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化不放逸修習觀想,釋尊教化拿火把和尚,供養蓮花得佛授記

2020-12-07 善知解

佛陀教化以不放逸修習觀想

在另一次的集會中,佛陀勉勵比丘們說:

「比丘們!多修習念死,可以使大家獲得許多成果,成就許多功德,就像沈浸在甘露中,而且是究竟的甘露之中。所以,比丘們!大家應當多修習念死。」

聽到佛陀這麼說後,在座的一位比丘,就起來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常常修習、思惟念死。」

「比丘!你是怎麼修的呢?」佛陀進一步問。

「世尊!當修念死時,我作這樣的思惟觀想:我只剩一天一夜可活了,我要充分地把握這一天一夜的時間,全心全意地專注於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世尊!我就是這樣修的。」

另一位比丘接著說:

「世尊!我是這樣修的:觀想自己只有一個白天可活了,激勵自己要好好把握這個白天的時間,盡我所能地專注於修學世尊所教導的,這樣,死後就不會遺憾了。」

就這樣,繼續有比丘起來作報告。報告的內容都相同,所差別的,是觀想還可以活命時間的長短不同:有觀想只剩下半天的,有觀想只剩下吃一頓飯時間的,有觀想吃半頓飯的,有觀想吃四、五口飯的,有觀想吃一口飯的,有觀想只剩下一呼一吸的一口氣的。

最後,佛陀對以上幾位比丘的報告,作了這樣的評論:

「比丘們!有比丘觀想只剩下一天一夜的時間可以活命,有觀想一天的,有觀想半天的,有觀想只剩下吃一頓飯時間的,有觀想吃半頓飯的,有觀想吃四、五口飯的,像這樣的修習念死,都算是放逸。因為,以這樣來修習念死,對於助成斷盡所有煩惱的修學,其效果是緩慢的。

而觀想只有吞一口飯、只剩下一口氣可活的隨死念,是不放逸的,以這樣來修習念死,對於助成斷盡所有煩惱的修學,其效果是猛利的。

比丘們!因此,我們應當學習不放逸,以不放逸的觀法來修習念死,勇猛銳利地助成所有煩惱的斷盡。」

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薩迦國王以各種鮮花妙香等每日三次供養世尊。

一次,一個守護經堂的人見蓮池裡生出一朵非常絢麗的蓮花,心想:應該把這朵蓮花給每日供佛的薩迦國王。

便帶著蓮花往舍衛城去,路上,他遇到外道非天的弟子問他:「你把這朵蓮花賣給我,我給你五百嘎夏巴涅。」

正巧,給孤獨施主帶五百眷屬路過時,見到這朵蓮花,也十分中意,想買來供佛,便問道:「你把這蓮花賣給我,我給你一千嘎夏巴涅。」

外道長到兩千,施主長到三千……最後,抬高到十萬嘎夏巴涅的高價,這時,守護經堂的人想:像給孤獨施主這麼了不起的人還想買花供養佛陀,倒不如我自已留下來去親自供佛。

便告訴了兩位買主:「這花不賣,我要親自去供養佛陀。」便逕往祗陀園去,遙見世尊具三十二相,他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恭敬頂禮,供養了蓮花,以世尊的加持力,蓮花變得大如車輪,停留在世尊頭頂上空,世尊行走花亦行走;世尊安住花亦安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更是增上了信心,在佛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

世尊讚嘆授記:「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名號蓮花上師如來。」

釋尊教化白天拿火把的和尚

釋尊在拘睒尼國的美昔精舍弘法。當時有一位智慧超群,勤研佛經,而又通曉事理的和尚。他常常自誇天下無雙,見多識廣,也得到世人的肯定。所以,他常常白天拿著火把,到城裡溜達,而且高聲叫嚷:

「天下人全是愚痴者,枉有一雙眼悄,卻看不到東西,我只好拿火把來指引世人了。」

街上行人聽到他的話,雖然心有不甘,也無人敢答辯。

佛深知他有宿世的善根,才有如此本事,倘若任他自吹自擂,日中無人,必會自毀前途。得設法感化或開導他,使他能早日開悟。況且,這個和尚早忘了佛教的無常之道,不知萬物的生滅變化。反之,只見他沽名釣譽,自鳴得意。不久,他必然受到地獄的煎熬,佛陀很憐惜他,立刻化身一位賢人,出現在他將要前往的街道,坐候他來。

