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黑龍江省省轄市,東北老工業基地主要城市之一,東北地區最大煤城、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首,是一座百年歷史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省境東部完達山麓穆稜河畔,三面環山,南與牡丹江市接壤,北與七臺河市、雙鴨山市相連,西與林口縣毗鄰。
雞西市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的生產地,是以煤炭為主體,兼有機械、裝備製造、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門類的工業城市。2014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雞西市人民政府探礦權招商引資推介會在哈爾濱市舉行,雞西市正式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石墨之都」 礦業名城的稱號,成為建國以來被授予礦業名城稱號的第11個城市,是黑龍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雞西地區是中國東北邊陲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六千年前,雞西地區的先民--肅慎人就開始生息繁衍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漁獵文明--新開流文化。以後,肅慎人的後裔--挹婁、勿吉、女真人的足跡又遍及了雞西大地。 隸屬燕國遼東郡。公元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燕國擊破東胡,獲地千餘裡,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郡,東北部地區為肅慎族人生息之地。
1968年12月19日,黑龍江省革委會決定,雞西市為省直轄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領導體制。10月18日,中共雞西市委、市政府和牡丹江地委、牡丹江行署根據黑政發函[1983]38號文"雞東縣劃歸雞西市管轄的通知",在雞東縣召開接交大會。1992年10月5日,密山市劃歸雞西市管轄。1993年6月14日,虎林市劃歸雞西市管轄。至此,雞西市轄6個區、3個縣(市)、49個鄉(鎮)。
雞西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因市區地處雞冠山西麓而得名,東、東南以烏蘇里江和松阿察河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西、南與牡丹江市接壤,北與七臺河市相連。市域總面積2.25萬平方公裡。 雞西市境內地勢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為主,地貌特徵為"四山一水一草四分田"。土壤類型多,以暗棕土壤為主。 境內有4條主要河流,均屬烏蘇里江水系,其中,穆稜河由西南向東北縱貫全境。全市河川年均徑流量4.09億立方米。
雞西市地處中緯度亞洲大陸東岸,黑龍江省東南部,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春季易乾旱多大風,夏熱短促雨水集中,秋季寒潮降溫,常有凍害發生,冬季寒冷漫長且乾燥。全市年平均氣溫在3.5℃-4.2℃之間,由南向北遞減。全市≥10℃的積溫在2450℃~2720℃。全市無霜期在140天左右,大部分地區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五月上旬結束。年平均相對溼度為65%左右。
雞西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礦產資源54種 ,查明儲量的有28 種,主要有煤炭、石墨、矽線石、鉀長石、大理巖、黃金、鈀、鉑、礦泉水等。其中,煤炭儲量63.9億噸,煤田分布廣、煤種齊全,有焦煤、氣煤、肥煤等7個煤種,石墨查明礦石量4.9億噸,儲量居亞洲之首;矽線石查明礦石量3800萬噸,礦物量680萬噸;鉀長石查明礦石量1.7億噸;大理巖查明儲量5.7億噸。涉礦企業縣(市)、區均有分布,集中的是雞東縣、恆山區、滴道區。
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全市年平均風速為3米/秒左右,風力≥3米/秒的時數主要出現在3-6月和10-11月。 雞西地區林業經營總面積86.3萬公頃,有林地68.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627萬立方米(不含森工、農墾系統),森林覆蓋率達到28%,森林樹種達到20餘種,林下野生植物比較豐富,種類多、分布廣,藥用植物有240種,食用經濟植物近50餘種。植物691種,其中,國家二級植物 9 種(興凱松、興安檜、野大豆等)。
全市共有脊椎動物360種, 獸類41種,魚類 68種,鳥類 238種,高等植物691種。雞西市野生資源比較豐富,有藥材上百種,山產品 300 餘種,蕨菜、薇菜等聞名中外。獸類41種(虎、熊、鹿、貂、狍、狼等);魚類 68 種,其中,翹嘴紅鮁 ( 大白魚 ) 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鳥類 23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9種(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金雕、虎頭海雕、白肩雕、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白鶴)。
烏蘇里江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虎林市東部虎頭林場施業區內,園內除零星分布幾座海拔50--150米,低矮山丘外,其餘均為海拔50至60米的衝積平原和沼澤地。總面積25069公頃。園內主要有植物400餘種,珍稀樹種有高大的喬木烏蘇里杏、烏蘇里皂角、烏蘇里梓樹;主要獸類有黑熊、馬鹿、水獺、猞猁等23種;園內有3個鳥島,主要鳥類52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白鸛、白尾海鷗、白頭鶴三種。
