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楊朝文 河南開封報導
建城歷史長達4000年,先後八個朝代在此定都,城摞城、牆摞牆、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古城開封從來都不缺乏歷史底蘊和各種傳說故事。
氣勢恢宏的大梁門,站在城樓上,古城開封美景盡收眼底。
作為開封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開封城牆是中外遊客來此打卡的必來之地。據了解,開封現存明清城牆,包括牆體、城門、附屬建築及其地下遺址等,總長14.4公裡,並有兩處水門連通城內外水系,是保存比較完整的中國第二大明清城牆。來到氣勢恢宏的大梁門,北側上馬道就是城摞城博物館,遊客在這裡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不同朝代疊壓的城牆遺蹟。在大梁門城樓內部,景區通過六面8K高清LED屏,再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將開封城牆的前世今生以高清影像方式展示出來,再現城摞城奇觀,讓遊客站在城牆遺址之上,就能親眼目睹千年前的動態景象。
徜徉御河,在現實中感受古代東京汴梁獨特的魅力。(李建華 攝)
說到開封,就不能不提到《清明上河圖》,在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這一以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將畫卷搬進了現實,徜徉其中,令人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景區內的《大宋·東京夢華》實景演出,運用《虞美人》《醉東風》《蝶戀花》《滿江紅》等八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宋詞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東京的歷史畫面。豪華的場景,經典的宋詞,高科技的舞美,帶給廣大遊客的是強烈的視聽震撼,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榮。
州橋遺址重見天日,《水滸》裡「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一城宋韻半城水,開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稱。宋代汴河流經東京的裡外城,河上有橋十三座,其中以寬度達30米的州橋最為壯觀,「州橋明月」更是被譽為一景。站在橋上,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中間是天街,繁華的開封中軸線盡在眼底,《水滸》裡「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今年3月,開封市啟動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州橋遺址橋面已露出土面,當地也同步啟動州橋遺址本體保護展示方案設計,屆時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州橋的魅力。
「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北方水城」開封宜居更宜遊玩。
近年來,以「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為整體思路,開封市還組織編制並批覆了《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並啟動「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開封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縣級調研員馬紹君介紹,「一渠六河」包括西乾渠和東護城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利汴河、惠濟河、澗水河,建成後形成1條環城濱水風景綠道、5個城門節點、5個濱河公園、8段綠色濱水岸線。工程通過截汙控汙、河道清淤、橋梁建設、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構建起連接新老城區的水系,維持生態平衡、服務周邊百姓。
今年6月1日前,這一工程主體正式完工,並對公眾開放,基本實現了通清水、通綠化、通道路、通亮化和沿河環境整治,打造了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發展工程,讓「一渠六河」成為了造福開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夢裡的「北方水城」重新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