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魚」引廣州漁博會上眾人圍觀
「皇帝魚」亮相廣州漁博會
許多人都知道馬來西亞有條名貴淡水魚,名曰「忘不了」!它雖美味,但其高達千元每斤的身價不管在當地還是對中國食客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據資料顯示,在「忘不了」走紅大馬之前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稱霸馬來西亞半島河鮮界的是彭亨河上流野生捕撈的蘇丹魚和筍殼魚。筍殼魚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會奇怪,這個排名僅次於「忘不了」的蘇丹魚又是何方神聖?
在馬來西亞身價僅次於「忘不了」的蘇丹魚
「這魚怎麼又像鯪魚又像草魚又像鯉魚?」「不是珠江水養出來的吧?」「這魚腹裡面怎麼沒有一點黑膜,一般很多淡水魚或多或少都有黑衣的?」 ……
在8月26-28日的廣州漁博會上,蘇丹魚來了個完美亮身,許多人第一次看到即被吸引住,紛紛提出疑問。
蘇丹魚人工育苗曾是難題
蘇丹魚又稱「皇帝魚」,屬於鯉科魚類,原產於東南亞島嶼,即婆羅洲(Borneo)和蘇門答臘(Sumatra)的河流中,除了馬來西亞外,在寮國和泰國也有分布。在大馬,它的身價雖比「忘不了」更親民,但也不菲。一直以來,在馬來西亞消費市場上銷售的都是直接從彭亨河中捕捉的野生蘇丹魚,且一直罕見其批量人工繁殖成功的報導。如今,由於原產地漁民過度捕撈,野生資源日漸稀缺,供應不穩定,目前野生蘇丹魚的市場價約達200-400元/斤。
野生蘇丹魚被過度捕撈,資源稀缺
蘇丹魚在我國臺灣地區已有養殖,其次在廣東等地也有少量養殖,但一直缺乏穩定供應的人工繁育的苗種。心明眼亮的國人早就看好了蘇丹魚的潛力。早在2001年的時候,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就正式引進過蘇丹魚,進行催產等繁育試驗。在2004年的時候,「蘇丹魚人工繁殖首獲成功」的報導終見於各大水產雜誌和網站。當時蘇丹魚育苗雖初步獲得成功,但在各種因素影響之下,所育出來的魚苗不過百尾,此後也一直寂寂,並未得以撬動中國市場的大門。
伍劍標攬上瓷器活兒,最終金石為開
但說到苗種,怎麼少得了中國南方佛山人的事兒。在2010年時,當時還在做觀賞魚生意的伍劍標走訪馬來西亞時,嘗到了蘇丹魚,其俊秀的外表、鮮美的味道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對魚品鑑賞有著敏銳嗅覺的他立馬開始分析將這條魚引進中國做繁育的可能性,從養殖氣候、養殖技術、我國現階段市場情況等各方面都綜合考量後,2011年,他從馬來西亞引進幾千尾3-10釐米的蘇丹魚幼魚,決定攻下繁育難關。
伍劍標所養殖的蘇丹魚母魚
但對於身處中國南方佛山的伍劍標來說,當時幾乎找不到關於蘇丹魚人工繁殖的資料,僅靠魚苗場的技術團隊自己摸索。以前的伍劍標做過觀賞魚繁育,做過魚中,同時在當地水產市場還有很大的檔口,但自從鑽研蘇丹魚人工繁育的事兒後,他幾乎停掉了以前的所有工作,把所有精力物力都投在了那300畝水面的蘇丹魚上。可是這個瓷器活兒還真是不簡單。
繁殖新品種是個無比艱辛的過程,就算像呵護寶寶一樣呵護魚苗,半夜睡,凌晨起,可稍不留神魚苗們就來個全體翻肚。伍劍標記得,有一次,原本很欣喜的看到一池全是水花了,撈上來,一條一條活蹦亂跳的,但2小時後一看,一池幾十萬的水花全都死光了,當時真是想哭的心,各地說好訂貨的養殖大戶都等著要魚苗,馬上要打錢過來,但當時的伍劍標硬是一分錢也不敢收。
