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你酒話連篇的
大羅言酒
全文字數:1625字
閱讀時間:3分鐘
有「世界客都」之稱的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 。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區內有很多古樸的客家民居,包括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最有特色和最為著名。
當地的客家文風經久不衰,代代發揚光大,並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還創造出極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廣東漢劇」、「廣東漢樂」、「客家童謠」、「客家諺語」等。此外,梅州還具有豐富的客家文物、獨特的客家民居、濃鬱的客家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
梅州特產以客家文化為特色,包括有炮彈芋頭、梅州金柚、梅菜乾、梅州鹽焗雞、客家娘酒、釀豆腐、麥芽糖等。在梅州地區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梅州2區1市5縣還有很多客家美食。
比如梅州鹽焗雞、梅州釀豆腐、梅州醃面、梅菜燒肉、醋溜魚、炒子鴨、燉魚肚等等,梅州菜以口味醇重、火候老到著稱,與潮州菜、廣州菜一起,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釀豆腐
釀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這餡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豐儉而定。一般以五花豬肉為好,配上少許香菇、魷魚、蝦仁等,加上味精、鹽,將餡釀進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轉煲10多分鐘即可吃。
興寧北部山區有用豬肉與蔥白釀豆腐的,別有一番風味。在烹製手法上,有紅燒,有炸、煎、煮、清蒸的,也有打火鍋的。
大埔憶子粄
憶子粄是大埔有名的傳統小吃,相傳源於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它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特色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然後把餡料包進粄皮裡,紮成四方立體形,用乾淨的葉子包好,塗上食油,放蒸籠裡,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別具一格。
娘酒雞
娘酒雞,是客家地區用雞肉、生薑、娘酒(米酒)製作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其製作方法:
先將公雞處理乾淨後切成小塊放進鍋中(雞內臟亦可一齊放進去),加一些食油(最好是花生油),炒幾分鐘後,加入適量娘酒和生薑煮沸,把煮沸的雞酒倒進盆中,再把盆中雞酒,放進鍋中用文火蒸熟。這樣,香嫩可口的娘酒雞便製成了。
紅菌豆腐
在梅州市平遠縣的仁居鎮,有一種當地所特有的傳統民眾食品「紅菌豆腐」。這種紅菌豆腐是用製作豆腐以後的豆腐渣作原料,將豆腐渣攤在竹箕上,放在陰涼處,數天後豆腐渣上就長出一層曙紅色的菌。用這種紅菌豆腐配上豬肝、瘦肉煮湯,非常鮮美可口。
雞炒酒
雞炒酒的重點在酒上,娘酒與雞肉搭配(一定要客家特製:娘酒來炒),少了酒味的嗆人,多了幾分酒香的甜味。(可別喝多了,後勁大喔~!)。另外,一說起雞炒酒,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是連連稱讚。雞炒酒可以說是興寧最具有特色的客家美食之一。
豐順捆粄
捆粄據說是豐順客家人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其製作方法分捆和蒸兩種做法。
捆:將做好的米漿舀一小勺到特製的託盤中,不要太厚,大約2~3毫米左右,放入抽屜式蒸架中蒸熟,取出用竹片劃成矩形,在上面加入預先炒好的肉餡或者是韭菜、豆腐等以後捲起來就完成了。
炊:在客家話中「炊」為「蒸」的意思。在米漿蒸熟之後,在上面加入生肉餡等,再放入蒸架蒸熟後捲起來以後澆上特製醬料直接放入碗中食用。
客家人,熱情好客,世世代代在鄉耕耘!隨著時間的推移,客家的釀酒變成了一種特有的酒文化。客家釀酒,又稱「娘酒」,「梅州娘酒」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娘酒在客家人的酒桌上是不能缺少的重要角色,在客家,每家每戶都可以喝到甘甜香醇的娘酒。娘酒在不同的場景上有著不同的意義:在婚宴上,娘酒是新人的祝福。在喪事上,娘酒是送行的分離。
飲酒在客家人心目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酒在各種宴賓筵席中的重要角色。在春節期間,家家都要請「灹老酒」滿月的要做「滿月酒」,老人壽辰請「賀壽酒」等等。這說明酒,並非單指釀酒,製酒,而是一種關於酒的文化現象。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