東北抗聯的將士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抗聯幹部領導抗聯鬥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鬥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鬥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我們要永遠銘記東北抗聯在祖國危亡年代為民族解放做出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在抗戰中犧牲的廣大抗聯將士和愛國志士;永遠銘記許多朝鮮共產主義者和革命戰士,同中國人民在並肩抗擊日寇中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深厚戰鬥友誼。
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是一座經國家農業部和省文化廳批准立項,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興建的,收藏、研究、展示和傳播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歷史及其環境物證的綜合性博物館。作為一座代表北大荒先進文化方向的具有前瞻性的標誌性建築,先後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授予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被省軍區授予傳統教育基地,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鐵西森林公園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密山市北部25公裡處,被黑龍江省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塔頭河塔,建在山莊正南的高山之巔,塔分6層,高10餘米。自然環境良好,森林資源遼闊,吸引著眾多珍禽異鳥前來栖息繁衍,天鵝、白鸛也光顧此地,70多種水鳥戲鳴飛翔。
雞西動植物園是國家2A級旅遊景區。位於雞西市雞冠區向南街43號的幹校地區,距市區5公裡,可乘市郊車直達景區。全園佔地面積1.32平方公裡,群山環繞,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一座集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全園共分五大功能區,植物觀賞區:人工種植園林植物八十多個品種達百萬株以上,野生植物四十多個品種上萬株以上,是青少年認識植物、了解自然的最佳科普場所。
北大荒書法藝術長廊是國家3A級景區,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區東北部,屬著名文化風景區。北大荒書法長廊建於20世紀90年代,佔地12萬平方米,共有碑刻2400餘塊。刻有毛澤東、胡耀邦、王震等國家領導人書法作品;在北大荒為密山建設做出貢獻的丁玲、艾青、吳祖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書法作品;有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沈鵬、啟功等的墨寶,還有天下第一筆、天下第一扇、天下第一棋、聖船石鼓、王羲之雕像、迷宮等10多處景觀。
密山口岸國門位於興凱湖西北端的中俄界河白稜河河口,距密山市區38千米,距俄方圖裡洛格口岸2千米。國門採用仿古長城建築風格,平面布局,南北對稱。莊嚴雄偉的口岸國門,與收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的世界最小國界橋白稜河橋及口岸公路大橋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旅遊景觀,吸引著國內外遊人,每年到此旅遊者達2000餘人。 密山口岸國門採用仿古長城建築風格,平面布局,南北對稱。
麒麟山風景區位於黑龍江省雞東縣興農鎮西側,在201國道麒麟山收費處向西7.5公裡處,距雞西市中心約42公裡,它的特點是自然景觀秀麗迷人 麒麟山風景區人文景觀別致新穎、山峰陡峭、湖水清幽,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是雞西十大風景區之一,市級旅遊保護區。
珍寶島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東北部的烏蘇里江中,是集自然風光與現代戰爭遺址為一體的風景區。因1969年爆發的對蘇自衛反擊戰而馳名中外。該島總面積0.74平方公裡,距俄岸300多米,中岸100多米,處在中俄界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
珍寶島,(滿語:"古斯庫瓦郎" ,穆麟德:coohaikūwaran;意為"軍隊營盤")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國一側的島嶼。屬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珍寶島鄉,在饒河縣城南偏西40公裡處。珍寶島全島面積0.74平方公裡,狀如元寶而得名。 1915年以前該島北端仍於陸地相連,後因江水衝刷形成小島,因島形酷似古代的"元寶",在1961年中方勘界時定名為"珍寶島"。其主要遊覽點有:"209高地"、"赫哲族漁村"、"戰役紀念館"、"英雄樹"等。
興凱湖位於密山市東南40公裡的中俄邊境上,原為中國內湖,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籤定後,變成了中俄界湖。現在我國境內佔三分之一的水域,其餘都在俄羅斯境內。興凱湖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是古代火山爆發後,因地勢陷落積水而行成的。「興凱」是滿語,意思是水從高處流向低陷的地方。整個湖略呈橢圓形,共有九條河流注入,湖水從東北方溢出,最後流入烏蘇里江。
雞西景點還有,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月牙湖,雞冠區,哈達河風景區,月亮島俄羅斯風情水上樂園,當壁鎮興凱湖旅遊度假區,珍寶島溼地公園,虎頭關帝廟,雞西八五六青山湖旅遊度假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園,興凱湖新開流景區,新開流遺址,八五八千島林景區,哈達河水庫,穆稜河公園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