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的秋天》說,北平的秋天最美。天氣不冷也不熱,秋高氣爽藍天白雲通透的就像希臘地中海的風景。到了秋天北平最美味的吃喝也開始登場了,無論是為了抵禦冬天寒冷的天氣,還是時節給人們的饋贈都在秋天一一上演。老北京炙子烤肉羊肉須剔淨皮與筋後再切片。烤前先用味汁醃漬10-15分鐘左右,使其吸人調味。烤至肉斷生即取出,以保持鮮嫩。
老北京炙子烤肉 300年3大流派「南苑北季中正陽」
北京現在流行的三大平民硬菜,來客人能拿得出手的美味,莫過於涮羊肉、烤鴨和烤羊肉。到了秋天北京的填鴨、口外羊肉、螃蟹正肥,也是北京的烤鴨店、老北京涮羊肉、烤肉店最忙和的季節。
羊肉自古就是給人們吃的牲畜。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不管是「四畜」、「五畜」、「六畜」哪個時代,牛、馬、羊、豬、雞、狗都各司其職,豬代表財富,雞代表美麗,馬代表運輸,牛代表勞役,狗代表忠誠,羊代表廚膳。口外的羊肉,羶腥味小,經過漫長的夏天育肥,到了秋天肉肥、細嫩、鮮美。
老北京炙子烤肉大約有300年的歷史,從內蒙古烤肉演變而來,清代康熙年間,北京的街頭就出現了推著小車售賣烤羊肉的小攤。到鹹豐年間,宣武門大街出現了「烤肉宛」專業店。同治十三年(1874年),「烤肉季」也成了專售烤肉的食攤,後來又設開了專門的餐館。這兩家店是由兩位回民經營,是北京經營烤肉最著名的菜館。由於「烤肉宛」設在北京城南宣武門內,故稱「南宛」,「烤肉季」設在北城的什剎海畔,故稱「北季」。
北京的烤羊肉是炙子烤肉,又叫支子烤肉,不像其他地區的烤羊肉大多數是架子烤肉或者燜爐烤肉。北京老字號炙子烤羊肉分3大流派,「南苑北季中正陽」的說法,前門正陽樓烤羊肉,南城宣內大街的「烤肉宛」是烤牛肉和後海的「烤肉季」是烤羊肉。在北方吃羊肉大部分就是烤羊肉,吃羊肉的時候不帶皮,羊皮用來做成皮襖,穿在身上冬天很暖和。南方人吃紅燒羊肉,羊肉帶皮吃,用的是山羊肉皮細嫩,有羶氣、肉瘦。
老北京炙子烤肉吃法講究「文吃和武吃」
北京的烤羊肉工料細緻,吃法講究,文雅市井在一爐炭火、一塊鐵條編織的盤子上跳動起煙火氣。現在北京用炭火的餐廳越來越少,簋街上有家叫厚道的老北京炙子烤肉,堅持用炭火、炙子、胡同味,但是餐廳裡烤羊的品種多了不少,烤羊肉、烤牛肉、烤五花肉、烤豬大腸、酸梅湯都不錯。
老北京炙子烤肉要用四方桌子、長條凳子,放在小院才算是最好的場景。三五個小夥伴圍在一張桌子上,抬起一條腿踩在凳子上,一條腿踩在地上,膀肩上搭著一條白色的毛巾,拿著2尺長的筷子,邊烤邊吃邊說邊笑,北京炙子烤肉標準的武吃法。在烤肉苑一個大烤爐,十幾個操著各種口音的大漢在熊熊大火周圍,一人倒上一整盤的羊肉用大筷子烤起來,一口肉一口酒看一段葷素兼有的笑話。
女孩子或者吃飯比較喜歡安靜的客人更喜歡正陽樓烤肉的吃法。坐在雅間,等著廚師烤好了羊肉端上桌,老北京炙子烤肉文吃法。講究的烤肉用的不是木炭,不是柴火,是燒過沒有煙氣的松樹枝子或者果木,帶有特殊的香氣。烤肉不用調料,羊肉用大蔥、芫荽、醬油調配了口味。
正宗老北京炙子烤肉,要用口外的羊肉,新鮮的羊肉不能凍,凍過的肉口感和鮮味就變了。無論是上腦、大肥肉、黃瓜條、三叉都要用大刀片切得飛薄。就像賣涮羊肉的餐廳,廚師要在廳堂邊切邊賣,讓客人看著加工過程,新鮮的羊肉,廚師用蓋布蓋在肉羊,一手按著肉、一手拿刀切,精湛的刀工,利落的表演。就算是冬天涼風 吹在手上,開始手凍得有點痛,等切上一會羊肉的油脂包裹在手上可以起到防凍的作用,手活動開了血液加速流動也不會感覺太冷。為啥說廚師是勤行就是這個原因,吃不了苦的人做不來。