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把山城步道建成幸福「愉道」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三月三日,不少外地遊客在第三步道「打卡」。當日,我市主城春光明媚,大量市民外出踏青賞花。記者崔力 攝

  爬坡上坎不僅是重慶人的日常生活,也是這座城市的獨特記憶。

  目前,我市正在按照《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計劃到2022年左右,建設打造17條總長度約為353公裡的高品質山城步道,叫響「山城步道」品牌,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高品質山城步道具體怎麼建?讓我們聽聽有關部門和專家怎麼說。

  2022年主城區山城步道將串聯成網

  3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和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我市正在按照《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計劃到2022年左右,建設打造17條總長度約為353公裡的高品質山城步道,叫響「山城步道」品牌,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目前,《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今年,我市將在完善步行出行功能、公交系統接駁、配套服務設施等基本功能上,分別挖掘街巷步道、濱江步道、山林步道特色功能,打造重慶獨有的山城步道;還將編制3種類型步道的規劃導則和建設標準,2019年開工建設半山崖線步道等山城步道示範項目,以及兩江三橋步道、歌樂山步道等多條高品質山城步道。

  以曾家巖臨崖步道為例,該步道全長約1.3公裡,從渝中區上清寺特園至巴渝文化館(原戴笠公館),以臨崖觀江為主題,擬打造成為城市山地臨崖生態休閒漫步道。其建設內容包括:提升現有步道空間品質,並新建部分步道以形成完整通暢的遊覽路徑;完善標識、廁所等配套設施;增加景觀眺望點,加強綠化;優化節點空間。在引導遊客集散和參觀的同時,提升市民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再如兩江三橋步道,全長10.8公裡,「一環三段」,以彰顯國際化現代城市中心風貌為主題,依託兩江三橋,串聯江北段、渝中段、南岸段共3段步行線路。重點優化朝天門大橋、千廝門大橋、東水門大橋的步行功能並在橋頭布局升降電梯,強化橋梁與濱江步道的步行聯繫,形成連續便捷舒適的步行觀光環線。

  預計在2022年,主城區的山城步道將串聯成網,僅渝中區一地,2022年將建成共約42公裡的山城步道。

  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王梅

  借鑑香港經驗 用多種步道消化城市高差

  「步道,不一定就是露天的階梯,它應該是多種形態、多種形式的。」王梅說。

  因為特殊的地理特點,天生就決定了重慶可以擁有上天入地的多樣交通形式。重慶的步道也是一樣,可以在地面、地下、空中,也可以在室內、室外,甚至半室內半室外,還可以附著在建築上,甚至可以從建築內部穿過。

  「目前,重慶的步道體系還不健全,很多地方被阻斷,人們只有繞行。其中,既有『斷頭路』,也有斷點。」王梅說,「斷頭路」處理起來相對簡單,接上就行,但斷點的地方處理起來就複雜得多。

  如渝中半島,北面為崖,南面為坡。「洪崖洞就在北面的崖上,這個地方的上下高差約50米,上面是渝中區的城市道路,下面是濱江路。看上去不遠,但人卻下不去。」王梅說。

  再如南岸區,從南山到濱江路是一面坡地。現在從海棠溪新街到濱江路缺乏步道,人們從海新街社區走到濱江路要繞行幾公裡,但如果有步道,只需步行幾百米即可到達,而且沿線綠化又好,還能看江景,將是條非常美麗的風景線。

  「這些都是斷點,需要打通。」王梅建議,屬於崖的地方,可以增加電梯等垂直交通,打通步行體系;屬於坡的地方,需要增加一些縱向的階梯,階梯可以是露天的步道,也可以利用公共建築,從建築內穿過。

  「在這方面,重慶可以借鑑香港經驗。」王梅說,為了解決城市高差,方便市民出行,香港的很多建築都預留了城市公共空間。如香港的金鐘太古商場,商場後面是一條公路,前面靠海的方向,也是一條公路,兩條公路高差5層樓,但人們卻可以通過商場的公共通道,從上面的馬路來到下面的馬路。

