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臺北書店街-中新網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漫步臺北書店街

  中新網2月18日電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的購書中心在哪?臺灣的朋友建議我去臺北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走走,說那裡是臺灣最大的書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車專程到臺北去逛書店街。出臺北車站,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聞名已久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果然書店街氣派非凡,高樓上懸掛的書店燈箱廣告撲面而來,一個書店挨一個書店。據說這條書店街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臺灣的讀書人最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是觀光客的文化觀光區。

  我首先走進「書香林」書店,這是一家三層樓的綜合書店,一樓進門處擺的是最新暢銷書,靠牆兩邊的書架上,按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門類依次排列,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書。二樓則是按出版社為序排列,多為叢書與套書。三樓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科書與參考書,以大學考試輔導材料為多。街兩側的書店各具特色,有的以叢書見長,有的以文庫取勝,有的專營教科書,有的專賣外文書,購書十分方便。

  在這個書香世界裡,據說有幾萬種林林總總的新書。其中有不少大陸作家所著的書,如上海作家葉永烈的《毛澤東與蔣介石》、老作家蕭乾的《未帶地圖的旅人》、北大博士姜南楊的《臺灣大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胡鞍鋼的《挑戰中國》等。

  臺北的書店街上,最大的綜合性購書中心當數金石堂書店。據說該書店1983年才開業,卻以現代化的連鎖經營手法投入書業,對傳統的臺灣書店產生了激烈衝擊,推動了臺灣書業從小店式經營轉向擁有寬敞明亮空間的連鎖式營運。十多年來,金石堂已從兩家店拓展到五十一家分店。

  該書店為促銷與擴大知名度,投入大量經費不斷推出活動,如安排作家、歌手到各連鎖店做籤名做演講,以吸引讀者。受金石堂的啟示,臺北書店街上的誠品書店推出了「今夜不打烊」活動,日銷售額竟突破過三百萬臺幣大關。臺北的書店街,有的以打折來吸引購書者,有的以策劃各種新的活動來吸引購書者,由此創造了臺灣的書店文化,展示了臺灣書市衰落中的生機。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單個書店而論,沒有一家書店的營業面積與售書品種趕得上大陸城市的新華書店。臺北書店街上幾十家書店連成一片,競爭中的各書店紛紛改進硬軟體建設,如採光與冷氣、服務態度、新書展示、計算機化庫存管理等,使整個書店街異彩紛呈,品種齊全,方便讀者,值得大陸書店學習借鑑。

