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毛澤東同志為千鶴婦女打破傳統舊俗,投身農業生產,倡導男女同工同酬作出了512個字的指示,從此,千鶴婦女精神引領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成為名副其實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半邊天,彰顯了中國婦女的偉大力量,向全世界樹起了中國婦女發展的偉大豐碑。
為弘揚紅船女兒精神和千鶴婦女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湧現出來的各行各業的優秀婦女典型,今年四月,桐廬縣婦聯在線上啟動「千鶴巾幗宣講團」宣講活動。
在病毒肆虐的時候
「白衣戰士」
挺身而出,勇敢接力
馳援疫情地
她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
無畏艱辛,夜以繼日
只為春暖花開時,疫情終止時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最美逆行者米金燕的抗疫故事
上下滑動閱覽
大家好,我是桐廬縣婦女聯合會千鶴精神宣講團的宋麗,大家知道杭州是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婦女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的萌發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婦女是人類社會半邊天」的重要實踐地,是杭州婦女和浙江婦女的寶貴財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市委部署,傳承弘揚「自強奮鬥撐起半邊天,創新創業敢為天下先,忠誠奉獻共圓家國夢」的新時代千鶴婦女精神,激勵全市婦聯組織和廣大婦女在建設重要窗口中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
今天,桐廬縣婦聯千鶴巾幗宣講的主題是:
弘揚千鶴精神,爭做紅船好女兒
——記最美逆行者米金燕的故事
義無反顧馳武漢
庚子年的大年三十,正是舉國上下、萬家團圓的日子,除夕夜晚上7時許,桐廬縣中醫院卻發出緊急召集令,馬上要派一名護理人員馳援武漢。剛回安徽老家過年的米金燕在醫院的護士長群裡看到了這則消息,立刻就把消息告訴了丈夫洪健華,並與之商量報名參加一事。得到丈夫支持後,她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報了名。「我是黨員,我年輕,而且有呼吸科、骨科、ICU多個崗位的工作經驗,我請戰武漢。」
「我去武漢」,是縣中醫院主管護師米金燕新年的第一個志願,丈夫支持是她堅強的後盾,唯一的要求是:讓她去了後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9點她接到醫院的回覆,要求她第二天上午就要趕回桐廬報到。
情況緊急、時間緊迫。號角就是命令,使命就是責任。「沒敢告訴爸媽,只說是趕回醫院值班。主要是怕爸媽擔心,等過段時間再慢慢跟她們說,先讓他們安心過個年吧!」米金燕心理暗暗地籌劃道。
在和父母告別的時候,只是匆匆說了下「醫院有事,需要我馬上趕回去」。便改籤了車票從安徽老家趕回桐廬。正月初一早上6時許,她背著行囊出現在單位裡,後經過簡短的培訓,匆匆踏上飛往武漢的航班,成為第二批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中的一員。
全情投入為病人
米金燕1月28號到達武漢,又經過兩天的培訓,第三天就投入戰鬥。性格開朗、活潑大方的米金燕,在工作中很快和病人打成了一片,由於嗓門清脆靚麗,來自浙江桐廬的姑娘馬上成為病區裡一道獨特的風景。大家很快就記住了米金燕的名字,還說她爽朗的笑聲,能減壓,能治病,能提高抵抗力!
在病房裡,每個人都會說:「你們是來支援的吧,你們辛苦啦,謝謝你們!」幾乎給每個病人做好每項治療操作後,米金燕都會收到「謝謝」二字,不管為他們做什麼,他們不管自己的病多少重,哪怕呼吸困難開口說話都很費勁。簡單的一句「謝謝」,對米金燕來說重於千斤。
「初到武漢,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溝通上的問題。這裡絕大多數病人都是武漢當地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年紀都比較大,他們基本上說的都是武漢話。有的時候,連比帶劃,要反覆地問好幾遍,才能理解他們的意思。有一位病人,年紀偏大、獨身一人,一個家人也沒有,他的吃喝拉撒就需要醫護人員管理。到了飯點,要及時給他取飯、餵飯,還要幫他洗臉洗腳擦身等。每次他要上廁所,都得把他的心電監護拿掉,輕輕扶他起床,慢慢攙他去廁所。還記得這位老人剛進來的那天,米金燕給他餵好飯,又去護理旁邊一位病人。這位剛吃好飯的老人,突然表現出很急躁的樣子。她注意到後,馬上問他哪裡不舒服。老人可能覺得不好意思,支支吾吾,也不敢明說,只是一個勁地掙扎著想起來。等金燕反應過來,已經遲了,原來他是想上「大號」,結果全拉褲子上了——
