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為小喬木,高可達數米。紫薇花自初夏開始盛開,一直盛放至秋天,它是這個季節最為豔麗的花朵之一。花開於紫薇樹枝末梢,一簇簇的繁花錦簇引人駐足。紫薇花序呈圓錐狀,長的有半米之長,可連續開花月一個半月。紫薇花序上綻放許多小花,朵朵小花由六篇花瓣圍成,細細查看可看出小花邊緣的褶皺。
紫薇的別稱甚多,但「無皮樹」這一叫法是它眾多別稱中最為人印象深刻的。「無皮樹」叫法的來源不在於紫薇沒有樹皮,而是因為紫薇樹每年都會更新一層新的樹皮。秋冬季節萬物進入休眠時期,這也是紫薇樹脫掉老樹皮的最佳時期,待到來年春天,它會重新生長出一層樹皮。但過於年邁的老紫薇樹脫去老樹皮後,並沒有新的樹皮生出,褪去樹皮的樹幹像無皮一樣,因此得名「無皮樹」。此外,紫薇樹還有一個「痒痒樹」這樣有趣的別稱,顧名思義,紫薇樹怕癢,你只要在它的樹幹上撓撓癢,它會做出顫抖的回應,而它的這一反應是因為褪去樹皮的樹幹很敏感所致。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有栽種紫薇樹的記載,它也確實適宜生長在氣候較為炎熱的亞帶地區。紫薇樹對栽種環境及栽種條件並沒有什麼要求,它的生命力很頑強,也有著很強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因此被很多國家移栽觀賞。紫薇的栽種對土壤、溫度、溼度等環境的要求也不嚴苛,而且和其他植物相比較,它有著較長的生長周期,這不管在家中栽種還是為園林景觀設計中觀賞來說選擇紫薇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都能一定程度地加大觀賞周期。
紫薇花的品種有很多,但劃分主要以植物的形態和色彩進行。花開過後的紫薇花會在樹梢生長出很多小小的圓圓的果子,果子的顏色從成長期到成熟期的變化顯著,由嫩黃色變成了成熟的紫黑色。
雖然紫薇在生長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較低,但我們在栽種之前仍然需要對它所適應的環境條件有所了解。紫薇的栽種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在準備土壤時以沙質土壤為宜,這種土壤的排水性好,不易於積水;紫薇樹向陽,充足的日照有益於紫薇花開的數量和質量,長期光照不足會抑制植株的光合作用,易致植株矮小,也不利於枝條、葉片、花朵等的正常發育;紫薇對溫度也沒有太過嚴苛的要求,能忍耐高溫及低溫的環境,但這僅限於成熟植株。幼小的株苗還是需要在合適的室溫下才能正常生長,寒冬時需要做好防寒處理,移至室內,將植株放置在合適的溫度下照顧。到了酷暑,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做好遮陰處理;紫薇喜歡偏乾燥的環境,因此不宜過多的澆水,也就是說如果土壤不是太過於乾旱是不需要施水的。到了雨季也要特別注意栽種紫薇的土壤,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止積水對紫薇根系的傷害;修剪枝條的工作宜在深秋入冬後進行,將徒長及病害的枝條修好。
紫薇的繁殖一般採用的是播種和扦插這兩種方式,但扦插法的成活率較播種方法高,而且在成株及花開上也有它的優勢。
扦插的方法一般在春季氣溫回暖的時候進行,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剪下上一年花開的較好的枝條作為扦插母枝插入土壤中,維持土壤潮溼即可。第二年之後將它修剪成插穗,置入沙質土壤中,保持土壤的鬆弛狀態,記得澆透一次水,後蓋上一層細土。約半個月後澆第二層水,澆過約3次之後插穗會生出幼芽。入夏之後要適時地對幼苗進行遮陰處理,還要做好鬆土、鋤草的工作,到了秋季追加一次腐熟液肥助其度過嚴寒,待到來年春天,修剪老的枝條,完成移栽,之後保持一定的澆水量、施肥量及日照即可。
紫薇樹的觀賞價值一直為人所稱讚,如何提高紫薇花的觀賞價值也是愛花之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現在就有一種稱之為「截幹法」的栽種技術能在紫薇花開的質量和數量上有所幫助,所謂截幹實際上就是將樹幹在合理的位置上截斷,之後用合理比例的肥料,水量來控制紫薇植株的生長。但這種方式的應用也只是被運用在合適的地域,如公路兩旁的綠化帶,在這樣的地點做綠化設計需要的是花開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樹幹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截幹法就應運而生了。具體的做法是在距離紫薇根系間距約1.5米的位置做截斷的處理,做好必要的枝條修剪工作,然後通過水肥管控來實現紫薇植株的茂密問題。
紫薇樹經過截幹之後,營養傳輸需要通過的管道大大縮短了,傳輸到截斷面的養分的時間也相應縮短了,這有益於養分在斷截面上的集聚,將養分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限度,在養分的供給下截斷面無疑會萌生出更多的嫩芽,經過季節輪替,更多的枝條會從中長成。到了花開的季節,花序會因枝條增多而增多,所以紫薇花也就較截幹之前多多啦。看著這成倍增加的花朵,心情是不是也大不一樣了呢?
這就是紫薇花開的秘密,你會栽種它了嗎?
此文為百家號作者原創寫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喜歡本文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