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塞上湖城」美譽的銀川,你來過嗎?
石嘴山有北武當山,你聽說過嗎?
鎖定位置,你和中衛邂逅了嗎?
據說你想要的吳忠都有,你想要什麼?
避暑勝地固原,你打卡了嗎?
六盤山上、黃河兩岸
賀蘭山下、長城內外
寧夏五市弄潮搏浪
邀您一起
8月10日至8月14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的
「遇見寧夏「網絡名人寧夏行採風活動圓滿收官
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旅遊達人
帶領廣大網友走進寧夏
感受寧夏的湖光山色與大漠豪情
感受非遺魅力,遇見最美龍泉村
8月10日,蒲玉森、班長來了、暴走兄弟、秦越、顧同學等十幾位達人從被譽為「塞上明珠」的沙湖景區出發,首站來到平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實訓基地,跟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樂器泥哇嗚第四代傳承人楊達吾德感受泥哇嗚的魅力。泥哇嗚是少數民族的傳統樂器,由黃膠泥捏制而成,常見的有牛角形、扁豆形等,樣式多種多樣,2005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達人們在楊達吾德的指導下,拿起黃泥親自體驗製作,經過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後,製作出來的泥哇嗚歪七扭八,有的甚至發不出聲來。隨後,在楊達吾德精湛技藝的「補救」後,紛紛吹出了聲兒。
辭別楊達吾德,達人們馬不停蹄地趕往賀蘭山下第一村——龍泉村。這裡因9口天然泉眼而得名,村民民風淳樸,庭前院後綠樹成蔭,棗樹梨樹碩果纍纍。開心農場裡黃瓜、豆角、茄子等掛滿枝頭,形成了悠然閒適的「微田園」特色。漫步在龍泉村內,水車、修鞋攤、老式自行車等充滿歷史氣息的物件,讓人不禁回想起兒時往事。
稻花田裡稻花香,賀蘭山裡有「神仙」
陰雨連綿,給燥熱的旅途帶來了一份清涼。達人們早早起床,開啟了新一天的旅程。首站來到了銀川都市圈休閒旅遊的「網紅」打卡地——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感受如畫般的田園風光。
登上觀景臺,極目遠望,只見用稻子繪出的精美稻田畫,有哪吒鬧海、齊天大聖、天安門等。觀景臺下的稻田裡,魚蝦、螃蟹引得達人們紛紛脫掉鞋子、挽起褲腿,下水摸魚,玩得不亦樂乎。
作為寧夏最需要碰運氣景區,賀蘭山巖畫公園給了達人們一個見面禮——一場大雨。好在最終風停雨頓,大家如願進入了巖畫遺址區,那一幅幅精美靈動的巖畫,向人們講述著賀蘭山先民祭拜神明的生動故事。每個人都仰頭看得入迷,好似回到那個時代,聆聽先民的聲音。
影視城中尋情懷,明長城上嘆古今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經過一夜休整,第三天,達人們來到了鎮北堡西部影視城。都說,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至尊寶,達人們心中的至尊寶也不盡相同。除了《大話西遊》,這裡還是《紅高粱》、《刺陵》等諸多佳作的取景地。走進清城的門樓,回首望去,便能看到至尊寶和紫霞依舊站在城頭,耳邊回想起那句經典的「你看那個人,他好像一條狗啊!」
離開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走進水洞溝,達人們來了一場從四萬年前到五百年前的時空穿越之旅。體驗古人類的部落文明,站在明長城上指點江山,親身走進機關重重的明代藏兵洞感受古人的智慧。乘牛車,騎駱駝,坐駝車,大家在車夫嘹亮動聽的歌聲中,向著下一站出發。
登高眺望黃河,細聽江河咆哮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站在黃河樓上,詩中描寫的畫面映入眼帘。達人們被眼前氣勢磅礴的黃河美景折服,紛紛拿出「長槍短炮」記錄下這美好一刻。
值得一提的是,一條黃河將青銅峽市和對面的吳忠市劃分開來,卻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過了河,你就到了吳忠。黃河樓,位於寧夏的水利樞紐——青銅峽市,這是遇見寧夏達人北線遊第四天旅程的目的地。
青銅峽之所以是水利樞紐,是因為銀川人耳熟能詳的唐徠渠、大清渠、漢渠等都是從這裡引入黃河水,進行農業生產灌溉活動。達人們驅車來到青銅峽大壩水利風景區,在這裡了解了寧夏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引水灌溉的歷史,看到了充滿歷史氣息的「修唐徠渠碑記」,站在閘口上近距離聆聽黃河的咆哮。
你見過萬馬奔騰或是萬牛奔騰,可是你見過萬驢奔騰嗎?達人們在青銅峽的最後一站去到了全國首家生產銷售驢奶的恆輝牧業。在這裡,成群結隊的驢子在愜意地曬著太陽,膽大的達人還跟驢子來了個親密接觸。隨後,大家還品嘗到了彌足珍貴的驢奶,意料之外的香醇口感深得大家喜愛。
鹽池灘羊真美味,羊皮筏子好自在
整個旅程的最後一天,達人們來到了寧夏灘羊的故鄉,素有「西北門戶、關中要衝」之稱的鹽池縣。來到鹽池,首先要吃的肯定是灘羊沒錯了。
在鹽池灘羊產業集團,達人們參觀了灘羊加工流水線,工人門技藝嫻熟的將一隻只灘羊分解成不同用途的原材料,引得大家讚嘆連連。在產品展廳裡,達人們不僅見到很多灘羊肉製成的產品,還品嘗到了用新鮮羊肉烤制而成的紅柳枝羊肉串。
