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述評/上

2020-12-20 央視網

中部六省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述評/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4日 13:55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

中部六省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述評/下

    走中原,去贛中,到皖北……仲夏時節,中部大地萬木蔥蘢生機勃勃!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承東啟西,接南連北。在落實中央提出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任務中,中部各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重點、顧全局,打基礎、謀長遠,全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夯實農業基礎,加速產業化進程

    中部崛起,「三農」為重。中部地區有農村人口2.4億,以佔全國10.7%的國土養活著28.1%的人口。統計表明,除湖北外,中部各省農業人口比重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整個中部地區的農業人口比重為7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中,有4個省的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最高者為河南省,高出11.1個百分點。

    農業仍是中部的主要優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必須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在中部地區建設全國糧食核心主產區和優勢農產品基地正成為共識。今年6月底,中原大地傳來喜訊,糧食生產大省河南在歷經罕見的暖冬、病蟲害及乾旱影響之後,夏糧總產仍達594億斤,比上年增產23億斤,同比增長4%,再次穩居全國第一。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持續努力,也在湖北等地結出碩果。繼2006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2210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刷新歷史紀錄,今年湖北夏糧再獲豐收,增產33.96萬噸。全省糧食生產逐步向大型優質商品糧基地和其他糧食主產區集中,已在糧食主產區建成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安徽省在小麥高產攻關中,突出抓大縣、大片和大戶,通過示範擴大輻射面。目前,安徽已在3800多個村建立600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實行「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品種、統一機播、統一田管、統一機械收穫」。

    目前,中部地區糧棉油產量佔全國的30%至40%。近幾年,全國糧食增產的一半以上來自中部。

    如何使農業大省轉變為農業強省?關鍵之一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從「大糧倉」跨向「大廚房」。近年來,河南省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把農田變為「第一車間」,從技術創新到市場創新,再到品牌化經營,河南食品正大規模進入國人的「廚房」:全國每10個餃子裡有4個是河南「思念牌」的,每10個湯圓中有6個是河南「三全牌」的,每10根火腿腸就有5根出自河南雙匯。周口蓮花味精、駐馬店十三香調料等30餘類農副產品,市場佔有量居全國前列。目前,中原大地2800餘家新興農產品加工企業正迅速崛起。

    農業產業化正在中部地區紮實推進。湖北省加強優勢產業板塊基地建設,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形成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加工型龍頭企業50個、創匯超1000萬美元的工貿型龍頭企業50個。湖南省目前已初步形成優質稻米、柑桔等十大優勢產業帶,以「隆平高科」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茁壯成長。「十一五」時期,隨著全省1200萬畝超級稻和向全國推廣6000萬畝超級稻產業工程的實施,湖南將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糧食增產做出更大貢獻。

    選準突破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是,促進中部崛起,絕不能走拼資源、拼環境的粗放型之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各省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十一五」時期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與全國平均水平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中部低7.2個百分點;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力佔比,中部低20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勞動力佔比,中部高4個多百分點。這說明,在工業化水平上,中部地區明顯滯後。

    中部六省也有其工業優勢:擁有全國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鋼基地,最大的中型貨車生產基地,最大的重型工具機和包裝機械生產基地,我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基地等,已形成以煤炭、電力、冶金、機械、化工、紡織等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然而,產業結構畸輕畸重,超重型、原料型、初級型是中部一些省份工業結構的主要特徵,工業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

    山西是煤炭大省和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2006年,煤炭經濟拉動該省經濟增長近5個百分點。多年以來,「因煤而富」的山西,也因煤「負債」,生態遭破壞,環境受汙染,付出了不小代價。200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從「能源基地」到「新型能源基地」,標誌著山西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將開始走上潔淨、節約、細加工之路。

    「十五」期間,山西實施了關井壓產、資源有償使用、改革採煤方法、擴大洗選比重、聯網監控瓦斯等「組合拳」。為進一步擴大戰果,進入「十一五」時期,山西確定煤炭工業產能「零增長」目標,並選擇走以四大新興產業為支柱的經濟轉型道路。

    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偏低,工業化進程滯後,安徽的決策層對省情有著清醒的認識,但並不是急於求成,而是立足實際,揚長避短,真抓實幹。2004年11月,國家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落戶省會合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合肥市計劃到2020年建成國內一流的技術創新中心、知識創新中心、高層次人才聚集中心和創新型示範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合肥在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66家,佔全省的44%;高新技術產值達到631億元,比上年增長29.3%。今年,安徽全省科技投入和全社會研發經費較2003年增加了3倍,創新環境和創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初,湖南提出,要實現富民強省的發展目標,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義大利菲亞特公司的幾位工程師日前來到湖南湘潭市楠竹山鎮,他們將在這裡的眾泰江南汽車公司工作一年時間,之後,來自菲亞特的藍旗亞車型生產線可望在此落戶。這是湖南發展現代汽車產業計劃的一個縮影。到2010年,湖南將形成每年40萬輛轎車的產銷規模,加上帶動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可新增工業產值500億元。

