36環,需要烹飪,三藥,家具,孩子用品,在每六環完成以後,會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這裡講解下六藝的具體攻略。因為進階需要1110悟性,6x170分=1020分,最後一射只要臉不是太黑都能順利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