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可渡(宣威美食經此傳遍大江南北)
宣威土八碗是指宣威當地極具地方風味的八道特色菜,這八道菜是從眾多地道經典的宣威菜中挑選組合而成的,現代社會,沒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任由自取,比如宣威火腿、宣威小炒肉、宣威墩子肉(坨坨肉)、酥肉粑粑、菜豆花、倘塘黃豆腐、楊柳豆麵條、寶山紫洋芋便是比較經典的土八碗組合。當然這只是眾多土八碗當中的一種,因為宣威美食文化的發展,在人類歷史文明進步的長河中,在傳承中不斷的發展和延伸,土八碗被演繹得五花八門。但不管怎樣,還是圍繞宣威經典菜系的經典組合,按客人的口感喜好,葷素搭配,營養搭配,組合八道色香味俱全的宣威地方菜都叫宣威土八碗。
八仙桌
當然,現在的土八碗是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演繹出來的,那最初的土八碗是指哪八碗呢?這個就得從當地的風俗民俗和歷史文化說起。起初,當地人習慣於用八仙桌吃飯,所謂的八仙桌也就是一張四四方方的桌子,一個方向配一條兩人坐的長條凳,四方剛好夠八個人坐,故稱之為八仙桌。當然並不是什麼時候吃飯都使用這種八仙桌,其實當時許多家庭一日三餐的桌子沒有那麼講究,一般是根據家庭成員的人數來選定適當的桌子就餐,主要是以方便,緊湊為標準。這個八仙桌主要是在婚喪嫁娶,起房,招待貴賓之時才啟用。在安排菜譜方面,當地的人們一貫秉持樸素好客的作風,也不失勤儉持家的本色,哪怕是在婚喪嫁娶,起房,招待貴賓等重大事件時也不忘勤儉節約。他們根據經驗,八個人一桌的客人,剛好配八個菜,一人一菜剛剛好,即不失體面,也不造成浪費(現在人們進店點菜也基本按這個思路,一人一菜再配點涼菜,面點,下酒菜,上一碗湯,來點主食米飯,一桌菜也就成型了)。但是上哪八個菜呢,這個很考驗老祖宗們的智慧,當地的菜做法很多,品種也很多,但是每道菜都有自己獨有的烹飪方法和程序,如果選用不恰當,在賓朋滿座的各種宴席上,要做到及時,足數,味道統一的把菜上桌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祖祖輩輩的摸索中,老祖宗們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人多,量大,上菜要及時,還要方便儲存,儘量節省人手等方面的考慮,他們就選用了扣菜系列。因為扣菜可以提前準備好,臨事前燒旺幾口大灶,架上幾口大蒸鍋,按需蒸上各種扣好的菜,蒸熟即上。幾個手腳麻利的農婦,體壯勤快的小夥搭檔,再大的場面也能應付自如。所以最初的土八碗就是以扣菜為主,是以應對婚喪嫁娶等大事大場面而創造的,其八碗扣菜是:扣南瓜、扣百合、扣茨菰、扣白菜、扣蛋卷、扣韭菜根、扣五花肉、扣地鬍子。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宣威土八碗。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念的變化,在婚喪嫁娶等重大宴席上,菜品也不局限於所謂的八大碗了,不但豐盛還增添許多有寓意的菜,譬如「常吃常有」的「長菜,豐收不餓肚的豬肚,慶祝小孩出生的落花生、紅雞蛋等等,不變的是那些淳樸善良的心。 準備宴席
那土八碗菜為什麼不叫八大碗而要謙虛的叫土八碗呢,原來在滿清時期,全中國到處都以滿清的滿漢全席為宴席之尊,一般人不能享用,也享用不了,一些大小官員便效仿滿漢全席的「下八珍」(竹筍、烏龜蛋、銀耳、大口蘑、猴頭菌、裙邊、魚唇、果子狸)來款待客人,他們搜羅當地的山珍海味,美食名菜,請有名的大廚烹飪待客。客人非富即貴,場面隆重,高端大氣,非一般人能比,他們講的是排場,炫的是財富和官位,那咱們普通老百姓的這八道寒磣的普通佳餚怎麼能與人家齊名呢,咱們就有點自知之明,就叫土八碗吧,反正怎麼叫無所謂,關鍵是咋老百姓吃著舒心,吃下養身,做起來方便省心,土就土唄。看咱們老祖宗多會韜光養晦。
