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官員除了辦公室外還有「官邸」?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有多少官員除了辦公室外還有「官邸」?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7月16日全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的講話中「嚴令」,山西省一些地方有的領導幹部「習慣」在住地辦公,不到辦公室辦公。他要求「從今天開始,全省各級領導幹部一律到辦公室去辦公」。(7月20日《山西日報》)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荒唐,更讓人不可思議。我們國家目前還並沒有各級官員的所謂官邸,更沒有像古時候一樣官員和府邸合二為一的官府。無論哪一級的官員都應該是住宅歸住宅,工作歸工作,而工作就應該在辦公室。這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更有著法定的成分。也正因此,全國各地縣以上黨政等所有部門都有自己的辦公大樓,個人辦公室更裝飾考究。按理說,屬於國家提供和配備的「辦公硬體」都完全齊備了,辦公條件更堪稱豪華,能完全滿足官員的辦公需要,怎麼還有官員不願呆在這樣的辦公室裡,而另有選擇?

  早前網絡就一直瘋傳,某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並不在市委大樓裡辦公,而是在一家五星級酒店,書記在這裡不僅能辦公,生活上更能享受到「一條龍」的服務,當然所有費用都有公款結算。這消息開始只是傳說,直到那個市委書記鋃鐺入獄,傳說才得以坐實。還有某地一位局長大人,辦公室也長期閒置,其真正的辦公室竟然有好幾處,桑拿浴、夜總會、酒店、遊樂場、還有麻將館應有盡有。幾乎囊括了當地所有頂尖的桑拿娛樂場所,至於在這些地方能辦出什麼「公」來,人們都心知肚明。

  原以為這些都只是個別現象,更應該是「極少數」官員的「不雅行為」。但是,現在一個省的省委書記竟然把「回歸辦公室辦公」當成一種「嚴令」頒布了,事態的嚴重性可想而知。

  官員辦公不在辦公室,而「習慣」在家、在酒店、在其他娛樂場所,將這些地方當成了自己易工作易生活的「官邸」,這不僅是嚴重的官本位和官僚主義作風,更是一種腐敗。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不說,抹黑了黨政部門的形象,更給社會上的某些不法分子拉攏腐蝕官員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對這樣的行為必須嚴查深究。山西省委書記的這個「嚴令」,也揭開了官場另一種腐敗作風的「冰山一角」。查查有多少官員把自己的駐地變成了「官邸」,這也許又能成為我們「打虎」的一條途徑。

  文/朱少華

(來源:紅網)

