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我們看到基層一線的力量正在疫情防控前線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他們是最可敬的逆行者、最忠誠的守護者、最可靠的支援者,他們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發生著……
3月20日上午7點,陽光照射進房間,安吉這家酒店的房間瞬間亮堂了起來,與在武漢時住的酒店相比,這裡的空氣帶著家鄉的味道。
這是桐廬縣援鄂醫療隊第一位凱旋的護師米金燕在安吉療養的第一天,13天後,她將榮歸故裡。
米金燕(左二),黨員,桐廬縣援鄂醫療隊護師
3月18日,當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重症病區從定點隔離醫院中除名,原地休整待命的浙江省援武漢第二批醫療隊臨時接到撤退指令時,米金燕第一個感受就是激動。
「原來接到通知說是原地待命,可能要去別的院區支援,沒想到等來的居然是回家的指令,大家都沒想到。」米金燕表示,「從大年初四離家至今整整52天,在武漢的這近2個月中,酒店的阿姨、病房的患者、不管多晚都始終提供服務的志願者以及每一個為他們加油的武漢市民,她都銘記於心。真的到了要告別的時刻,心裡滿滿的全是不舍。」
事實上,在武漢的最後一個晚上,米金燕几乎一夜無眠,在武漢的無數個日夜都如電影放映般湧入腦海,從初來乍到時的緊張害怕到患者搶救無效時的難過無措再到工作步入正軌時的爭分奪秒,這一切就像是發生在昨天。她在朋友圈寫下:突然間在這的最後一個晚上了,心裡有點五味雜陳,不知道怎麼形容。
的確,在武漢期間,浙江省援武漢第二批醫療隊累計管理床位85張,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108人、危重症35人,開展實驗室檢查1.8萬例次,累計治癒出院135人,榮獲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米金燕記得,在武漢期間,最長的一次班從晚上6點到第二天凌晨5點,前前後後加上穿脫隔離服等工序將近12個小時;
最難受的一次經歷是前一晚剛剛聊過天的年輕患者第二日就因病情惡化而離世;
最難忘的是送一個相熟的患者阿姨出院時,她遲遲不肯離去,非要米金燕留下聯繫方式,相約下次來武漢遊玩時,給她當導遊;
最美味的一餐飯是家鄉捎來的燕子燒餅、酒釀饅頭、梅乾菜;
最讓她感動的是一些年紀大的患者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為不給醫護人員添麻煩;
最為自豪的是看到所在院區的患者治癒出院……「武漢這座城市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米金燕說,「不管是想盡辦法為他們烹飪合乎口味美食的賓館大廚,還是不論多晚都會留門的志願者,抑或是當地醫院一同奮戰的醫護人員,在52天的相處中大家都產生了感情,武漢人民真的很熱情好客。」
患難見真情,因為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兩個城市的醫護人員攜手向前,風雨共擔,也正因為這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全國人民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當浙江援鄂醫療隊踏上歸途時,武漢給予這些「外援」最高規格的禮遇。警車開道、警方夾道敬禮,天佑醫院的醫護人員送上鮮花,周邊的居民或身著玩偶服、或趴在窗邊、或自發來到道路兩旁為整個醫療隊送行。「一路平安!」「感謝浙江,向您致敬!」「辛苦了!」「明年一定來玩!」一聲聲加油道不盡感謝,一句句吶喊飽含著深情,每一個醫護人員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到武漢時已是夜晚,來不及看一眼這座英雄的城市,回去時是白天,可以把武漢的樣子留在腦中。」米金燕說,回程途中,大巴駕駛員兼職當起了導遊,一個勁地向醫護人員介紹窗外的風景。「這裡是武漢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又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橋』……」窗外的風景轉瞬即逝,而對於武漢的情感深藏於心。
「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米金燕表示, 「在這段經歷中,她不僅學會了什麼叫做堅毅與勇敢,更讓她體會到了世事的無常,「珍惜」二字的分量。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日子,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被問及回家後想做的第一件事時,米金燕脫口而出:「想見家人,抱一抱兒子。」在武漢的52天中,每次與孩子通電話,兒子都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為了讓兒子留點念想,米金燕每次都含糊地回答:「下個禮拜。」等到下一周再次通話時,兒子又會再問,米金燕卻只能一直用「再一個禮拜」這樣善意的謊言騙著兒子。等到3月18日兒子再次詢問時,這一次米金燕沒有再食言:「寶貝,媽媽還有兩個禮拜就能回家了!」
去武漢時還是冬天,歸來時已是桃紅柳綠。春回大地,英雄凱旋,米金燕,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