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島比東普魯士更重要?為何日本敢於向俄羅斯發難德國卻不敢
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也是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其400多年的大國崛起歷史中,俄羅斯領土猛增400多倍。而在領土猛烈擴張的背後,是周邊所有國家的遍體鱗傷甚至生吞活剝。這在導致它們對俄羅斯恨之入骨的同時,也留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領土爭端。
而在俄羅斯面臨的所有領土爭端中,德國和日本可謂特點鮮明。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在戰後都經過了包括蘇聯在內的戰勝國的嚴厲懲罰,尤其是為了防止法西斯勢力的死灰復燃,戰勝國對德國和日本都進行了殘酷的領土分割,尤其是德國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徹底脫離德國懷抱。
眾所周知,領土是一國的重要組成要素,尤其是小國,即便是寸土也是彌足珍貴,所以任何國家都不會嫌棄領土太大。典型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就一再強調「俄羅斯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同為戰敗國且國土面積不相上下的德國和日本,對待被俄羅斯佔據的土地態度卻迥然不同。在日本上躥下跳地爭取北方四島權益時,德國卻始終顯得無欲無求。
那麼,為何德國比日本更淡定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德國沒有聲索的資本。
既然同為戰敗國,且經濟實力相差不大,那麼德國和日本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實力不足問題,畢竟在北極熊面前,本質上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不夠看。
但既然如此,為何日本敢於以卵擊石,而德國卻不敢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在亞太地區對美國而言不可或缺,而德國卻不是美國在歐洲的唯一。
雖然都是如假包換的二戰戰敗國,但因為美英蘇等國「先歐後亞」的決策,再加上日本的負隅頑抗得到了兩顆原子彈的重點照顧,最終美國成為日本的單獨佔領者,日本也由此躲過了德國這樣領土被戰勝國五馬分屍的悲慘命運。
二戰結束後,作為日本太上皇的麥克阿瑟,對日本社會進行了從上到下、由內而外的深刻改造,在拔掉日本獠牙的同時,也讓日本越來越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而美國眼中的所謂「正常」,也就是將日本作為遏制蘇聯、我們等社會主義陣營的跳板和橋頭堡。
如此不可或缺的棋子定位,讓日本雖然受到了美國的全方位控制,但卻也得到了全方位保護,在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得到美國扶持迅速東山再起後,日本也被美國逐漸鬆開鎖鏈,右翼勢力也開始抬頭。
而德國因為二戰後領土被大卸八塊,即便冷戰開始後依然是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對立的局面,這讓德國雖然受到了美國的重點照顧,但卻也照顧不周。尤其是民主德國,即便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對美國的認同也不夠深。
相反,德國統一前,英法等國極力反對德國統一,反而是戈巴契夫遲鈍的反應最終壓過了英法的聲音,最終使德國江山一統。
而統一後的德國,為報答蘇聯的成全,除大力對蘇聯投資,更表明放棄其它領土繩索,這也是打消英法等國顧慮的必要手段。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聲索東普魯士,首先挑戰了雅爾達體系,其次違背了自己的誓言。雖然國際社會中,很多誓言基本都是扯淡,但美俄英法等國不會健忘,這是德國最大的阻力。
況且,二戰結束後,蘇聯將東普魯士分別劃入了立陶宛、俄羅斯和波蘭的領土內,這意味著德國即便只聲索加裡寧格勒,立陶宛和波蘭也必然群起而攻之。
雖然美國不介意德國和俄羅斯爭得死去活來,但作為俄羅斯瞭望歐洲的窗口和插入西歐腹地的匕首,俄羅斯志在必得。
更重要的是,雖然當前的德國被美國全面控制,卻有藉助俄羅斯力量抗衡美國的野心,這也註定了德國為了大國崛起的大局,不會輕易在領土問題上做文章。
但日本不同,因為它的存在主要就是為了噁心俄羅斯和我們,所以即便以卵擊石,日本也必須要堅持撞下去。
而且更重要的是,北方四島問題本就是美國為離間蘇聯和日本關係的計謀。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為強化對美國的忠心以及安撫本國民眾情緒,必然要堅持聲索下去。
某種程度上說,北方四島的政治問題比領土問題更重要,所以日本和德國的選擇迥然不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