  反觀重慶,過去的城市建設在這方面比較缺失,很多公共建築、軌道站點在建設時,沒有將步行系統納入進去,如果濱江路上的一些商業建築可以更多地像香港建築一樣,設計連通上下的公共通道,後面山上的居民出行就能得到很大改善,而不是像現在還需要繞行很大一圈。

  「建築是可以消化城市高差的。」王梅說,我們應該提倡,今後的公共建築,都應該承擔一部分通道的功能,而不是因為建築反而阻斷了交通。

  「同時,我們還要倡議,已有的小區和公共建築,儘量往有山城步道的地方開門,方便和引導市民通行。」王梅打開手機,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

  圖片拍攝的一條步道兩側均是封閉的圍牆,缺乏公共功能和休憩空間,僅具備簡單的通過功能,在夜間也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所以,在王梅看來,比建步道本身難度更大的是加大對步行系統的宣傳和引導,讓全社會對步行系統的理解形成共識。

  重慶市設計院院長 徐千裡

  將濱江步道打造成為城市文化的名片

  「不少人認為只有建築才能表達歷史文化。這是誤區!表現歷史文化,其實還可以通過對重慶城市的生活狀態進行解讀。濱江步道就是最能展示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狀態的一種形式。」重慶市設計院院長徐千裡認為。

  徐千裡所在的重慶市設計院正在主編《濱水步道技術標準》,他和一些專家曾考察了上海、武漢等地的濱江步道建設。在他看來,與其他城市相比,重慶在「兩江四岸」建設濱江步道,挑戰很大。

  徐千裡認為,武漢的江邊縱深好,沿江修個幾十上百米的道路不成問題。重慶「兩江四岸」地形陡峭,有些地方能達到都很困難,地形條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市濱江步道建設的尷尬。重慶的濱江步道建設情況和上海有些類似。上海花了3年多時間,才將黃浦江兩岸從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45公裡岸線公共空間貫通。重慶面臨的地形比上海更加複雜,沿江建築顏值不如上海高,想在短短幾年時間把「兩江四岸」步道貫通並將沿江建築梳妝打扮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主城區的濱江步道建設不應拘泥於直線似的貫通,只要通過小範圍的繞行可以到達,就應該算連通。」

  如何建設高品質的濱江步道?徐千裡建議,重慶的濱江步道建設一方面要考慮市民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徐千裡說,他們正在起草的《技術標準》,將濱水步道分為步行道、自行車道、跑步道。其中,步行道是必須設置的,自行車道及跑步道可結合使用人群分布、地形地貌條件、生態環境以及功能需求進行布置。指示標識應在指示的服務設施1公裡範圍內,以200米至500米為間距提前設置。此外,濱水步道與公共運輸站場接駁宜充分考慮地形因素,選取最便捷的通道連接。

  「重慶可以借鑑上海經驗,利用已有設施完善步道的公共服務。」徐千裡介紹,上海充分利用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場館的設施,沿江設置了許多驛站,讓市民可以喝水、如廁、淋浴、換衣服等。此外,開發App也能幫助市民和遊客就近找到公廁、濱江餐飲店等。

  「上海的濱江岸線基本串聯黃浦江的經典核心區域、歷史地標建築、優質旅遊資源,體現了上海的歷史文化特色以及城市精神。」徐千裡說,重慶江邊有大量工業和文化遺產,洪崖洞、湖廣會館、九龍半島電廠、四川美術學院等,都可以和濱江步道呼應,通過強化江邊風景和文化腹地的景觀互動,使濱江步道成為重慶城市文化的又一名片。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張曉陽

  因地制宜 體現重慶山水特色

  「山城步道的誕生,是勤勞勇敢的重慶人民與大自然鬥爭的結果,起源於重慶的山水,表達的是自然與人、生產與生活的關係。」張曉陽認為,山城步道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重慶這座城市堅韌向上的精神,因此,對山城步道的修復和打造應該體現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