不久,和尚果然手持火把,大搖大擺地走過來。賢人把他叫住:

「喂!你到底在幹嘛?」

和尚不屑一顧,淡淡地回答:

「世人全是愚痴者,晝夜不分,我才會拿火把來指引他們。」

「你原來是一位智者,但是否懂得佛經裡的『四明之法』?」

「我不懂那是怎麼回事?」

「你既然不懂,就讓我來解說吧!所謂四明之法,第一要通曉天文地理,以調節四季(春夏秋冬)。第二要明白星座位置,分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與止觀等五行。第三要懂得治國,安撫民心。第四要知曉兵法,保衛祖國的安全。你是出家人,怎會不知這四項法理呢?」

和尚聽見賢人的話,立刻丟下火把,面紅耳赤地伏在地上,合掌說著:

「我的智力阻礙,心思困塞,不懂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

釋尊發現他衷心地痛改前非,迷途已返,才現出佛陀的莊嚴法相,為和尚作一首偈:

「略具見聞和知識,就擅自對人炫耀。

無異是點燈火的瞎子,只照亮外界,而內心黑暗。

你是世上最矇混的人。手持火扯想照亮一個大國,但只能比做一個塵埃。」

相關焦點

  • 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授記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含義(52)
    於是,他們當即從座而起,來到了佛陀的面前,頭面禮足後,一起對佛陀說:「世尊,我們於這個授記也應當有分。只有如來才知道我們將來的所歸之處,而且我們是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所公認的善知識,阿難常為佛的侍者,護持法藏;羅喉羅是佛的兒子。若是佛能為我們授無上正等正覺記,則我的心願就滿足了,眾人的希望也得到滿足了。」
  • 夢參和尚:為何供養佛的時候「法供養最」觀想力供養是最大法門
    夢參老和尚 講解供養佛的時候,那是「法供養最」。香花燈塗果啊,茶食寶珠衣啊,初一、十五在大寮做些供品啊,但是你若假觀力呢,這供品就不思議了。沒有觀力呢,供一碗飯就是一碗飯,供一個寶珠就是一個寶珠;加上觀力了,供的就是「遍」。
  • 《法華經》比丘尼得佛授記
    (第一百四十五段)【爾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舍。於時世尊告憍曇彌:何故憂色而視如來?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憍曇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今汝欲知記者,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
  • 法華經:從舍利弗的未來作佛授記中,你能覺悟出什麼?(23)
    舍利弗領悟到了一切法的頂相,佛陀授記他未來作佛。繼續邊讀邊讀《法華經》【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 民間故事:燃燈佛——過去佛的傳說
    舊名錠光佛。」燃燈佛為過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諸經論中,頗多以此如來為中心而說其前後出現諸佛之事例者。《無量壽經》謂過去久遠劫,錠光如來出世,教化眾生。其後依次有五十三尊佛出世。至第五十四尊,號世自在如來時,於其教下有一比丘號日法藏,修行後成無上正等正覺者即為阿彌陀佛。燃燈佛是世為釋迦菩薩授記的佛陀。燃燈佛授記,對於釋尊的歷劫修行,是一關鍵性大事。
  •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迦旃延的教化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園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羅門老人。這位老人一見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還朝著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阻攔,不讓他這麼做。
  • 法華經:佛陀授記憍陳如,為何五百弟子皆同一名號(50)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快乎!】聽到釋迦牟尼佛對富樓那的授記後,法會中的一千二百位證得阿羅漢的心自在者,作念道:「我們得到了從未曾有的歡喜。
  • 《法華經》大目犍連得佛授記
    菩薩無數,志固精進,於佛智慧,皆不退轉。佛滅度後,正法當住,四十小劫,像法亦爾。我諸弟子,威德具足,其數五百,皆當授記。於未來世,鹹得作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緣,吾今當說,汝等善聽。】佛為大迦旃延授記後,接著又告訴法會大眾們說:我而今要說的是大目犍連。
  • 法華經:佛對三位尊者的成佛授記,從中你能領悟出什麼(36)
    原先尊者們在「念空」的狀態中對成佛不感興趣,認為那是菩薩們的事情。現在他們通過舍利弗、迦葉的成佛授記,心從「念空」的狀態下悚慄搖動,產生了成佛的願望。他們讚嘆佛,共同對佛說:「大雄猛的佛世尊是解開一切釋結的法王,讓我們見到聲聞成佛的授記 ,除掉了我們的熱惱,當下得清涼。」
