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化以不放逸修習觀想
在另一次的集會中,佛陀勉勵比丘們說:
「比丘們!多修習念死,可以使大家獲得許多成果,成就許多功德,就像沈浸在甘露中,而且是究竟的甘露之中。所以,比丘們!大家應當多修習念死。」
聽到佛陀這麼說後,在座的一位比丘,就起來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常常修習、思惟念死。」
「比丘!你是怎麼修的呢?」佛陀進一步問。
「世尊!當修念死時,我作這樣的思惟觀想:我只剩一天一夜可活了,我要充分地把握這一天一夜的時間,全心全意地專注於修學世尊所教導的,趕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讓死後沒有遺憾。世尊!我就是這樣修的。」
另一位比丘接著說:
「世尊!我是這樣修的:觀想自己只有一個白天可活了,激勵自己要好好把握這個白天的時間,盡我所能地專注於修學世尊所教導的,這樣,死後就不會遺憾了。」
就這樣,繼續有比丘起來作報告。報告的內容都相同,所差別的,是觀想還可以活命時間的長短不同:有觀想只剩下半天的,有觀想只剩下吃一頓飯時間的,有觀想吃半頓飯的,有觀想吃四、五口飯的,有觀想吃一口飯的,有觀想只剩下一呼一吸的一口氣的。
最後,佛陀對以上幾位比丘的報告,作了這樣的評論:
「比丘們!有比丘觀想只剩下一天一夜的時間可以活命,有觀想一天的,有觀想半天的,有觀想只剩下吃一頓飯時間的,有觀想吃半頓飯的,有觀想吃四、五口飯的,像這樣的修習念死,都算是放逸。因為,以這樣來修習念死,對於助成斷盡所有煩惱的修學,其效果是緩慢的。
而觀想只有吞一口飯、只剩下一口氣可活的隨死念,是不放逸的,以這樣來修習念死,對於助成斷盡所有煩惱的修學,其效果是猛利的。
比丘們!因此,我們應當學習不放逸,以不放逸的觀法來修習念死,勇猛銳利地助成所有煩惱的斷盡。」
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薩迦國王以各種鮮花妙香等每日三次供養世尊。
一次,一個守護經堂的人見蓮池裡生出一朵非常絢麗的蓮花,心想:應該把這朵蓮花給每日供佛的薩迦國王。
便帶著蓮花往舍衛城去,路上,他遇到外道非天的弟子問他:「你把這朵蓮花賣給我,我給你五百嘎夏巴涅。」
正巧,給孤獨施主帶五百眷屬路過時,見到這朵蓮花,也十分中意,想買來供佛,便問道:「你把這蓮花賣給我,我給你一千嘎夏巴涅。」
外道長到兩千,施主長到三千……最後,抬高到十萬嘎夏巴涅的高價,這時,守護經堂的人想:像給孤獨施主這麼了不起的人還想買花供養佛陀,倒不如我自已留下來去親自供佛。
便告訴了兩位買主:「這花不賣,我要親自去供養佛陀。」便逕往祗陀園去,遙見世尊具三十二相,他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恭敬頂禮,供養了蓮花,以世尊的加持力,蓮花變得大如車輪,停留在世尊頭頂上空,世尊行走花亦行走;世尊安住花亦安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更是增上了信心,在佛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
世尊讚嘆授記:「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名號蓮花上師如來。」
釋尊教化白天拿火把的和尚
釋尊在拘睒尼國的美昔精舍弘法。當時有一位智慧超群,勤研佛經,而又通曉事理的和尚。他常常自誇天下無雙,見多識廣,也得到世人的肯定。所以,他常常白天拿著火把,到城裡溜達,而且高聲叫嚷:
「天下人全是愚痴者,枉有一雙眼悄,卻看不到東西,我只好拿火把來指引世人了。」
街上行人聽到他的話,雖然心有不甘,也無人敢答辯。
佛深知他有宿世的善根,才有如此本事,倘若任他自吹自擂,日中無人,必會自毀前途。得設法感化或開導他,使他能早日開悟。況且,這個和尚早忘了佛教的無常之道,不知萬物的生滅變化。反之,只見他沽名釣譽,自鳴得意。不久,他必然受到地獄的煎熬,佛陀很憐惜他,立刻化身一位賢人,出現在他將要前往的街道,坐候他來。
不久,和尚果然手持火把,大搖大擺地走過來。賢人把他叫住:
「喂!你到底在幹嘛?」
和尚不屑一顧,淡淡地回答:
「世人全是愚痴者,晝夜不分,我才會拿火把來指引他們。」
「你原來是一位智者,但是否懂得佛經裡的『四明之法』?」
「我不懂那是怎麼回事?」
「你既然不懂,就讓我來解說吧!所謂四明之法,第一要通曉天文地理,以調節四季(春夏秋冬)。第二要明白星座位置,分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與止觀等五行。第三要懂得治國,安撫民心。第四要知曉兵法,保衛祖國的安全。你是出家人,怎會不知這四項法理呢?」
和尚聽見賢人的話,立刻丟下火把,面紅耳赤地伏在地上,合掌說著:
「我的智力阻礙,心思困塞,不懂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
釋尊發現他衷心地痛改前非,迷途已返,才現出佛陀的莊嚴法相,為和尚作一首偈:
「略具見聞和知識,就擅自對人炫耀。
無異是點燈火的瞎子,只照亮外界,而內心黑暗。
你是世上最矇混的人。手持火扯想照亮一個大國,但只能比做一個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