幾年間,伍劍標像呵護寶寶一樣呵護親魚和魚苗
幾年間,團隊經歷了過百次人工繁殖失敗後,到2014年,伍劍標才終於育出來幾十尾蘇丹魚苗。他找了各方專家過來一起分析探討,2015年10月,第一次繁殖成功上千尾魚苗,共育出5釐米/尾以上蘇丹魚苗3400尾。這個成果讓伍劍標激動萬分,雖然取得了進步,但這個成績顯然還遠遠無法滿足打開市場的要求。終於,通過再接再厲,伍劍標摸清了蘇丹魚的繁殖特性,今年5月,伍劍標的標記魚苗場的蘇丹魚真正實現了量產,第一批就育出了十幾萬尾魚苗,截止現在,今年已繁育出3釐米以上魚苗80萬尾。
終於在2016年實現真正的人工育苗量產
佛山九江鎮水產協會會長陳杰明一直致力於人工育苗新近獲得成功的新品種蘇丹魚的推廣,據他介紹,前來買苗的養殖戶除廣東外,已經涉及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各大省區。據初步估計,全國養殖面積已達1000畝。但陳杰明表示,今年的目標主要在於把養殖面在全國鋪開,讓廣大養殖戶都知道有一個這麼優良新品種的魚可以在中國買到人工繁殖的苗種了。他相信,在明年全國養殖蘇丹魚的人將會上一個新的規模等級。
目前來買魚苗的客戶涉及廣東、廣西、雲南、湖南、湖北等各大省區
外來「皇帝」頗受喜愛
據悉,從今年5月人工繁殖成功到現在,已售出近60萬尾蘇丹魚苗,目前處於供不應求之勢。另外,還有不少人躍躍欲試,但是對這個人工育苗養出來的蘇丹魚仍有一個問號,到底吃在嘴裡是什麼味道?
迫不及待要嘗嘗人工育苗養成後的蘇丹魚
應不少迫不及待的業者的請求,在7月下旬,一場小型的蘇丹魚試吃會在佛山南海區獅山的標記魚苗場展開,剛剛放苗在養的、準備放苗、躍躍欲試的養殖戶、心存疑惑的魚中等人都來參加了。大家目睹了清蒸蘇丹魚的整個過程,非常簡單,不用去鱗,也幾乎不用放姜蒜等任何調料,從殺魚到端上桌快的只需十分鐘左右。
蘇丹魚小型試吃會
都知道佛山人吃魚最為挑剔和講究,但只有一會,未等其他菜上齊,這麼簡單製作的一盤魚便只剩下個魚骨頭架子了。眾人表示,仍不過癮。有老養殖戶表示,這個魚從外形來講,體型流暢,長得很端正,上了桌還有鱗片附在魚身上,錯落緊緻,也很好看。從味道來講,沒有土腥味,鮮嫩,吃到嘴裡不柴,可以感覺到脂肪含量應該不低。奇特的是鱗片也可以吃,鬆脆而不刮喉。
此次試吃的蘇丹魚還未長到肉質最佳的規格
伍劍標表示,這次吃的蘇丹魚還沒有達到上市規格,所以還沒有達到它肉質最理想、最好吃的狀態,但不少朋友、客戶已經迫不及待一定要嘗一下,其實等到4-5斤的規格才是最好吃的時候。
望未來走高品質路線
談及未來,伍劍標表示仍然會不停的琢磨繁育技術,尤其是從水花到3公分苗的這段時期的損耗率他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蘇丹魚性成熟起碼要4年,真正達到穩定生產約需要6年,伍劍標相信,等到明年,能達到穩定產卵的親魚數量將會更多,而且蘇丹魚的產卵期很長,有5-10年,在新的親魚補充上來的基礎上,他可以有更充足的親魚群體來進一步進行親本優選,以保證良種率。同時,他也會對客戶進行優選,他希望他的客戶都是有責任心、真正想做品質魚的人,客戶必須有統一的養殖標準,標準的管理,這樣養出來的魚質量才高,讓中國的消費者切實體會到蘇丹魚的美味,讓這條魚真正發揮出潛力!
用標準的管理養出來的蘇丹魚質量才高
陳杰明會長也表示,現在的養殖大環境下,許多水產品種都是處於微利甚至虧本狀態,蘇丹魚是個難得的好養好吃的好品種,但只有努力養殖出優質產品,才能有一定的溢價空間,他們希望蘇丹魚是一個可以持久性的為養殖戶帶來效益的品種,如果隨隨便便或急功近利的人把這條辛辛苦苦突破人工育苗的「皇帝魚」變成一條人人嫌棄的「乞丐魚」是最心痛的事情!
