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逾越節(PASSOVER),絕大多數猶太人不上班,回家過節了。但是位於以色列北部小鎮拿撒勒(NAZARETH)依舊繁忙,因為這裡是聖母瑪利亞的家鄉,聖靈感孕地,也是耶穌的出身地,這裡有中東最大的天主教堂 ——天使報喜大教堂. 所以這裡是天主教、基督教徒的朝聖之地,又是旅遊勝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旅遊者。
我們的導遊麥克是猶太人,他今天只工作半天,下午兩點前必須回家, 但他保證決不影響我們的行程。大伙兒對他的話半信半疑。因為他說信猶太教,不能抽菸喝酒,但他承認他照喝不誤。可他個好導遊,風趣幽默,黯熟聖經故事,以色列歷史,又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說拿撒勒是一個很小的山鎮,曾經住的都是農民。天主教,基督教都說是他們的聖地,但是現在這裡的居民70%左右是阿拉伯人,是穆斯林。
盧克福音說,拿撒勒是瑪利亞的家鄉,是天使加百列告訴她會生下基督的地方;但馬修福音說,不是瑪利亞的出生地,Bethlehem才是她出生地, 這裡是約瑟夫和瑪麗一起居住,生下基督的地方。現代學者,根據聖經的說法,基本上都認為是基督的發源地。有人問導遊麥克,那你認為呢?麥克回答說,我是蹩腳的現代學者,但是優秀的導遊,以上說的就是我的觀點。說得大家哄堂大笑,一路過來,氣氛輕鬆愉快。
麥克說,誰都知道,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經過拜佔庭時期, 十字軍東徵 ,奧斯曼時代,等等,多次在這裡建立教堂,又多次被毀。非常可惜!現在這個新教堂由義大利建築師喬瓦尼·穆齊奧(Giovanni Muzio)設計,並在1960-1969年間由以色列建築公司Solel Boneh建造。
這座教堂非常藝術,非常獨特。我個人幾乎每天或隔天都會帶遊客來,每天都會有新的感覺。這裡最大的特色就是世界各國贈送的不同風格的聖母聖子像,在教堂內外陳列著,你們可以作為重點參觀。他還特意告訴我,也有中國觀音在那裡。這使我變得更加好奇。
順著麥科的指點,沿著教堂外的走廊,我深深被世界各國用馬賽克塑造的聖母聖子藝術形像吸引住了。由南到西,陳列著由捷克斯洛伐克,宏都拉斯,義大利,菲律賓,烏克蘭,愛爾蘭,埃及,新加坡,羅馬尼亞,印度尼西亞,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多明尼加,中國,西班牙,蘇格蘭,韓國,波蘭,馬爾他,德國,智利,西班牙,立陶宛,西班牙,泰國,南非,越南,希臘,斯裡蘭卡等43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品。
很快我找到了麥克說的「中國觀音」,這是一幅由中國贈送的」中華聖母為我等祈」作品。畫面的聖母身著彩衣,手抱童子,腳踏彩雲。這確實是熟悉的「送子觀音」, 中國的聖母瑪利亞. 連許多不說中文的遊客都在說 Chinese GuanYin. 可見觀音的影響力不比聖母小啊! 希臘的聖母像是傳統的宗教畫常見的造型,但泰國,韓國的聖母,完全帶著泰國的風情,韓國的民俗,而來自智利的聖母像一看就是南美人。
我迫不及待地往教堂內走。大廳四壁眾多巨幅的聖母像,其造型之別出奇想,材料之獨特新型,委實震撼心靈。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來之西班牙,葡萄牙,美國,波蘭,巴西,委內瑞拉,匈牙利,英國,阿根廷,黎巴嫩,澳大利亞,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每幅作品同樣帶著本民族濃厚的文化特色。尤其以美國和日本的兩幅作品印象最為深刻。
美國的聖母,與其說是聖母,還不如說是正從太空走向人間的Super Woman。她穿著立體主義風格的拖地長裙,神情莊嚴,風度非凡,風塵僕僕,一副人類救世主神態。顯然,她身上有濃烈的好萊塢的風採。據說這幅作品是用製作阿波羅號的材料製成的;而與它正對面的是日本的聖母像,是用金色珠貝鑲嵌而成,她披著長發,不用頭巾,神情賢惠,安詳,懷裡抱著一個日本孩童,完全是世俗中傳統的日本婦女孩童形象。教堂的圓頂高聳入雲,一束陽光從天而降。站在教堂中心,細細品味這些作品,心靈一陣陣震動,感受無比奇妙。
為什麼教堂設計者,將這些風格迥異的聖母像集在一起,陳列在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天使報喜大教堂呢?我問導遊麥克,他聳聳肩,說,不知道。我不為難麥克了,我不能將導遊當導師要求。
參觀回來後,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後來,讀到了一篇教皇保羅二世千禧年訪問這個教堂時的講話全文,很有啟發。約翰保羅二世在講話中引用了聖經中瑪麗亞聖靈感孕的故事,又引用了聖奧古斯丁對女人的稱讚, 他(基督)選擇了上帝創造的母親,他(基督)創造了自己選擇的母親,並反覆說明,我們在婦女的臉上可以看到一種美麗,這種美麗是基於發自人性本質最崇高的情感,那就是無條件的愛,無可比擬的忠誠,不知疲勞的工作,無窮盡的謙卑和快樂,深刻的直覺,和對痛苦有無與倫比的支持力。
這就是母性的魅力,母性的美麗,母性的力量。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到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教皇保羅二世鼓勵現代婦女學習聖母的這種精神。但他的講話,也遭到了許多人批評,認為他將聖母降到了肉身的層次。
無論如何,我特別喜歡這個教堂的開放精神。一般印象,天主教相對保守。但這個教堂卻能做到在一個主題下,吸收多元性的文化,這一點難能可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宗教之間,宗教內部,對聖母的解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這跟一百人讀」哈姆雷特「,可以創造出一百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樣道理,這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不影響他們對自己信仰的堅定的朝聖,對母性力量的讚美,依靠和信仰。
所以文化和宗教的寬容,包融顯得更為重要。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教堂之一,陳列世界幾十個國家完全不同風格的聖母,除了讓朝聖者,參觀者盡情領略世界不同文化下的聖母形象,婦女風貌之外,是否也在宣揚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寬容精神,走「沒有偏見的道路」?
展讀
【六楞】五佛鎮蟒塔,覺道之宏標
【六楞】無有他異 全是本然
【六楞】阿拉斯加寫生 (詩五首)
【六楞】放下尊嚴 留住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