  • 圖解佛陀成道 !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九年化導眾生的慈悲歷程,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佛滅度後,後世信眾為了紀念佛陀,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寺院更是形成了在這一天為眾生施粥祈福、舉行紀念法會的傳統。圖為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 釋尊的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眾生的自相殘殺,身世的渺茫,這現實的苦痛警覺了他,使他不願意留戀這優美的王宮,不能漠視這殘酷的人間。釋尊的出家,常被人誤會是消極厭離,其實釋尊出家的主要動機是不忍人世的殘酷的殺戮,不忍貧農胼手胝足而不得溫飽,這在《佛本行經》太子觀耕的故事中,即可看出釋尊的最初發心。
  • 初一拜拜禮佛供養諸佛菩薩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據《心地觀經序分》記載,佛陀在講經說法時,「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
  • 恭迎燃燈佛聖誕丨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
    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學道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將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能作光佛授記之因緣。身為佛子,亦當知曉,十方諸佛,皆希望我們能夠如理如法,以戒為師地去生活和修行,諸佛為眾生開示佛法,目的是希望眾生通過修學,進而成就佛果。燃燈佛在過去時為釋迦牟尼佛授記,對於釋尊的歷劫修行,是一關鍵性大事。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花與佛有著很深的關係,佛陀一生與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淵源。據說,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白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我等對於佛的功德,無法用言語宣說出來,但是,佛世尊卻是能知道我們現在的深心本願的。」這一段很有意思,如果不那麼書面的翻譯,通俗講則是:富樓那聽了佛陀的種種說法後很高興,他站起來,上前頂禮佛陀後,就站在一邊望著佛陀,啥也不說,此時的他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深心願望,心中卻期待著佛陀能明白他的深心意願。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從古至今,除了本世界釋迦佛陀說法外,從來沒有一個聖者完成過如此多項的成就,而且每一項成就都達到了世界級的巔峰。我們了解過很多被稱為「深通大小五明」的人,實際上是一句空話,拿不出實在的內容,就連文字圖片也拿不出來鑑定,說句不該說的真心話,甚至連世間上的專業專家都比不過,這又哪裡是什麼深通大小五明呢?又怎能代表佛陀所說的顯密俱通、智慧展顯的五明高度呢?
  • 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
    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當善思童子還在襁褓中時,即能與佛及諸大弟子問答妙義。佛陀曾至毘舍離城,善思童子獻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時,不曾啼哭,且能開口道出宿世因緣,由她身上散發出的光明勝於月照,猶如金色,照耀家內。八歲大時,已長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內諸大臣、居士、長者、婆羅門及豪門貴族的童男愛慕追求,因而展開一場神通遊戲的招親活動。
  • 供養最重要是如法修行,有善根的人聽聞菩薩的名號,反應是什麼?
    我們知道菩薩修行,要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就是-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覺 妙覺,妙覺就成究竟圓滿佛。那麼是十地是圓教十地菩薩,證得上品無生法忍,這個地位可以說相當的高。這是講地藏王菩薩-證得十地菩薩,那麼修行度眾生,比上面所講的,多一千倍都不止,所以說千倍多於上喻,一千倍都不止。這是說證十地菩薩來說,那麼在還未證得-十地菩薩果位以前不算。
  • 2月17日(正月初六)恭迎燃燈佛聖誕日
    燃燈佛授記釋迦《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學道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將來成佛,名「定光如來」。
  • 恭迎佛日|正月初六恭迎定光如來聖誕,點燃心燈照破痴暗
    燃燈佛從寶髻佛授記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授記之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