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把酒黃昏後,宋朝美酒,有故事、詩詞和遠方

2020-12-13 梨白愛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嚴雜說。

中國歷史的宋王朝,一個和「酒」分不開的王朝,皇帝趙匡胤可以用「杯酒釋兵權」,詩詞大家們需要「一曲新詞酒一杯」,武松喝了酒可以打虎,李清照用酒消愁,這真的就是一個「從上到下」都愛酒的朝代!

清明上河圖
杯酒釋兵權

宋朝百姓喝酒是認真的

宋朝,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放寬了對酒的管制,民間有規模的酒樓、正店只要向政府買酒麴,納稅,就可以自行釀酒售賣。這一政策使得以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臨安為代表的都市大街小巷酒樓林立,酒味飄香。

大街小巷酒肆眾多

一個事物喜愛的人多了研究的人便也多了,何況是人人都愛的「酒」呢。宋朝的釀酒技術在「從上到下」追捧者的推動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已經開始有了蒸餾酒,這是酒文化發展的新元素。

市場的需求同樣促進了釀酒業的發展,記錄南宋都城臨安生活風貌的書籍《武林舊事》中曾經記載:「戶部點檢所十三酒庫,例於四月初開煮,九月初開清」。由此可知臨安府所管轄的酒庫就有十三座,一年開壇兩次,一次酒四月初的濁酒黃酒開壇,另一次是九月初的清酒開壇。這件事政府多重視呢?開壇的時候政府要出面組織隆重的典禮,臨安的大尹親自參加主持。

酒坊

開壇日戶部管轄的各個酒庫要將自己產的上品酒名字用長竿掛起來展示。開壇還有遊環節,到時候會請有名的戲班表演戲曲,還會找來臨安城的花魁、名妓「代言」好酒,朝廷行為的官方廣告硬核登錄!彼時大家都走上街頭,品嘗美酒,這一圈下來品嘗了酒的老百姓需要為宋朝政府的「賣酒」行為買單,因為他們就是愛喝酒!

宋朝,全民拼酒的時代

宋代的酒是在唐朝釀酒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分為黃酒、清酒、果酒和配製酒

宋朝的黃酒主要是糯米、黍米等穀物為原料釀造出的低度酒,因為穀物釀造,所以呈現酒的顏色為黃色,故稱為「黃酒」,其實稱其為米酒更為合理。

清酒是相對「濁酒」而言的,「一杯濁酒喜相逢」,「濁酒一杯家萬裡」中的濁酒是用糧食釀酒後,因未經過過濾,酒中殘留酒糟,看起來很渾濁的酒。這種酒酒精度數低,喝起來沒啥感覺,只有一個優點,便宜,所以主要流行在腳店、食寮、田間地頭,是平頭老百姓解乏、解饞的飲品。

濁酒釀造時間長短不一,不講究的一個周也就喝了,清酒卻不同,起碼也得兩三個月再開壇。這時開啟的酒中也有酒糟,風味卻是要比濁酒好很多,將酒中加點石灰、草木灰之類的,阻斷微生物的發酵,然後「榨酒」過濾酒糟,這便是臨安城九月份最為流行的清酒了。

果酒是由水果發酵而來的酒,唐代就已經有了「葡萄美酒」,宋代在此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青梅酒」、「黃柑酒」、「梨酒」、「荔枝酒」等等。

葡萄美酒從唐代有記載以來便是和價值超高的「夜光杯」相配。葡萄酒在宋代同樣是值千金,陸遊就曾有詩「如傾瀲微葡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將葡萄酒和貂鼠裘相提並論,你說貴不貴!

一向愛吃「甜」的蘇東坡也沒有放過果酒,只不過他愛的是黃柑酒。以詩人們「一曲新詞酒一杯」的風流勁兒,蘇軾有詩「拼瓦醉,金荷須滿。怕年年此際,催歸禁篽,侍黃柑宴」

配製酒大多為中藥配製的酒,像是宋朝百姓過年、過節必喝的屠蘇酒、茱萸酒,宮廷供奉的蘇合香丸酒等等,喝了大多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好酒雖美,切勿貪杯

宋朝真的是一個「嗜酒如命」的朝代,南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中記載酒的名字就達五十四種,除了酒樓、地方名酒之外,不乏有一些達官貴人家的私釀,像是楊郡王府的紫金泉,楊駙馬府的慶華堂等等。

宋朝的詩人、詞人也愛喝酒,不喝沒有靈感!李清照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蘇軾更是著有《東坡酒經》,寫了《山林清供》的林洪在喝酒方面也是頗有心得,總結成了《新豐酒經》。

朝廷酒政策開放,回報同樣優厚,據記載宋代的酒課(稅收)最高曾達到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立朝初期也達到了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宋朝的酒真的是百姓解了饞,詞人做了詞,貴人開了宴,朝廷得了錢,何樂不為?到如今宋朝喝酒這些事同樣也娛樂了我們,讓我們見識了千年前的酒文化,實在有趣。

