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號」在螺螄殼裡做了大道場

2020-12-14 網易新聞

(原標題:「陽明號」在螺螄殼裡做了大道場)

金報訊(通訊員 徐昭 記者 薛曹盛)今天上午,世界最大斷面的「陽明號」類矩形盾構機將在3號線出入段破土而出。屆時,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類矩形盾構隧道試驗段暨國內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類矩形盾構隧道將順利貫通,這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斷面類矩形盾構隧道。

「陽明號」能實現全斷面的切削,在狹小空間半自動化拼裝,就好比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但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這臺擁有世界多項先進技術的「陽明號」,從項目招標完成到成功研發,僅僅用了10個多月時間。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朱瑤宏介紹說,一臺機器就要7700多萬。

記者注意到,「陽明號」的刀盤很特別,採用了大刀盤加偏心小刀盤的組合切削形式,這樣就能實現全斷面切削,最大程度減少對周邊土壤的擾動。據了解,大半年時間,「陽明號」沒有一次因為設備故障而停工。國外的類矩形盾構機只能實現靜態調整,而寧波的陽明號則能夠實現動態調整,機器可24小時運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陽明號」的拼裝技術更是世界一流。昨天,記者在現場觀摩,拼裝機械人的半自動化操作讓人眼花繚亂。從抓起管片,到精準擺放,再到調整位置,整套動作一氣呵成。如果用傳統的拼裝機,在這樣的狹窄空間,根本無法操作。 

「陽明號」在技術上解決了類矩形盾構全斷面切削與異形複雜管片拼裝技術的國際難題,在異型多刀盤切削系統、管片拼裝系統、推進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實現了首創性突破,為城市地下空間集約化利用及高標準環境保護開闢了一條新路,被多名院士、國際專家稱為「世界先進」。

朱瑤宏直言,「陽明號」對未來的地下空間開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在城市核心區與老舊城區的地下工程施工時,可大大減少對地上和地下構築物的影響。「相信用不了10年,這項技術將會被廣泛應用。」

據悉,這項先進技術將在軌道交通4號線、2號線二期、5號線等工程上進一步推廣運用,同時將廣泛應用於城市交通人行車行地道、地下共同溝等的建設領域。

(原標題:「陽明號」在螺螄殼裡做了大道場)