相關焦點

  • 盤點各國官邸 美國官員入住官邸不能多帶親戚
    而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高級講師大衛·金教授告訴記者,政府官員的官邸有大有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具體的分配要看當地或是州政府的安排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官邸配備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家具,供「官員生活辦公所用」,例如桌椅、餐具、銀飾等。日本與此類似。
  • 「探索官邸制」引關注 看世界各國官邸制實施
    官邸,是國家為一定級別的官員在任期內提供的居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中,「探索實行官邸制」雖只有寥寥數字卻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有觀點認為,官邸制將成為遏制官員腐敗的利器;也有人擔心,實施之後反而會成為變相福利。而實際上,官邸制這一官員住房制度在國外已實施多年。  首先來看美國的官邸制。
  • 世界各國官邸盤點:美國只要求官員交納1美元年租金
    發達國家或地區一般都具備比較完善的官邸制,雖然具體的實施細則存在差別,但共同特徵是政府為相關公職人員提供住房和辦公用房,任職期間入住,卸任後搬出。與此同時,這些國家還擁有比較完備的官員財產監管體系,通過嚴格的公眾監督和政府監管保障官員住房、薪酬待遇的公開透明。
  • 古代公務員的官邸制:被貶官員只能租住民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實行官邸制」。  實際上,自秦漢起,中國古代的赴任官員,就由國家提供住房。不過,那時的官員住房不叫「官邸」,而叫「官舍」。  「官舍」,就是官吏的住所,因為常與官衙連在一起,如今日之「機關大院」,所以有時也兼容辦公場所的含義。若用現代語彙表述,大抵就是機關住房的意思。
  • 我國將探索實行官邸制 不準領導幹部多佔住房和辦公用房
    11月15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公布,決定提出,規範並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準多處佔用住房和辦公用房,並探索實行官邸制。官邸制是一種官員住房的制度,簡單來說,官邸是國家為一定級別的官員提供在任期間居住的住所,官員本人對此沒有產權。官邸制已在國外實施多年。
  • 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很有名,但我國宋代已有官邸,領先英國600年
    如果有人問在當今世界上,哪座官邸最有名氣?人們會說:「當然是位於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啦!」宋代的官邸大致出現在公元1071年,是宋神宗時代「王安石變法」的產物。而在此之前宋代的「京官」們,無論是宰相還是其他官員,都是採取或租房或買房的辦法,才得以在首都東京安身立命的!這種居住方式有難以避免的弊端——容易洩密!因為官員們政務繁忙,有時即便是下班以後仍需處理一些緊急公務。
  • 報告起草人談中國特色官邸制:應限定4類官員
    官邸制並不是萬能的制度,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官員住房問題,僅只能解決重要職位官員在任期間的住房問題。但從長遠角度來講,官邸制是有利於防止腐敗、防止「以權謀房」現象的。  □談房源  房子哪來?國家統一構建  京華時報:官邸房源從哪裡來?官員住是否收費?
  • 官邸制報告起草人:應限定4類官員 房子國家統一構建
    針對4類官員  京華時報:官邸制實施範圍包括哪些?  汪玉凱:官邸制人員適用範圍宜限定在四個方面。如果不屬於異地交流任職的官員,可以執行正常的房改政策,不屬於適用官邸制的範圍。  京華時報:官邸制能否解決現存的住房腐敗?  汪玉凱:中央雖然採納了課題組的建議,但官邸制的具體實施範圍、對象等等都還需要中央進一步確定方案,將來具體哪幾級官員需要實行官邸制,還需中央進一步確定。
  • 香港官邸制
    在香港做公務員做到最頂層,便有入住這半山大宅的待遇。除了接待貴賓,禮賓府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香港特首的官邸。樓齡超過一個半世紀,回歸前叫總督府,歷任28位香港總督中有25位曾以它作為官邸和辦公室。回歸後16年,首任特首董建華不願入住(盛傳是因為英國人留下太多竊聽機關),至2005年,曾蔭權成為回歸後首位入住禮賓府的特首,去年任滿離職,禮賓府的主人又換成現任特首梁振英。
  • 印度泰倫加納邦官邸佔地九千平方米 內設防彈廁所
    最近,這位首席部長又一次處在了風口浪尖:因為他新建的官邸裡居然還有防彈廁所。 730萬美元(約5000萬人民幣)的新官邸。他的新官邸佔地9000平方米,除了防彈廁所外,還有一個可容納250人的禮堂和一個可容納500人的會議廳。
  • 世界各國官邸制透視 美國只需交納1美元年租金