中間為佛山九江鎮水產協會會長陳杰明
面對新近獲得批量人工育苗成功的蘇丹魚,相信養殖戶和消費者等人的心中都還有無數疑惑,現在小編就將在漁博會現場以及線上網友所提出的問題綜合一下,由研究了蘇丹魚養殖及繁育好幾年的伍劍標以及團隊成員來替你們一一解答:
1、蘇丹魚的生物學習性都有哪些?
蘇丹魚屬於鯉科,因而形態與習性等大多都和鯉科魚類相似。但是它也很有特點,很容易區分,頭小身形狹長,細看是鯪魚頭、草魚身、鯉魚須。另外,蘇丹魚有8個品種,我們通過比較選擇了這一種生長速度最快、肉質相對更好的水晶蘇丹,別的地區也稱白蘇丹(前段時間媒體報導的廣州海洋館所引進的「皇帝魚」是印尼種,紅蘇丹,宜作觀賞用,外形和肉質與白蘇丹不一樣),體呈珍珠白色,鱗片大而緊緻,特別是腹部鱗片雪白而亮,而且儘管在土塘養殖也是腹內雪白,無一點黑膜。
腹內雪白,無一點黑膜
蘇丹魚屬於亞熱帶魚類,適宜的生長水溫是15℃~30℃,成魚體長可達40-50公分,最大體重可長到10公斤。雜食性,中層魚,遊速較快,喜愛跳躍,一般雌雄個體相差不大,達到性成熟一般至少需要4-5年,雄魚比雌魚早性成熟約一年。性成熟後,可每年產卵,只要條件適宜,產卵時期可從3月到10月。
2、蘇丹魚在我國哪些區域可以養?
在我國南部、中部大部分地區,水溫15℃以上都適宜養殖,水溫在21℃-30℃之間最佳,目前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地都有客戶養殖,但現在養殖數據有限,太北的地方還是不建議養殖,除非有保溫條件,如果要過冬,中部地區搭建冬棚就可以滿足了。
這位外國朋友對蘇丹魚也頗感興趣
3、目前有哪幾種養殖模式?
目前嘗試的主要有水庫河流網箱養殖,魚塘混養及精養模式,水泥池的集約化高密度養殖幾種模式,養殖情況都不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蘇丹魚愛跳躍,網箱養殖中,最好有些防護措施,以免刮傷。
4、蘇丹魚對養殖環境、水質等有哪些要求?容易發生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雖然蘇丹魚又叫「皇帝魚」,名字金貴,但這條魚很好養,對養殖環境和水質沒有特別的要求。最適pH值6.0-7.8,溶氧要求稍微偏高,最好能達到5 mg/L。養殖幾年來,這條魚很少發生疾病,但平時還是需要注意調水,好的水質與魚的品質仍有莫大關聯。另外,在混養的魚類有寄生蟲感染,注意一下所投放殺蟲藥的品類和劑量,注意觀察,適時調整,不然可能會引起不攝食。
眾人圍觀蘇丹魚,小編已經擠不進去拍魚
5、幾月開始放苗?放多大規格的苗?適宜的放養密度是多少?苗種價格是多少?供應穩定嗎?
標記魚苗場供苗時間應該是比較長的,未來每年3-10月基本都可以穩定供應,不過今年最好提前預定,便於我們規劃。根據養戶的個人規劃,按梯度出魚來反推決定幾月放苗就行,一般投放3公分以上的苗較好,目前3公分苗為3元/尾,放養密度2000-6000尾/畝都可以,但還是鼓勵放2000尾/畝,密度小,魚的品質更好。
建議放苗密度為2000尾/畝
6、選苗時有哪些注意點?
苗種質量我們都會事先進行把關,淘汰劣質的,養殖戶可以放心購買;運輸方面,注意運輸中魚的跳躍,水袋比水箱相對好運。
注意運輸魚苗中魚的跳躍
7、能和什麼品種混養?
一般的混養品種都可以,只要不具有攻擊性的即可,但是蘇丹魚是雜食性,什麼都吃,混養的苗種要比蘇丹魚大一些為好。
8、各階段的餌料有什麼特點?飼料比和成本達到多少?總成本達到多少?
