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東南亞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並且是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美食國家之一。泰國美食以其美味、豐富和特色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泰國菜,最好從泰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入手,了解其飲食結構。
泰國東部與寮國和柬埔寨,西部與緬甸接壤,沿著南部的克拉地峽一直延伸到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接壤。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都收到鄰國的影響。
泰國東南部是泰國灣(太平洋)和西南部的安達曼海(印度洋),沿海地區盛產海鮮。整個泰國氣候炎熱、降雨充沛、陽關充足,大米和糯米也是這裡人們的主食,蔬菜、水果和草藥產業也處在蓬勃發展之中。
大多數泰國人除了大米搭配菜餚,甜點和飲料。通常,桌上有米飯,並伴有湯,咖喱菜,油炸食品和新鮮蔬菜。餐具是叉子和勺子。泰國人通常不喝熱茶或開水,用餐時餐桌上最不可缺少的東西是每人一杯冰水,而且他們習慣於在喝果汁時添加冰塊和少量鹽,在喝啤酒時添加冰塊。當地人喜歡吃非常甜的甜點,但只吃少量。對於菜餚的質量,泰國人特別注意其新鮮度和風味特色。
傳統的泰國人席地而坐的方式用餐。其方法是將米飯盛在盤子上,用湯匙喝湯,然後用手拿食物。在現代,飯菜大多以桌子和椅子的形式提供。泰國人使用的餐具是湯匙,叉子,筷子(筷子僅用於吃麵條)和圓盤。吃時將大米放在盤子裡,然後用勺子取食物進食。
泰國菜的味道還是別具風味的。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從顏色、如果從色、香、味三個方面去簡述泰國菜的特點的話,他們使用各種草藥和香料增強風味,並注重酸、辣、鹹、甜、苦的平衡。
泰國菜和中國菜一樣,也是有著四大菜系之分——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和泰南菜。不同的菜系往往是因為受到周邊鄰國的飲食文化影響,同樣也反映出泰國各地不同的地理文化。
泰北菜,泰國北部曾經是長期獨立的蘭娜王朝,泰北菜受緬甸、寮國、中國的版納等飲食文化的薰陶,和其他三個菜系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泰北菜口味比較柔和,很少用到椰漿這種材料,比較遵循古法的炮製和烹飪。以清邁和清萊尤為突出,代表菜:酸肉、清邁面、炸豬皮配青椒醬、泰北香腸等。在中國的話,可能更適合廣東、上海人的口味。
泰東北菜,泰國的東北部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能比較陌生,就算國內旅遊景區也很少會劃到那裡,氣候乾旱、山區地形註定交通不太便利。受寮國影響,泰東北菜是一種植根與鄉土的菜式,味道屬於濃鬱的那種,而且酸辣也是其特性之一。在孔敬和黎府就比較流行這個菜系,喜歡這種「重口味」的泰國菜,可以嘗嘗青木瓜沙拉、酸辣排骨湯、豬頸肉沙拉、伊森香腸等。
泰中菜,泰國的中部地區是片肥沃的平原,資源非常豐富,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曼谷都位於此地。曼谷是一個港口城市,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商貿繁榮,而泰中菜融匯了周鄰各國的飲食文化元素,尤其受到泰國宮廷菜、中餐和清真飲食的影響,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泰中菜也是我們常常接觸到的那些形式,口感偏甜,椰漿的應用比較多。曼谷、芭提雅就是主要的泰中菜集中地,像冬陰功湯、椰汁雞、炸魚餅、芒果糯米飯、紅咖喱、綠咖喱、泰式炒粉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美食。
泰南菜,泰國以南是狹長的半島,相接與馬來西亞。這裡的當地人有這較多的伊斯蘭教教徒,其飲食習慣深受馬來西亞影響,比如常常會用到薑黃。泰南菜喜歡用新鮮的海鮮作為主要食材,香料使用也比較足,而且口味是四大菜系裡面最重、最辣的。但是,椰漿同樣也廣泛運用於泰南菜,因為它起到了中和辣味的重要作用。去過普吉和甲米的小夥伴肯定嘗過,黃咖喱、馬莎曼咖喱雞、酸魚湯的味道也是令人相當陶醉的。
總體來說,泰國菜越偏北方,風味越接近寮國、緬甸和雲南;越往南,海鮮的使用頻次越高,味道更加濃鬱。就像中國菜市,南北菜的口感風味完全不同。除了一直流傳下來的口味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物產資源的不同,從而逐漸形成的飲食文化。遊歷天下,享盡世間美味,除了景色,更有著舌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