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主城是國內一座有名的山水城市,除了」兩江四岸」帶來的江城互動之美外,重慶主城依託大大小小起伏山形建立的城市景觀也是一幅有著光和影的城市版圖。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昨日發布了山城步道最新建設動態,明年初、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等新一批的步道將建成投用。未來,重慶主城將規劃建設上萬公裡的山城步道。這個穿山引巷,串聯起重慶主城自然和人文薈萃的慢性交通系統,將以連綿不斷、縱橫交錯、圍合呼應的方式,全新勾畫山水重慶。
今後,重慶主城會是一座可以邊走邊看的城市。
據市住房和城鄉建委介紹,重慶主城的「山城步道」系統包括街巷步道、濱江步道、山林步道。今年上半年,《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正式出臺,規劃以「兩江四岸」濱江步道為主幹,縱深聯繫城市腹地線路為分支,部分具備條件的特色橋梁為聯絡,沿中梁山、銅鑼山等山林步道為補充,在主城九區範圍內建設共60條約1207公裡重點特色山城步道。
在這一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我市正在完善《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體系規劃》。根據這一山城步道體系規劃,在主城九區、兩江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範圍內,將共規劃布局總長度約10200公裡山城步道系統。
穿越連貫主城核心區的山城步道,將分批進行建設和改造。
60條約1207公裡重點特色山城步道,就包括已改造提升的渝中區環城牆步道山城巷支線、南岸區南山黃葛古道及串聯的黃桷埡老街.
根據《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主城建設17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今年會開工建設歌樂山步道、花溪步道、禮嘉步道、兩江三橋步道和串聯渝中區的鵝嶺、佛圖關、虎頭巖,沙坪垻區平頂山的半山崖線步道,共計5條。到2022年,還會建成投用的山城步道有北塘峽江步道、沙磁步道、南山步道、盤溪河步道、環城牆步道等。
特色步道之外,具備慢行交通通勤出行功能的其他人行步道,比如渝北萱華路步道等17條人行步道,也被納入了山城步道系統。
上萬公裡長的山城步道系統,今後將會成為重慶主城具備觀光、休閒、健身、通勤綜合功能的城市慢行系統。
沙磁步道春節前完工,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走一圈可拜訪
串聯起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重慶主城三大著名目的地的沙磁步道,是主城山城步道中的重點特色步道之一。沙磁步道建設目前已經進入了尾聲,明年春節前就可全部投用。
沙磁步道,規劃裡程共24.6公裡,分三期建設,從磁器口古鎮出發,經川外、凌雲路到原特鋼老鐵路、1號線石井坡軌道站,再到白公館,最後又回到磁器口古鎮。
整個步道有山有溪,有風光有人文,圍合磁器口古鎮的清水溪和鳳凰溪步道、白公館外的近百畝的梅林山道,伴生老工業遺蹟的鐵路步道,都值得慢下來體味。
相比沙磁步道的柔性圍合路線,歌樂山步道,是「一條主線和四條支線」結構,整個步道有點像一棵樹,幹莖分明。
歌樂山步道主線充分利用歌樂山的自然生態本底條件,依託山、溪、泉、巖等自然環境,在山中新建人行道,改造原生步道系統,在尊重現狀地形風貌,在歌樂山抗戰遺址群、通信學院、森林公園、到立信職業中學縱線上建設,然後步道兩側伸展,延伸到新橋醫院、井雙片區、大學城、白公館。
北濱路建成首條城市幹道全封閉雙向自行車道
北濱路石門大橋到嘉華大橋段慢行環道,也是主城重點特色山城步道之一。這條在今年元旦前就將建成投用的步道系統,首次在主城幹道上修建了全封閉的雙向自行車道,市民通勤出行多了新選擇,遊客打卡重慶,也有了逛重慶的新方式。
北濱路石門大橋到嘉華大橋段慢行環道,是兩江四岸核心段山城步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石門大橋橋下出發,一直到嘉華大橋段,中間將經過華潤中央公園等大型社區和洋炮局1862城市風貌區。
這一段的北濱路,改造後,靠江一側的人行道變得很寬闊,人行道成為了人行區,行道樹變成了行道林,工作日上午,已有市民在這裡跑步和騎車。人行區上有一條紅色的跑道,有工人正在進行最後的「跑步道」噴繪,人行區下,原有車道右行方向,有一條藍色的自行車道,被用藍白色鑲嵌花柱的防撞護欄圍合起來。人行區的行道樹無縫關聯了休息臺凳,行人可以在每棵樹下休息打尖歇腳,增加休閒、弱化車行功能的新特點已經很明顯。
江北濱江路建設投資公司工程部部長丁慧告訴記者,過去的北濱路靠江一側的人行道只有3米寬,但現在拓寬到9米到15米,加上拓展出的慢行自行車道,這一段北濱路拓寬為41米。慢行自行車道步道,長約4.1公裡,寬為2.5米,明年元旦投用後,未來還會考慮投用公共租賃自行車,從石門到嘉華大橋,市民或遊客可以騎車在兩橋之間進行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