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5枚特殊炸彈擊中水壩,4億噸洪水傾瀉而出,3萬人被吞噬

2021-01-14 天下將令

一般在戰爭期間,飛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工廠等都是最容易被攻擊的目標,可是存在一個戰略目標,雖然它並沒有直接為戰爭工作,但是它對於戰爭的走向卻有著重大的影響,充當著一場戰爭的重要支撐,一旦這項工程受到損害,敵人後方就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支援前線了,這項工程就是指水壩!我們都知道,水壩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一種利國利民的戰略性工程,雖然大家時常對它的利弊展開激烈的討論,但總的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並且自古以來就有摧毀大壩放出洪水,利用傾斜的洪水攻擊敵軍的戰例,於是在戰爭期間水壩往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水庫大壩也成為了主要的戰略打擊目標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著強大工業實力的德國仿佛有著無限的戰爭潛力,二戰爆發初期就已經戰勝了多國軍隊。魯爾水壩是當時德國的典型建築之一,德國民眾為此驕傲不已,為千萬德國民眾帶來了巨大福祉,該水壩為當時的德國提供了主要的電力,對德國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直以來推動著德國工業區正常運作的魯爾水壩,對德國工業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魯爾河上的大壩就是魯爾工業區的主要電力來源,如果這些大壩被炸彈炸毀,德國大批軍工企業將會停止運作。因此魯爾水壩也就成了同盟軍的重點打擊對象,英國在受到美國慫恿後,便組建皇家空軍轟炸了魯爾水壩,在水壩被5枚特殊炸彈擊中後,水庫中的4億噸洪水奔湧而下,下遊的3萬多平民頓時就被洪水淹沒。

即便德國的高射炮將英國的轟炸機擊中,但是依然剩下一架英國轟炸機成功投下炸彈,並成功擊中了壩體,在英國轟炸機的旁敲側擊之下,大壩裡面的4億餘噸的洪水瞬間噴湧而出,將整個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淹沒。據統計,此次轟炸使得三萬人被洪流吞噬,長達80公裡的煤礦以及超過200座軍需工廠遭受損壞而停止生產,3000公頃的農田被吞噬,德國後方大部分地區停水停電,無數個兵工廠直接停止了生產,拖累了前方的戰場。在這次轟炸事件中的德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害,給同盟贏得了休整的時間,在極大程度上將德軍推進二戰進程的速度拖慢了。

大家在直呼英國炸得好的同時,也被英國的冷漠無情震驚到,在這次毫無人道主義的轟炸行動中,德國的兩座水壩被毀,其餘水壩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大量無辜百姓丟掉了性命,蘇聯強迫勞動者佔了大部分。英國的行為是瘋狂的,導致很多無辜的人犧牲了。二戰結束後,1977年日內瓦公約的修正案中規定,不準對平民有重大影響的設施進行攻擊,不然會有大量無辜人民因此喪命。可這畢竟是條約,真正戰爭爆發的時候,沒有誰會顧慮這些規則。就好比抗戰時期的花園口慘案,同西方國家的殘忍並沒有區別。

