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聖母藝術畫像

2022-01-01 禪藝會

正值逾越節(PASSOVER),絕大多數猶太人不上班,回家過節了。但是位於以色列北部小鎮拿撒勒(NAZARETH)依舊繁忙,因為這裡是聖母瑪利亞的家鄉,聖靈感孕地,也是耶穌的出身地,這裡有中東最大的天主教堂 ——天使報喜大教堂. 所以這裡是天主教、基督教徒的朝聖之地,又是旅遊勝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旅遊者。

我們的導遊麥克是猶太人,他今天只工作半天,下午兩點前必須回家, 但他保證決不影響我們的行程。大伙兒對他的話半信半疑。因為他說信猶太教,不能抽菸喝酒,但他承認他照喝不誤。可他個好導遊,風趣幽默,黯熟聖經故事,以色列歷史,又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說拿撒勒是一個很小的山鎮,曾經住的都是農民。天主教,基督教都說是他們的聖地,但是現在這裡的居民70%左右是阿拉伯人,是穆斯林。

盧克福音說,拿撒勒是瑪利亞的家鄉,是天使加百列告訴她會生下基督的地方;但馬修福音說,不是瑪利亞的出生地,Bethlehem才是她出生地, 這裡是約瑟夫和瑪麗一起居住,生下基督的地方。現代學者,根據聖經的說法,基本上都認為是基督的發源地。有人問導遊麥克,那你認為呢?麥克回答說,我是蹩腳的現代學者,但是優秀的導遊,以上說的就是我的觀點。說得大家哄堂大笑,一路過來,氣氛輕鬆愉快。

麥克說,誰都知道,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經過拜佔庭時期, 十字軍東徵 ,奧斯曼時代,等等,多次在這裡建立教堂,又多次被毀。非常可惜!現在這個新教堂由義大利建築師喬瓦尼·穆齊奧(Giovanni Muzio)設計,並在1960-1969年間由以色列建築公司Solel Boneh建造。 

這座教堂非常藝術,非常獨特。我個人幾乎每天或隔天都會帶遊客來,每天都會有新的感覺。這裡最大的特色就是世界各國贈送的不同風格的聖母聖子像,在教堂內外陳列著,你們可以作為重點參觀。他還特意告訴我,也有中國觀音在那裡。這使我變得更加好奇。

順著麥科的指點,沿著教堂外的走廊,我深深被世界各國用馬賽克塑造的聖母聖子藝術形像吸引住了。由南到西,陳列著由捷克斯洛伐克,宏都拉斯,義大利,菲律賓,烏克蘭,愛爾蘭,埃及,新加坡,羅馬尼亞,印度尼西亞,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多明尼加,中國,西班牙,蘇格蘭,韓國,波蘭,馬爾他,德國,智利,西班牙,立陶宛,西班牙,泰國,南非,越南,希臘,斯裡蘭卡等43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品。

 很快我找到了麥克說的「中國觀音」,這是一幅由中國贈送的」中華聖母為我等祈」作品。畫面的聖母身著彩衣,手抱童子,腳踏彩雲。這確實是熟悉的「送子觀音」, 中國的聖母瑪利亞. 連許多不說中文的遊客都在說 Chinese GuanYin. 可見觀音的影響力不比聖母小啊! 希臘的聖母像是傳統的宗教畫常見的造型,但泰國,韓國的聖母,完全帶著泰國的風情,韓國的民俗,而來自智利的聖母像一看就是南美人。

我迫不及待地往教堂內走。大廳四壁眾多巨幅的聖母像,其造型之別出奇想,材料之獨特新型,委實震撼心靈。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來之西班牙,葡萄牙,美國,波蘭,巴西,委內瑞拉,匈牙利,英國,阿根廷,黎巴嫩,澳大利亞,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每幅作品同樣帶著本民族濃厚的文化特色。尤其以美國和日本的兩幅作品印象最為深刻。

美國的聖母,與其說是聖母,還不如說是正從太空走向人間的Super Woman。她穿著立體主義風格的拖地長裙,神情莊嚴,風度非凡,風塵僕僕,一副人類救世主神態。顯然,她身上有濃烈的好萊塢的風採。據說這幅作品是用製作阿波羅號的材料製成的;而與它正對面的是日本的聖母像,是用金色珠貝鑲嵌而成,她披著長發,不用頭巾,神情賢惠,安詳,懷裡抱著一個日本孩童,完全是世俗中傳統的日本婦女孩童形象。教堂的圓頂高聳入雲,一束陽光從天而降。站在教堂中心,細細品味這些作品,心靈一陣陣震動,感受無比奇妙。

為什麼教堂設計者,將這些風格迥異的聖母像集在一起,陳列在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天使報喜大教堂呢?我問導遊麥克,他聳聳肩,說,不知道。我不為難麥克了,我不能將導遊當導師要求。

      