本文來源:現代金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看陽明號如何破土穿越寧波核心城區
    速度801米隧道區間掘進399天6月29日15點左右,在4號線翠柏裡站,總長約66米,重1200噸的「陽明號」在盾構工作井破土而出。這條由「陽明號」掘進後打造的類矩形盾構隧道區間長801米,從始發到破土而出,歷經整整399天,這在國內軌道交通行業實屬不易。掘進完成後,「陽明號」將進行保養修復,計劃今年9月中旬再次始發,由南向北掘進翠柏裡站—雙東路站盾構區間。
  • 螺螄殼裡如何做好民生大道場?杭州和睦新村有秘訣
    讓樓桂霞女兒感到意外的是,爸爸媽媽拒絕搬遷到新房,而是選擇繼續「蝸居」在原來小區58平方米的老房子裡。樓桂霞的理由很實在:「這裡有老夥伴,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又樣樣實在,搬到高樓大廈裡反而不習慣。」  樓桂霞所在的小區,就是6月12日李克強總理來過的和睦新村。
  • 用螺螄殼建房 滇池邊的獨家記憶
    他們在這裡收穫,享受著滇池的恩澤,哪怕是最為細小的饋贈,也能讓人構建獨一無二的生存方式,用小小的螺螄殼,包裹住生活的夢想。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村,是靠近滇池的一個普通村落,過去,這裡是一個以漁為生的地方,人們在滇池中捕魚撈蝦,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每當人們享用完滇池裡的魚蝦美食後,魚骨和螺螄殼就成了廢棄物,堆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經年累月,一座螺螄山被「吃」了出來。
  • 國內首臺地鐵類矩形盾構一個抵倆,上海智造「陽明號」寧波首秀
    11月11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內首條城市軌道交通類矩形盾構法隧道在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貫通,意味著由上海隧道研發製造的世界最大斷面、中國首臺類矩形「陽明號」盾構首秀成功,也為在環境保護高標準要求下,城市核心區地下空間集約化利用開闢了一條新路。
  • 新生兒一側腎臟只剩一成「功力」,專家「螺螄殼裡做道場」成功手術
    考慮孩子病情嚴重,專家為出生14天的新生兒手術,猶如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一樣頗具挑戰,刷新了該院微創腹腔鏡腎積水手術患兒的最低齡記錄。今日,寶寶康復出院。吳女士今年27歲,老家在河南,平時夫妻倆在浙江工作。今年初,她懷上了二胎寶寶,一家人都很開心。在懷孕5個月時產檢,胎兒被查出有腎積水。當地醫生說出生後可以手術治療,在和家人商量後,吳女士決定留下這個寶寶。
  • 黃山樓市「地王」錦繡春風裡:「螺螄殼裡做道場」
    這或許對於任何開發商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需要精心的打磨,黃山錦繡亦是如此,又該如何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呢?所以,當1924號地塊以「錦繡春風裡」的名字甫一亮相,立刻成了自帶流量的人氣收集機。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這到底會規劃打造怎樣產品,以及價格會賣到多少?小編也上網查了一下,目前項目對面的栢悅山二手房已經賣到了17000元/㎡以上了,而樓面地價已經是10911.11元/㎡的錦繡春風裡新房又會是多少!
  • 走近昆明滇池南岸,探訪一個螺螄殼堆起的古村落
    村子裡一棟棟老房子的土夯外牆上,密密麻麻地鑲嵌著白色的螺螄殼。最特別的,還是村民取土築牆建蓋房子的時候,總是將螺螄殼也夯入土牆中,牆壁上不計其數的螺螄殼和貝殼。河泊所村幾乎就是一座託起在螺螄殼上的村莊,地下是、牆面上是、莊稼地裡也是滿滿的螺螄殼。
  • 專訪|《二十不惑》導演黎志:「螺螄殼裡做道場」
    剛開播幾天的《二十不惑》,已經在青春題材電視劇裡,擴寬了一小片新領域。不以懷舊青春、校園愛情作為主要審美風格和類型敘事,而是近乎白描的展現年輕人的生活群像,在樸素自然的「生活流」中,用真實有趣的細節,來喚起觀眾們的廣泛共鳴。
  • 面對疫情主動出擊,「螺螄殼裡做道場」——專訪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
    如今,面對疫情,在出境遊尚未恢復的情況下,春秋旅遊又抱著「螺絲殼裡做道場」的態度,集中火力挖掘國內旅遊市場。2020年已經走進了炎炎夏日,旅遊行業才剛從難熬的冬天裡走出來,感受到一絲暖意。7月14日,文旅部發布通知,恢復跨省團隊遊及「機票+酒店」業務,旅遊景區遊客最大承載量由30%調至50%。隨後,各大航空公司和OTA紛紛推出「隨心飛」產品,不甚熱鬧。
  • 96㎡不滿足,非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網友:想睡覺先轉暈了再說!