相關焦點

  • 二戰,5枚特殊炸彈擊中德國水壩,洪水傾瀉而出,三萬人被吞噬
    大家都知道,水壩這種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工程能夠給人民帶來福音,雖然其帶來的利弊常常能夠引發人們的爭論,但是大體來講它帶來的好處還是大於壞處的。而且在歷史上並不缺乏毀壞大壩放出洪水,利用洪水對敵人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案例,在戰爭中,水壩擁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水壩也是敵人的重點打擊目標之一。
  • 50名飛行員夜襲水壩,上億噸洪水傾瀉而出,3萬人在睡夢中犧牲
    導語:50名飛行員夜襲水壩,上億噸洪水傾瀉而出,3萬人在睡夢中犧牲眾所周知,自然災害力量是極其恐怖的,產生的摧毀能力無法預估,平日裡最為常見的洪水爆發,都可以讓人感到恐懼,更別說龍捲風、海嘯、地震等情況了。
  • 4.5噸炸彈直擊水壩,3.3億噸洪水傾瀉而下,數千人陷入泥潭
    的確,從近年來這三個國家的坦克裝甲車、戰機、軍艦等武器數量就能看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三個國家將穩坐全球3大軍事強國的寶座。其實,提起軍工強國,還有一個國家不得不提,那就是德國。二戰時,德國的軍工業相當發達,德軍單兵裝備精細齊全,從槍枝彈藥、鋼盔軍帽、到衣襪軍靴每一個裝備都最大程度考慮了德軍的需求,除了單兵裝備,各種火炮、坦克炮、化學武器、RPG火箭筒等先進武器都幫助德軍取得不少戰果。
  • 20架轟炸機直奔大壩,4億噸洪水傾瀉而至,3萬人被洪水吞沒
    水壩在和平年代是個利國利民的工程,而在戰爭時代卻是核武器一樣危險的存在!就以目前中國的三峽大壩來說,作為創造了很多世界紀錄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防禦級別是中國最高的一級戰略防禦。任何國家對三峽大壩有想法,那就證明對中國有想法,是堅決不能容忍的!
  • 52名飛行員發起自殺式襲擊,大壩被轟出缺口,4億噸洪水傾瀉而出
    二戰當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戰爭都是非常殘酷的,除了我國在當時受到了嚴重損失之外,還有不少國家也在二戰當中是受害者,而這一切都起源於德國、日本這些法西斯國家。他們在不斷完成自己的大計劃,從而讓不少國家在這其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上億噸洪水傾瀉而下,3萬人睡夢中喪生
    在二戰時期,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兒,也給別國提了個醒兒,當時英國派出了19架轟炸機對德國的水壩進行攻擊,最終使得對方損失慘重。二戰期間,德國實力雄厚,而為了保障自己的工業,德國當時修建了3座水利大壩,其中的一座就位於德國重工業區域——魯爾區附近,它可以為當地的群眾提供充足的水源以及電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德國水壩被炸彈擊中,4億噸存水傾瀉一空,數萬民眾瞬間被吞沒
    導致該工業區多座水壩被摧毀,4億噸存水傾瀉一空,讓3萬民眾直接被大水吞沒。在此次的轟炸行動中,英國皇家空軍使用了炸彈專家巴恩斯·沃利森研發的「跳躍炸彈」。這種炸彈的原理和小時候玩的打水漂是一個原理,炸彈以每分鐘五百轉的速度,砸向水面之後,會突破德軍的防彈網,直接衝向水壩。當時英國空軍的主要目標是德國魯爾區的莫訥水壩和埃德爾水壩,以及索爾珀水壩。
  • 19架轟炸機傾巢出動,4億噸洪水傾瀉而下,3萬人在睡夢中喪生
    核武器是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之一,二戰中,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並在日本當地投擲下兩顆原子彈,直接推進了日本的戰敗步伐。水壩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民用設施,普通的炸彈根本無法摧毀大壩,但核武器不同,一旦核武器炸毀大壩,後果將不堪設想,二戰時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 52名飛行員赴死前行,德國大壩被毀4億噸洪水傾瀉,3萬人因此喪命
    大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於發電,還有灌溉農田的作用,一旦大壩被毀,那麼不但該國的電力會出現崩潰,大壩傾瀉下來是水可以直接摧毀大壩下方的所有村莊。所以不管哪個國家對於大壩都是嚴加看守的,然而即便如此大壩不免成為了戰爭時對手的攻擊對象。
  • 一聲巨響後大壩轟然倒塌,4億噸水傾瀉而出,3萬居民被淹沒
    相比起這些直接服務於戰爭的目標,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不會直接服務於戰爭,但是戰略意義依然重大,這個目標就是水壩。一直以來,各國都認為水壩是強有力的戰爭支撐,一定程度上,水壩可以保障後方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 大壩被10架轟炸機橫掃,3萬人被洪水吞噬,這一招釜底抽薪太狠
    到了二戰後期,盟軍已經基本掌握了制空權,可以出動大批轟炸機對德國本土進行轟炸,這成為了壓垮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對德國本土的轟炸中,英國組織的對德國本土水壩的襲擊堪稱經典。 因為當時還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水壩在天上看不過是窄窄的一條線,想要命中非常困難。而且就算是250公斤的彈藥,也無法對水壩造成致命傷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索性選擇了5噸重的航彈,而且它經過了特殊設計,可以在水面上彈跳,越過防雷網。最終抵近水壩後起爆。