參觀回來後,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後來,讀到了一篇教皇保羅二世千禧年訪問這個教堂時的講話全文,很有啟發。約翰保羅二世在講話中引用了聖經中瑪麗亞聖靈感孕的故事,又引用了聖奧古斯丁對女人的稱讚, 他(基督)選擇了上帝創造的母親,他(基督)創造了自己選擇的母親,並反覆說明,我們在婦女的臉上可以看到一種美麗,這種美麗是基於發自人性本質最崇高的情感,那就是無條件的愛,無可比擬的忠誠,不知疲勞的工作,無窮盡的謙卑和快樂,深刻的直覺,和對痛苦有無與倫比的支持力。

這就是母性的魅力,母性的美麗,母性的力量。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到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教皇保羅二世鼓勵現代婦女學習聖母的這種精神。但他的講話,也遭到了許多人批評,認為他將聖母降到了肉身的層次。

無論如何,我特別喜歡這個教堂的開放精神。一般印象,天主教相對保守。但這個教堂卻能做到在一個主題下,吸收多元性的文化,這一點難能可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宗教之間,宗教內部,對聖母的解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這跟一百人讀」哈姆雷特「,可以創造出一百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樣道理,這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不影響他們對自己信仰的堅定的朝聖,對母性力量的讚美,依靠和信仰。

所以文化和宗教的寬容,包融顯得更為重要。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教堂之一,陳列世界幾十個國家完全不同風格的聖母,除了讓朝聖者,參觀者盡情領略世界不同文化下的聖母形象,婦女風貌之外,是否也在宣揚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寬容精神,走「沒有偏見的道路」?

      

展讀

【六楞】五佛鎮蟒塔,覺道之宏標

【六楞】無有他異  全是本然

【六楞】阿拉斯加寫生 (詩五首)