年關將至,提醒大家,美酒雖美,但是記住不要貪杯哦,畢竟小酒怡情,大酒傷身!最後讓我們喊出那句「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杯酒釋兵權」、「一曲新詞酒一杯」,宋朝酒有故事、詩詞和遠方
    中國歷史的宋王朝,一個和「酒」分不開的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詩詞大家們「一曲新詞酒一杯」,武松喝了酒可以打虎,李清照用酒消愁,這真的就是一個「從上到下」都愛酒的朝代!清酒是相對「濁酒」而言的,「一杯濁酒喜相逢」,「濁酒一杯家萬裡」中的濁酒是用糧食釀酒後,因未經過過濾,酒中殘留酒糟,看起來很渾濁的酒。
  • 杯酒釋兵權那場你我心知肚明的飯局,桃花美酒結成莫逆之交
    杯酒釋兵權那場你我心知肚明的飯局,桃花美酒結成莫逆之交杯酒釋兵權,那場你我心知肚明的飯局在飯局中、往往過於直白地求人辦事,反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對方也許會對你的難處不以為然,甚至會故意刁難,而且假如對方的心情正處在煩躁的時候,你的要求反而會讓對方反感,那麼委婉的表達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既不會得單對方,又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杯酒釋兵權,便是這種技巧的經典詮釋。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不斷有節度使起來造反,儘管最終都被鎮壓了,但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酒局之杯酒釋兵權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故事。他在部下的擁戴中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天下皇帝。自打坐上龍椅後,趙匡胤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會效仿他當年的所作所為。為了防止歷史重演,專門安排了這次酒局來解除大將們的兵權,並給他們大量財物,讓其卸甲還鄉,享受榮華富貴。
  • 杯酒釋兵權?究竟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此事?
    如果我們提起宋太祖趙匡胤,那就不得不提到「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那麼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究竟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此事呢?接下來我們詳細地談談,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則故事。北宋乾德年間,在皇宮之內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宴席,出席的人物更無一不是大宋的中流砥柱。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杯酒釋兵權「陳橋兵變」後,儘管宋太祖已黃袍加身,但「廢置天子,變易朝廷」之類的軍事政變,仍有可能重演。當時禁軍的九名高級統帥,或是太祖稱帝前的結拜兄弟,或是趙宋集團的中堅人物,他們在趙宋集團的崛起和「陳橋兵變」中均有極大貢獻,是集兵權、功勳於一身的趙氏王朝的開國元勳。功高則震主,權大則不測。
  • 趙匡胤恐黃袍加身重來,顧臣提議杯酒釋兵權,終皆大歡喜
    他清楚,自己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的關鍵在於手握兵權。因此他稱帝後,便開始想盡辦法來避免歷史重演,由此還引出了一段「懷酒釋兵權」的故事。可以說,趙匡胤的手法是極其高明的,藉助幾杯美酒。既解決了自己的憂患,又保住了美名,因此這段佳話一直流傳至今。趙普是趙匡胤最重要的顧問,他們的關係有點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
  • 杯酒釋兵權,錯的不是宋太祖,而是後世子孫
    杯酒釋兵權,已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故事了,我們也常常以此來標舉宋太祖收兵權,對後面的大宋朝重文輕武,軍事力量低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以此抨擊宋太祖,認為正是他此舉,使得整個宋朝被遼、金、夏、蒙古,打得抬不起頭來。
  • 「杯酒釋兵權」的由來!發生在哪一朝代!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擊北漢、南唐,屢建戰功,逐漸成為禁軍的重要將領。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帥。顯德七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
  • 杯酒釋兵權是奇招,但總得有人帶兵,趙匡胤把兵權交給誰了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本來他也只是五代十國當中的一個小將領,但是機緣巧合之下,趙匡胤最後滅了自己的主子,並且平定了五代十國的亂象,正式建立了大宋王朝。然而趙匡胤是一個奇人,他的心計很深並且腦迴路異於常人,剛剛當上皇帝趙匡胤就做出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史稱杯酒釋兵權。
  • 故事|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剛做皇帝不久,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叛亂。宋太祖親自出徵,才平息了這場叛亂。從那以後,宋太祖心裡就不太踏實。他總在思考,為什麼從唐朝末年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地打仗。最後,宋太祖覺得,這全都是因為大臣手中的權力太大,皇帝不能統一管理。假如把所有的兵權都收回來,集中在皇帝手裡,戰亂一定不會那麼頻繁了。
  • 古代兵權相當於權力,為什麼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還能成功呢?