    工業興省戰略在湖北深入推進。隨著企業改制的基本完成,科教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平臺」逐步建立,湖北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200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70億元,同比增長25%,為「十五」以來最高水平,高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幅8個百分點。

    推進城市群發展,發揮集聚帶動效應

    現在,從鄭州市驅車前往位於開封市的河南大學,只需用時40多分鐘。從鄭州的核心區到開封的核心區也只需要7元錢車費。兩城之間的通訊實現了非長途化,金融同城結算正在推動。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城市群」戰略構想,在範圍上包括9個城市,以鄭州為中心到達其他8個城市,只有一個半小時車程。

    「中原城市群」人口佔河南40%多,經濟總量佔60%,教育資源、科技資源、優勢農業資源富集。可以說,實施這一戰略,抓住了中原大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牛鼻子。

    「中部要崛起,城市應先行。」改革開放後,我國東部地區發展很快,14個沿海開放城市帶動東部經濟整體上揚。與東部相比,中部地區城市體系發展不足,城市化水平滯後東部10個百分點左右,中心城市的實力也相對較弱。以中心城市帶動區域發展,是中部地區的現實選擇。

    今年,江西省已正式啟動「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和建設,這是國內首個環湖城市經濟圈建設規劃,包括鄱陽湖周邊的南昌、九江、鷹潭、景德鎮、上饒、撫州6個城市。按照南昌的製造業,九江的石化、港口、造船業,景德鎮的陶瓷、旅遊業,鷹潭的銅冶煉業,上饒的精密機械加工,撫州的特色農業等,各城市將協調產業布局和招商引資。江西將為「環鄱陽湖城市經濟圈」投入331億元資金,規劃400個建設項目,力爭到2010年在這些地區實現城鎮化率達45%。

    從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到湖北的「武漢城市圈」,從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到江西的「環鄱陽湖城市群」,從安徽的「沿江城市群」到山西的「太原經濟圈」,城市群凸顯著規模效應及其輻射帶動能力。這些城市群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投資效益最好的地區。2006年,「武漢城市圈」實現生產總值、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均佔全省60%以上。「長株潭城市群」的生產總值、一般預算收入分別佔湖南省的37.6%和38.2%,增長速度高出全省2個百分點。「中原城市群」人均生產總值高出全省近37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高出全省8.8個百分點。「沿江城市群」則集中了安徽的家電、建材、汽車等支柱產業,擁有亞洲最大的水泥企業,是我國第三大家電生產基地。

    「中部暢,全國通」,以城市群發展為抓手,中部各省將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河南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連續3年年增1000公裡,今年可望在全國率先突破4000公裡。擁有百年鐵路史的武漢市正在構建我國鐵路四大樞紐之一、六大客運中心之一,4年後,坐火車從武漢到北京或上海有望縮短至4小時,到廣州只要3個半小時,到重慶或西安只需6小時左右。