【六楞】放下尊嚴   留住謙卑

相關焦點

  • 聖母瑪利亞顯靈?13年前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突然再次出現
    民眾以鮮花和蠟燭(右)圍繞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左)。 有民眾特意到場膜拜畫像,以表敬意。
  • 繪畫藝術不可逾越的偶像和典範——天賦異稟的「畫聖」拉斐爾
    拉斐爾作品《嘉拉提亞的凱旋》拉斐爾的繪畫藝術成就得益於他的家庭,也得益於他的天賦異稟。童年的拉斐爾在家中備受呵護,在畫家兼詩人的父親的薰陶下,他8歲學習繪畫,10歲便已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繪畫技能。在父親的指引下,拉斐爾跟很多知名的畫家學習過繪畫,這其中就包括對他繪畫藝術影響頗深的佩魯吉諾。過人的天賦讓他的繪畫技藝很快超過了他的老師,22歲的拉斐爾因繪製大量的聖母畫像而名聲大噪,年紀輕輕便已獲得了羅馬教皇梵蒂岡宮廷畫家這一傑出榮譽,幾百年來被人稱之為最偉大的年輕天才藝術家。
  • 王偉均:天主東來與西畫印傳——莫臥兒王朝時期的印度基督教繪畫藝術
    印度基督教繪畫藝術是西方基督教繪畫藝術與印度繪畫藝術結合發展出的最為獨特的基督教藝術形式之一。它誕生於印度基督教的第二個時期,即16-17世紀葡萄牙天主教傳入印度次大陸時期。這一時期,東傳而來的歐洲基督教繪畫藝術與北印度莫斯林王朝宮廷繪畫藝術發生了首次交集。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從中世紀開始尋根溯源,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晚期,將諸多藝術家、藝術作品進行串聯,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從古至今各個藝術流派的經典繪畫及藝術風格。,對現代藝術有著獨到的理解,出版了《如何閱讀現代繪畫》等著作。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
    | 第133次推送 | 本文共1404字67圖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 自畫像 對許多畫家來說 是生命的救贖、也是痛苦的出口 是藝術家無心透露的心靈獨白
  • 在中華聖母節再談對於中華聖母像的認知
    今天是教會的中華聖母節,早上醒來,筆者看到微信朋友圈裡面發的多是當代香港畫家朱家駒的旗裝聖母像,之後又隨之而來一大批民國時期乃至之後的中國風的聖母像,然而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藝術,中華聖母像和中國風的聖母像,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 歐洲中世紀(五)哥德式藝術 · 繪畫(下)
    可以說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造型藝術傳統在古羅馬人的故鄉從未消失過,哥特時代的義大利,汲取了羅馬式藝術和古典文明的繼承者拜佔庭的藝術傳統,因而其建築和雕刻可能就顯得過於保守了,但就是在此背景下,13世紀末的義大利在繪畫領域中成為了整個歐洲最前沿的陣地。
  • 進教之佑聖母畫像
    一八六五年,鮑思高神父委託藝術家多默老欏佐(Tomaso Lorenzone)繪畫進教之佑聖母畫時,他描寫得彷如曾親見看過這畫一樣。他說至聖童貞瑪利亞應站在天使群中,為宗徒、先知、貞女和精修聖人所圍繞。
  • 《大話西方藝術史》:與3000年繪畫、雕刻藝術來一次親密接觸
    不僅如此,意公子還用淺白而風趣的方式,講述了3000年藝術歷程,介紹了40位藝術大師,20個藝術流派。讀這本書,遠比少年時期的單純收藏更能激發我對美的熱愛。意公子,名瀟涵,意公子是大家贈予她的外號。她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
  • 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 拉斐爾
    其實,在他短短37歲的生命裡,他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一筆非常珍貴的藝術遺產。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形成了自己和諧明朗、優美典雅的藝術風格,開始走上了獨創的道路。拉斐爾之母於1491年逝世,當時拉斐爾只是八歲,父親在1494年八月一日再婚。十一歲時成為孤兒,拉斐爾的正式監護人變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時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後來轉為跟隨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1500年出師。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聖母的溫柔永存(內附30+張聖母子畫作)
    他始終堅持著自己對聖母像的個性表達方式,通過筆下的聖母表現出少女的純潔善良,或歌頌世間溫柔的母性關愛。世界上有許多事能讓名字永垂不朽,首先是文學、詩歌跟歷史,然後是雕塑跟繪畫,一個人需要展開翅膀朝天堂前進。
  • 世界級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作品選集
    米羅(J·Miro 1893-1983)二十世紀繪畫大師,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偉大天才之一。 他的藝術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油畫、壁畫和素描技巧,與現代生活題材融為一體,顯出紮實的功力和戲劇性風格。
  • 繪畫大師Perugino:達文西的同學 拉斐爾的老師 米開朗基羅的對頭
    貝魯吉諾自畫像Pietro Perugino,彼埃德羅·貝魯吉諾,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翁布裡亞學派畫家。出生年份不詳,卒於1523年;出生於義大利翁布裡亞地區佩魯賈省的小城奇塔德拉皮耶韋。Madonna in Glory with the Child and Saints在他藝術生涯早期,為佛羅倫斯著名的Ingessati神父修道院繪製了大量壁畫;令人遺憾的是,修道院在戰爭期間被毀。這其中還有許多漫畫,主題在彩色玻璃上面的動畫效果非常出色。Magdalen貝魯吉諾早期作品中一個標本性的實例,是羅浮宮聖母和聖嬰之間的圓形畫像。
  • 如何看待西方現代繪畫藝術
    在西方藝術中,最喜歡的就是現代藝術這一段。也有朋友經常說:為什麼我覺得現代藝術,尤其是印象派之後的藝術,越來越看不懂了?看上去都是些又醜、又奇又怪的東西,是自己學識不夠還是現代藝術真的太垃圾了?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是我們在看現代藝術時的視角失了焦。那麼,該怎麼看呢?
  • 這三個油畫大師的聖母,風格很不一樣,但是都很美啊!
    聖母是西方油畫中經常描繪的人物,尤其是文藝復興的那些藝術大師們,他們特別喜歡描繪聖母。不過他們雖然描繪的是同一個人物,但是因為畫家的思想不同,所以呈現出的聖母風格都是不同的,但是都很美!比如說米開朗基羅的聖母畫像,作品名字叫做《聖家族像》。
  • 瑪利亞是聖母,為何卻越來越像普通人?她是如何從神壇到人間的?
    中古時代的藝術教育起源於羅馬文化帝國的藝術中國傳統和晚期基督教音樂藝術的影像學傳統,相沿了多種教學藝術管理系統,但中古時代在文藝發展振興的海潮中,經常容易被忽視。直到十九世紀,人們才意想到,中古時代的藝術為起初歐洲國家藝術的進展奠基了根底。當初就讓咱們從聖母像的發生和進展以及後臺,來探求聖母像為什麼他們會在汗青的進展研究過程設計當中可以逐步開始走向世俗化。
  • 上古時代的繪畫藝術之光
    繪畫藝術的誕生,標誌著人類文明已發展到成熟的階段。中國繪畫藝術的產生年代非常久遠,從遠古的洪荒時代起,我們的祖先在艱辛而漫長的勞作中,創造了具有美感的繪畫藝術。原始繪畫由於她的夢幻迷離,不斷地喚起人們對她的各種推測與想像。
  •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風格特色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秦漢時期美術繪畫,公元前221年秦、西漢、東漢三個朝代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確立與鞏固的時期。也是我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重要時期。秦漢繪畫藝術主要包括宮廷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及漢代帛畫三個部分。畫像磚石藝術也是秦漢繪畫藝術重要組成部分。
  • 56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雕塑家類似的創作則稱為自塑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當時自畫像被稱為「鏡中肖像」,一開始的自畫像並不表現藝術家工作的情形。從16世紀中起,藝術家們開始選擇表現他們自己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和畫筆,支著腕杖等情景。
  • 13歲就畫出第一張自畫像的德國藝術大師丟勒
    同時期的德國出現了一位同樣具有藝術天才的大師,他就是丟了勒。 丟勒是德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擅長版畫、油畫、水彩等多種門類,從小就顯示出來他在繪畫上的天賦,13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課第一幅素描自畫像,並寫道:「1484年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從畫面中就能看到那時的丟勒已經有了很強的繪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