鹽池不僅有灘羊,還有享譽國內外的航空嘉年華活動。走進活動現場,只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天空中,飛行員們駕駛著飛機直衝雲霄,令人目眩神迷的特技動作,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告別鹽池,達人們到達此次旅程的最後一站——黃沙古渡。黃沙古渡是新興的生態旅遊景區,這裡保留有康熙大帝渡黃河的古渡口、昭君出塞和親留在大漠的月牙湖,讓你在盡情玩耍的同時,感受歷史文化的底蘊。
乘坐著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順著河邊漂流而下,直面黃河的洶湧澎湃,感受不一樣的黃河美景。遇見寧夏達人北線遊的所有人在滋養萬物的母親河上,結束了短暫美好的旅程。
坐上一路向南的大巴車,走遍中國五a景區-大龍、初一、邵約倫的旅行日記、Shawn Wang等遇見寧夏南線的達人和媒體朋友們,出發與寧夏南部的一山一水嬉戲,一花一草親近。
葉綠果香蔬菜園,雄渾丹霞火石寨
「水滿田疇菜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午後,剛經過雨水洗禮的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的冷涼蔬菜基地裡綠意盎然,田埂間水波微漾,陽光穿過菜葉,投影在地上,蝴蝶在葉間繚繞。不遠處的番茄園裡,紫色的番茄果因其特別稀有的顏色,引得大家驚喜連連。
遇見寧夏達人南線遊的首站,鮮活嬌豔的色彩描繪出固原冷涼蔬菜產業的蒸蒸日上之景。地處「苦脊甲天下」西海固,固原卻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冷涼蔬菜致富路,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綠筠繞寺武當似,赤壁凌空麥積同。且喜隋唐雕像在,尤驚四絕鬼神工。」遇見寧夏的達人體驗官和媒體朋友們第二站到達了西吉火石寨,在這裡感受七彩丹霞的獨特魅力。
火石寨以丹霞地貌著稱,怪石林立,溝谷縱橫,丹峰綠樹相映成輝。險峰、怪石、石窟、茂樹堪稱火石寨自然景觀四絕。達人們一路走一路拍,只為記錄最美的瞬間,分享給屏幕前的你。
這裡是遠離城市喧囂的原生態村寨——龍王壩村,也是遇見寧夏旅行團第一天的最後一站。目之所及,村裡農林間作、自給自足,隨處可見的石磨、碾子等舊時物件,為村子增添了「原生態」韻味。
除了原生態,龍王壩村的土豆宴也是遠近聞名的。龍王壩金蛋蛋、魚芋餘、財源滾滾、古老洋芋格、土豆絲煎餅、黃金土豆球......土豆在這裡,不僅被玩出了新花樣,也成了人們手中脫貧致富的「金疙瘩」。
老巷子裡聆聽歲月聲,六盤山上望斷南飛雁
它是城市的魚尾紋,脈絡分明地記述著一座城的世異時移。不太新的房屋,不太平的磚牆,不太寬的小道,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行程的第二日,遇見寧夏的達人旅行官在這裡,聽它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目之所及,是那些沐浴著時代風霜的老樹、古鐘、枯井、磚雕、戲臺、剪紙……行至其間,有一種古樸自然,隨心所欲的感覺,依稀有種穿越時光回到過往歲月,倒也別有一番悠閒自得,回味無窮之感。
告別了老巷子的古樸滄桑,遇見寧夏的達人和媒體朋友們遇見了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六盤山。六盤山境內的自然景觀,匯集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生態旅遊之精華。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行走在紅軍小道上,體驗革命先烈們的長徵歷程,把我們誠摯的敬意獻給前輩們;駐足在紅軍紀念亭,感受革命先烈們的崢嶸歲月,把我們深深的崇拜獻給英雄們。
縱覽整個六盤山,野荷谷、二龍河、老龍潭、涼殿峽、小南川、白雲山、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七大景觀容納了中山峽谷、泉溪瀑布、氣候天象、森林植物、野生動物、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多種景源,山光水色雄、奇、俊、秀,各有獨特意境。
「旱塬梯田披綠衣,萬畝花海香四溢。」彭陽梯田是黃土高原最美旱作梯田的代表,素有「最美旱作梯田」之稱。 一大早,遇見寧夏網絡名人寧夏行的朋友們在微涼的秋雨中,來到了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再大的雨也阻擋不了老師們記錄的梯田花海的熱情。層層梯田環繞,一眼望去滿山青翠欲滴,甚是迷人眼,更是醉人心。
在過去幾十年間,勤勞的彭陽人民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堅持和努力,在這裡植樹造林、改坡造地、修建梯田,梯田所在的陽窪流域從20多年前的一片荒蕪,變成了今天的綠水青山。
精雕細琢的上乘佳品,非遺手藝人指尖的文化傳承
寧夏擁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固原的魏氏磚雕就是其中一個。在六盤山西麓的寧夏隆德,魏氏磚雕經過5代人傳承,發展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
磚雕是在「金磚」上手工雕刻的一種技藝,魏氏磚雕是因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之因素,在六盤山下形成的一種特別耐人尋味的藝術風格。一塊普通的磚頭,經手雕琢成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可謂是小山村裡的大藝術。
