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大目犍連得佛授記

2020-12-10 劉祖清369

(第九十九段)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語汝,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以用供養。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百萬億諸佛,亦復如是。當得成佛,號曰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喜滿,國名意樂。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遍清淨,見者歡喜。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佛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此弟子,大目犍連,舍是身已,得見八千,二百萬億,諸佛世尊,為佛道故,供養恭敬。於諸佛所,常修梵行,於無量劫,奉持佛法。諸佛滅後,起七寶塔,長表金剎,華香伎樂,而以供養,諸佛塔廟。漸漸具足,菩薩道已,於意樂國,而得作佛,號多摩羅,栴檀之香。其佛壽命,二十四劫,常為天人,演說佛道。聲聞無量,如恆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薩無數,志固精進,於佛智慧,皆不退轉。佛滅度後,正法當住,四十小劫,像法亦爾。我諸弟子,威德具足,其數五百,皆當授記。於未來世,鹹得作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緣,吾今當說,汝等善聽。】

佛為大迦旃延授記後,接著又告訴法會大眾們說:我而今要說的是大目犍連。大目犍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神通第一,他不但常常遊戲十方世界、無量諸國,還常常借用神通到地獄中去觀察眾生受苦的果報。

有一天,目犍連行腳在恆河岸邊,已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他想到夜晚行化不便,就靜坐在恆河邊上。不一會,恆河邊上聚集了很多的餓鬼,想取水來解除饑渴,但另有一個兇惡的守水鬼,手執鐵杖前來驅趕,眾鬼因此不敢走近水邊。此時的目犍連端身正坐,見這諸多的餓鬼受著不同的罪,就把他們叫到自己面前來,想了解一些情況,眾鬼也趁機向他一一請問其罪業因緣。

第一個鬼問道:尊者!我們先世為人,不知什麼原因,現在突然墮入餓鬼道中,常患饑渴,聽說恆河水味清涼,但來取飲的時候,水又變得沸熱滾燙,只要飲上一口,五臟六腑都會燙熟焦爛,而且還有守水鬼,以鐵杖追打驅逐,請問尊者,我們是何罪業,才受如此苦報呢?

目犍連以神通定力觀察三世因果,即刻告訴餓鬼說:你先世所作的職業,是算命之人,在相人吉兇時,虛言多於實語,毀譽隨心而談,自稱明白,實是欺誑,為了求得利養,不惜迷惑眾生,所以才有如此業報。

第二個鬼問道:尊者!不知什麼原因,我常常被一些兇猛的大狗,啃食我的身體,肉吃盡時,風吹骨頭,又再復生,生出來的肉,又被狗吃,周而復始,非常痛苦。不知是何因緣,使我受如此苦報?

尊者答說:因為你先世喜歡以活物或殺羊屠牛,用這些無辜的生命祭神拜天,不知天有好生之德,這樣祭神拜天,不僅不能如願,還會遭受天譴,所以你會受此惡報。

第三個鬼問道:尊者!我的腹大如甕,而咽喉卻細小如針,見到珍餚美味的飲食,不能進食,如是勉強入口,也不能下咽,常常饑渴難忍,不知是什麼因緣,受此苦報?

尊者答說:你先世為官期間,能主宰別人的命運,卻不為人造福,反而自恃豪強,恣情縱慾,輕欺他人,將別人的血汗所得,恃強佔有,故今受此苦報。

第四個鬼問道:尊者!我的身上長滿口舌,而且血液常常在身體裡湧上湧下,一身都在膨脹,使頭如鬥大。血管每時每刻都像要破裂一樣,心慌氣短,命如遊絲,不知是何因緣,受此苦報?

尊者答說:你先世喜歡談論是非,說人長短,出言不遜、吐語輕狂,不想利樂眾生,所有語言,不是攻擊誹謗,就是傲氣凌人,為別人增添苦惱,所以現今受此苦報。

許多的餓鬼,都一一問往昔造作罪業,今生受報的因緣,目犍連都一一的回答,為餓鬼們闡釋了因果,指明了解脫之道,令人信服。目犍連的神通不僅得到了釋迦佛的讚許,還得到了十方諸佛的讚許,釋迦佛平時是不允許弟子們隨便用神通的,但對目犍連卻是例外。

佛陀時代的外道很多,外道一般是不聽你講理的,動不動就給你比本事、比神通,誰的神通大他就服誰,所以佛在度外道時,經常派目犍連去,目犍連也因此助佛度化了很多的外道。他還常在地獄等惡道度眾生,他的神通如大海,以上所說只是大海水裡的一滴,他就是這麼一位天上地下來去自如的人,是佛陀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在這裡得佛授記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佛說:大目犍連當以各種各樣的供具,供養八千位諸佛,修恭敬行、尊重行,諸佛滅度後,為諸佛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很是壯觀。