  在張曉陽看來,重慶的山城步道具有明顯山環水繞的山地城市特徵,比如半山崖線步道,集中體現了重慶歷史文化、立體特色、山水氣韻以及市井生活;南山黃葛古道,曾是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路,串聯著南山上眾多的名勝古蹟,體驗山林之樂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山城的人文溫度;第三步道,記載著老重慶的滄桑與歷史,兩江風景盡收眼底。

  「重慶這麼大規模、大體量的山水城市,是全球城市的一種稀缺形態,也是重慶的一張城市名片。」張曉陽說,他和同事曾調研了步行系統建設比較領先的紐約、哥本哈根、阿布達比、上海、成都等城市,但發現重慶與它們都不完全一樣,作為一座獨特的山水城市,重慶的步道建設必須立足於自己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尊重重慶的山形、地勢、水勢、歷史、人文等等,串聯順應地形的各類步道成為網絡,從而形成兼具功能活動、生態環境和文化美學的步行系統。

  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各種道路、高樓、高架橋,阻斷了人們步行的腳步。重慶主城區居民步行分擔率,由2010年的48.1%下降至2017年的43.4%;步行平均出行耗時21分鐘,出行距離1.7公裡,低於平原城市(平均約為2—3公裡);與其他公共運輸方式的平均接駁距離約為800米。

  「人們之所以不願意走路,更願意坐車,說明缺乏步行的良好空間。」張曉陽建議,構建一個完善的步道系統,需要從三方面同時發力。

  一是完善現有步道體系,形成良好接駁關係。「重慶現在的步行系統,與其他公共運輸方式的平均接駁距離太遠了,人們會覺得不方便,應該縮短到500米以內。」張曉陽說,比如,軌道交通3號線的唐家院子站和銅元局站,都建在低處,旁邊地勢較高的區域還居住著大量居民,現在人們步行前往軌道站很不方便,如果分別有一條步道連接,居民們到軌道站就方便多了。

  二是要突出線路文化特色,打造重慶名片。「許多步道穿過歷史街區、傳統風貌區,它們除了具有交通功能,還可以彰顯山城文化。」張曉陽建議,在這些步道上布置歷史場景的新建復原,植入牆景、小品等文化元素,增設文化講解智慧App。

  三是完善配套,提升步行舒適體驗。包括增設衛生間、垃圾桶、休閒座椅、無障礙設施、景觀平臺、標誌標識,在過陡的地方增設升降梯等。

  記者手記》》

  山城步道 愉悅之道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重慶主城的多條步道。在半山崖線步道,極目遠眺,大江大河穿城而過;在第三步道,老重慶的生活場景撲面而來;在縉雲山步道,空谷幽蘭的靜謐令人心曠神怡。山城步道,無疑為人們打開了一扇認識這座城市的窗。

  在半山崖線步道,記者遇到帶著女兒一同散步的市民李先生。他的家就在鵝嶺附近,小時候是父母帶著他到這裡登山、散步、觀景,現在是他和妻子帶著女兒到這裡來了。這條步道已經陪伴了他們一家30年。在第三步道和南濱路濱江步道,記者遇到很多遊客,他們從全國及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當聽到山城步道要進一步改造、升級時,他們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在他們看來,山城步道就是一條通向幸福的「愉(諧音『渝』)悅之道」。

  市民建議》》

  步道增設指路牌

  65歲的渝中區健康路居民胡順凡(化名)經常到佛圖關公園散步,幾乎每次都會遇到問路的遊客。他感慨,多設置幾個路牌就好了!

