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瓜分戰敗國,為何蘇聯只拿下北方四島,就停步不進攻了

2020-12-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在克裡木半島舉行了制定新世界秩序的雅爾達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了戰後德國、波蘭、日本等地區的利益劃分問題。其中德國由美蘇英法四國瓜分。而日本則是由美蘇中英四國進行分治。

二戰結束後,德國領土按照協議被美蘇英法佔領,但日本的分治方案卻並沒有實行。在麥克阿瑟率領美軍進入日本後,僅僅只有蘇軍搶奪了北方四島,而中國和英國則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對日本的分治。

值得一提的是,蘇軍氣勢洶洶地搶下北方四島,卻放棄了近在咫尺的北海道等日本本土。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史達林最終決定放棄進駐日本本土呢?

(裕仁天皇舊照)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頒布了《終戰詔書》,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8日,史達林命令蘇軍向北方四島發起攻擊。

所謂「北方四島」,是指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在一開始的進攻中,日本軍隊拒絕投降,與蘇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不久後,裕仁天皇投降的命令傳來,日軍主動提出停戰。一直到9月5日,蘇軍在成功佔領齒舞群島後,這次軍事行動才正式結束。

按照《雅爾達協定》的劃分情況來看,北方四島本就該是由蘇聯控制的地區,為什麼史達林卻要通過戰爭來搶奪呢?

實際上,從二戰後期開始,蘇聯和美國就隱隱開始暗中較勁。比如在柏林戰役中,蘇軍率先來到柏林城下。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圍而不攻,等著德國人投降。但由於德國部隊反感蘇聯,寧願繞路向美軍投降,也不向蘇聯投降。所以蘇聯只得強行對柏林發起進攻,付出了高達30萬人傷亡的代價。最終,蘇軍先於西線盟軍進入了柏林,通過浴血奮戰才分得了佔領德國最大的一塊蛋糕。

在德國投降之後,蘇聯以「休整」為由,開始默默圍觀美日大戰。對於蘇聯來說,美國自然是其戰後最大的對手,所以日本和美國拼得越慘,蘇聯就越能得利。但由於《雅爾達協定》規定,蘇聯在德國投降三個月之內必須向日本發起攻擊。因此在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華西列夫斯基就率領150萬大軍殺向了中國東北的關東軍。

(華西列夫斯基)

而對於本來約定的北方四島,蘇聯卻是沒有把握了。在日本這唯一一個共同的敵人投降之後,蘇美之間的聯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再加上本來兩國之間的意識形態就存在衝突,蘇美的爭鋒必然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防止美國反悔,史達林只能以武力的方式強行收取了北方四島。

而在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後,史達林開始渴望更多勝利果實。他一邊嘗試著讓軍隊進駐北海道,一面派人同麥克阿瑟交涉。不過,麥克阿瑟卻堅決地禁止了蘇軍登陸日本本土,蘇美雙方因為這件事鬧得非常不愉快。

這個時候,蘇聯不少軍官已經躍躍欲試,準備以武力強行登陸日本。但史達林卻始終沒有發出進攻北海道的命令。

那麼,為什麼一向強勢的史達林認慫了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史達林舊照)

其一,雙方的實力並不在一個層面上。要知道,蘇聯從1941年起就一直在面對著強大德國的入侵。儘管最終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但蘇聯卻損失了上千萬的人口,是二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並且蘇德戰爭前中期的主要戰場都在蘇聯境內,蘇聯的各種基礎設施更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此時的蘇聯正是百廢待興,急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

而反觀美國,儘管也在兩個戰場上打了4年多,但畢竟美國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支撐著,其綜合國力是遠遠超過蘇聯的。

並且最讓史達林忌憚的一點,就是美國對日本的兩次原子彈轟炸。在這樣一款大殺器面前,史達林並不敢冒險去和美國撕破臉皮。畢竟誰也不知道,瘋狂的美國人會不會直接把原子彈投到莫斯科。

其二,蘇聯進駐日本本土於道義不符。

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幾乎是憑著一己之力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抗爭。在二戰後期的幾次島戰中,美國人更是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而蘇聯和日本在二戰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直接戰鬥。像二戰最後幾天蘇聯痛打關東軍的行為,其實更像是一次搶奪勝利果實的不義之舉。如果蘇聯在奪下了北方四島後,還想要進駐日本本土,無疑會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要說戰勝日本的貢獻,連中國也要比蘇聯大得多。中國尚且沒有因為日本問題而抱怨,那蘇聯就更沒有資格發聲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相關焦點