修此千由旬高的塔廟,非常高大寬廣,都是用黃金、白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這七寶所建造,又用很多各種各樣的香花、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來作供養。之後,還要供養兩百萬億諸佛,對每一位佛作的供養與上面所作的供養是一樣的。如此則得以成佛,名號叫「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劫名「喜滿」、國名「意樂」。這個國家的國土平正,以晶瑩透明的玻璃即水晶為地,寶樹莊嚴,天上散下真珠香花,周圍遍滿清淨,見到的人,都非常喜歡。有諸多的天界人、世間人,還有菩薩眾、聲聞眾,其數多得無量,都住在這個國家裡。佛住世的壽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住世也是四十小劫。世尊說完後,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說:我這位弟子名大目犍連,捨去此身後,得以先見到八千位諸佛,後見到二百萬億諸佛世尊,為了自己修成佛道,他會對所有的佛,一一作供養、恭敬。於每一位佛所,常修清淨梵行,在無量劫長的時間裡,一心恭奉受持佛法。在諸佛滅度後,他將一一為諸佛修造七寶塔,用黃金等珍寶裝飾廟宇,用許多的香花、珍寶、伎樂即音樂歌舞等,供養諸佛塔廟。

如是修行,漸漸具足了菩薩道,最後下生「意樂國」,得以成佛,名號叫「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此佛在因地常修梵行,身上常有栴檀香味,故得此名。佛的住世壽命是二十四小劫,常常為天界眾生和人道眾生演說無上佛道。此國學聲聞的小乘人無量,如恆河沙那麼多,都得到了三明六通,個個都有大威德。更有無數多的菩薩,他們意志堅固,勤於精進,在佛的一乘實智中,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涅槃後,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住世也是四十小劫。

佛說:我釋迦牟尼佛還有諸多的弟子,已威德具足,其數有五百個,就是佛弟子中有名的五百阿羅漢,我也該當為他們授記,授記他們於未來世,鹹得作佛,就是全部都能成佛。我和你們有多生累劫以來的因緣,現在你們得以授記成佛的因緣成熟了,我應該為你們說,你們應善自聽好。

《法華經》第六品<授記品>到此就介紹完了。本品闡述了佛度眾生,從方便法到究竟法的一個成功的轉折,被授記的全是以前的小乘人,他們在佛用的方便法的誘導下,終於明白了妙法真諦而回小向大,這一念轉機,奠定了必定成佛的堅實基礎,由此得到了佛陀的授記。

