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出一趟國門就換了個名字的美食,貴妃雞等你來探索,原來還有這樣的歷程
小編今天要寫的美食就是貴妃雞,嗯!確認過眼神是小編吃不起的美食,好了,不開玩笑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貴妃雞,其實小編在看到這個美食的時候有些訝異,難道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嗎?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雞肉嗎?還真的不是,這貴妃雞呢是原產於英國皇室的一種雞,那可算得上是天生麗質了,因為他的羽毛是黑白的花羽,和我們平常見到的普通雞還真的是不一樣的呢。而且有一項規定也是很過分的,因為在那個時候貴妃雞隻能流傳在英國的皇室,民間是不可以養殖的。
這種貴妃雞生來就是這麼的高貴,他們的肉質也是十分的美味可口的,做出來的貴妃雞油而不膩,並且含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他體內的胺基酸是人體所需的17中胺基酸,並且被稱為抗癌之王的硒和鋅在貴妃雞的體內,也是比起普通的雞肉多出了5倍,可想而知它的營養價值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還被稱為「美容肉」和「益壽肉」。在傳入我國後,愛吃的我們就把它製作成了「京蔥貴妃雞」,源於20年代末上海陶樂春川菜館,由名廚顏承麟等借京劇《貴妃醉酒》而創製。
接下來就要好好的介紹一下我們所說的貴妃雞了,他的名字從何而來呢?故事源於一場莫名其妙的遠遊。19世紀,法蘭西·伊夫林省烏當地區的烏當雞,得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指令:遠遊英格蘭,進行一場身與心的洗禮。出國之前,身份證明還是「烏當雞」;歸國那天,它們換了個更響亮的名字——貴妃雞。三叢鳳冠不用裁,黑白花羽全身戴。貴妃雞作為新派海歸,經過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改良,它們身上閃耀著日不落大帝國的光輝。不過,這都是很多年後的事了。
皇家科學院耗時20餘年,經歷上百代的選育,改良出體態忒為優美、口感忒為滑嫩的貴妃雞品種,專供皇室觀賞和御用,並禁止民間飼養。又過了很多年,貴妃雞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日不落也衰落了。大約1990年,貴妃雞東遊來到了文明古國——中國,開啟了它的另一段輝煌人生。對於這款來自英國的珍禽,它外貌奇特,體型嬌小玲瓏,嫋娜多姿,很快引起了中國珍禽飼養者的注意。
2000年全國特種養殖信息交流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品種是最有發展前景的珍禽品種之一,將代替整個家禽更新換代,市場前景不可估量。2年前,巴南區安瀾鎮五通村沐瀾溪養殖基地開始散養貴妃雞。此處群山環抱,青山綠水,生態環境非常好;其海拔900米,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適中。上百隻貴妃雞就散養在密林中,平時吃的是五穀雜糧和野外雜食,喝的是山間清泉。說返璞歸真、順應自然,我可不敢和沐瀾溪的貴妃雞比,雖然人家只是一隻雞。
因為貴妃雞性情活潑,動作靈敏,一旦受驚即可起飛,善於低飛。因此,貴婦雞的禽舍要設運動場,並設頂網。貴妃雞是雞群中較積極的角色,但它們在生長上卻不著急。其他品種雞7、8個月可以長好大個,貴妃雞卻要小一圈。有人說濃縮的就是精華,也有人說人家進食的營養全用來蹦躂了被美食界譽為「禽中極品」的貴妃雞,人間送以美稱「益智肉」、「美容肉」、「益壽肉」。我國著名經濟動物學家、中山大學辛景熹教授稱讚:貴妃雞的品質、美味與孔雀不分仲伯。烹飪方式多樣,其肉質既有土雞的香滑,又有野雞的結實,更有飛禽的美味,還是叫它「雞中極品」吧!
那麼這道貴妃雞到底是怎麼做來的呢?首先我們先把將雞翅膀洗淨後備用,用紹酒、醬油各少許拌勻,放在約六七成熱的油鍋內炸至外皮金黃,倒人漏勺內瀝油。然後原來的鍋,繼續熱油開火,把事先準備好蔥、姜塊放進去翻炒,出來香味之後,再把豬排放進去,翻炒到變了顏色之後,再把雞翅膀倒進去,放入紹酒、醬油、白糖及雞清湯,開始煮沸,煮沸之後呢再換到小火上慢慢的煮20分鐘,雞翅看起來熟了以後,再改成大火,將香菇和切成厚片的筍一起下鍋,沸煮到湯汁稠濃,撈出豬排和姜塊,烹入紅葡萄酒,倒入蓋碗內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