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猛如虎,他們躬身入局上虎山
重大考驗面前,最能考察識別幹部「純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廣州將防疫戰場變成幹部黨員必須交好答卷的「考場」。
疫情猛如虎,偏向虎山行。廣大黨員幹部秉持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和謹慎之心,在疫情防控一線中踐行著初心和使命。
「有問題責任在我」
大事難事看擔當。
「把非主要道路封堵起來,留下主要出入口設點檢測,群眾會不會配合?」「上級還沒有明確如何設點守卡,我們這樣做會不會過急?」……
2月3日,一場疫情防控工作研判會在彩虹街黨工委書記劉文浩的辦公室緊急召開。位於廣州中心城區的彩虹街區域人口密集,老舊樓宇無物業公司管理,樓棟間出入口多,大大增加防疫難度。
「非主要出入口立即關閉,有問題責任在我!」劉文浩果斷做出決定。防疫方案很快確定,關閉27個非主要出入口,設置16個體溫和健康狀況檢測點。以疫情防控為抓手,彩虹街還一舉解決了路邊亂停車、佔道經營等「老大難」問題。
疫情防控是一次對黨員幹部工作能力的檢驗。
疫情防控之初,防疫物資緊缺是普遍難題。作為貧困村,財力薄弱的白雲區崗尾村各類物資比其他村更緊缺。村黨總支書記劉燦邦也很焦慮,但他沒有「等靠要」,總是衝在戰疫一線,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怎麼籌到足夠的物資。
「劉燦邦總是說,最危險的地方就讓我去吧!」當地駐村幹部反映,在劉燦邦的影響下,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遠在美國的崗尾村華僑,也特地籌集物資捐贈給村委會。現在,崗尾村不僅物資寬裕,甚至還有餘力幫助轄內醫療機構。
「只有村幹部衝在前面,大家才有信心戰勝疫情。」劉燦邦說。
繡花功夫織就「火眼金睛」
制度的生命力在執行。防疫工作千頭萬緒,難就難在要落細落實,要下「繡花」功夫。
「您好,我是南村派出所的賀警官,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我們需要對您開展電話與入戶關懷。」這樣的開場白,賀芳一天要說上百遍。工作量多時,她每天需要核查兩百多條信息。
碰上電話打通不聽、落地核查不詳等「問題」數據,賀芳不停「回頭看」,給核查對象發簡訊、查找相關的線索,再聯繫社區上門走訪。她說:「每核查清楚一個人,就減少一分風險。」
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責任之心讓基層黨員幹部練就「火眼金睛」。
在廣州市荔灣中心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林斌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在面對一位自稱是普通感冒的年輕病人時,反覆詢問後,病患終於坦誠自己曾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有接觸史。最終,患者作為該院首位疑似病人進入了隔離病區。
對於57歲的白雲區街道幹部尹錦沾來說,責任心就是站好最後一班崗。雖已快到退休年齡,他卻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基層「洗樓」排查工作中,和年輕的同事們跑遍了黃石街道的每個村居社區。
在摸排的過程中,尹錦沾發現了村居廣播宣傳都使用普通話,而城中村年長者眾多,多數人習慣聽粵語。在他的協調溝通下,轄內的所有「大喇叭」改為普粵雙語播放。他說:「組織和群眾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
「讓黨旗飄揚在心上」
仁愛之心照亮容易被遺忘的角落,為低保戶、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織密溫情防控網。
馮丹萍的一天是在走訪中度過。作為廣州市越秀區花果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關懷獨居孤寡老人,掌握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情況和需求,是她工作的重點。「特殊時期,他們更需要幫助。」馮丹萍說。
一碗涼茶,一聲關懷,在廣州番禺區化龍社區,支部書記鄒小苑化身涼茶派送員,為社區內的環衛工人送上了親自煮泡的涼茶,提高環衛工人的免疫力。測體溫,派口罩,廣州城管沙面街執法隊員梁聰將視野聚焦到街頭流浪人員,為他們送上防疫必需品。
仁愛之心背後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在廣州荔灣區,從事旅遊行業的單親媽媽年前匆忙競拍房屋,疫情襲來影響收入,無力籌措拍賣款項,如果悔拍將會被沒收巨額保證金,獨自撫養6歲孩子的她一籌莫展。荔灣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何健雄了解情況後,在綜合馮女士的家庭、經濟狀況等各方面因素後,決定退還馮女士已支付的全部競拍款,避免了馮女士陷入債務與生活的危機之中。
「黨旗要高高飄揚在疫情一線,更要飄揚在心上!」這是陳國南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作為番禺區委派駐大石街禮村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陳國南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採購防疫物資,做好後勤飲食保障。
他說:「用心做,沒什麼是做不好的。我們要用兩條腿走遍村裡的角落,用一張嘴聊進村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