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雪松
研究結果顯示,在亞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更為發達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中,自助倉儲行業也最為發達。香港、新加坡和東京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積在亞洲是最小的。這三座城市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積不足80平方米。
根據仲量聯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自助倉儲行業由於其巨大的增長潛力和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度,正日益受到私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與其他傳統的房地產資產類型相比,自助倉儲的潛在收益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報告預計,港臺兩地的自助倉儲收益率為2%-4%,東京和新加坡為5%-7%,澳大利亞為5%-8%,而中國和印度最高可達8%或者更高,不過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地段、交通狀況和建築設施質量等各種因素。
自助倉儲發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後在歐美國家廣泛推廣,近年來開始進軍亞洲國家。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叫法不一,例如西方國家普遍稱其為 「自助倉儲」或「私人倉儲」,新加坡、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則習慣稱之為「迷你倉儲」。
目前,自助倉儲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最近兩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涉足該領域的企業約有70家,僅北京地區就有五六家較大的自助倉儲品牌。
與辦公樓等價格更高的昂貴核心資產類型相比,自助倉儲等另類資產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更為經濟的投資選項,使其可以對投資進行多元化組合。這些另類資產包括數據中心、學生公寓、學校、停車場和醫療保健設施等。
事實上,儘管與北美、歐洲和澳洲等更為成熟的市場相比,自助倉儲行業在亞洲地區的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但由於亞洲地區人口稠密、住宅價格不斷攀升、居民財富日益增長、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將個人物品存儲在自家以外地方的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仲量聯行亞太區投資部另類資產總監BobTan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如同其他房地產資產類型一樣,市場對自助倉儲資產的需求也受到經濟和人口因素的推動。城鎮化成為自助倉儲行業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長,意味著城市居住空間日益縮小,價格也日漸昂貴,租戶數量及其搬遷的頻率都在增長。」
在亞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更為發達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中,自助倉儲行業也最為發達。香港、新加坡和東京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積在亞洲是最小的。這三座城市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積不足800平方英尺 (約合74平方米),而英國接近1000平方英尺(約合93平方米),美國和澳大利亞更是超過2000平方英尺(約合186平方米)。
專家認為,自助倉儲在我國的興起由多種因素促成。近年來80後、90後人群相繼進入生育高峰期,孩子的出生讓人們家中增添許多物品,例如兒童床、童車、玩具、衣物、日常用品等。這些物品許多都是完好的,可以二次利用,丟之可惜,但一時又找不到下家,因此需要更多的儲物空間。另一方面,隨著房價上漲,許多原本居住小戶型的家庭難以改善住宅空間,從而導致家居空間侷促,被雜物佔滿,自助倉儲業務便因此在我國許多城市流行起來。
與此同時,隨著電商行業的崛起和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人們對特定服務或附加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從而為這些成長市場中的運營商帶來眾多商機。這些服務包括文檔存儲、氣候控制環境、代客送貨和存儲等。
「展望未來,運營商和投資者將更積極地尋求參與自助倉儲這一成長市場中的商機,並且投資於那些優質的大規模平臺。對於那些自身已經擁有房地產的運營商和投資者,他們的投資意願將更為強烈。」BobTa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