    96㎡不滿足,非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網友:想睡覺先轉暈了再說!今天要分享的這套房子是個自建房,建築面積96㎡,層高就達到7米,可以設計成三層樓那麼高,按理說整體面積200多平米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設計師卻不滿足,非要螺螄殼裡做道場,愣是將3層空間,做成了16個不同層面的設計,搞的人暈頭轉向,網友看後紛紛調侃,想睡覺先轉暈了再說!
  • 螺螄殼裡做道場——日本電影《其後》原聲大碟
    電影名原文是それから,在日語裡是一個接續詞,如果用中文翻譯,可能比較接近的是意思是「那麼接下來」,用英語呢,估計是And then。但日本的文化,是非常曖昧而且含蓄的。日語裡還有另外一個有同樣意思的詞そして,如果學日語的朋友就知道,這個そして和それから,雖然都是同一個意思,但それから往往是連接兩個關係不太直接的動作或情況。
  • 「陽明號」盾構機有了升級版 寧波2號線始發
    11月5日,在寧波軌道交通施工中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陽明號」盾構機升級後成功始發,始發地是2號線二期楓園站前段。升級後的「陽明2號」,在「陽明1號」的基礎上,零配件和核心部件都做了技術創新,使得類矩形盾構機地下施工時在減少地面影響方面更加先進。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2號線楓園站站前至楓園站區間內,這裡的100餘名工人正在埋頭苦幹,「陽明2號」類矩形盾構機正在掘井作業。
  • 雲南找到一「螺螄殼遺址」,專家研究稱:都是幾千年前古人吃剩的
    村子裡隨處可見螺螄殼,道路兩旁的泥巴,甚至村民修建的土牆房中都夾雜著許多。於是這名遊客不禁好奇,難道這無處不在的空殼,難道是雲南的「螺螄殼」的遺址? 這些螺螄殼在當地確實非常泛濫,他們一直以為這裡以前是一個湖泊,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湖水慢慢乾枯,這些螺螄殼也就自然沉積下來。
  • 「陽明號」串起紹興風情
    「陽明號」串起紹興風情 發布日期:2019-10-10 08:57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晉寧上蒜河泊所村,一個螺螄殼堆起的村莊
    本文圖自作者@雲與夢之間在彩龍社區的發布當我一腳踏入河泊所村,就被土坯房外牆上密密麻麻的螺螄殼吸引了。村子裡一棟棟老房子的土夯外牆上,密密麻麻地鑲嵌著白色的螺螄殼,也許這就是古代建築的馬賽克了。據當地人說,用螺螄殼砌牆,除了牆體牢固,還有讓屋裡有保暖作用。
  • 「陽明號」成功穿越鎮海老城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聰園路站-招寶山站「陽明號」類矩形盾構順利接收。9月17日,類矩形盾構機「陽明號」經過前後近2年掘進,成功穿越鎮海老城,在招寶山站破土而出。這標誌著累計長達2.2公裡的2號線二期類矩形盾構區間全部貫通。    2號線二期成為寧波軌道交通目前在建正線中採用類矩形盾構技術掘進最長的線路。此次貫通的區間為聰園路站-招寶山站區間,全長918米,它是2號線二期最後一個類矩形盾構區間。
  • 小小螺螄殼,怎樣做道場?·杭州日報
    對於改造,拱墅區小河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勝將其形容為「螺螄殼裡做道場」,如何在狹小的老小區完成改造,對於各個老小區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昨天,記者走訪了今年改造的3個小區,看看他們是怎樣操作的。  德勝東村  引進專業物業管停車 要求必須有人會開車  從德勝路地面拐進德勝東村,大門口中間有個水泥平臺,這裡就是將來安裝道閘的地方。
  • 「螺獅殼裡做道場」,不就是田螺塞肉嗎
    油麵筋、青椒、田螺這些菜場裡的普通食材,加入肉餡子後,不約而同地有了濃油赤醬的氣質,出鍋後透著肉香。上世紀90年代,郎海寶在老城廂的烹飪學校做過老師,對這類家常菜的做法爛熟於心。「(塞肉)很能體現本幫菜的特點,實惠方便,大部分有葷有素,醬汁濃鬱,營養又下飯。」他說。
  • 螺螄殼裡做道場:一條白魚也能驚豔三吃?
    昨天晚上,鎮江灣仔碼頭的邵總電話裡說,在水庫釣到一條靠近3斤的白魚,問我:「怎麼吃好玩?」他做了大半輩子的江鮮、海鮮,卻來問我,我本能地覺得:要有故事!跟老饕一起琢磨怎麼吃,當然好玩。在說故事前,我卻要插播一句。
  • 太湖舌尖上的螺螄上市啦
    「清明螺,勝似鵝」,這個時候螺螄最為鮮美,更關鍵的是,清明節前的螺螄還沒有產子,殼裡沒有小螺螄,不會一口吸下去,滿嘴小螺螄殼。   螺螄生活在溫度十五度以下,那時候螺螄屬於冬眠狀態肉肥,到驚蟄以後就有了小的卵,一過清明卵就成小螺螄了。   而人們在這個季節之前吃不太到螺螄,是因為天太冷,幾乎沒什麼人願意下到水裡去摸螺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