  • 上億噸洪水傾瀉而下,3萬人睡夢中喪生
    一座巨型水壩如何能被摧毀?英軍以52名飛行員的生命為代價炸毀德國水壩,3萬多人在睡夢中喪生,殘酷戰爭何時能休?這座水壩的存在為德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助力,不僅為下遊的工農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電力,德國的軍工業也因大壩的存在得到大幅度發展,因此這座水壩對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資料記載,二戰全面爆發之後,英國無法抵禦德國的進攻,於是在1943年5月16日這天召開大會,宣布要炸掉德國最重要的水壩,並給這次行動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懲戒行動」。
  • 上億噸洪水傾瀉而下,53名飛行員和大壩同歸於盡,上千人夢中喪生
    當遇到洪災時,水壩仍然可以作為抵禦洪災的工具,並且對旅遊業有很大幫助。作為德國最著名的工業區之一,魯爾工業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國是二戰的始作俑者,它擁有龐大的魯爾工業區,才能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魯爾工業區就像是德國的「引擎」,英國總是想把它關掉,所以英國皇家空軍決定炸毀德國的一座大壩,這就是著名的「懲戒行動」。
  • 炸彈打水漂,英國對德國水壩進行跳彈攻擊,1.3億立方水傾瀉而出
    二戰時期,有一種投彈方式被廣泛應用,這種方式被稱作「跳彈攻擊」,如果航空炸彈落地角度過小,可能會被地面反彈,同時炸彈自身還有水平方向分速度,這就形成向前方的跳彈。 美國就將這種方法在對付日本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B-24「解放者」是美國研製的遠程轟炸/偵察機。
  • 二戰時最有爭議的一場戰役,雙方兩敗俱傷,3萬平民在睡夢中喪生
    譬如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場戰役,其便是由盟軍主動發起的,但不管是盟軍還是納粹,雙方都沒有贏家,反而還讓3萬平民白白喪生。具體怎麼回事呢? 這場戰役叫做「懲戒行動」,又名轟炸魯爾水壩。顧名思義,就是將德軍魯爾工業區發電的水壩給炸了。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個炸水壩的事,但魯爾工業區位於納粹德國的心臟地帶,也是納粹啟動戰爭機器最重要的核心工業區。
  • 英軍的懲戒行動,以轟炸機炸毀大壩,人工製造洪水重創德國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空軍就決心將魯爾工業區癱瘓,除去對魯爾工業區的空襲外,另一個方案就是摧毀魯爾河的水壩,藉以切斷魯爾區的電力,並製造洪水襲擊魯爾工業區。其中,默內水壩、埃德爾水壩和佐爾佩水壩就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重點攻擊目標。
  • 義大利發現二戰時期被埋炸彈 布林迪西市5.4萬人緊急撤離
    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孫若男) 義大利布林迪西市內,專家們正在盡全力拆除二戰時期埋下的一枚炸彈,約5.4萬人從該市緊急撤離。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15日晚,布林迪西市超60%的人口緊急從炸彈所在的「紅色地帶」撤離,該地區半徑約為1617米。當地媒體稱,此次人員撤離是該市在和平時代最大規模的撤離。官方稱,上個月一家電影院在翻修時發現了這枚炸彈。炸彈直徑1米,裡面裝有40公斤炸藥,應該是1941年被投放在布林迪西市的。
  • 二戰皇家空軍夜襲魯爾大壩,沃利斯水漂炸彈成功,洪水淹沒德軍
    這過程中不能實施機動躲避防空炮,不能調整速度,啟動飛機上的特殊炸彈需要執行一系列特殊步驟,而且時間控制和步驟不能有錯誤,如果前面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沿途5個防空陣地的30多門防空炮還有數不清的高射機槍都沒有命中你的話,你到達預定地點之後,在不超過3秒的時間窗口按下按鈕,這樣你投得炸彈才會有可能命中目標。這樣的任務會有人有興趣參加嗎?估計沒幾個人會有興趣吧。
  • 義大利都靈發現二戰時期炸彈 超1萬人被撤離
    海外網12月2日電 近日,義大利西北部的都靈市發現一枚距今70年的二戰炸彈,為確保拆彈時的安全,該區域附近有1萬多人被迫撤離。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拆彈工作在當地時間12月1日於義大利都靈市進行。這是一枚重500磅、內含140磅炸藥的「古董」炸彈。據報導,這枚炸彈是70年前的二戰時期,由英國軍隊投擲到這座城市的。當天,都靈市長基婭拉·阿潘蒂諾(Chiara Appendino)也來到現場,看望被疏散到該市邊緣一處露天廣場附近的居民。義大利當地媒體報導稱,當地曾在相關區域部署士兵,防止發生盜竊和搶掠行為。
  • 法蘭克福發現二戰「巨型炸彈」 周邊7萬人被要求撤離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8月30日報導,當日下午,位於法蘭克福大學韋斯滕德校區一施工工地上發現了一枚重約1.8噸二戰時期巨型炸彈,將引發德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拆彈工作。 報導稱,該炸彈重約1.8噸,是二戰時期英國空軍投擲的HC-4000型號炸彈。警方要求位於該炸彈周圍1.5千米區域內共約7萬人口必須撤離其住所,兩家醫院必須騰空。拆彈工作將於9月2日上午開始。 報導還稱,該枚炸彈內填裝有重約1.5噸炸藥,而此前在法蘭克福發現的美軍炸彈內僅有150千克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