    作為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群的發展,將促進中部地區早日成為我國城市化發展新的動力區域。城市群的集聚,正在推動中部六省加強協作。在今年4月底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開幕式上,中部六省的省長分別手持6個花瓣,共同聚合成博覽會會徽,象徵著中部六省正由過去的「各自為政」走向「攜手共贏」。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中部崛起勢頭強勁再上新臺階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國土面積佔全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的10.7%,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區位重要。「十三五」期間,中部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中部崛起再上新臺階。中部地區加快追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
  • 中部六省2019年人口及人口流失排名!中部人口吸引力是否在增強?
    中部六省中部六省均是人口大省,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中部六省外出務工人員極多,北京、長三角、大灣區,隨處可見來自中部六省的外來人員,有的已經定居他鄉,有的常年漂泊在外。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戰略規劃實施,中部六省經濟大有起色,逐漸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在中部明星城市鄭州、長沙、合肥等省會的人口增量表現上就可見一斑。那麼從最近的2019年中部六省人口排名及人口增量情況看中部六省人口流失是否有改觀?有一省的排名出乎意料。
  • 中部六省齊聚江西,共謀標準化發展!
    標準助力疫情防控標準引領創新發展這一場中部六省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會議乾貨滿滿,完善了《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旅遊行業標準體系框架圖》,形成了《第二屆中部六省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會議紀要》,明確了會後出臺中部六省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會議制度和區域標準管理辦法,確定了第三屆中部地區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會議承辦單位。
  • 中部崛起帶來"河北尷尬" 劃為東部卻具中部特徵
    ,「中部崛起」問題也成為兩會期間重要的話題。但是,這也使得屬於東部地區卻具有中部特徵的河北省愈顯尷尬。     據了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東部經濟的崛起和地區差異的擴大,國家對區域經濟發展主要採取的是東中西部三大區域梯度推進的戰略。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作出的統籌區域發展和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決策。
  • 第十屆中博會中部六省旅遊推介暨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舉辦中博會,是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是中部六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展示中部旅遊的靚麗舞臺。國家旅遊局鼓勵更多客商投資中部旅遊業,共享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推動中部旅遊業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 安徽正在規劃新高速,連接阜陽、淮濱,促進我國中部地區崛起
    俗話說「想發財,先修路」,中國東部地區之所以比中部和西部經濟發展好,是因為交通、交通的發展不僅便於人們出行,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安徽省計劃連接阜陽、淮濱,促進中國中部地區崛起的新高速, 這條高速是從阜陽到淮濱的高速。
  • 中部六省經濟健康發展,是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中國的中部六省處在國家地理版圖正中央,也被國人親切地稱為「中國腰」如今的中部六省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小編在這裡就帶你一起走近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這六個省位居與中國大陸中部腹地,因此而得名為中部六省,六省的地理環境差異明顯,但是共同的一大特徵就是都不是沿海。
  • 中部六省前三季度GDP及房價出爐
    本文的對象是中部六省,即河南、安徽、山西、湖南、湖北、江西。通過中部六省的GDP相關數據結合六省前三季度房價進行簡要說明,旨在對GDP、房價的認知更加全面。在前三季度的GDP總量上,六省GDP總值為15.8萬億。而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GDP為72.2萬億,六省佔比21.9%。
  • 2019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中部六省的GDP對比
    2004年3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計劃被首次提起,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後,中部六省在全國的地位分別是多少呢?哪些省份的發展相對更好,哪些仍需加強努力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看看這六個省份的2019年經濟情況。2019年,湖北省的經濟表現也較好在強省會戰略,長江中遊城市群等多種戰略的指引下,近年來湖北省的經濟發展也表現較好。其經濟總量在2019年達到了45828.31億元人民幣,穩居全國第7名——且與2018年的初值相比,經濟增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 中部六省(豫鄂湘贛皖晉)前三季度GDP,河南放緩、湘贛皖高速
    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個相鄰省份,中部依靠全國10.7%的土地,承載全國28%左右的人口,創造全國約22%左右的GDP,是我國的人口大區、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4年3月,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崛起。
  • 「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開封
    來源:開封網開封網訊 全媒體記者田宏傑報導 9月11日至12日,「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開封,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中青網、光明網等中央新聞網站、中部六省主要新聞網站以及河南省內主要地方新聞網站的近30名記者在開封採訪,通過新媒體的傳播,讓古老而又時尚的開封的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
  • 蔣喻新:在成渝地區中部崛起中建設遂寧北部高地
    在成渝地區中部崛起中建設遂寧北部高地——訪射洪市委書記蔣喻新市委七屆十次全會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
  • 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未來誰將引領中部地區崛起?
    中部六省指的是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個省份,從北到南屹立於祖國的中間位置。中部地區國土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3.68億人,6省2019年GDP總量達到了218738億元,人均GDP達到了59439元。
  • 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誰能最先實現?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03中部地區,則是加快崛起。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 中部六省「百強縣」分布圖:河南7個,山西無緣
    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的中部地區,是我國大陸最核心的地區,從地圖上看就像是祖國的心臟,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另外幾個沿海省份中,河北省入圍4個縣市,遼寧省入圍3個縣市,廣東、廣西則沒有縣市入圍,浙蘇魯閩冀遼六個沿海省份共計佔據71席,東部沿海地區經濟之發達,從百強縣分布上也體現的十分明顯。
  • 中部地區六大省份:河南成為龍頭,湖北回歸第2,湖南安徽爭第3
    本世紀初,我國首次明確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概念,這也是促進中部六省共同崛起的一項政策。按照國家規劃概定的範圍,中部地區是一個經濟地理的概念,區域範圍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大省份。從地理概念來看,中部地區六大省份由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東地區下轄的省份所組成。
  • 促進湖南旅遊中部崛起
    我沒有想到,在湖南旅遊的版圖上,在大長沙、大湘西和大湘南三大板塊之外,湘中竟然藏著如此神秘、豐富的山水和文化旅遊資源(湖南印象·旅遊副刊將以梅山文化地理篇、文化篇、人物篇、風物篇整體推介),這或許是湖南旅遊的最後一塊處女地。  這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遊寶藏,如何開發、保護和利用,造福百姓,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中部地區中國外貿百強上榜城市,哪些城市引領中部對外經濟發展?
    內陸地區的對外經濟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那麼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之下,中部六省哪些城市在引領對外經濟的發展,從百強榜單中可以窺見一二!令人意外的是中部人均GDP最高的湖北省只有2城入榜,雙副中心襄陽、宜昌同時落榜。
  • 中部六省「十四五」規劃出臺 都瞄準了這幾個目標
    中部六省「十四五」規劃出臺,都瞄準了這幾個目標 近日,中部各省份陸續公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過去5年,中部地區發展追趕顯著加快,「十四五」時期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方面都有了更廣泛的期許。
  • 中部六省綜合實力排名
    中部六省綜合實力對比,山西省實力與其它五省相差懸殊,江西低皖高晉,排名第五。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曾經的煤老闆,山西省這幾年發展確實出現了困難。 中部六省是指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六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