養殖前期用39%-42%蛋白的高檔料,養至3-4兩後,轉用32%-35%蛋白的蘇丹魚料。按照目前的部分養殖案例,在廣東的4月養至12月間的普通土塘,放養密度2000尾/畝,3-5公分養至2斤左右,水深在2米左右,用天邦全熟化蘇丹魚料,該模式下單斤魚飼料成本在4-7塊之間,飼料係數在1.2-1.5之間。不同模式下的養殖飼料係數有部分差異。養殖總成本不超過10元/斤。
9、生長速度?養殖周期多長?怎麼起捕?
生長速度較快,如果4月放苗,養殖8個月,年底之前,既可以達到1.5斤。如果9月放5公分/尾的苗,到入冬棚前約達2-3兩/尾,明年三四月開棚,一個塘分至兩個塘,養至年尾賣魚,估計達3斤左右。成魚的起捕與一般淡水魚相同,但要注意蘇丹魚的跳躍能力,最好用有網尾的圍網,或在網的尾部由人架高,以防逃網。
1、為什麼叫蘇丹魚,它在味道和營養方面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蘇丹」一詞來自阿拉伯語,最初的意思是力量、權威。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和穆斯林國家的建立,「蘇丹」開始被當作國家統治者的稱號使用。相傳曾經一位國王很喜歡吃這條魚,後人為了紀念他便稱之為蘇丹魚。
蘇丹魚肉質嫩滑,有彈牙的感覺,味道清甜,特別是魚鱗鬆脆,滋補甘香。國內許多淡水魚都有黑色內膜,學名叫「腹膜髒層」,俗稱「黑衣」,存在於魚腹壁和內臟之間,起到潤滑和保護內臟的作用。由於魚的這層膜脂肪含量較高,使膜含有了一種奇怪的腥味,不管從美觀還是味道或者健康的角度出發,一般人都會把這層膜刮乾淨。但是蘇丹魚腹內壁雪白,沒有黑膜,也因此沒有土腥味。
另外,其他不少魚剛蒸出來才好吃,冷了腥味濃,肉質也變化很大,且蒸過兩次的魚味道也大不如第一次。但吃過的蘇丹魚的很多人都表示吃第一口和吃離席前的最後一口,味道都相差不大,而且沒吃完的魚再蒸第二次,口感也和第一次相差很小。
日前,標記魚苗場將蘇丹魚送到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進行肌肉營養組成及含量分析,檢測可見蘇丹魚蛋白質含量較高,100克魚肉內含有蛋白質20.7g,含脂肪2.5g(其他部分肉類、魚類營養參考表1)。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檢測蘇丹魚的營養指標
表1 營養成分參考表(每100克食物所含各項營養物質)
註:資料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2、有哪些做法?
蘇丹魚清蒸、煎炸都很美味,未來或許還會開發出水煮、火鍋等做法,還想找有點名氣的酒樓和賓館,多推幾種形式。
清蒸、煎炸都很美味
3、適宜什麼人群?
蘇丹魚營養豐富,適宜人群很廣,鯉科的鯉魚、鯽魚湯原本就一直是我國孕婦偏愛的魚湯,在馬來西亞,同屬鯉科的蘇丹魚也非常受孕婦歡迎,另外,尤其是大規格的蘇丹魚,魚刺不多不硬,小孩、老人都可以吃。
1、這條魚的市場定位是怎樣?
根據這條魚的品質而言,目前定位為中偏上的水產品,比加州鱸稍高。
預走中端偏上的定位路線
2、上市規格有哪幾種?在國外價格如何?在國內的塘頭價和市場價估計分別達到多少?
一般養殖8個月,在年底即可上市,規格為1.5斤。但建議最好是養至4-5斤再上市,此時肉質最佳。養殖的蘇丹魚在馬來西亞賣到70-80元/斤,初步預估我國蘇丹魚的塘頭價為35元/斤左右,市場價為40-55元/斤。
建議最好是養至4-5斤/尾肉質最佳時再上市
3、準備對接什麼銷售渠道?
明年中期市場才有量產的成品魚,現與相關配送公司對接,考慮與馬來西亞現有摸式一樣,冰鮮冷凍配送,走批發市場、酒店消費為主。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zhenggao
中國水產業領先的行業公眾號「水產前沿」誠徵原創稿件,歡迎任何涉及水產的原創獨家好稿(請勿一稿多投,請勿抄襲),也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聯繫郵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線索一經採用,均有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