  多裝些護欄和椅子

  家住南岸區海棠曉月小區的代婆婆,希望步道上可以多裝些護欄和椅子,既能保證行人安全,又能讓他們在「歇歇」的同時,更好地從山上俯瞰江邊風景。

  打通「斷頭路」

  「『宜居宜業宜遊』的『兩江四岸』,難道不該首先是暢通的嗎?靜靜流淌的兩江,近在眼前卻又離我們很遠。」網友邦妮建議,修建山城步道首先就要打通「斷頭路」。

  再現歷史文化

  「能不能把在江邊工作、生活的場景再現出來,鐫刻在步道上,讓更多人了解重慶的城市文化和生活狀態?」網友「小丸子」說。

  徵集啟事》》

  連日來,本報推出的「關注山城步道建設」系列報導,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此,我們歡迎讀者對山城步道建設提出建議,群策群力,把山城步道建成一條幸福的「愉道」。對山城步道建設的建議請發送郵箱:1205356441@qq.com

  他山之石》》

  香港 600條空中連廊串聯城市

  上世紀90年代以前,香港建樓也是各自為政,市民紛紛反映生活不方便,從馬路的這邊到另一邊,要繞很遠的路。於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香港大規模改造城市步行系統。

  在此後的10多年間,香港先後建成了長長短短近600條空中連廊和人行天橋,與地下通道相結合,組成了一個完善的步行系統,尤其在中環、金鐘、灣仔和尖沙咀等鬧市地區,步行系統非常完善。

  上海 在濱江步道設望江驛

  去年下半年,上海浦東濱江步道的20多個服務驛站全部建成開放。這些名為望江驛的建築,每個面積約200平方米,三面都是落地窗,與黃浦江邊的環境相得益彰。

  望江驛的室內有桌椅、圖書、儲物櫃、自動售貨機等,室外有可供休憩的木平臺。市民和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無障礙欣賞江景,還可以借雨傘、充電寶。供母嬰、殘障人士等使用的第三衛生間、無障礙通道,也一應俱全。

  望江驛有專人清潔與看護,休息區開放時間為8時至22時,衛生間24小時開放。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