    ,這就需要解決當時藩鎮割據的局面,所以在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就著手從制度上解決武將的問題,而他的中心思想就是「重文輕武」,而這也是宋朝最根本核心的政策,就是南宋建立的時候,嶽飛等人也不能夠免俗。,原本禁軍最高統領就是都點檢,當初趙匡胤就是擔任這個官職,在北宋的時候,趙匡胤將都點檢的權力一分為三,分別是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對象,就是這些掌控禁軍的武將們,所以此時他們的軍權已經受到了制衡,就算他們不想要交出兵權,想要做出像前朝那樣統兵反叛的情況,在宋朝的時候也基本上不可能了,所以因為制度上的制衡,這些武將們也就只能夠「心甘情願」放棄兵權了。
  • 趙匡胤設立「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此人,15年後奪了他的江山!
    趙匡胤設立「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此人,15年後奪了他的江山!文|笙離歌人對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估計大家第一記起的是他滅了南唐,讓李煜和小周后成了投降者。回顧整個歷史,他在建立北宋初期,在能力和謀略上,得確很領先,但他的重文輕武卻害慘了不少人,但今天討論的是他「杯酒釋兵權」黃袍加身的故事,不過在這中間,忽略了一人,15年後奪了他的江山,幹了一些違背良心道德的事。
  • 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告訴你宋朝真實的戰鬥力有多強!
    宋朝為何給人戰鬥力弱的印象?我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杯酒釋兵權。通過陳橋兵變,在五代十國後建立大宋的趙匡胤深知:兵者,兇也。趙家老哥覺得自己既沒有良好的家世出身,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叩天地拜把子的猛將,只能走重文輕武路線,收回兵權為己有。2、水滸傳。宋徽宗趙佶是個藝術家,潛心鑽研藝術,朝政交給蔡京瞎搞,導致農民起義逼上梁山,金軍外部勢力兵臨城下,擄走徽欽二帝。3、莫須有。
  • 杯酒釋兵權是宋初的一大疑案,文獻記載存在很多缺漏和矛盾
    杯酒釋兵權確是宋初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疑案,有關文獻記載中也確實存在著很多缺漏和矛盾之處,但欲由此認定「杯酒釋兵權」為虛構之事,卻也有些武斷了。首先,宋初禁闈大事未被宋代國史記載的不止「杯酒釋兵權」一件,如前面已經說過的,《太祖實錄》就因頗有疏漏、迴避,所以宋太宗又重修了《新錄》,但有關宋太祖的記事,尤其是一些關鍵的記錄,已遭宋太宗的篡改而《三朝國史》有關宋太祖之事,即主要依據《新錄》。因此,《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對此事未作記載,大概不能算是一件很令人吃驚之事。
  • 「杯酒釋兵權」結束了朝代的頻繁更替,但很多細節史料記載並不詳實
    「杯酒釋兵權」講的是在北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們篡奪皇位,通過宴請他們喝酒的方式,威逼利誘,迫使他們交出兵權,打發到各地頤養天年的故事。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善待功臣成為美談,朱元璋為何不那樣做?
    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可謂古代帝王對待功臣的兩個典型,前者杯酒釋兵權善待功臣,後者製造冤案屠殺功臣。所以有人很好奇,為何趙匡胤能夠杯酒釋兵權,而朱元璋卻不能那樣做呢?首先,杯酒釋兵權開北宋重文輕武的先河,趙匡胤通過花錢贖買兵權的手段,固然消除了武將叛亂的危機,但也導致了北宋軍事實力的衰退。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又採取了一系列壓制武將的措施,比如強幹弱枝政策、實行更戍法(使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等等。可以說,北宋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宋太祖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 宋朝文高武低,是杯酒釋兵權造成的?真實原因讓人大鐵眼鏡!
    宋朝文高武低,是杯酒釋兵權造成的?真實原因讓人大鐵眼鏡!我們傳統認知宋朝文高武低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結果是,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觀念。杯酒釋兵權只是解除了禁軍將領的指揮權,把這些人用高位供養起來,並沒有導致武將地位的下降!宋朝武將地位下降是在太宗年間。趙光義此人在宋軍中的地位明顯不如他大哥,他想通過戰爭提升他在宋軍中的地位,於是他連續發動了對遼國的進攻。
  • 杯酒釋兵權的歷史故事
    麼麼噠~趙匡胤是懂得中國封建史的,他的幾項舉措較為實際地穩定了當時的社會:比如說對前朝忠臣加以籠絡,封后周的皇帝為鄭王,厚賞曾經輔佐朝政的範質等,當然也平定了個別反對的節度使。當時的他仍然很憂慮:「臥榻旁邊,怎麼能讓別人酣睡呢?」
  • 品讀|「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為何這樣說?可以先看看「杯酒釋兵權」的年代背景與「對象」。比比「大殺功臣」的漢初與明初,當時的宋太祖趙匡胤,只是「繼承」了後周王朝的疆域,半壁江山都不安生,離漢初明初那「天下一統」的景象還差得遠。至於「對象」?
  • 宋太祖趙匡胤,其策劃的「杯酒釋兵權」,奠定了宋朝軟弱的基調
    宋太祖趙匡胤,其策劃的「杯酒釋兵權」 ,奠定了宋朝軟弱的基調!眾所周知,宋朝是我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一個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於是乎,國家不像國家,倒像是一個地下幫派,誰的拳頭硬、大腿粗、力量強,誰就來當領頭人,當然王朝和皇位的更替時非常之快了。直到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在河南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創立宋朝,這才打破了之前政權交替頻繁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