有一次米金燕給一位病人輸液時,聽病人說這兩天沒啥胃口,想吃點水果,家裡人出不來,外賣當時也不好點,所以好幾天都沒好好吃飯了。
下班後,米金燕就和隊友們商量,從駐地帶了些自備的蘋果和麵包,到病房裡分給病人。
「她負責的病區很大一部分病人,因為全家都被隔離或感染,缺少生活用品或水果零食,她們都會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拿到蘋果,病人都很開心,他們說蘋果寓意平安!」遇到這樣的情況,米金燕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
力,給病人帶去幫助、關懷和溫暖。
不顧安危擔重任
米金燕所在的浙江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三個病區,兩個重症病區和一個危重症病區。
當時因為醫務人員和防護用品都非常緊缺,一進去就要工作6個小時,她所在的病區當時有6個危重患者,呼吸急促,說話費力,但這些病人一看到醫生、護士時,眼裡滿是期盼。那眼神讓米金燕心裡感到沉甸甸的。她知道,這是患者對自己的信任。米金燕她們不僅要認真觀察每個人的病情,要管理各種生命支持工具,還要面對氣道開放患者釋放在環境中的飛沫和氣溶膠。吸痰、俯臥位通氣、肺部物理治療、口腔護理……還要負責餵水、餵飯、擦身、換床單等所有大小事務。隔離病房沒有保潔員,她們既要搞好病房的清潔衛生,把病房所有垃圾處理好打包,還要消毒整理物資等。
穿上防護服後,一切工作所消耗的體力,成倍地增加。就連收垃圾這項小工作,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裡也變得十分困難,一點點捲起垃圾袋的邊緣,小心避免觸碰,每完成一次打包就要進行一次消毒,如此反覆,每個病房挨個走過。「如果說以前忙得一分鐘都不能停,現在是忙得一秒都不能停。」一天工作結束後,無論是誰都感到筋疲力盡。
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強度大,還在預料之中,讓米金燕沒想到的是,長時間穿防護服真的一時很難適應。不得不說,這行頭的確「讓人歡喜讓人憂」。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一個小時就會出現缺氧、噁心,心跳要比平時快很多;護目鏡起霧,鼻梁被勒紅,整個耳朵生疼,臉頰也疼;整個人就像是在蒸桑拿,汗流浹背,觸覺也不靈敏。
不過,當看到那些感染新冠肺炎而遭受痛苦折磨的病人時,米金燕突然覺得自己擁有了超能力,各種不舒服的症狀也都能咬牙克服了。長時間戴防護口罩,臉上留下深深的壓痕,她笑著說:「這是天使的印記,就一點皮外傷,沒那麼嬌氣!」
每次下班後,她們都要跟下一班的護士,對病人進行一對一的交接,這差不多又得花半個小時。也就是說,防護服從穿到脫,將近8-9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還要穿上成人紙尿褲以防萬一。可健康人穿著紙尿褲拉尿,也是有心理障礙的。你還別說,一下兩下還尿不出來呢,為了減少尷尬,所以她們上班前2個小時基本就不敢喝水了。每次交完班,脫下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那一瞬間真的是又累又乏又渴,整個人完全是虛脫的。
「每天流淌不止的汗水,是他們在這個冬日裡,獲得的特別勳章。」米金燕說,我從沒覺得,喝水是件如此幸福的事。但再苦再累,每次下班後都會由衷地感慨:能自由地呼吸,真好!有能力幫助別人,真好!
只為春暖花開時
米金燕出徵武漢後,她的朋友圈就屏蔽了父母。一個半月後,她的父母和兒子還是知道了她去武漢的事。兒子還小,只知道天天問她什麼時候回桐廬,他還以為媽媽就是換了個地方上班。父母知道後,並沒有責怪她,只是希望她注意安全,平安回來。
兒子每次和她電話或視頻都會問:「媽媽,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啊,我都乖乖吃飯,長胖了,你再不回來都抱不動我了!我的生日你一定要回來哦!」她也只能回答「快了,快了,很快就回來了。」
每次聊天結束,米金燕只能偷偷抹眼淚,從沒覺得視頻聊天是那麼「無情」,只能聽見你的聲音,看見你的臉,卻感受不到你的溫度。從內心來講,工作壓力大,身心疲憊,也想休息一下,更想回家陪陪孩子。
但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米金燕從來沒有退縮過。從也沒考慮過自身的安危、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不是因為她有鋼鐵之軀,而是使命感佔據了她的全部身心。一刻也不敢閒著、一刻也不能閒著。
她在日記裡寫道:「武大的櫻樹開花了,醫院的小草發芽了,春天,已經來了!這是一座充滿悲壯和大愛的城市,與其說是我們在幫助他們,還不如說是他們在感動著我們。雖然我們只是短暫地在這裡停留,但這座城市,她的溫度,她的包容,她的內涵,必將使我們永遠銘記、終生難忘!
致敬英雄城市——武漢!
歡迎關注 浙江女性( ID: zjsfnlhh)
長按掃碼,或搜索「浙江女性」、「zjsfnlhh」關注。
攜手打造網上巾幗家園!
原標題:《弘揚千鶴精神 爭做紅船好女兒 ——最美逆行者米金燕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