相關焦點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灣寫真: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老臺北人購書逛街的首選地。  如今,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熱鬧如昔,重慶南路書店街卻已榮光不再,旅館一家一家開,書店卻一家一家關。
  • 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打造人文城市風景線
    隨著時間的流逝,重慶南路在臺北城市文化上,發展出了一段輝煌歲月。1895年,日本殖民當局在臺灣的總督府落成後,便在今日重慶南路一帶設立臺灣書籍株式會社,作為出版各類中小學日文教科書、參考書等讀物的據點,是當時臺灣第一家書店;臺灣光復後,由於鄰近臺北車站的地理位置優勢,加上補習班、政府單位聚集於此,許多隨「國民政府」遷移來臺的書局也選擇在此落腳。
  • 臺北的小資慢走漫步之旅
    在我看來,臺北濃濃的人情味及臺灣人家的生活氣息全都在濃縮在那些大街小巷之中。如果你有時間好好看一看臺北,我是多麼建議你能去到建國假日花市看看臺北人民的周末日常,去到康青龍生活區不僅僅只是為了一杯思慕昔芒果雪花冰,去到那些二手書店體會那種文化氣息,去到臺北的角角落落去尋找一種叫做「小資生活」的東西。
  • 「宅」在臺北,在溫羅汀書店街散步,有一家還能免費住宿2到3晚
    這些年泡書店,能讓我一次次流連的城市,臺北算一個。所謂「宅」在臺北,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在溫羅汀書店街散步。好攝女臺北鹿途中旅遊書店 好攝女 攝大陸的朋友們去臺灣時總是必去誠品。當然我也不排斥,但好像也沒有那麼多的期待,不過倒是有些小事值得回味。
  • 45年老字號書店倒閉關門 臺北「書店一條街」僅剩個位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重慶南路過去曾是知名的「書店一條街」,但近年不少老字號書店紛紛歇業,已有45年歷史的建弘書局日前也公告要結束營業,昨日(22日)則是最後一天開店,從白天起人潮就絡繹不絕,書店業績也是睽違多年來,難得突破百萬(新臺幣,下同)。
  • 暑期遊臺北 最全的小資漫步攻略~
    福建旅遊最專業的O2O服務平臺新浪福建推薦最值得關注旅遊微信號福建自媒體首批成員臺北小資慢走漫步之旅說到臺北,大多人想到的是臺北101,故宮,國父紀念館等著名景點。在我看來,臺北濃濃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全都濃縮在那些大街小巷之中。如果你有時間好好看一看臺北,我是多麼建議你去康青龍生活區,體會臺北人民的周末日常,喝一杯思慕昔芒果雪花冰,逛逛二手書店,在臺北的角角落落尋找一種叫做「小資生活」的東西。1.
  • 臺北書遊記:書店是臺北美學之旅不變的聲場
    應網易蝸牛讀書邀請,參與「一見臺灣」臺灣美學之旅來到臺北。借活動間隙,在臺北街頭巷尾偶遇各種獨立書店和舊書店。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 60年歷史臺北書店街8成歇業 轉賣牛排咖啡(組圖)
    60年歷史臺北書店街8成歇業 轉賣牛排咖啡(組圖) 2012年08月29日 09: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香港旅行攻略|旺角的這條西洋菜街,漫步那些珍藏的二樓書店
    香港旅行攻略|旺角的這條西洋菜街,漫步那些珍藏的二樓書店! 香港的旺角有一條名為西洋菜街的街道,第一次聽說時覺得有些小新奇,也讓我聯想到了香港的一款熱飲:西洋菜蜜。據說其取名是因為早期這兒是一處種植西洋菜的田地~西洋菜街地處於九龍旺角的彌敦道東之東,是當地繁華的購物地段之一。
  • 臺北重慶南路從書店街變身商旅街 遊客最愛文創旅館
    臺北市重慶南路已從書店街轉型,變成商旅一條街。 (楊竣傑攝)   飛機、捷運、巴士、火車或高鐵上,您常會不期然遇見觀光客,餐廳或小吃攤上,也時常可聽到操著非臺灣口音旅客…。   夜幕低垂,昔日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臺北市重慶南路上,已經看不見書店林立,反而被商務旅館攻佔,老字號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搬遷後,書店字樣仍鑲嵌在建築物上,門口卻早已掛上「Hotel & Hostel」招牌;在高聳的新光大樓注視下,火車站前商圈已悄悄轉型,成為迎接自由行旅客的「商旅一條街」。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2014年 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一、牯嶺街傅月庵先生曾說過,「臺北的舊書店,卻如這個城市的眉毛,平日存在著,倒也不曾讓人感覺其重要性,一旦漸疏漸落漸消逝了,這張城市的臉頓時顯得空洞而冷寂,叫人滿心唏噓失落」。來臺北逛書店,如果錯過舊書店風景,那真是叫人空惆悵、枉凝眉了。
  • 【閱讀分享 NO.108】去臺北,不能不去的18所書店和兩條書街
    樓下還發現了知日雜誌,看來臺灣對日本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情。臺北的每家書店都有日文專區,無論是新書店還是二手書店。12.唐山書店 tel:02-2363 3072營業時間:周一—周五 9:00-22:00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
  • 臺北地下書街改食街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近日批評臺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業績太差,臺北捷運公司表示將在明年書街租約到期後重新招標,開放商店、餐飲進駐,臺北唯一的地下書街將消失。在中山地下書街經營10年的一位書商表示,有「書店街」之稱的重慶南路如今只剩下9家書店,中山地下書街好不容易做起來,目前有46家書店,已成為觀光景點,現在要「扼殺掉」,實在很可惜。據說柯文哲在選市長前,他的新書發表會曾在地下書街舉辦,現在當了市長嫌這裡不賺錢,要把書街改食街,讓不少書商大呼「諷刺」。
  • 一起去香港旺角的這條西洋菜街,漫步那些珍藏的「二樓書店」!
    香港的旺角有一條名為西洋菜街的街道,第一次聽說時覺得有些小新奇,也讓我聯想到了香港的一款熱飲:西洋菜蜜。據說其取名是因為早期這兒是一處種植西洋菜的田地~西洋菜街地處於九龍旺角的彌敦道東之東,是當地繁華的購物地段之一。
  • 臺北書店—臺北的靈魂
    之所以又選了臺北,不為美食,不為美景,只因為放不下街巷深處那些小小的書店。這次出發前做足了功課,查找了每家想去的書店的地址,制定了每天的拜訪路線,6天一共參觀了21家書店,兩條書街和一家圖書館,有些匆匆一瞥,有些留戀不忍離去,無論是小到十幾平的二手書店還是像誠品這樣的書業巨無霸,每家都有獨自的個性,但所有書店都透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自由。
  • 熱門攻略裡找不到的臺北漫步指南
    如果「必去」的景點已不足以打動你,那你大概需要這份「小眾」「有趣」或許會有「偶遇」的臺北漫步指南,在穿街走巷的晃蕩裡體會一把臺北的日常,感受這座城市真實的生活氣息。Master K:來自日本的蛋包飯,環境溫馨可愛,定期有日語教學位於臺北大安的永康社區,涵蓋永康街、麗水街、金華街,南至青田社區,日治時期為日本文官宿舍住宅區,至今仍流淌著恬靜的人文氣息。
  • 臺北書店街一步步消逝 臺媒:要等到文化沒了再來搶救?
    金石堂臺北市城中店驚傳6月吹熄燈號。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屹立30多年,金石堂書店臺北市城中店6月吹熄燈號,古色古香的文化地標將成追憶。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金石堂書店所處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店,30年過去,如今卻只剩10家,如此驚悚的結局,出現在21世紀的臺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文章說,這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公視為了拍攝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要在影像上重建中華商場的決心。
  • 臺北書店裡的影像詩
    永康街青田街、華山文創,有很多我們愛逛的雜貨店和咖啡店;臺北市區不大,多數獨立書店,聚集在臺大周邊的步行可達的範圍,喜愛書店的朋友,不妨在這裡花半天到一天,逛逛臺大校園和周邊的書店,累了可以隨便找家咖啡店坐坐(臺北的咖啡店相當優質),或者喝杯奶茶,嘗嘗小吃。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一頁臺北:舊書店往事 臺北就像一隻貓,書店就是它的毛髮。牯嶺街一代的舊書店以及重慶南路一代的書店街曾經最為有名。日據時代,牯嶺街城南是當時的臺北文教中心,空氣裡夾雜的都是經史子集,章回線裝小說的黴爛味兒和剛出廠新書的印刷味兒。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大批日本人撤離,大堆大堆用得上用不上的書都被遺留下,並被人們在牯嶺街和南海路兜售,逐漸發展為舊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