  • 蘇聯是如何拿下北方四島的,日軍心有不甘
    1951年籤訂的《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領土」中,規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自1905年《樸茨茅斯和約》後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在1945年雅爾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領土,並籤訂《雅爾達協定》。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蘇聯即依據《雅爾達協定》宣布佔領該地領土,使之成為蘇聯領土。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蘇聯對該地的實際佔有。
  • 蘇聯解體是最佳機會:日本為何不武力奪取北方四島?
    二戰之後,北方四島問題成為了日本國民永久的痛,無論是日本上層還是底層大眾,都認為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只不過二戰日本是戰敗國,被俄羅斯霸佔(當然俄羅斯方面並不這麼想)。縱觀二戰之後的歷史,蘇聯解體是奪島的最佳時機。
  • 日本為何不惜代價,也要收回北方四島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日本,日本二戰失去北方四島後,卻一直要收回來,幾十年鍥而不捨,現在日本甚至要為了北方四島不惜一戰。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為何日本非要收回北方四島呢?為何不惜代價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
  • 為何日本敢索北方四島德國卻不敢要東普魯士?
    北方四島比東普魯士更重要?為何日本敢於向俄羅斯發難德國卻不敢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也是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其400多年的大國崛起歷史中,俄羅斯領土猛增400多倍。而在領土猛烈擴張的背後,是周邊所有國家的遍體鱗傷甚至生吞活剝。
  • 蘇聯解體,日本為何不趁機搶回北方四島?答案:被打怕了!
    「北方四島」原來是日本領土,四處島嶼——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及齒舞諸島。總面積5000平方公裡。二戰末期,日本無條件投降,蘇聯根據《雅爾達條約》宣布四島歸屬蘇聯,並出兵佔領。「北方四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與日本北海道隔海相望,相當於讓蘇聯的飛彈安排到日本家門口。
  • 1956年蘇聯自行提出還回北方四島,卻被日本拒絕,其中有何隱情?
    戰敗後的日本失去了一部分政治自由,被美國派兵入駐。不過也正是在美國的影響下,本應該受到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日本天皇才得以逃過一劫。可戰敗國的事實,根據國際規定,二戰的戰敗國應該要對戰勝國進行賠償,所以日本也應該要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戰勝國進行賠償。
  • 「討回」北方四島,歷史給了日本人四次機會,為何一次都抓不住?
    作為二戰後留下的領土糾紛,日本人所稱的「北方四島」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的跡象。從蘇聯時期到俄羅斯時期的幾十年間,日本人的「索島之路」可謂坎坷曲折,其執著的勁頭與「遭遇」類似的德國形成鮮明對比。其實,與前蘇聯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多了,別說戰敗國了,就是戰勝國也難討回個說法。
  • 二戰末期蘇軍已經拿下千島群島,蘇聯為什麼不一鼓作氣佔領日本?
    不是蘇聯不想,而是美國不讓早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盟國對日本的領土就作出了限定,要求日本放棄所有侵略所得領土,而在《波茨坦公告》中,盟國更是明確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因此在戰後的規劃中,日本版圖只有本土四島。
  • 蘇聯解體的時候,日本為啥不趁機奪回北方四島?有賊心沒賊膽!
    咱們知道日本和鄰國俄羅斯、韓國和中國都存在領土爭端,其中涉及領土最大的便是和俄羅斯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千島群島)爭端了。二戰末期蘇聯出兵佔領了這裡,日本此後一直和蘇聯進行談判,想要要回北方四島,始終沒能成功,現如今這些島嶼依然在俄羅斯的掌控弄之中。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蘇波恩怨首先就給大家講下大家最疑惑的關於蘇聯與波蘭之間的恩怨,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橫衝直撞同時進攻很多個國家,以至於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德國身上,但事實上波蘭與蘇聯的關係一直很差,甚至有歷史淵源,有個說法是俄國與波蘭有五百年的恩怨,比中日的恩怨還深。
  • 日俄北方四島再起爭端?俄羅斯「佔島」為何能後來者居上?
    隨著國家的強大,它也開始逐步進入對外擴張的階段,在18世紀中葉完成對北太平洋的徵服後,它又將目光放在了遠東地區,即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等地。  彼時的日本仍處在幕府統治時期,雖然整體實力偏弱且之前一直都對北方四島持不重視的態度,但面對這種遠道而來進攻國家本土的敵人,還是無法保持容忍。