相關焦點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第一百二十六段)【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
  • 《法華經》比丘尼得佛授記
    (第一百四十五段)【爾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舍。於時世尊告憍曇彌:何故憂色而視如來?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憍曇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今汝欲知記者,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
  • 目犍連記說下雨
    目犍連記說下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 法華經:佛對三位尊者的成佛授記,從中你能領悟出什麼(36)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栴延等,皆悉悚慄,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舍。即共同聲而說偈言: 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賜佛音聲。 若知我深心,見為授記者,如以甘露灑,除熱得清涼。】
  • 法華經:從舍利弗的未來作佛授記中,你能覺悟出什麼?(23)
    舍利弗領悟到了一切法的頂相,佛陀授記他未來作佛。繼續邊讀邊讀《法華經》【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 目犍連--神通第一 試聽佛音遠近 法141119
    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僧團中,是最活躍的人物,別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別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
  • 法華經:佛陀授記憍陳如,為何五百弟子皆同一名號(50)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快乎!】聽到釋迦牟尼佛對富樓那的授記後,法會中的一千二百位證得阿羅漢的心自在者,作念道:「我們得到了從未曾有的歡喜。
  • 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授記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含義(52)
    給五百羅漢授記完畢後,現在該授記誰了呢?根據法的有無,佛弟子可分為有學者和無學者。有學者是指三果以及以下的聖者。因為「有」相沒有斷盡,故稱有學。其修學時尚有法在心。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爾時阿難、羅侯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當佛陀授記完五百弟子時,阿難和羅喉羅也動心了,他們想:「我們每每也是這樣想的,假設我們也能得到成佛授記,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暢快的事嗎?」
  • 讀誦《法華經》的二十四個理由
    欣賞鳩摩羅什大師語意通達、詞藻優美的經典譯作,《法華經》成為翻譯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天人對道宣律師曾說:「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都由他來翻譯。因為他生生世世都發願:『有佛出世,我就要來翻譯經典!』從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翻譯經典。也因為這樣,所以他所翻譯的經典,一點錯誤都沒有!」   9. 《法華經》究竟有何魅力?
  •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
    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多聞第一。優婆離持戒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這裡面的奧秘,您可以觀照喬陳如等其它先入門的弟子,並不在十大弟子之中。或者有的弟子排名在前,可是實際工作在後,是什麼原因?分別,也是為了最終的無分別。二、佛是什麼樣的弘法過程?
  • 《法華經》是救世「藥方」
    可見法華經的重要性以及法華經的圓滿性是多麼的無上啊!這一門怎麼修呢?「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要想得到三摩菩提,得到佛之妙義,就要不斷地去修證《法華經》。「如幻三摩提」通過聽經聞法,即悟即修即證,無修而修,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佛了。修行人要是碰到「妙蓮花」就沾光了,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聞得妙法蓮華,如同炎夏得一「清涼劑」。
  • 佛經中說的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皆仁讀過《法華經》的大家也許對「授記」一詞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又分為幾種呢?授記和懸記又有什麼差別呢?上回在再到後來,授記一詞的含義範圍再度縮小,一般多用來指對未來成佛的預言,如《法華經》的<五百弟子授記品>中,佛就曾對弟子們未來成佛的佛號、國土等做了預言:「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授記品第六》,念誦跟讀,譯文,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授記品第六佛授大迦葉等四人將來成佛之記。妙法蓮華經卷第三跟讀光明佛國內大地平坦沒有丘陵坑窪。國中菩薩大眾多得不可計量,他們的心地都很調順柔和,他們得到了許多巨大的神通之力。這些菩薩都奉行受持諸佛所說的大乘經典。一切聲聞大眾都獲得了清淨無煩惱、將進入涅槃永遠擺脫輪迴的最後果報之身,他們成為法王如來佛的兒子。這些人也多得不可計量,即使以天眼觀看,也是數不清的。光明佛的壽命是十二小劫。佛滅度後,正確無誤的佛法將流傳於世二十小劫。
  • 「如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金剛經》中有這樣的論述:釋迦牟尼佛若真實存在,就不會得到授記;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表面上看似乎難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呢?「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為什麼?所謂如來,即諸法的本義。」如來,是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是真如之意,指法界的勝義本性;「來」是已經到達了這種境界。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如來就是究竟達到了真如本地。所謂的真如,《成唯識論》中定義為:「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真如有聲聞、菩薩、佛陀之分,唯有佛陀才能徹底通達真如實相。
  • 舍利弗倒粥的故事,聲聞身舍終成多摩羅跋旃檀香佛
    生活中擾亂清淨心的煩惱事很多,佛以智慧來化解煩惱,使眾生得到開悟從而回歸清淨之心。通過學習理解,可以指引我們走正確的道路,逐漸改變我們的內心,斷除一切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 舍利弗倒粥的故事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人稱智慧第一;目犍連尊者則是神通第一。
  • 《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新說
    (第一百二十五段)#佛為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及三乘修行人授記#【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佛在本品中為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及三乘佛法修學者在佛前聽聞《法華經》哪怕是一句一偈者,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太不可思議了;又授記凡生一念隨喜《法華經》者,皆能成佛。更是非常的殊勝。這一段講的是佛將藥王菩薩作為法會主要代表而予以開示,藥王菩薩他有個弟弟,名藥上菩薩,他們有時替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釋迦佛陀的左右脅侍。
  • 佛教造像之光:偉大的犍陀羅藝術
    殆至玄奘西遊,著《大唐西域記》,言健馱邏國,即「多敬異道,少信正法,自古已來印度之境……僧伽藍千餘所,摧殘荒廢蕪漫蕭條,諸窣堵波頗多頹圯,天祠百數異道雜居」,不得不令人興懷。然而,事實上,這一趨向同樣見於絲綢之路:喀什三仙洞、吐魯番雅爾湖、伯孜克裡克千佛洞,乃至晚清發現的敦煌莫高窟,無不是都是當年佛教興盛的見證,其石窟造像藝術,更是古犍陀羅佛教造像沿絲綢之路而來的點化之痕。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他們入雪山,苦行精進,終於證得四禪五通。佛成道後,他至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後證得阿羅漢果。他長於辯才,善於分別義理,後來專門從事開演佛法、教化眾生,被譽為「說法第一」。佛在此《法華經》中說,富樓那未來將在娑婆國土成佛。那麼,無量阿僧祗劫後的娑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 諷誦《大乘妙法蓮華經》佛訊
    體會為什麼《法華經》的地位這麼高,素有「經中之王」之稱。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4. 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5. 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此語出自憨山大師。
  • 《法華經》文殊說破彌勒因緣
    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孚,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日月燈明佛向梵天、魔王、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等眾宣布涅槃消息後,這時有個菩薩,名「德藏」,居等覺位,是佛的接班人,佛於此時開始安排後事,為德藏菩薩「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