相關焦點

  • 紅巖聯線景區山城步道完工 沙坪垻區首條高品質山城步道建成投用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9日16時訊 徒步慢行賞山城好風光,當然少不了體驗重慶特有的山城步道。2018年11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近日,位於沙坪垻區的紅巖聯線景區山城步道建成投用,成為我市計劃打造山城步道後首批建成的高品質山城步道。
  • 山城步道基本建成137公裡
    10月29日,山城步道位於渝中區的西南大區步道棗子嵐埡段,軌道、纜車等重慶元素完美呈現在階梯立面上。以馬賽克、碎瓷磚拼貼風格為主的西南大區步道棗子嵐埡段,承載工業遺蹟、校園記憶的沙磁步道川外小鐵路段,依山而建野趣十足的歌樂山步道石梯子段……我市特色山城步道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按規劃,到2022年,我市將建設17條約353公裡重點特色山城步道,目前已開工重鋼步道、半山崖線步道等13條,137公裡主體基本建成。
  • 山城步道上的詩意與幸福
    在千君萬馬俱樂部隊長吳謹宇口中,被讚嘆不已的地方便是重慶市江北區打造的北濱漫行步道。作為「兩江四岸」提升項目,記者在現場看到,北濱漫行步道融入「我運動我健康、 我快樂」的運動元素, 打造了自行車道和人行慢跑道共同組成的漫行環道,全長8.2公裡。「北濱路外側人行空間由原來3米拓寬改造為15米,打造了60000平方米的城市陽臺。」
  • 上萬公裡」山城步道」勾畫山水重慶,明年初又一批建成投用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昨日發布了山城步道最新建設動態,明年初、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等新一批的步道將建成投用。未來,重慶主城將規劃建設上萬公裡的山城步道。這個穿山引巷,串聯起重慶主城自然和人文薈萃的慢性交通系統,將以連綿不斷、縱橫交錯、圍合呼應的方式,全新勾畫山水重慶。 今後,重慶主城會是一座可以邊走邊看的城市。
  • 重慶開工建設山城步道13條 137公裡主體基本建成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2020年10月29日,在山城步道位於渝中區的西南大區步道棗子嵐埡段,軌道、纜車等重慶元素的塗鴉呈現在階梯立面上。用馬賽克、碎瓷磚拼貼為主的西南大區步道棗子嵐埡段,承載工業遺蹟、校園記憶的沙磁步道川外小鐵路段,依山而建野趣十足的歌樂山步道石梯子段……我市特色山城步道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按規劃,到2022年,我市將建設17條約353公裡重點特色山城步道,目前已開工重鋼步道、半山崖線步道等13條,137公裡主體基本建成。
  • 山城步道攝影大賽結果出爐!哪些步道成功「出道」?
    記錄步道美」2020重慶市山城步道攝影大賽正式落下帷幕。經過專家評委的終評,各個獎項的得主也塵埃落定。三個月來,經過大賽啟動、作品徵集、初選、複選、終選等環節,最終,《縉雲山生態環道》斬獲大賽一等獎;《步道回憶》《重遊黃葛古道》《山城步道動起來》獲得二等獎;《烈士墓步道風光美》《春光明媚山城巷步道》《禮嘉步道》《竹林步道》《山城步道夜景 》《「空中懸廊」》獲得三等獎;《黛湖步道秋韻》《紅色健康步道、秀麗風景線》《休閒之路》等共60幅攝影作品獲得優秀獎。
  • 重慶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 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建成投用
    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10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據了解,這也是我市今年計劃建設的首批高品質山城步道之一。紅巖聯線山城步道起於四川外語學院,止於俊峰香格裡拉小區,全長五公裡。「步道串聯白公館、渣滓洞、梅園、詩碑林、烈士殉難處等景點。」沙坪垻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遊客步行期間,既可以觀景、賞林,還可以品讀紅巖精神。
  •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計劃2021年建成
    本報訊 (記者 廖雅塵) 近日,備受市民關注的重慶主城首條「崖線上的有氧跑道」、中國西部首條「屋頂上的空中跑道」——重鋼崖線山城步道正式進場施工。重鋼崖線山城步道位於濱江板塊,佔地1280畝,擬建人行步道44公裡。
  • 重慶山城步道綠意濃
    圖為一母子倆經過山林步道。 陳超 攝圖為一老人經過山林步道為自己孫女送午飯。 陳超 攝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步道。 陳超 攝圖為重慶南濱路濱江步道景色迷人。 陳超 攝圖為重慶南濱路濱江步道景色迷人。 陳超 攝4月10日,記者實地探訪重慶山城步道景色。重慶四月的「山城」重慶,一派生機盎然,綿延街道的綠色新芽與繁花,織就「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遊」的心曠神怡。在這座立體化城市,點綴於綠水青山間的城市步道——山城步道亦成為一道獨特風景,成為串起市民幸福生活與城市品質提升的「密碼」。山城步道,是重慶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也是傳承歷史人文、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間載體。
  • 走,漫步山城!主城將建設60條山城步道
