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文明網訊- 「巍巍寶塔山,銘記著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滾滾延河水,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棗園窯洞裡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革命激情;小米加步槍,向世界昭示著中國人頂天立地的脊梁......」
康張運同學在比賽現場慷慨激昂的演講。
11月13日,在「德美漢中之理想信念美——弘揚延安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現場,來自鎮巴縣初級中學康張運同學慷慨激昂的演講,感染著在座的每一位觀眾。
「德美漢中之理想信念美——弘揚延安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決賽選手合影。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近年來,漢中市因地制宜,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在中小學教育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推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塑魂魄,精神代代傳。漢中這片紅色的熱土孕育了厚重的革命文化。戰爭年代,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九軍在這裡發展壯大,融入滾滾向前的革命洪流,湧現出了何挺穎、陳錦章、陳淺淪、楊育才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和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近年來,漢中市通過組織開展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等形式,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掀起了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熱潮。
陳錦章烈士故居。
《紅旗漫捲馬兒崖》《民族的脊梁——抗日戰爭中的西北聯大》《革命英雄張富清》......這些曾經發生在天漢大地上的紅色故事,經過歲月的沉澱和歷史洗禮,一次次激起了孩子們的心靈共鳴,為廣大青少年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產生了深遠影響和積極作用。
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在開展演講、講故事比賽的同時,利用「文明漢中」、漢中文明網、漢中市新華書店抖音號等新媒體資源平臺,充分調動學校和家庭的參與熱情,廣大家長積極到參與選手點讚評議活動當中。據統計,在2020年「德美漢中之理想信念美——弘揚延安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活動的網絡搶位賽中,僅3天的點讚量就超過10萬人次,互動留言超過500餘條,為傳播紅色文化,加強家校德育共建產生了良好效果。
以紅色文化厚植紅色沃土
用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紅色德育氛圍。走進佛坪縣長角壩鎮中心小學的校園,處處可見紅色文化的印記。以「一班一品、一班一名」打造的班級紅色文化宣傳陣地,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利用紅色文化的薰陶作用,使其成為全面育人的輻射源。該校通過開展「講好一個紅色故事、唱好一首紅色歌曲、喊響一句紅色口號、策劃一系列紅色主題、當好一個紅色小導遊」的「五個一工程」活動,著力打造紅色德育品牌。
佛坪縣長角壩鎮中心小學一班一品之「革命烈士銘記我心」。
佛坪縣長角壩鎮中心小學一班一品之「五旗五徽」衍紙畫、紙漿畫。
佛坪縣長角壩鎮中心小學一班一品之「傳承紅色基因」剪紙畫。
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近年來,漢中市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打造校園紅色文化品牌,在各學校中廣泛開展「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革命精神」「誦讀紅色經典 提升紅色信念」等主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們唱響「永遠跟黨走」的主旋律,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增進了師生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以愛國主義培育時代新人
「你可是紅船上播下的火種,點燃在南湖中。你可是紅旗上美麗的五星,變成了水鄉紅色的夢。堅硬的體殼是信念的堅定,甜美的果實是不忘的初心。聽著紅船的故事成長,我們牢記囑託不忘不能忘......」
今年「七一」前夕,這首《水鄉的紅星》響徹了西鄉縣城北小學的校園,唱出該校全體師生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也是漢中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的一個縮影。漢中市充分利用「六一」「七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大力開展紅歌傳唱、紅色文化影片進校園、「我的夢 中國夢」主題班隊會、「感恩祖國」道德講堂、「百面國旗強信念青春故事進百校」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牢記革命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時代新人。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明確提出,要用紅色基因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漢中市通過創新思路,將紅色資源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入行,用紅色基因打好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不忘初心,爭做時代新人;牢記使命,實現百年夢想。(皇甫喜)
來源:中共漢中市委文明辦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