    發達國家或地區一般都具備比較完善的官邸制,雖然具體的實施細則存在差別,但共同特徵是政府為相關公職人員提供住房和辦公用房,任職期間入住,卸任後搬出。 官邸制是公務人員的一種住房制度。  發達國家或地區一般都具備比較完善的官邸制,雖然具體的實施細則存在差別,但共同特徵是政府為相關公職人員提供住房和辦公用房,任職期間入住,卸任後搬出。
  • 日本首相官邸官員:我們部門「都瘋了」
    報導稱,記者、議員、內閣部長和首相官邸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互相交談,但似乎沒有一個人知道首相即將辭職的消息。當地時間下午兩點出現關於安倍辭職的首條新聞報導後,當地記者們「瘋狂」打電話給消息人士以證實這一消息。一位首相官邸的公共關係官員說,她很吃驚,「(我們部門)都瘋了。」
  • 各國領導人的官邸怎樣設防?
    白金漢宮、克裡姆林宮、愛麗舍宮、青瓦臺……領導人官邸不僅是一國的權力中心,也是恐怖分子襲擊的最重要目標。因此,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官邸都高度戒備,尤其是那些大國的首腦官邸。那麼,這些官邸到底怎樣設防?保鏢們又是怎樣警戒的呢?日本80後首相保鏢石田萌美走紅網絡(左)。  白金漢宮的安保力量,除了身穿紅色制服、頭戴黑色高帽的衛兵,還有大量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
  • 蔣介石辦公為何不在總統府,而要選在黃埔路官邸?
    同年9月,他開始在原江蘇督軍府,即總統府辦公。說起總統府可是大有來頭,這是一個有600多年歷史的院落。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明成祖登基後,將此賜給二兒子漢王朱高煦,改稱為漢王府。清朝建立後,這裡先後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南巡時,均以此為行宮。
  • 蔣介石在重慶的4處官邸:曾家巖官邸建有防空洞
    「另外還有一些零件,堆放在對面的棚子裡。」中年婦女又指了指對面的小棚子。  建設手續還在審批  市社科院專家鄧平介紹,「行營」原是三幢兩樓一底的磚木結構建築群,屬於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2008年起,陸續有網民反映「行營」破爛不堪;2009年,作為本市重要的抗戰遺址,「行營」舊址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1月,該址的保護方案通過了市文物局的審批;2012年2月,該址被陸續拆解。  事過5個月,拆解後的「行營」為何還遲遲沒有動工修復?
  • 媒體介紹香港官邸制:僅特首和司長可獲編配
    遊客:「望學習香港公開透明」昨日禮賓府舉辦開放日,除了香港人外,也有部分內地旅客去參觀,多名內地旅客表示知道禮賓府就是香港特首的官邸。內地旅客李小姐向南都記者表示,香港官員的薪酬福利制度公開透明,而內地在這一方面則遠遠落後,納稅人、公眾的知情權不足,希望未來官邸制可以成為公開透明的一個試點,清楚詳細地向公眾交代計劃,包括費用支出等。就如何實行官邸制,她認為政府需要接受監督,讓公眾有話語權。
  • 盤點一下各國領導人的辦公官邸,青瓦臺怎麼越看越…
    克裡姆林宮只是普京的辦公場所,他有很多工作和放鬆之處,莫斯科地區的新奧加耶沃(Novo-Ogaryevo)才是普京稱之為家的地方。該莊園的主要房屋是由謝爾蓋·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大帝在19世紀建造,後來被蘇聯政府用作招待外國代表團的住所。當然,距離上的優勢使普京在放鬆之餘總是可以迅速乘坐直升機或駕車回到他歷史悠久的克裡姆林宮辦公室。3、法國總統:愛麗舍宮
  • 日本首相官邸也有魔咒?菅義偉遲遲不敢搬入
    日媒:菅義偉遲遲不肯搬進首相府邸根據《讀賣新聞》的報導稱,首相府大樓是首相辦公的工作場所,而在首相大樓旁有一個供日本首相居住的地方,被稱為首相官邸。但是這座理應由日本最有權勢之人居住的官邸已經被空置了8年多了,自從野田佳彥下臺之後,就沒有一位日本首相在這裡居住過了。
  • 「官邸金正恩」召開秘密會議,脾氣十分暴躁,多次斥責年老官員
    被稱為「官邸的金正恩」的45歲秘書官負責安倍晉三首相的演講和主要政策,成為擁有實權的親信。
  • 潘玉萍:國外官邸制特色與借鑑
    官邸所有權、實施目的及其功能基本相同,具體操作和實施又有所不同。   首先,當代西方國家實行的官邸制相同點表現為官邸所有權國有制度,也就是說許多國家的官邸和官宅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官邸和官宅內的設施和配置的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官員只是在任職期間居住在官邸,退休和離職後不得居住在官邸,官邸的一切財產歸國家所有。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節約國家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