  • 普京稱:可以考慮把北方四島其中兩島給日本,為何日本不要?
    俄羅斯為何要把北方四島兩個島給日本,而日本卻不趁機收回?北方四島問題是日俄兩國之間最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北方四島是蘇聯二戰後實際佔領,而且《雅爾達協定》當時得到美英兩國的認可,這是二戰結果。但日本始終不承認,以《舊金山和約》為由一直想要回北方四島。這個和約蘇聯沒參加,當然不會承認。
  • 蘇聯解體了,日本為啥不趁機奪回北方四島?不光是膽子不夠
    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末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大事件。隨著蘇聯的土崩瓦解,各個加盟國忙著分割資產,新生的俄羅斯也陷入了國內的不穩定當中。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為什麼不趁機奪回二戰期間被蘇聯佔領的北方四島?北方四島是在日本北海道以北的四個小島,雖然面積不大,但它們距離日本本土近在咫尺,是一處戰略價值重大的所在。二戰期間,蘇聯佔據了北方四島,並將其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現如今日本圍繞北方四島問題,跟俄羅斯討價還價了很久,但俄羅斯似乎並沒有放在心上。歸根結底,蘇聯雖然解體了,但其強大的軍事實力還在,這是讓日本不敢妄動的根本原因。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雖然二戰後,波蘭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也是華約組織成員。但波蘭對俄羅斯之恨是刻骨的。外界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歷史上波蘭與俄羅斯仇恨這麼大,為何俄羅斯不直接吞併波蘭,納入其版圖呢? 德國因素 其實俄羅斯歷史3次滅亡波蘭,主要是三次瓜分有關。但三次瓜分,都與德國有關。
  • 前蘇聯是如何佔領日本北方四島的?
    千島群島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之間,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而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最南部的四個島嶼,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總面積約有5000平方公裡。 要說起日本同俄羅斯在北方四島上的領土爭端,那可謂糾纏已久。
  • 北方四島是怎麼到蘇聯手中的?日俄幾十年來一直交涉,卻無進展
    一直以來,日本將國後島、擇捉島、齒舞島和色丹島並稱為「北方四島」,而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則稱呼他們為「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是二戰末期三大巨頭談判的籌碼。在更早之前,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是由日俄兩國共同擁有的,日本佔據南部、俄國佔據北部,但因為這裡處於兩國的海岸線邊境,所以歷史上多有衝突。
  • 為何美國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不支持日本?
    日本投降後,在太平洋鏖戰4年的美國和橫掃遠東的蘇聯開始在遠東劃分勢力範圍。由於當時的美國推進步伐遠不及風捲殘雲的蘇聯,所以美國提議以三八線為界劃分勢力範圍,於是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不過當蘇聯一鼓作氣準備攻佔日本北部時,遭到了麥克阿瑟的強烈警告,在毀天滅地的原子彈面前,蘇聯選擇了退而求其次,在佔領北方四島後得勝收兵。
  • 為什麼日本一直在要回北方四島,而我國卻對庫頁島默默無聞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國家所爭奪的領土是北方四島,由於二戰時期日本作為戰敗國,於是蘇聯出兵佔領了這個地方,不久之後就已經被納入蘇聯版圖。不過在二戰結束之後直到五十年代初期的幾年間裡,日本似乎對蘇聯的這一做法並沒有任何異議,畢竟自己是戰敗國,沒有亡國或者本土沒被割讓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損失北方幾個小島倒也無可厚非。
  • 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為何戰後卻能快速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是擊敗德國最主要的一股力量。在1941年德國向東發起進攻後,蘇聯在近四年的衛國戰爭中損失了2000多萬軍民。再加上蘇德戰爭前期的戰場都在蘇聯境內,蘇聯國內的基礎設施更是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可以說,蘇德戰爭讓蘇聯遭受了難以預估的損失。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在韓國電影《鐵雨》中郭道元飾演的青瓦臺外交安保首席秘書郭哲宇在給學生們授課時說道:「二戰後在歐洲挑起戰爭的德國被分為東、西兩個國家,可在亞洲朝鮮半島被分成了兩半。半島代替日本承受了由於冷戰造成的民族分裂」。日本和德國同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可兩國在戰後受到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而兩國在對待戰爭責任的態度上更是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