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又要來臨了,在南方,要說避暑聖地,江西廬山可算名列前茅。
要說廬山的名頭,不僅響亮,還多。掰著指頭數一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 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另三個是秦皇島北戴河 ,信陽雞公山,湖州莫幹山)。
從地圖上看,廬山位於贛北,北鄰長江,向西南方向背靠鄱陽湖展開。廬山地處江河水網之中,北有長江,東有鄱陽湖,氣溫屬亞熱帶,水汽豐沛,所以,廬山的霧是很有名的。
廬山首先是座歷史文化名山,隨便在大街上拽個路人問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兩句古詩,沒有人不知道的。如果說知道這兩句詩就算文化人,估計中國人沒人會服氣:知道這兩句詩也算讀過中國古詩?
其次,廬山還是座歷史政治名山,當代中國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廬山。廬山自清末開始被外國人看中,逐漸建設成為擁有眾多西方風格別墅群的避暑勝地;蔣介石在第四次圍剿作戰失敗後開辦了廬山軍官訓練團,委員長大人自己也有事兒沒事兒攜夫人上個廬山親自避個暑啥的;中共三次廬山會議(1959年,1961年,1970年),在中國當代史中有著重要地位。
廬山的中心是牯嶺鎮,這並不是一個度假村,而是一座坐落於廬山中心有著一萬五到三萬常住人口的真正的小鎮。無論是從廬山北門還是南門到達這座小鎮,都有四五十分鐘的車程,而且自從2017年開始,每年的7月1日到8月21日,外地牌照車輛禁止進入牯嶺鎮,想去,得分別從北門和南門坐專門的旅遊大巴!
廬山南門
廬山的名勝景區很多,筆者無心一一列舉,瀏覽一下專門的旅遊網站便一清二楚,就不在這裡瞎耽誤工夫叨逼叨逼的再抄一遍了。不過,我倒覺得,即使不去那些景區,光是在牯嶺鎮住上幾天,已經是很享受的事了。
牯嶺鎮位於廬山腹地,所以氣候十分涼爽宜人,哪怕是在七八月最為酷暑的季節,即使山下氣溫已高達四十度,牯嶺鎮的氣溫也就二十三四度,晚上不能開空調,而且還得蓋被!
牯嶺鎮並不大,以牯嶺大酒店、遊客中心和轉運車站為中心,附近有許多銀行、飯館,還有一條熱鬧的商業步行街,步行街東口是牯嶺街心公園,半圓形被各色商鋪包圍,從這裡可以俯瞰山坳裡各色民居。到了傍晚去往各景點的遊客們回到鎮裡,這可就熱鬧了,一群一群的遊人們在各處遊蕩,像極了攻破了某處城池後被將領放了鴨子的散兵遊勇,每雙四下掃射的眼裡都閃爍著好奇和渴望的光芒。
牯嶺鎮的主要幹道之一河西路
河西路沿街
河西路合面街商業步行街入口
環山路合面街入口處牯嶺鎮石碑
傍晚時分是一天裡最愜意的時候,習習涼風中,樹葉颯颯作響,街邊都是一桌一桌圍坐在一起吃飯的人們,男女老幼拖家帶口,又哭又鬧有說有笑,杯盤碗筷擺滿一桌,人們在開大會,桌上像森林般杵著的啤酒瓶子在開小會。無論多熱鬧,絕不會大汗淋漓,渾身乾爽,時間久了反而會覺得有些涼意。正所謂「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牯嶺大酒店前廣場上的夜宵攤
說起美食,廬山倒也沒有什麼能讓我覺得特出奇的名菜,不過,這裡各飯店裡的食材倒都是當地特產,真正有機,真正山珍,而且菜量不小,一定要謹慎點菜,量力而行。某天午餐我點了個小土豆燉肉,拍照發了一個朋友圈,由於角度原因,照片上的小土豆看起來佔了半張桌子的面積,我吃貨的形象無意當中又被眾人以多種角度詮釋的五彩繽紛。
廬山小土豆
廬山的景點很多,我感興趣的是含鄱口,這裡是一處大平臺,三面環山,向東俯瞰可以看見鄱陽湖,讓人覺得好像是大山口含鄱陽湖,頗合「銜遠山吞長江」的意境,不過我運氣不太好,來了幾次,沒有一次見到鄱陽湖,廬山的大霧,一年四季繚繞在廬山的谷底峰尖,綿延斷續不絕。一位比我來的次數還多的小夥兒,也是這個結果,這讓我覺得很開心。
含鄱口
相對自然景觀,廬山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的恐怕是歷史遺蹟,其中最想一去的是廬山會議舊址,這是一處讓人避不開的所在。中共在廬山召開的會議有三次,一般說廬山會議指的是1959年7月初到8月中的那次。
這次會議與會的是中央政治局和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及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領導,可見與會人員層級較高。本來是一個神仙會,氣氛輕鬆熱烈,暢所欲言,但估計可能太神仙了,所以漸漸地大家對大躍進和三面紅旗的意見和批評多起來,大會原定結束的前一天,彭老總給毛主席寫了封信談自己的意見。毛主席把這封信下發全體與會人員討論。可能彭老總是為了維護毛主席的權威才單獨寫信的,但毛主席揭開了蓋子,事情就公開了。黃克誠,周小舟,張聞天,表示同意彭老總意見,要敢於之言,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該做的。
事情的結局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好在後來彭老總也得到了平反,可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站在廬山會議舊址的大會議室裡,遙想當年,彭老總就是在這個會場中被批判。可嘆錚錚鐵骨彭大將軍。
廬山會議舊址,廬山人民劇院
廬山會議舊址會場
廬山另一個著名的人文遺蹟就是各式各樣的別墅。
早在清末時期德國人就發現廬山是絕好的避暑之地,於是開始在廬山建別墅,其他一些國家領事館和公司也陸續建了更多的別墅。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領導人都入住過,翻翻牯嶺鎮的地圖,看到標記的那些著名別墅的名字就可以發現,蔣氏夫婦、桂永清 、宋慶齡、林伯渠、張聞天、鄧小平、陳雲、林彪等名人閃耀,各個別墅之間相距很近,均都百米左右,可謂雞犬之聲相聞。好在所有這些名人不可能同時在此下榻,否則就有熱鬧可瞧了。
蔣委員長夫婦別墅美廬入口處的警衛室
廬山地質博物館,原為別墅
對於許多國人來說,廬山上最希望一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廬山戀電影院了,不過就我個人來說,對這家電影院實在無感,兒時也看過電影《廬山戀》,不過留下的印象都是「資產階級思想」,雖然知道這是時代的偏見,但那小小的負面陰影總是不能輕易抹去,一直存留,甚至影響到對往日時光的美好回憶,卻是沒有想到的後果。
嘆息,嘆息。
廬山戀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