八仙入席
關於土八碗,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據說明朝時候,雲南巡按御史繆文龍一天正與霑益州(府治今宣威)州官議事,忽聞欽差大人要來視察,點明夥食要吃八大碗。他們都不知道八大碗是哪八碗?於是愁壞了大小官員,不知如何是好。恰在此時,進士出身的楊升庵從昭通過來,目睹宣威百姓疾苦、這些官員為應付欽差大人的慘狀,於是說:「你們不必太過慌張,只以本地特色小菜做八大海碗足矣。」這些大臣又擔心起廚司來,楊狀元又說了:「不必請啥高級廚司,以農婦來做就好。」於是,一個鄉間農婦充當了欽差大人的高級廚司,將本地農家菜做了一大八仙桌,有「菜豆花、長菜、白菜煮豆腐、沙鍋煮火腿、沙鍋燉老豬腳、千張肉、坨坨肉、蕎絲洋芋片」等。沒想欽差大人天天大魚大肉吃慣了吃膩了,乍吃這葷素搭配恰當、肥瘦均有的農家菜,竟是讚不絕口,大稱「爽口,爽口」。於是這八大碗也就被傳了下來,在人民群眾的改造中,越來越加豐富,越來越有特色。
新土八碗
今天,在傳承宣威八大碗菜系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發揚創新,演繹延伸,宣威菜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整個滇菜菜系中獨樹一幟,不管是昆明,曲靖,玉溪等發達城市,還是景洪,芒市、瑞麗等的邊陲小鎮,宣威菜館如影隨形,高中抵擋,大小餐館,為移居當地的宣威人和喜歡宣威菜的外地人和當地人提供天然樸素,原汁原味的美食。大家奉行取自天然的原材料,加工工藝傳承宣威農家經典,追求原味,生態養生,即適應大官小爺,商賈名流的商業接待宴請,也適合山野匹夫的朋友小聚和家庭消費,從曾經的「土」,不敢張揚到今天堂而皇之的上登大雅之堂,與他取材源於自然,加工傳承民間經典,追求食材原生態味道的傳統風格不無關係。樸素的宣威人做樸素的宣威菜,不但給你味覺上的享受,更是讓你體驗健康的美食生活。
央視關注宣威土八碗
傳統、經典的宣威菜系列有:宣威火腿、宣威小炒肉、宣威墩子肉(坨坨肉)、炸油渣、酥肉粑粑、菜豆花、倘塘黃豆腐、楊柳豆麵條、寶山紫洋芋、熟豆腐、酸菜紅豆湯、酸湯麵片、酸湯洋芋、幹酸菜五花肉、幹(青)椒炒臘肉、殺豬菜、洋芋片、宣威土雞湯、宣威羊湯鍋、火腿洋芋雞、包穀稀飯、血辣子、扣蛋卷、酸菜扣肉、扣百合等等。這些菜每一道都有許多悠久的歷史故事,也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喜好,接待需要,按葷素搭配你心中的八大碗,再配幾個酸菜拌粉絲等開胃涼菜,苦蕎粑粑等面點主食,炸花生等下酒菜,一桌色香味俱全,符合大眾口味的宣威大餐便可上桌接客,既不失大氣體面,又不失健康美味,不說了,慢慢享用吧!
(宣仁緣 張雄/文)
宣威燒洋芋
倘塘黃豆腐
砂罐火腿
炸油渣
酥肉粑粑
極品扣肉
楊柳豆麵條
包穀稀飯
幹酸菜五花肉湯
殺豬菜
酸菜拌粉絲
苦蕎粑粑
宣威小炒肉
宣威菜豆花
宣威熟豆腐
水晶南瓜
宣威墩子肉(坨坨肉)
宣威羊湯鍋
宣威土雞湯
農家三拼(下酒菜)
昆明市宣仁緣餐廳,傳承百年宣威風味,主要食材均源自原產地宣威農村,烹飪方法傳承農村原生態操作流程,品質一流,味道純正地道,為新老顧客奉獻完美宣威大餐。歡迎廣大消費者前來品鑑。
地址:昆明市西山區廣福路以北廣福小區東區一期(環湖東路與廣福路交叉口處)中華美食名城前福路11號(移動雲南公司總部側門斜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