穿針引線,一雙巧手帶著五彩絲線在潔白的布架間翻飛,織出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刺繡美品。摺紙畫圖,一把剪刀在色彩斑斕的紙上精巧雕琢,剪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剪紙佳作。
在海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孵化創業基地裡,遇見寧夏旅程的達人體驗官和媒體朋友們結識了這樣一群人——他們精於工藝,他們有著匠人精神精益求精的專注,他們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得到了弘揚和傳承 。
匠心獨具運慢作之美,取材自然質樸拙雅。遇見寧夏旅程的第四日,達人體驗官和媒體朋友們來到了微元素文創空間——寧夏微元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在這裡,非遺手工藝人現場向達人和朋友們展示他們卓越精湛的技藝,用一雙雙神奇的巧手,把沙子、石頭變成躍然紙上的藝術佳作。大家無一不驚嘆於沙畫的惟妙惟肖。
一位位能工巧匠,通過對本土沙、石文化資源的深挖理解,糅和創新出「寧夏沙畫「、」塞上石藝」、「文創寧夏」等多個系列文化產品。作品充分的將寧夏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巧妙的和地方民俗風情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所製作的產品展現出了多彩寧夏、美麗寧夏的生動一面,使得傳統文化、旅遊文化產業化得到聯動持續有效的發展。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的好天氣裡,遇見寧夏達人南線遊的朋友們開啟了第四天的旅程。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中衛沙坡頭景區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於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起伏的沙丘,不時緩緩行過的駝隊,駝鈴聲聲,清脆悅耳。騎上駱駝,暢遊在沙漠中,黃沙的輕佻與黃河的雄渾各自耀眼卻又和諧共存。
感受過黃沙漫漫的靜謐,遇見寧夏南線的達人體驗官和媒體朋友們來到黃河邊,挑戰急速心跳的快感。頭頂不時飛速滑過滑翔翼和飛索,尖叫聲伴隨著下方奔流不息的滾滾黃河淹沒在美景中。
一瀉千裡的黃河邊上,乘坐羊皮筏子一路順流而上,體驗最古老的渡河方式。還有滑沙、滑翔翼、漂移艇,蹦極等體驗項目......這裡就是沙漠的「遊樂天堂」。
天下黃河富寧夏,特色物產美名揚
旅程從進入一眼望不到邊的黃土高坡開始,繞過數道灣,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顛簸,車子終於爬到了一座小山丘的頂端。達人和媒體朋友們來到了中衛市沙坡頭區壓砂地金銀花科技示範基地。
放眼望去,地勢平坦,一大片蔥鬱茂密的金銀花田被突兀的群山包圍著,如嵌在山中的一塊綠寶石。金銀花極為生命力頑強,故農諺講:「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曬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金銀花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能夠在中衛地區搖曳生姿。
寧夏枸杞,紅動天下。而中寧枸杞,則是寧夏這張「紅色名片」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秀美的山川、豐茂的物產、淳樸的民風、獨特的區位積澱了中寧獨特的產業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寧也被譽為「中國枸杞之鄉」,承載著以枸杞為符號的杞鄉文化。
遇見寧夏旅行團的最後一天,達人和媒體朋友們首先到達了中寧枸杞種植基地。鮮紅欲滴的顆顆枸杞果,碩果盈枝的萬畝枸杞園,色澤鮮豔、口感純正、甘甜爽口的各色枸杞果,深受大家的歡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8月的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成熟或未成熟的釀酒葡萄伴著風吹微微晃動,彷佛承諾著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遇見寧夏達人南線遊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紅寺堡區羅山酒莊。紅寺堡,曾經的亙古荒原,在移民們辛勤耕耘中,變成了鬱鬱蔥蔥的綠洲,隨著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一顆顆紫色的精靈凝結著人們的希望,釀造出品質卓越的葡萄酒,讓紅寺堡成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明珠。
總有一些人,無論隔多遠的距離,都值得與之相交;總有一些景,無論行多少裡路,都值得與之相遇。相識有緣,再聚可期。「遇見寧夏「網絡名人寧夏行採風活動雖暫時結束,但我們的旅程卻仍在進行。請持續關注今日頭條、抖音APP參與話題,分享寧夏鄉村面貌、民俗風情、特色物產、美食文化等,和我們一起遇見寧夏,給心靈放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