    除了「兩江四岸」,山城步道建設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為了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8年11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去年1月,2019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一批山城步道;去年3月,《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在主城區共規劃60條山城步道。
  •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計劃2021年建成
    本次集中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33.7億元。中元匯吉生物科技園效果圖公共服務類項目重鋼崖線山城步道工程重鋼崖線山城步道工程結合崖線地形和片區規劃,一側臨崖,一側觀江,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崖線觀江特色。項目北起重鋼南大幹道,南接大濱路一期與建橋大道交叉口,連通義渡公園、義渡古鎮、思源公園、重慶工業博物館和隋唐園。項目佔地約1280畝,擬建人行步道44公裡。
  • 6問山城步道怎麼規劃怎麼建
    沙磁步道效果圖(沙坪垻區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本報「關注山城步道建設系列報導」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讀者和網友紛紛留言,抒發對步道的感情,並提出意見、建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央媒也對山城步道進行採訪。   本報記者從各方反饋中發現,山城步道總體上如何規劃建設、已建成的步道如何提檔升級等,成了熱門的話題。對此,本報梳理出6個主要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   「在山城工作生活的那幾年裡,最愛渝中區法院旁的山城步道!」   「步道的規劃設計應充分考慮到老齡化社會的因素,要以平坦路面為主。」
  • 重慶山城步道,居然也有不同的種類!
    然而爬了那麼多年的山城步道以為他們都一樣現在才知道他們居然不一樣他們有著不同的種類區分!那麼山城步道到底有什麼不同的種類呢?又各自有什麼特點呢?主城區現有街巷步道20多公裡已建成的包括,比如:南濱路-上新街(長江索道)-龍門浩-南山沿線步道南濱路-四公裡-南山(塗山寺片區)步道等據悉,在已建成的街巷步道基礎上
  • 看效果·山城步道①丨走!漫步山城步道!60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今年...
    山城溝溝坎坎多,市民出行不便。修建「山城步道」,既方便市民出行、豐富市民生活,又演繹城市年輪、傳承城市人文,還彰顯山水特色、展現獨特魅力。今年上半年,《重慶市主城區山城步道專項規劃》正式出臺,按照規劃要在主城九區範圍內建設共60條約1207公裡重點特色山城步道。
  • 山城步道「拍了拍」你的鏡頭,快送它C位出道吧!
    根據賽程安排,本次大賽分為「作品徵集、專家評選、發布結果」三個階段:●即日起至11月28日為作品徵集階段,投稿郵箱scbdsyds@163.com;●11月28日至12月25日將由專家評委團隊對徵集作品進行初評、複評和終評;●12月31日對外發布獲獎名單。
  • 山城步道:串聯起老重慶的記憶
    &nbsp&nbsp&nbsp&nbsp重慶是一座山城,這座立體化城市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城市步道——山城步道。山城步道,不僅僅是重慶建城以來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傳承歷史人文、記錄城市演變的重要載體。在山城步道間行走,不經意間,你就走進了歷史。
  • 山城步道怎麼規劃怎麼建?官方回答來了!
    特約攝影 鍾志兵重慶日報消息,「關注山城步道建設系列報導」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讀者和網友紛紛留言,抒發對步道的感情,並提出意見、建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央媒也對山城步道進行採訪。本報記者從各方反饋中發現,山城步道總體上如何規劃建設、已建成的步道如何提檔升級等,成了熱門的話題。對此,本報梳理出6個主要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
  • 漫步山城步道
    【萬花瞳】你在山城步道看風景 我來山城步道看你 不少人來山城步道看風景,還有人來這裡看重慶。 對於山水之城重慶來說,步道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近來,隨著重慶市對山城步道進行的提檔升級,遍布城市各地的步道功能逐漸完善、景色越來越好、沿途的歷史文化景點也得到有效串聯。山城步道的城市品牌正在越來越多的重慶人甚至外地遊客心中變得響亮。 396 萬花迷人眼,慧瞳觀天下。
  • 重慶市渝中區山城步道
    沒來重慶生活之前,就聽說重慶市一座修建在山上的城市,自己生長在相對平緩的地方,認為不就是建在山上的城市能有多山,來到重慶生活之後才領略到山城的真正的含義。特別是在渝中,所走過的每一道坎坎,還有穿梭在迷宮般的大街小巷,給貪玩的自己被這座山城所吸引,同時更加熱愛這座神秘又很有趣的山城。
  • 重慶最美步道:山城步道,老重慶印記
    如果說雲南有茶馬古道,那麼來重慶就不能錯過山城步道。走在盤山而上的石板路上,依山面水,有居民樓、有將自家房屋改造成做買賣的小鋪子,也有曾經的歷史文物,這裡可以體會真正的山城韻味。洪崖洞夜景是重慶必打卡的景點,火鍋是比吃的美食,那麼山城步道也是不可錯過的,山城步道是老重慶的印記,是最美的重慶步道。當你漫步石板路的小巷,這裡是體驗山城韻味的最佳方式之一。第三步道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人居住了,留下的只是來遊覽的人民,而我覺得最棒的是修建在陡壁上的一個懸空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